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郑文宝没有锻炼周纳,网罗更多罪名,算是放过了柳开一马。
徐铉在邠州,已经七十岁了,他手写许慎《说文》一部,史称“谨细无误”。由于他不穿毛衫,北方不比江南,过于寒冷,徐铉也许受风寒转大病,结果病倒。一天,他洗漱完毕,梳了头发,命人找来一张大纸,写了六个大字:“道者天地之母”,放下笔后,死去。
柳开则死在真宗朝咸平三年(1000)。
卫道者与米舒卡
我不喜欢柳开这个文人。由这类文人“弘扬”圣贤之道,恰恰是对圣贤之道的玷污。有一个故实可以佐证我的意见。
说柳开做润州太守时,僚属有个才子名叫胡旦,二人常有唱和来往,但都是那种喜欢扬名立万的人物。柳开写诗弄文,已经有名于天下,胡旦名气也不小。这一天,胡旦将自己默默写作多年的一部书《汉春秋编年》定稿,拿出来给柳开看。润州有金山,风景秀丽,胡旦从驻地乘船来这里,就柳开的方便,设了一个酒局,柳开来了之后,拂案,开编,还没有展卷,看到编首竖写一行题目:“汉春秋编年”,不禁大怒,斥责道:
“小子乱常,名教之罪人也。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尔何辈,辄敢窃圣经之名,冠于编首!今日聊赠一剑,以为后世狂斐之戒。”
你这小子竟敢淆乱纲常,乃是名教罪人一个!自有生民以来,从未有人像孔夫子那样神圣,你是什么人,竟敢窃取圣人经典《春秋》的名号,还恬不知耻地冠于编首!今天先吃我一剑,以此来作后世狂妄之徒的鉴戒!
说着,拔出剑来就砍。胡旦跑,柳开追。胡旦大步跑,礼服长袍迈不开腿,只好两手提起下摆,急忙奔回来时所乘的大船。柳开一直追到码头,剑锋几乎就要刺到胡旦,在舟人的护拥下,勉强登船。船急离岸,柳开还在船帮上砍了几剑,算是泄愤。
护道、卫道,到了这种地步,就是戕道、害道。《克雷洛夫寓言》说一个故事(不是故实),很近于此。大意说:一个主人带着米舒卡(狗熊)走在田野上,夏日的阳光很舒坦,主人要在树荫下午睡,叮嘱米舒卡,不要任何人来打扰。一只苍蝇落在主人脑门上,米舒卡搬起石头来砸向苍蝇。柳开此举,就很像这个忠实的米舒卡。
嘲柳开
柳开走在哪里跋扈在哪里,以一种“文人怪癖”不断博取名声。但他遇到了一个对手,潘阆。
潘阆也是江湖奇人,与柳开是同乡,也是河北大名(今属邯郸)人。二人多有交往,也有诗唱和。但潘阆不喜欢官场生涯,就想着读书、写诗,在隐居中自在度过一生,对柳开的出仕和得意常常给以嘲讽。
太平兴国四年(979),柳开跟随太宗平北汉,潘阆听说后,就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云:“从来长见说兵机,今日君恩志岂违。骢马不骑骑铁马,绣衣休挂挂戎衣。雄师已听心皆伏,劲敌将闻魄尽飞。应笑苦吟头白者,二南章句转衰微。”大意说:一直听你说兵家之事,现在跟着皇上总算实现你的愿望啦。有文人所骑的骢马你不骑,现在却去骑武夫要骑的铁马;有文人常服的绣衣你不穿,又披挂起来了军服。大宋雄师知道你来了,估计会很服气你吧?契丹敌寇听说你来了,估计魂魄都会吓飞了吧?我真应该笑你这位曾经立誓皓首穷经的大文人,你不弄经典了,《诗经》等等儒家文献的整理可就衰微啦!
