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能够成为万千学生青睐的英语培训学校,主要是因为它迎合了学生喜欢英语的需求,同时它的教学方针也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待英语的。创业时期的新东方不仅造就了一些明星教师和个人英雄,同时也使这些人为新东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新东方的不断发展以及坚定不移的职业化、规范化改革,势必需要让新东方告别“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从而让其能够精心打造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职业化心态的精英团队。这样才会使新东方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几个“个人英雄”,而要依靠团队的智慧、力量和正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凭借科学合理的制度流程和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与文化。或许现在还有许多老百姓认为新东方只是个出国考试的机构,但是,俞敏洪认为未来的新东方,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广阔,将是一个品牌很强的教育集团。
当新东方在2006年在美国上市时,俞敏洪无疑是开创了中国教育行业与国际资本接轨的新纪元。这一成功可以说是新东方经过了改革阵痛,成功从个人英雄主义过渡到了职业化阶段,开始了它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规范化进程。如今的新东方,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带有草莽气息的草根企业,它成功地从一个曾被人们诟病的行业走上了资本青睐的道路,从此中国的民营教育行业走向了飞速发展的历程。
团结“牛人”、“怪人”,成就企业
很多的企业中都少不了有一些“怪人”和“牛人”。为什么一个企业要找来这样一些人呢?其实,这些人在企业的某些事情上,常常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谓“怪人”并不是长相吓人的那种,主要是因为这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会显得格外让人猜不透和独特。所谓“牛人”就是因为这些人拥有卓越的成绩,有着一般人无法能及的办事能力。当然,这些人也是需要由一个有能力让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的企业来带领的,倘若一个企业没有能力使其发挥自身能力,企业往往会陷入无法前进的状态,或者是让这些所谓的“牛人”和“怪人”成为企业的累赘。所以,将这些“牛人”和“怪人”团结起来,彼此互补,就能够让企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新东方就是一个拥有无数“牛人”和“怪人”的企业。在新东方里,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老师们出的令人头疼的英语考试题。这些考题,常常是需要学生们通过庖丁解牛的办法一一化解。所以,新东方也有这样一个称号:“出国梦的制造者”、“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TOEFL、GRE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
倘若让你在新东方上一堂课,你必定永生难忘。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时不时会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而在许多的学校或是职业培训机构的课堂上,大多课堂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在新东方,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台下的学生也是欢声笑语,对老师崇拜不已。两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新东方的培训结课上,会有很多的学员争着抢着要让老师签名、合影,甚至还会有送花、送礼物的学生。这些学员像是迷恋歌星、影星一样迷恋着新东方的老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这也是新东方的一大特色。新东方的用人策略就是“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也正是新东方用人方面条件广阔,才使得它拥有了一批“牛人”、“怪人”老师。俞敏洪也对此作出解释:“来到新东方的,首先不管出身,不管什么专业毕业的;其次才是进行重点筛选,这主要也是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该职位需要的专业能力。接下来才是考察这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最后才是创新能力和上进能力。”
新东方的宋昊老师就是俞敏洪招来的“牛人”老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而且他也会大言不惭地自称“天才”。当他来到新东方的时候,他上课从来没有人轰过他。仅凭这一点都算是比较“牛”的了。要知道,新东方的老师任用非常严格,在受录用前必须经过“试听”,然后让学员们打分,如果分数不及格,那么你就被拒之门外了。并且在当上了新东方的老师后,仍然要接受学生的打分,别想着能够一劳永逸,在新东方被解雇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在新东方的所有老师,都会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对于每一堂课都不敢掉以轻心,偶尔被学员打不合格也是无法避免的,俞敏洪曾经就被学员打过零分,像宋昊这样从没有让人轰过的经历,是非常罕见的了。
也就是这个宋昊,在新东方堪称是一个传奇的经历。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宋昊,在攻读植物研究专业的时候,因为研究生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所以决定找份工作。当他听说新东方老师的讲课费很高的时候,便决定去试一试。但是他又不认识俞敏洪,所以就先打了电话过去,然而出师不利,接电话的秘书小姐说了句:“俞校长很忙,无法转接。”就把电话给挂了。于是宋昊灵机一动,想了个主意,他重新打了一个电话,压低嗓子,假冒是俞敏洪的同学,顺利拿到了俞敏洪的手机号,转而给俞敏洪拨电话。与之素未谋面的俞敏洪在宋昊的话语间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狂妄”劲儿,心里十分欣赏,于是俞敏洪同意让宋昊试讲。就这样宋昊进入了新东方。
或许你会说宋昊的专业与英语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他还能够进入新东方呢?其实这都是因为宋昊自夸:“我有七万词汇量,仅次于老俞”,使得他虽然专业与新东方毫无联系,但是他的身上那种离经叛道的野孩子的劲头,让他能够运用深入浅出的思路去解构那些深不可测的奥义;同时也可以把那些枯燥的单词变得充满意趣,让学习英语不再是漫长且痛苦的漫游,反倒成为充满刺激惊险的快乐之旅。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他上课还会将武侠中的那些夸张招式运用到课堂上,让整个课堂都充满学习的气氛和欢乐的笑声,使学生们都为之折服,有的还为之疯狂呢!如今,新东方的宋昊已经算是风靡江湖的“宋大侃”了。
