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事途:一个优秀公务员的成长手记
3186400000010

第10章 研读细节,细节成就大问题(1)

一、用手“做到”,用心“做好”

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所说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细微、细致,这些影响着我们的大方向、大问题。行动先行,更要用心去做,一天你看不出自己有什么成绩,但无数个一天就是你一生的成就,生命的过程就是水滴石穿的过程,坚持住了成就一生,放弃自己虚度一生。

1.“较真”是另一种认真

那天我正在宿舍里休息,江天成打电话找我,通知去他办公室一下。每次电话里事先都不告诉我什么事,只一句话:“来我办公室一下。”说完就挂。

每次放下电话,我心里惴惴不安,老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错。

去的路上我就一直在琢磨,回想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和言谈,也没觉得哪儿不对。就这么一路忐忑不定地走进他办公室。

他抬头望了我一眼说:“来了?”我有点拘谨地点了点头说“嗯”!

他微微一笑,起身给我泡了一杯茶,然后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说:“坐吧。”

我缓慢走到椅子旁,规规矩矩地坐了下来。待我坐定后,他和蔼地望了我一眼,此刻我心里不由得一暖,先前的担心也去了大半。可能是担心我过于拘谨,他顿了顿,端起茶杯吹了吹,然后抿了一小口,语速微缓地问了我一句:“小骆啊,叫你来呢,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听你谈谈这四五个月的感受。”

说真的,正儿八经地叫我说感受,我一时心里还有点哽咽,真话假话还在我心里权衡。稍微思索了一下,我说到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同志们关系相处得不错等。

他一言不发地听我讲完后,不悦地道:“那些大道理,都打住!要说道理,我比你懂!都跟你说了,你就告诉我你来这几个月的收获是什么就行了!”

收获?我脑海里习惯性地就是那两句:“收获就是领导的关心、就是同志们的帮助!”此刻,从江天成的脸上看得出他要的不是这两句话,于是我诚恳地说:“说到收获呢,一是觉得在业务上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了监狱的性质和自己的责任,二是能够知道怎样处理与同志们的关系,当然这种人际交往也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三嘛,就是我能够敢于吃亏,不怕吃亏。”

这通话说完,江天成笑了,打趣地说:“不提醒你就真说不出了?”

我的脸涨得通红,感觉这句话里还有话,但一时也没琢磨透。

随即,他端起茶杯又呷了一大口茶,一边肯定地指出我工作中的一件事,并评价我是个较真的人。他说起前天一个工人要进监区,我不管那人是谁,将其拦在门外。那个工人叫嚷着,说我是“有眼不识泰山。”由他怎么叫,我根本就不理会他。况且我女朋友都没有,哪里来“泰山”大人?

监区里的很多警察认识这个工人,因为原来监狱里警察和工人是一起管理犯人,后来,所有的工人撤出执法岗位,全部由警察来担任,但这里面的工作与工人还有一定的往来,可是我不管这人是谁,一切按规章办事。

那个工人气得咬牙切齿,举起拳头就要打我,我没有理他,将铁门锁住,他只能气鼓鼓地谩骂,我也懒得回答他。随后,江天成过来了,问了原因,进行了协调工作,等那人走了,他对我竖起大拇指。事后,有些人说我做事太认真,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我不应该这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我也并不想这样,可是工作不容出差错,万一有个差错,最后牵涉到的责任不仅仅是我,还有领导,现在任何事情都得为领导负责任。

江天成对我说:“我喜欢你的这种较真,较真是进一步的认真,那不是你的错,是他们有种错误的眼光。”听了这话,我的心里得到了释怀。毕竟,我的做法并没得到误解。

2.虚功实做

这件事后不久,江天成将一个比我年长一点的警察调到门卫,据说是他找了江天成,主动提出到门卫去值班。我没去证实这件事,安排我去大队应该是我努力的结果。他说:“你进步快,老是做门卫也是一种浪费,你尽快熟悉大队情况,对你的成长有好处!”

