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背着背包去支教
34250200000038

第38章 缺水缺菜的日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苗族山寨里,我们遇到的问题首先是语言不通,其次是饮食不习惯。我们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就是缘分。我们打开自己的背包,把自己的所有倾囊而出。来到这里就是奉献来的,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如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我们对这里充满了信心。

这里天气常年干旱缺水,人们的生活饮用水主要是屋顶接下来的雨水。初来乍到,老师们水土不服。喝习惯泉水的老师们,不敢喝下这雨水,在缺水的地方,没办法只有捏着鼻子硬往下灌。刚开始,爱干净的李雪梅老师用雨水洗澡,竟然浑身过敏了,她痛苦地抓挠着胳膊。一个女孩,能跟随着我来这个教学点,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了。看着李雪梅老师痛苦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

然而邓绿老师却悠哉乐哉地哼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他的心态是乐观的,他对艰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很佩服邓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庄老师看着这干涸的土地,望着路边枯萎的秧苗,祈祷上帝赐予甘露。他说:“会下雨的!会的!”郑老师说:“我佛慈悲,快降甘霖吧!”陈晓薇老师看到他们笑了笑,然后她弹起了心爱的吉他,唱着:“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水会有的!会有的!......”

“狠狠晒了一地悲伤

痛苦在倾诉凄凉

白天里

承受着火一样的太阳

爆发出

一阵阵呛人的辣光

南方的骄阳

在春光里

淡忘了

曾经的忧伤

掠走了

现在的凄凉

剩下一地龟裂的河床”

这里的房子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屋顶用雨布遮盖。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帐篷,四处漏风。我们来到这里,首先要自己解决水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最后我们在村民的带领下,跑到10里远的河里去挑水。虽然山路崎岖,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石头,肩上的水桶像两个耳坠,左摇右晃。我们挑水的队伍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弯曲的山路上,缓慢挪动着。邓老师唱起了悠长的蒙古长调,乐观地挑着沉重的水桶。小莫望着遥远的大山呼喊,回声阵阵传了回来。挑水队伍里的人们一个个呼喊了起来,那响亮的声音穿透群山,然后一波接一波地传了回来。大家笑着说着走在这坎坷的山路上。

猫洞教学点终于到了,我们把水小心翼翼地倒入空空的水窖里。在这闭塞的山寨,手机是没有一点信号的,更不用说用电脑了。小莫老师,依然在笔记本电脑上写着他喜欢的文字,他书写着自己的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感情。梁老师和陈秋满老师负责做饭。村民家里的主食是玉米,他们把玉米粉碎,放在屉上蒸熟,美其名曰---玉米饭。春天的山野,到处充满了绿色。这里虽然干旱,但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山坡上依然吐出了嫩绿的新芽。陈秋满老师在山上拔野菜,在树上薅香椿芽,哼着小调,快快乐乐。一顿天然的农家宴就这样做成了,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我们都觉得很丰盛。

山里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支教老师们用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相信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总有一天,这些困难都会被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