一首诗,通篇都是讽刺,辛辣得很。
但这还不算什么。
柳开在知全州时,路过维扬(今属江苏扬州),潘阆正在这里,旧友重逢,二人就到休息的传舍。到了一个大厅,看到一间屋子锁得很严密,一打听,原来这是一间凶宅,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有不祥的事情发生,于是,十多年没有人住了。柳开那种任侠使气的派头来了,很不屑地说道:
“吾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詟夷夏,何畏哉?”我柳开文章足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让国人惊恐,有什么怕的?
于是,就将这间屋子扫除了,住在其间。
潘阆秘密对驿站中的小吏说:“柳公,乃是我的老朋友,但他常常大言自我炫耀。现在我做个小局,吓一吓他,你们不要惊讶。”
到了天黑,潘阆化了妆,来了。他把露肉的地方都染黑了,穿上豹纹兜裆裤,吐着野兽的牙齿,披发,手执大锤子,从外面的围墙翻入。然后爬上房,正儿八经地坐在大厅对面的房屋屋脊上,从这里可以俯视大厅。这个晚上月光也好,天气晴朗,视线清晰。柳开正带着剑从厅里走下院子,散步。
潘阆换了一种嗓音呵斥他。柳开举目,看到了屋脊上的妖怪,眼神不免迷离。潘阆继续呵斥他,柳开有了惶惧,赶紧说:
“某借道赴任,暂时栖息在这座馆舍,不是有意要打扰您,请您多宽恕啊!”
潘阆于是一件一件数说柳开的恶事、不法之事,然后又厉声说道:
“阴府因为你积累戾气太重,坏事太多,使我带着符箓追你到此。今天,现在,你就要跟我赶紧去见阎王!”
柳开茫然,已经全无主意,于是下拜道:
“您说的那些事,我确实做过。但是我现在做官的位置还没有达到,家中还有很多事没有处理。如果能蒙恩宽恕,庇护,我柳开一定会有厚报!”
说完再拜,甚至哭泣起来。
潘阆坐在屋脊上,感到目的达到,也不想太过,就对他说:
“你认识我是何人吗?”
柳开匍匐中回道:“某乃尘土中的下士,实在不认识圣者您。”
潘阆道:“我便是潘阆也。”
柳开这才回过味来,连声叫着“潘阆!潘阆!你下来!你下来!”说不出更多话来。
潘阆知道柳开这人性情躁暴,难免会有什么举动,当晚就逃了。
柳开惭愧莫名,第二天一早就乘舟离开了维扬。
弩下逃箭
潘阆,又名潘逍遥,是宋初带有传奇色彩的文人。
他主要活动于江湖,但偶尔进入庙堂,却参与了大宋最重要的两大案件:“赵廷美谋逆案”和“宋太宗立储案”。两场大案,他都反对宋太宗。在“赵廷美谋逆案”中,他与卢多逊在一道,多方奔走,试图拥戴赵廷美为帝。在“宋太宗立储案”中,他与宦官王继恩在一道,多方奔走,试图拥戴赵元佐而不是后来的宋真宗为帝。他似乎是“金匮之盟”的忠实捍卫者。
据说在卢多逊为赵廷美奔走时,潘阆预先就参与了这个“阴谋”,而后,他混迹于京师一个叫讲堂寺的地方,开了个药铺,装饰得古意盎然,连药童的打扮也都是唐巾韦带,气貌爽秀。这里成了拥戴赵廷美的一个民间据点。
不久卢多逊事情败露,大兵已经围了卢宅,就要来抓捕潘阆。潘阆有感觉,他知道跑是跑不掉了,必须要暂时隐藏,隐藏到哪里去呢?他想到了邻居,于是到邻居家发表了一通议论,道:
“我,谋逆的事,已经暴露了。抓住我正法,只不过就是我一个人,现在,我到你们这儿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我谋逆的事了。要是朝廷严肃起来,抓捕诸邻等人,那时正法的可能不下数十人。现在我在你这里藏身,你不说,我不说,那就等于让你家数十口人躲过了灾祸。你也不必担心大兵会来你这里搜索,常言说:‘弩下逃箭’,弓弩射远,不可能射近。我现在要是出门就会被抓,你这儿就是罪犯的同谋。你们想想,这事该怎么办?”
