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平阳公主传
32934100000088

第88章

第二天上朝时,当政务报告和裁决事项完毕后,太宗笑容满面地对群臣说道:“昨天朕再一次告诉青雀立他为太子时,青雀投入朕的怀里,说道:‘儿臣今天才真正感受到父皇对儿臣的厚爱之深!今天可说是臣重生的日子。臣有一子,但到儿臣的寿命结束时,准备杀了他,让位给晋王。’任何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听到青雀说这种话,朕深受感动矣!”太宗以为如此一说,无忌就没有办法继续反对。太宗刚说完,谏议大夫褚遂良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后,立刻提出抗议:“这不象是皇上该说的话,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请皇上冷静三思、三思。皇上千秋万岁之后,魏王登基,尔后怎么可能杀爱子而传位于晋王呢?皇上先立庶人承乾为太子,但宠爱魏王,对魏王的礼遇超过太子,才招致今天的大祸。前例不远,应引以为戒。如果皇上想立魏王为太子,恳请皇上事前要先对晋王做一个处置,如此,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矣!”太宗听完之后,流着眼泪说道:“朕没有办法杀雉奴!”说毕突然站起,走向后宫。等在大屏风后的武曌等十五、六名侍女,急忙跟随在后。和平常无聊的上奏、报告、讨论不同,昨天和今天特殊的问题,引起侍女们莫大的兴趣。虽然她们尽量压抑,脸上还是无法隐瞒的、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其中最冷静的是武才人曌,但她低着头的双眸中,是否也发出闪烁的光泽呢?皇上进入后宫,群臣们退出之际,魏王泰的党人立刻把刚才的情形向魏王报告。魏王想到父皇最后无法说服长孙无忌及褚遂良,可能立雉奴为太子时,感到非常不安,决定趁早牵制晋王。只要狠狠地恐吓晋王(李)治,柔弱的弟弟可能把老毛病都吓出来,到时候,不是躺在病床上,就是当听到要立他为太子时,在父皇面前哭诉,要求绝不能超越颇得天下厚望的五皇子泰,自己成为太子。长久以来,(李)泰苦心积虑谋求的太子之位,即将到手的刹那,怎么可以让根本不看在眼里的雉奴抢走。

