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事途:一个优秀公务员的成长手记
3186400000011

第11章 研读细节,细节成就大问题(2)

于是,我想起做门卫就没有这么多业务要检查,只需要看清进门出门的人员,可是,大队就不一样,所以我回想钱多多说门卫工作很轻松,这样看来,是我自己往“火坑”里跳。

人总是要过这一关,当年高考不也是大浪淘沙?后来考公务员不也是走“独木桥”?现在记忆这些并不会比参加那类考试难,想到这里,心也就没以前那么紧张。我没有埋怨李亮山点我的名,我估计他想看看我平时做的那些事是摆样子还是真功夫,另一个原因,他想为大队赢得好的声誉。

大队警察看到我扛上了这个任务,感到躲过了一劫,一定要请我吃饭,我谢绝了,毕竟我也并非自告奋勇。可我对大家说:“这一关我肯定要过,不过就会连累大家,那样我就过意不去。”

李亮山听我一说,笑得嘴角都扯到耳朵边去了。

2.识人多,更要识你的人多

大家都佩服我的认真,那次来考查的机关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想不到我能够背得滚瓜烂熟,都说我记忆力好,其实哪是我记性好,而是我工夫下得足,车间生产期间在流水线边上来来回回巡查,对照服刑人员的胸卡反复看,所以才会有这个效果,这回让李高山炫耀了一下。

他说:“以前背这个,没人有这么流利,你可让他们长了见识。”

钱多多说:“你是好样的,长了我们年轻人的志气。”

郑志说:“你这么会背,以后你都承包了。”

听着他的话,我哭笑不得。可能是听到什么风声,江天成开会对说:“你们不要以为某些同志背得好,每次让他一个人参加考核,以后每个人都要轮到一次。”

这时候大家都傻了眼,我感谢江天成这次“救”了我,其实最后我知道并不是他“救”了我,而是每个季度让同一个人背是不合规则,也是上面领导不允许的,据说后来要采取随机抽谁就是谁,一时搞得大家都很紧张。

有了第一次的紧张,我感到并不那么害怕了。

这次之后,机关领导开始熟悉我,他们说:“这个年轻小伙子不错。”这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可是这句话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从上学到上班,我听到这种表扬很多,可是,这次我感觉意义更深。

监区离监狱机关有一段距离,如果不是开全监狱大会或有特殊的事情,我们一般是不去机关,所以,机关里的领导并不会认识我们,准确地讲,这次让他们认识了我,几个不认识我的领导悄悄地问江天成:“那个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认识的人越多越证明你越有名声和名气,名人一般都是认识自己的人多过自己认识的人。

上班的时候,江天成碰到我,说:“你是名人了,机关上下都在说你。”

一次考核也会起到这个效果,我实在没有想到,后来,机关领导来查岗的时候都能喊得出我的名字,我感到受宠若惊。

3.“交卷”时别忘记“交情”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这次考核的完美“交卷”,让我一时成了大家的热议对象,李亮山说他有眼光,选人用人得当,那语调就像向江天成表功。他们的赞扬可都是在监区里传播,监区又是巴掌大的地方,我想这样并不会给我多大的影响。

这件事给李亮山争了面子,他对我更加高看一筹,有事情就叫我。说实在话,我既想他多叫我,又想他少叫我,叫多了事情多,叫少了容易忽略。人是个复杂的动物,所以有时候真的左右为难。

李亮山爱喝酒,郑志一喊他喝酒他就乐呵呵地去了。这样的话,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多了,他们两个人酒量大,可我才三两的量,慢慢地形成默契,那就是我总会要喝少一杯。

酒喝得多,我们说话也很随便,但一旦到了办公室,我依然称他为“李大队长”,让他得到了工作场合的应有尊重,大家又看不出我们的私下交情,一切显得那样自然。可是郑志却大大咧咧,很少称他职务,一口一个“亮哥”,他叫得亲热,李亮山只得乐呵呵地答应,我知道他更希望叫职务。

大家都知道李亮山跟郑志吃喝在一起,关系好,可李亮山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工作出差错照样批评郑志,骂得郑志跟我诉苦:“这是怎么回事,喝酒是兄弟,翻脸比翻书还快。”

我说:“这点你要记得,花花轿子人人抬,人抬人,领导需要你跟他出力,不是要你跟他添乱。”

郑志突然明白什么,说:“骂我多,证明我事做得多,潜力大。”

三、精细化管理要“粗中有细”

“精细”是相对“粗放”,一个人在生活里要做得“粗中有细”,盯着细节不纠缠,不纠结,眼睛要望着大志向。工作上要求精益求精,细心细致,更要明白大是大非,科学合理计划每一天,规划每一周,善于用工作来填充时间,而不用时间来计算工作。