我被安排到钱多多的那个队,队上有十多名警察,由于天天需要人值班,有些警察只是在交接班或开会时见个面,平时的交流很少。这些警察大多有了家室,下了班就直接回家。我们这些没成家的下了班打打篮球,消耗一下年轻人过剩的体力。

钱多多跟我说了一下队上警察的大致情况,别看他平时做事懒散,思维却很活跃,分析问题比较尖锐,有时候我老感觉自己比他迟钝。

大队长叫李亮山,一直喜欢婆婆妈妈,你干的工作他总会找个理由指点一下。年轻人喜欢你指点错误,加强学习,可是不会喜欢你老是那么指指点点,钱多多称他为“李妈妈”,到队上一个月后,我彻底理解了这个称呼。

钱多多对我说:“我叫他妈妈还算对得起他,可他有时候比一个姥姥还喜欢唠叨。”

李亮山工作了很多年,四十多岁。他安排我的事我从来没有拒绝过,“服从”这个意识从一开始上班我就有,而且我对钱多多这种损人的说法不以为然,毕竟,李亮山是从工作大局出发,工作方法不一定非得人人满意。

进队第一天,李亮山没有安排我具体的事情,只叫我先在队上看几天,然后安排我去车间组织服刑人员生产。

坐在办公室,看着他们整理文件和资料台账,我礼貌地问问要不要帮忙,那些人抬头看了我一眼,自然特高兴地给我安排了事情。

机关科室多,汇集到大队后,什么业务科室的资料都有,需要一一对应,他们安排我填写了一些表格,因为填写表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像往一个筐里倒东西,只要填上去就可以了。

不管哪一份表格,我都填得很认真,我养成了认真的习惯。他们对我说:“不必那样认真,反正就是应付上面检查。”我当时听不明白,后来钱多多告诉我,那些台账完全是应付上面检查不扣分。

可我还是放心不下,总担心会有破绽,所以,无论他们怎么说,我还是将事情做扎实,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到办公桌上。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一天到生产车间,跟钱多多一起翻班,他比我早到大队五六个月,俨然像一个老警察一样对我说:“你要掌握他们每一个人的思想状态。”

我点点头,然后开始计划每天找两个服刑人员谈谈话,了解他们基本情况。上午一个,下午一个,这样也不紧张,我将他们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回办公室对照他们的档案看一看,想深层次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习惯。

李亮山说钱多多不懂装懂,喜欢指手画脚。关于这些小道消息,我没说给钱多多听,我怕他去找李亮山论理,如果处理不好会吵起来,最后会将我带入这个矛盾之中,所以,我会选择少说多听。

我又不想钱多多这样发展下去,于是委婉地对他说:“这个地方人事复杂,你要注意一点。”

没想到我的好意钱多多并不在乎,反倒说我胆小怕事。他说:“这个卵大的地方,你还怕他们将我怎么样?”他这么一说,我到嘴边的话也硬生生吞到肚子里去,只说到,大家同事一场,一起上班,没必要搞得剑拔弩张,对大家都不好。

有一天,李亮山无意看到我的笔记本,很有兴趣地翻了翻,说了一句:“很不错,能够安得心,沉得下。”他那么一说,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将笔记本收起来,说:“我记性差,就写到了笔记本上。”

隔了几天,李亮山在会议上点名说了我的做法很好,能够深入下去,并且要大家都学学我。说实在话,我去得晚,年纪轻,在机关里,那么多老同志,他说这句话无异于将我往火坑里推,谁都会用不屑的眼神看我。

大家的这种表情,我不是没察觉,只是当作一无所知罢了。因为我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沉下心去做,并没有想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李亮山这么一说,恰恰让我很被动,可我又跟他们解释不了,所以不如默不作声。

掌握的信息越多,我越能了解服刑人员的情况,通过这些信息分门别类,我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工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单调呢?我想他们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工作上。

二、“过得去”要成为“过得关”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关口,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然后毕业,学习的过程得经历一次次“过得关”的考试,那么步入职场之后,我们要应付各种考核考查,要迎接各种检阅参观,不要企图蒙混过关,需要集中精力,下足工夫,才能保证一路绿灯,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1.“过关”不需要“斩将”

每个季度最后一月,监狱都要组织基层警察对服刑人员进行“四知道”考核,就是每个警察必须掌握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比如年龄、家庭住址、社会经历等,而且为了达到掌握的最佳效果,警察面对服刑人员的背影要说出名字。

面部有眼、有嘴容易区分,从后面看,每个人都是清一色的光头,区别不大,如果头顶有伤疤的还好认,没有伤疤的几乎就只能凭高矮喊名字。

第一次抽我参加这次考核,当时是李亮山点的名。对于那些资料,我前面做过很多记录,背诵起来感到并不难,可一个大队一二百人,你扫一眼就能喊出谁的名字,不熟悉是很难做到。

人都有“卡壳”的时候。想起面对那么多人,心里肯定紧张。

考虑到整个大队的利益,我只好硬着头皮上,那几天里,我盯着那些资料背。我的记忆力并不太好,于是,我将那些资料制作成卡片,结合相片一遍遍地看,我下班走在路上还在看,一不小心还撞在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