书城短篇背着背包去支教
34250200000045

第45章 国家投入资金扶贫,修建起新的学校

新闻联播正在播放国家的扶贫政策:“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将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秋来瓜果香》

收获了那梦想已久的果实

在冷冷的秋风里享受快乐

那甘甜泡满了蜜汁

葡萄加着哈密瓜吃

别样风味

苹果压弯枝头

南瓜坠断瓜秧

欢乐的鸟儿

将谷穗刨得精光”

国家电网知道这里还没有通电,他们派来娴熟的架线工和工程师。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架设一根电线杆比登天还难。这些充满倔强和不服输的工人们,在村民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了七天的肩扛劳作,终于把第一根电线杆架在了猫洞苗寨。接下来的日子,一根根细长的电线像一条条感情的纽带,它连结着千家万户。就这样家家户户通上了电,美丽的电灯在黑夜里绽放出五彩的光芒。这一夜,第一个通电的猫洞苗寨瞬间沸腾了。他们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帮助。你听,那首唱了千遍万遍的苗歌又响起来了:“罗啊罗...罗啊罗....感谢共产党!.......”

因为支教老师的到来,学校的学生已经超过了200人,附近的油坡、石交、打井、马水塘等等十多个苗寨的学生都来了。记得支教老师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去报到。唐主任热情地说:“有什么困难,直接可以找我!我们尽力解决!”学校的教室十分拥挤,老师们建议实行小班化教学,我就向唐主任紧急求助。没想到,修建新学校的文件很快就批复下来了。随之而来的好消息就是新农村的快速建设。孩子们赶上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时光,国家的扶贫政策惠及到了这里的每一户苗族同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扶贫办的负责人带领一些建筑人员,考察地形,规划搬迁方案。最终决定,在一片比较开阔的土地,也就是猫洞苗寨这里建设新农村。在生活区,每一家两层楼房,楼房后设置一个猪圈,每家还有沼气池。这里必要说明的是,苗族老乡的原始房屋格局是一层养猪,二层住人。学校也就建在猫洞山寨的生活区。

有些苗族老乡不愿意搬迁。虽然我们看起来比较简陋,但他们觉得自己祖祖辈辈住的房子也挺舒服的。这些房子,漏气透风,一下雨就会进一些雨水。底下养着猪,不光说不卫生,还臭气熏天。一次,邓老师去学生刘星星家家访。孩子吃饭的时候,突然说:“猪菜好香啊!”大家哈哈大笑。因为猪在下边正咀嚼着青菜,一股青涩的味道从缝隙里飘上楼来。李雪梅老师说:“有时候,闻到孩子身上股酸臭,原来从这里来的!”

五月的金银花在山上绽放,一簇簇金黄,一片片芬芳。那清香飘在面庞,铭记在心上。五星红旗在学校上随风飘扬,再偏远的地方,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光芒。山丹丹花在尽情绽放,漫山遍野,都是向上的力量。一片片红的像火的脸颊,预示着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