邻居听了无可奈何,只好将他藏在家中隐秘处。不一会儿,果然来了捕快,闯入潘阆药铺,四处搜索,没有人。然后,朝廷画影图形,下发到诸路继续缉捕,哪里找得到。
不久,卢多逊被判刑流放崖州,渐渐市上议论少了些。潘阆就剃发,僧服,五更天,拿着个磬缓缓敲打着,摇摇晃晃出了汴梁城。
潘阆“隐身”
他先来到山西南部的中条山。
这里居住着很多隐士。
潘阆曾经有诗名,但为人狂放不羁,他与当时有名的诗人钱易、许洞为友,曾写诗,有句道:“散拽醉僧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据说这是他曾经有过的行为自叙。潘阆“文人怪癖”颇多,他还曾倒骑驴,像传说中的张果老,从华山东来,对人说:“我喜欢华山,不喜欢京师。”当他来到中条山时,许洞恰好在此,闻听老友来了,就写了诗赠送潘阆。诗云:“潘逍遥,平生志气如天高。倚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头,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常在,驱雷叱电依前赶出这老怪。”写这诗等于做姿态,跟潘阆划清界限,相当于向朝廷交上一份免责说明书。
潘阆待了一阵,觉得还不是个办法,就继续西行。
他来到陕西甘肃一带,在一个叫秦亭的地方,弄了一副担子再次化妆,扮作箍桶匠。此地有他一个故交阮思道,也是一个名流,诗人,做过知州和兵部员外郎,这时候正做着秦州的司法官。潘阆叫卖箍桶,阮思道听见、看见,假装不认识,就说要箍桶,放他进入府邸。阮思道提了“三锾”钱,明着向潘阆示意,很潇洒地扔到案子上,乘马出门而去。潘阆领会了他的意思,是让他假作拿钱走人。“三锾”钱的“锾”,是表示重量的单位,也有说就是六两或六两半银子;但也有说“锾”就是“环”,也许一“锾”就是一吊铜钱。总之钱不会太多。但这个场面也不能留下太多。潘阆拿了钱,直接进了里面房间藏了起来。阮思道回来,问守门的:“我放在案子上那三锾钱哪去了?那个箍桶匠哪儿去了?”守门者没法回答,阮思道就痛揍了守门人一番,然后让他去搜捕。守门人恨死了这个箍桶匠,就到大街小巷到处去找,踪影皆无。
潘阆就这样在阮思道府上待了下来。
大将曹彬此时恰好做着秦州的藩帅,阮思道有机会与曹彬接触时,慢慢谈论赵廷美案,说到各地正在拘捕的名流,提及潘阆。阮思道说:“朝廷抓捕潘阆急如星火,我听说潘阆也是一豪迈之士。窜伏这么久了,他应该想办法逃离死罪。曹公您是大臣啊,如果能奏闻朝廷网开一面,或者给他一个小官,召他出来,这也是羁縻的一个办法。”曹彬觉得他说的有理,就在回京奏事时,跟太宗说了这个事。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彬从未做过“秦帅”,举荐潘阆的是宦官王继恩。还有一种说法,没有指具体何人,但说此人劝谏太宗,说潘阆乃是一人才,现在到处躲藏,最后的归路,如果潘阆不南下广粤交州,必定会北走胡人之地。那就等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将一个人才推送给了敌对势力。总之太宗答应赦免。潘阆闻言,结束了流亡生涯。
这时,潘阆与宦官王继恩有了联系。王继恩很欣赏他的才气,多次向太宗推举潘阆。太宗就给了潘阆一个“四门助教”的小官。当时国立学校称为“四门馆”,明堂有四门,在此地协助国子祭酒或博士教授生徒为“助教”。
但事后不久,太宗又听说潘阆有种种狂妄行为,并对王继恩这位宦官参政有了警惕,于是,派人追回前诏。这也是做给王继恩看的一种姿态。
潘阆正在郁闷,不料太宗驾崩。潘阆于是与王继恩等人开始拥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或太祖的孙子赵惟吉,就是不想拥立太宗生前与寇准册立的太子赵元侃。但此时吕端“大事不糊涂”,以一种社稷之臣的胆略和器识,稳定了局面,顺利拥戴赵元侃也即真宗皇帝践祚成功。潘阆又开始了第二次逃亡。