1.细心更要心细

每项工作都有它的独特性,外人只有好奇、新鲜,监狱的工作并非外人想象得那样神秘。

从社会到监狱工作的过程,我完全明白这就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并不像报纸上写得那么神圣,如果要说神圣,那就是能够在这份工作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工作有工作的制度和规章,时时让我感到制度约束着自己。

服刑人员在里面,我们像一个个班主任对待学生一般,时时关心他们的学习、生产等生活,他们的感冒之类的疾病都得注意。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一到上班,这个服刑人员有情绪,那个服刑人员有问题,我都得一一去解开他们的心结,这种个别谈话一度使我很迷茫,好像我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工作,他们的思想并不是我谈一次话就可以扭转得过来。试想一下,上学时候老师找我谈一次可能当成耳边风。

一个服刑人员收到家里的来信,躲在寝室不参加生产,我去喊了两遍,他一言不发,我以为是故意对抗我,差一点骂了出来,可他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让我恨不得上去就扇两个耳光。

刚开始到大队的一个月,我的性格火暴得很,后来我明白,冲动会要受惩罚,面对突发的事件要冷静地考虑。

监区大队里,我去检查他们的寝室,跟他们说上几句话,看他们高兴或是不高兴的表情,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我将他们的表情制作成“晴雨表”,通过各类表情符号显示出来,李亮山问我:“你学过心理学没有?”

我说:“没有,如果有机会送我去学一下吧。”

李亮山说:“看来你平时自己学了一点。”

不可否认,我涉猎的书比较多,为了更好深入地了解服刑人员心理,我当然会要去学习,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2.生命常态是永远动态

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坐在值班室,都是去生产车间走动。

每天上班,钱多多将脚抬到桌子上玩手机游戏,他不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就是在手机上玩游戏,如果有第三个爱好就是上网泡妞。

我说:“你女朋友要是知道,会跟你一刀两断。”

他哈哈一笑:“山高皇帝远,谁会晓得?”

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这种自信,也不得不佩服他这种游戏心态。

手机是严禁带入监区大院的,这是监狱的规定,可钱多多往往会偷偷带进来,他说:“我又不看书,坐在值班室有什么意思?”

跟他在一起值班,总是我走在车间里巡查,登记产品产量,他有时候还会靠着椅子睡着,那鼾声像拉风厢。我要提防有领导来检查,那样就可以及时叫醒他,我开玩笑地跟他说:“我成了给你站岗的了。”

他抹着从嘴角流成一条丝一样的口水,说:“我们是兄弟呢。”

杜绝工作出差错,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按制度办事。那个值班室的台账总会是我填写,然后挂在那个窗户上供大家翻阅。

钱多多一上班,屁股钉在那个椅子上就没挪动过,如果要有挪动,一定是那个屁憋了好一阵,侧着屁股要将它放出来。

有时候我真佩服他,上班是坐,下班回宿舍玩电脑还是坐,这也直接导致他打篮球的时候,跑了几分钟就大汗淋漓,说跑不动。这样下去,他跑得动那就是怪事了。

每天巡查,我在流水线上走来走去,使我对产品的每一道环节了如指掌,懂得每个人一天可以生产多少产品。生产任务定下去,我就知道哪些人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每次开会,我都能准确地讲出具体情况。

李亮山每次听我发言之后,都会心一笑,我则当作没有看到。

3.善于运用工作的“游标卡尺”

值班是一件恼火的事,我最讨厌,因为实行的是坐班制度,每小时要去东头那垛围墙边的指纹机打卡。电脑核准打指纹的次数,时间间隔短了不算,长了也不算。

时间难以控制,我往往会打很多次无效卡,情况通报下来,李亮山就开始婆婆妈妈地数落。不是我听不得他数落,而是我从来没偷过懒。

钱多多说:“唠叨就唠叨吧,装聋作哑算了。”

我觉得工作的事做了,还让领导说三道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说只是证明事情并没完全做好,于是,只要值班,我就将值班室那个计算器每隔一小时调一下闹钟,那样,每小时它就会响起来,我也就不必总是抬头看墙上挂着的那个石英钟。

后来,值班的这帮人都跟我学,用这种方式严格遵守时间。

晚上的时间寂静得让人颤抖,每隔一小时又闲来无事,几个人喊我一起打牌,我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在工作期间打牌,如果上级领导知道,会要受到处理,我还不想自己走到那一步。

凑不起打牌的人,他们坐在那里看电视,眼睛看着电视会随着剧情起伏而大笑。我趴在办公桌上看书,看累了,我会写东西。工作上没什么要写,我试图去写刑罚理论的一些探讨,想从这方面去谈自己对工作的新认识,我并不指望它能发表。

大家都相安无事,这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我并没想过以后会有什么神奇。

夜晚,我还是会想家,想我的父母,很想看看他们,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有一套房子,将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未来对我真的还很遥远。

想到这些,我的心隐隐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