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成 长“笔 迹”
33509800000004

第4章 听说的真实故事(上)

从前,英雄、伟人与重大历史事件,会有文字为他们做见证(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而平凡及普通的大众们,只能靠口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父母家人的故事与自己某些失去记忆的童年是直到多年后,才被告知——

老妈是随外公、外婆下放至乡下农村的,当时才五岁。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尚有两个幼小的妹妹,之后,三个舅舅在乡下陆续出生,家庭成员便壮大成八口,负担可想而知(通常,被下放的人家,除了人外,其余的东西都是不允许被带的——就算能带,两手又能拿得动什么?)。

外婆是个没啥文化的家庭主妇。外公是栽缝,肩负着全家的糊口重担。那时,生活是艰难的,以至于老妈下边的大妹妹在两岁时患上重病,却因无钱医治而夭折(这也有次听老妈说漏嘴了,我才知道:我竟还有位素未谋面的姨姨?!从此,经常的,我会在脑海里构思她的形象。想象她要是活着会出现的情况……)。

生活中有痛、有泪、有坎坷。却还得继续生活下去!

妈妈很懂事,小小年纪就包揽了所有力所能及的家事——大人在外为生计而奔波,她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弟弟妹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老妈从小就很能干(现在就更不用说啦)。

但,身为家里的老大,就注定要牺牲很多……

妈妈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矛。小学毕业时,年幼的她已是家里搛“工分”(听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字?!更懒得去证实,大家有懂就行)的主力,封建而重男轻女的外婆担心她会因为上学而影响搛“工分”的正事,便强行要求她辍学,就连学校的老师来劝也没用。这对于一个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唯一爱好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

更痛苦的还是:九月份第一天,开学日的到来。眼看着小伙伴们兴高采烈的背着书包纷纷从家门口路过……她的心,就像有十万只蚂蚁在爬动……

不知从哪来的信念、勇气与力量,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背着家人,竟随着开学大军去学校偷偷报了名(当时,报名的学费可以秋后再缴——所以,老妈算是钻了“先斩后奏”的空子)。既成事实,外婆也不能要求学校把学费退还(赊帐的不是?!)。于是,老妈只能更拚命的干活来补偿……

¤¤¤¤¤¤

老爸家的情况就略显好些:家共有兄弟六个,他是老三。

相传太奶奶是大财主家的小闺女,因从小体弱多病(至于原因嘛,我个人觉得:是裹小脚造成的),便寄养在太爷爷家——这好像是旧时的一个风俗:富贵人家的子女从小身体不好的,家人大多要找家自家领域下的、家世清白的佃农,时常把小少爷或小小姐送过去小住。说是能借“贱”消灾——怕自家娇贵的千金在贫寒之地受罪,太奶奶的母亲经常会在送她过去小住之时,也适当地接济接济太爷爷家。大户人家的“接济”当然非同一般,太爷爷家的家境便由此渐渐好转。

不久后,新中国成立!首要任务就是整顿地主老财。太奶奶家由于“太有钱”而成为首批被“整”的对象:老爷及大少爷当时就被就地解决掉(即枪毙!),老二及年幼的小少爷因还有“利用价值”(他们家的大批财宝还没着落呢!)而被留下苟延残喘的活着。却时不时要吃顿盘问兼批斗的“官司”。二少爷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自杀身亡。年幼的小少爷托一无所知的福,受的折腾小些,也就慢慢熬下来了(后,听老妈说,他是老死在监狱里的)……

太奶奶上头还有三个姐姐,当时,除大小姐已嫁人不知下场外。另两位八成也沦落为与太奶奶一样的命运(时世太乱,兼之太奶奶年龄太小。与她们早就失去联系)——当地被解放的前夕,大当家的也察觉到局势不妙,早早的就与大儿子秘密地把家里的金银珠宝都分批掩埋(后来,分到他家房子的农民为“寻宝”把地基足挖了三尺深)——对太奶奶的安顿则比较实际且正确:付给太爷爷家一笔生活费,算是把她彻底的寄养在他家。于是,不意外地,她便成了他的童养媳(旧社会的女子除此之外,好像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啦!)。

太奶奶一向体弱,所以只育有两个孩子(这在提倡“英雄母亲”的当时的农村是多么的少见啊):一个是我爷爷,另一个就我的姑奶奶。巧的是,奶奶家也正好是两个孩子:她和弟弟。父母双亡的她嫁给爷爷后。尚未成家的弟弟也跟了过来。比他小好几岁的姑奶奶对这个一表人材的小伙子颇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情难自禁下,胆大先潮的她爬上了他的床(小野人写的脸红了,赶紧用省略号代替:因为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事啦)……于是,我的舅爷爷又是我的姑爷爷,我的姑奶奶还是我的舅奶奶(一直以为自己理不清这种关系,因为太乱了)——好多人以为他们俩对是“换亲”的产物。在此,我要公道的说一句:不是。爷爷奶这对是经过正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的,另一对则绝对是两情相悦(虽然过程有点不能多描述)!事实证明,姑奶奶兼舅奶奶的眼光确实不错,舅爷爷兼姑爷爷不久后就成了一位人民警察。之后,侦破几宗大案件,被提拔成副局长,最后,在姑奶奶这位贤内助的帮助下,终于坐上了某县局长的宝座(现在已退休)——在我看来,他才是幸运的那个: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个默默支持的女人,但他的女人,不是在身后默默支持,而是与他并肩作战!

从时,两家人亲上加亲,表现在下一代就更形亲密——爷爷奶奶只育有六个大秃瓢儿子,纵使两人重男轻女情节相当严重,但一个闺女都没有也太说不过去了,所以,在后来,他们抱养了姑奶奶家的三姑娘来弥补一下家里的阳盛阴衰。因此,我也是有姑姑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