宋刘攽《中山诗话》记载,说潘阆的逃亡另有原因。
书中说:“太宗晚年,烧炼丹药,潘阆尝献方书。及帝升遐,惧诛,匿舒州潜山寺为行者。”太宗晚年,喜欢烧炼丹药,潘阆知道后,曾经向太宗贡献炼丹术的书籍。但太宗可能服用丹药,不久病逝,潘阆害怕受牵连被杀,就藏到舒州(今安徽安庆)的潜山寺做行者。
这事如果属实,则是宋史一大关节。太宗之死似与服用丹药有关。宋人服用丹药也是一种风尚,名相薛居正就是因此而死。此事大可存疑,但也不得不引人生出联想。
且说潘阆,他在潜山寺中隐藏,因为逃亡成功,心情不错,还在钟楼上题了一首诗,第一句说:“绕寺千千万万峰”,第二句,今已不传;末二句说:“顽童趋暖贪春睡,忘却登楼打晓钟。”有一位熟悉潘阆诗歌风格的州郡官员叫孙仅,见到这诗后说:“此必潘逍遥也。”这一定是潘阆的诗。于是让寺僧请诗人出来见面聊天,但机警的潘阆又一次消失了。
随后,他觉得似乎局势稍稳,再次进入京师,继续开药铺。他以为此地是“灯下黑”,是“弩下逃箭”,结果大意失荆州,被人认出捉住,收到监狱。
真宗开始“听断”,亲自“录囚”,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滁州参军。
赴滁州上任的途中,他有一首诗,记录自己的心情:“微躯不杀谢天恩,容养疏慵世未闻。昔日已为闲助教,今朝又作散参军。高吟瘦马冲残雪,远看孤鸿入断云。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最后两句,是一种自我标榜:对于宦游生涯,我潘阆无兴趣,也不会有更多上心的事,就想着有了干干净净的俸禄,拿来买香烧。烧香,静心,宋代有“心字香”,在熏炉里面烧。
他的晚年在钱塘一带度过。
手把红旗旗不湿
文坛上,潘阆以诗名。《中山诗话》评价他的诗有唐人风格,举例是一首五律,诗题《岁暮自桐庐归钱塘》,诗云:“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鱼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中山诗话》作者刘攽,认为这诗韵味“不减刘长卿”,不比唐诗人刘长卿差,而刘长卿写得最好的就是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刘攽如此推许潘阆,自有道理。
但潘阆最负盛名的是他的词。
他以《酒泉子》为词牌的十几首词,名气很大。其中一首,“长忆西湖”,慢慢吟诵,会感觉到宋词文化那种意味隽永的美:“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词别有版本,字句略异,不录。但名气更大的是“长忆观潮”一首,词云: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将钱塘观潮风景凸显出来,让人读过难忘。且这两句词,已经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它自己生长为一个毛茸茸的意义团块,可以随读者自己的阅历经历赋予它不同的内涵。犹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犹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脱离开全诗,自己获得了生命力。
潘阆,有才。这样一个诗人,两次参与“叛逆”活动,居然平安无事过一生,真宗时代甚至给他官做。大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