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北京遥望香巴拉
33441300000001

第1章 序:用十年,给西藏写一首温暖的情诗

关于西藏,像盈在心头的一株绿萝,从生根到发芽再到藤藤蔓蔓地爬满所有角落,用了十年。这种疼爱仿佛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待心爱之人,一心想把这世间最好的东西全部给他,哪怕耗去所有芳华也在所不惜。

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方式安置汹涌在心间的西藏情愫。读所有关于西藏的书、看所有关于仓央嘉措的诗句、记住所有和青藏高原有关的故事……但这一切,与心头那份澎湃相比,总归差了一些。

2015年,我在北京和拉萨之间辗转多次。雪顿节我在色拉寺的大佛下祈福,白拉姆节在大昭寺广场喝到微醺,燃灯节我和色拉崩坚在光明甜茶店和仓姑甜茶店的角落里整整坐了一天。我流连在所有虔诚的佛教徒中间,听她们诵经,看他们磕头,跟着他们一圈又一圈地转佛。

初夏,是拉萨一年当中最温柔的季节。

我沿着北京中路从布达拉宫一路往东,向着大昭寺方向走去,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心头突然涌上一种强烈的感觉——仓央嘉措或许就在这茫茫的人海里,与我,已经在许多个不经意的瞬间轻轻擦肩而过。

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我给了迎面而来的所有人一个明媚的笑意。那一刻,我瞬间明白,于我而言,让那份情感落地最好的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它记录下来,用我最擅长的方式。

那一天,手机日历显示的日期是藏历三月初一。

那一天,龙望潭公园里一个四岁女孩儿亲了我的脸,她的名字叫卓玛。

那一刻,我的耳机里缓缓流出的这样一段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从拉萨返回那天,北京城迎来了多日雾霾后最清澈的一天。头顶的天,像极了坐在拉萨河畔看到的天。

电脑前,所有的故事和情节仿佛早已安排妥当,而我,不过只是一个记录者而已。

四个月时间里,我和小说里的三个明媚女子相依相偎,欣喜她们的快乐,悲悯她们的痛苦。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甚至能够清楚地听到她们三个人的对话和嬉笑。案前的文字越来越多,打印出来的书稿越来越厚。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我把所有写好的文字铺在案前,像农妇晾晒自己一年的收成。阳光下,水分化作袅袅水气,抖着翅膀腾空而起,留下书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颗粒归仓。

帕崩岗送走王初一,北京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我在远离拉萨3731公里之外的北京城最东端泪流满面。初一去了香巴拉,月儿回了香港,卓玛如愿留在了北京。这是最圆满的结果,如佛祖所愿,亦如我所愿。

感谢那片离天堂最近的纯净土地,指引着我迈出这样特殊的一步。

感谢那片土地上的每一棵草、每一片叶和每一粒石子,是她们,构成了我小说里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段落和每一个章节。

特别感谢徐德显先生和徐锡墨先生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

这是我写给西藏的一首绵长的情诗。愿世间众生喜乐平安,也愿世间所有的灵魂都能温柔相遇。

宋晓俐

2016年初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