魏王(李)泰从延康坊的王府出来后,没有问候父皇,就直接到了晋王(李)治的住所。刚好晋王治在后花园散步,有十多名宦官隔着一段距离相随。李泰要自己的随从退下,也要李治令随从退下,附着李治的耳朵,脸上带着冷漠的笑容,以低沉而锐利的声音说道:“雉奴,你过去和汉王非常要好,现在汉王因大逆事件被赐死,你一定很担心吧?”李治无话可答,本来就苍白的脸色,眼看就要发青了,全身微微颤抖,快要昏倒的样子。魏王冷冷地看他一眼,认为此地不需久留,立刻回到自己的住处。晋王像突然患了热病似的。宦官向太宗报告之后,太宗非常担心,立刻召见晋王。晋王的脸色确实白得像幽灵。太宗满腹疑云,无论怎么问,晋王只是沉默不语,静静地站在那里。经太宗再三询问,晋王似乎下了决心,面无血色地把原因说出来。对相信魏王泰人非常高洁的太宗而言,这是十分严重的打击。原以为近乎完美的美玉,竟然有丑陋的瑕疵,太宗面露失望的神情,后悔答应魏王立他为太子。太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立刻微服到右领军府看幽禁中的废太子承乾。自从发生称心的事件以来,好几个月没有看到他了。大逆之案揭发后,被捕的承乾知道死期将至。他还不知道其他伙伴的下场,但迟早都难免一死。从东窗事发到幽禁、剥夺一切官位……刹那间跌入绝望深渊的承乾,虽然非常憔悴。但自从有必死的觉悟之后,长久以来附地身上的恶灵,也无影无踪,恢复了多年不见的平静,脸上则茫然若失。“为什么要做这大逆不道的事?”太宗表情严肃,看着承乾问道。如今除了这个以外,又有什么话可说呢?“儿臣自幼就是太子,还有什么要求?无奈不小心遭青雀巧计暗算,因此,不得不和心腹之臣共谋,采取自卫之策。当时,受到野心家的唆使,犯下了天人共弃的大罪。如今,儿臣为自己的不智,感到羞辱。遗憾的是立青雀为太子,就使他阴谋得逞了。臣己犯下大罪,自知绝不可赦,但只有这件事至死也不能瞑目!”承乾的声音里,有着将死之人特有的冷静和坦诚。他的话虽然不尽可信,但太宗深觉如今又看到了过去一无所知,魏王泰丑陋的另一面。刚才承乾说,为自己的不智感到羞辱。可是,自以为有“识人之明”的太宗,想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真正的形象一无所知,过去的信心,一下子崩溃了……翌日,太宗在两仪殿早朝之后,率领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太子詹事李世绩、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四人进入内廷。内廷里只有晋王治(太宗膝下九皇子,第三嫡子)一人,带着不安的表情等在那里。太子詹事是东直属官,正三品,统率东宫三寺及十率府之政令。三寺是太子众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分别掌管饮食、礼乐、刑罚、漏刻、车舆、仪仗等。所谓十率府是太子左右卫率府、同监门率府等武官,掌管警卫、卤簿、东宫内外昼夜巡逻等,加上“特进”,代表可掌管东宫最高的武官职。“朕的三个儿子和弟弟所做的事,你们都很清楚。朕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痛苦?”太宗恨恨地说完之后,突然倒在龙床上。无忌等争先恐后地扶起太宗,太宗突然拔出佩剑刺向自己的心窝。遂良立刻跑过去抓住太宗的手,夺下佩剑,交给站在身边的晋王治。晋王一时不知所措,拿着剑的手不停地颤抖。四个重臣心里当然知道,太宗并没有真正想自杀的意思,只是现在的心情已经到了非这样发泄,就无法忍受的地步。在齐王造反,以及承乾预谋未遂时,太宗还受得了。可是,对一向宠爱的五皇子泰,突然完全失去了信心,那种绝望,仿佛针刺着他的心。等太宗稍稍平静之后,无忌以冷静的口吻,询问太宗想立谁为太子,他确信自己己获胜利。“朕想立晋王。”太宗的声音虚弱而无力。无忌为了不使太宗有反悔的机会,立刻断然说道:“谨遵皇旨。若有人敢提出异议,臣长孙无忌绝不放过他。”“你的舅父也承认你位登东宫了。”太宗以疲倦、嘶哑的声音对晋王治说道:“还不跪下拜谢!”晋王治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太子。听到太宗的话后,像傀儡似地,立刻跪下拜谢无忌。站起来时,脸色依然如尸体般苍白。“你们都赞成了,不知道其他臣子的意思如何?”听到太宗的话,无忌马上回答:“晋王生性仁孝,天下之人莫不向往。皇上可试问百官的意见,若有人提异议,臣当罪该万死!”太宗很快地将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召集到太极殿,问道:“承乾大逆不道,魏王泰也心动凶险,这两个人均不能为太子,朕想从其他皇子中选一人为太子,各位认为何人最适当?”百官一齐高声地回答:“晋王仁孝,最适合为太子。”太宗满意地点点头。官吏之间消息传播的速度是惊人的。在宰相们赞成立魏王为太子时,唯有首席重臣长孙无忌坚决主张立晋王治为太子。而一向深受皇上宠爱,上下一致认为皇太子非他莫属的魏王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是作茧自缚、聪明反被聪明误,突然失宠。这样的消息,象疾风一般,从百官之间吹过。如果不能适应高阶层的突然变化,也就没有为官的资格。就连昨天还是魏王党的那一伙人,现在也纷纷抛开魏王泰。而以前大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晋王治今天己成为百官向往己久,最适合立为太子的人选了。总之,对大部分的朝臣而言,不管立谁为太子,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只要随大势所趋,随声附和,就能保住自己。而且,百官中无人不知,执最高舆论动向之牛耳的,是长孙无忌。只要有了无忌支持晋王的消息,跟着支持晋王准没错。这一天早朝,魏王泰率百余骑赶到太极宫西门的永安门,无论如何要见父皇一面,问清事情的真伪,万一立雉奴为太子的消息属实,就要促请父皇打消这个念头。魏王泰这个不寻常的态度,立刻传到宫中,诏令亦立刻下达门司,魏王泰的兵马在永安门受阻,只有魏王泰一人由城门郎引导,由肃章门进入。进入之后,立刻被幽禁于内苑的掌管土木建筑的衙门将作监。第二天,四月七日,天子驾临太极宫的正门则天门,正式向天下宣布立晋王治为皇太子,特赦天下罪犯,并赐酷三天。赐酷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喜事,天子赏赐饮食给全国士庶。民众像过年过节一样,日夜群集,尽情地吃喝、狂欢。这一天,太宗以无限感慨的口吻对侍臣们说道:“如果立青雀为太子,便会留下一个恶例,使人以为施展计谋便可得太子之位。今后,凡太子而无道者,或亲王窥伺太子之位者,均应舍弃。子子孙孙,永远遵守。以这一次的事情而言,立青雀为太子,承乾和雉奴的生命难免不保,立雉奴,则承乾和青雀都会安然无恙矣。”在侍臣听来,太宗好象在告诉自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