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崛起之南洋
32272300000017

第17章 大建没

随着与英法进行钢铁换设备,南华国钢铁、商品库存有所下降,部分工厂有所恢复。

但这并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销路不通的问题,战争的结束英、法的工厂迅速复工,由于政府的扶持,大量的商业订单,使英法工厂得以快速恢复。

大约一年时间,英、法断决了和南华国的钢铁换设备的交易。(因为英、法看到新生的南华国才发展短短的几年,就有如此的工业产量,为了不使南华国更加强大,便果决的断决了与南华国的钢铁换设备的交易)。

虽然断绝了与英、法的交换,但南华国的工作人员以民国人、日本人、泰国人等为中介,与英法进行现金采购,英、法得知后,迅速同意了这些设备釆购,毕竟这些设备对于英、法用处不大,能换来这么多现金或物资,英、法也十分高兴,欧洲大战损失太过严重,国内民生凋敝,物资缺乏,财政紧张,能用大批用不着的设备,换取大量的现金或物资,两全齐美吗。

南华国从英、法处获得了大量的德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料,更是获得了工业母机、国之重器的万吨级水压机,这种国之重器全世界都没有几个国家拥有,有了这万吨水压机,南华国的大型战舰、武器装备、机械设备等就能大量制造了,对于高精密的机械设备就不在向以前那么迫切:。

这些德国设备使南华国的工业产量、质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五年后南华国的工业产量将是现在的五倍以上,并且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虽说大量的德国设备使南华国的工业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对于眼下的工业产能过剩、工人大量失业,并没有什么帮助。

1921年3月,南华国召开了以(挽救经济、扩大销路)的专题讨论会。最终制定了一个以全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没、公共建设、老旧城区房屋改造工程。总计划五年时间完成,总投资八百亿华元。(此时南华国国民生产总值3000亿华元,政府财政收入220亿华元)。

随着全国大规模进行基础、公共、房屋建设的启动,失业人数迅速下降。工业产量过剩的钢、铁等物资被政府釆购。并且下达了大量的订单,一时间工厂、企业迅速开工,全国范围之内,大小工地不计其数,整个南华国犹如一片工地,比当出的五年计划还要庞大,所使用的资金更多、人员更多、物质更多,计划完成后,南华国将超越日本,将成为亚洲第一的工业强国、经济强国。

到时南华国内将实现,县县通公路,村村通电,铁路将达到全国十万公里铁路,公路里程将达到150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将达到五万公里,全国汽车将突破百万辆。

新几内亚是南华国最大的岛屿,南海省是新几内亚的六省之一,这几年,南海省是新几内亚六省发展最快的省,处于太平洋上的交通枢纽,人口增加很快,从最开始建省时的1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80万人,对于这个面积12万平方公里的省份,180万人口还是过于少了,可以说是严重的地广人稀,太合县乃南海省平州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整个太合县只有21521人,是南海省三十几个县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发展最慢、条件最差的一个县,这个县县城人口5000多人,大部分居民都是从大陆过来的移民,虽说每人都分了土地,但由于整个太合县人少,地处偏僻,道路不通,人们生活也挺清苦的,但随着全国大范围基础建设,一条由南海省到江州省的高速公路经过太合县,一下子太合县与平州市的道路畅通了,平州市与太合县也开通了县级公共汽车。人们的出行方便了,太合县拥有的矿产也能进行大规模开发了,李长江,一个太合县的农民,自从道路通了,太合县办了几个工厂,李长江的两个儿子都进工厂上班了,一个月15块华元,一年就180块华元,比以前全家4人一年才存下65块华元多多了,而政府的房屋改造工程,也使李长江一家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房,只需给政府的500块华元就能拥有一套小洋房,还可以进行分眀付款,由于是政府工程,银行的代款是免息的,只要全家工作一年,就能拥有一套小洋房。

这样的情景,在南华国内随处可见,公共建设等计划即解决了产量过剩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工厂生存的问题,不帮助了大量的贫困人群解决了住房差、就业难、生存难的问题。同时也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增强了国家实力。

欧战的爆发,使南华国的富人财富增加了很外,大多数都是南洋华人家族,趁着欧战的东风,一个个赚得满钵,可南华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刚移民的,生活得并不是怎么好,这就形成了南华国富人特别富,穷人依然穷。

对政府出台政策,规定了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超过时间按正常工作时薪的1.5倍支付。同时规定了最低工资不能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20%。(比如此地平均年收入200华元,那么最低年工资就不能低于160块华元。非南华国居民除外)。

虽然此举不会使弱视群体富起来,但也不至于生存困难,变向的帮助外地的务工人员。降低了南华国的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