俞敏洪为什么要为新东方招来如此之多的“牛人”、“怪人”呢?其实这些对于俞敏洪来说,就是新东方的特色。因为对于一个学员来说,新东方不仅仅是一个授以“技艺”的地方,更是一个授以在绝境中仍然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的地方。他认为,成就一个企业,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作为传授者的老师们本身就要有这样的榜样,这样新东方的课堂才不会泛泛而谈,不会哗众取宠。俞敏洪说:“新东方的老师总是让人不敢以貌取人,也正是在这个不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学校里,这些被世俗压抑的年轻老师,才得以一展风采,酣畅淋漓地挥洒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拥有许多团结的“牛人”、“怪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肯定能够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企业,并成为顶尖的企业。
管人就要乱中求衡
在中国的企业中,很难找到和新东方相类似的企业。新东方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不仅是一个大的群体,更是齐集了许多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人才。新东方中不仅有高学历的“海龟”,还有不走寻常路的“牛人”、“怪人”,他们无一不是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激情的“良才”,甚至可以称为是目空一切、傲视群雄的“怪才”。虽然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巨大的能量都是新东方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但是要将这么多有个性的人团结在一起,而且还要避免他们身上那些不好的因素,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新东方的人员结构比较特殊,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有着高学历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所以如果新东方用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势必让企业陷入混乱中。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会有绝对的公平存在的。新东方如此的运营模式势必要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也正如俞敏洪所说:“新东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教师和员工发牢骚是必然发生的,一旦这些牢骚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发生本质的改变,而发泄是缓解这种牢骚和不满的唯一途径。所以,俞敏洪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调侃的方式去发泄自身的情绪,这对于教师无疑也是个好的方法。
同样,在新东方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部门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往往也需要在高层中公开化,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公开进行讨论,并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允许进行相互“攻击”,当然这些都是无伤大雅、无害于身心的发泄。
然而如今的新东方不仅人才济济,而且更是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业界的竞争对手也无一不承认新东方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第一品牌。那么俞敏洪是怎样打破“良材难驭”的困局,让那么多恃才傲物的人才齐聚新东方,并团结一致地为新东方效力,他究竟是如何管理新东方的呢?
很多企业家,应该都无法容忍自己的员工在客户面前讥笑自己吧。但是俞敏洪却会对其他老师在课堂上公开拿他开涮毫不在意,甚至会窃喜。这也正是俞敏洪管理团队的高明之处。要知道,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获得别人的指点往往是一件欣喜的事情,他们对事物喜欢发表评论,喜欢逞口舌之快,而且尤为表现在对自己不满的时候,这也是中国众多知识分子固有的特性。
当你看到这些场面时,你会认为这种发泄理念看上去会让形式更加混乱,同时这个给管理层决策也带来不少干扰,但也正像俞敏洪说的那样:“这种做法,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人会在背后说坏话了。”在这种混乱的形式下,很多隐藏在里面的微细问题也可以公开化,这样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但是如此混乱的场面,也隐含着另一个作用,它可以避免员工之间的拉帮结派,或是几个人抱团,比较有利于管理层的管理。管人就要乱中求衡。以乱治乱,从乱中解决问题才是管理的妙法。
对于一个企业,就需要像俞敏洪这样的管人方法,要懂得乱中求衡。要知道,如果你因为一个小人物而让整个企业的员工集体罢工,那只会让你得不偿失,在毫无章法的企业中仍能让企业的整体保持平衡,那才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如何管理“个性”的老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用人不仅需要一定的头脑,同时需要你用各种“手段”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心里去认可你这个管理者的能力。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管理人不仅需要用你的性格,同时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潜移默化才能够“感化”你的员工。倘若你遇到比较有个性的员工,你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感化和了解你的员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你“俯首称臣”。
在新东方不乏有个性的老师,然而俞敏洪并不像其他的企业家一样,他这样认为: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说一不二。但是他做不到。俞敏洪对自己的管理团队非常能忍,倘若谁犯错误,他也能一忍再忍,即使最后实在是无法容忍下去了,觉得这个员工的能力确实是达不到他现在的位置,俞敏洪就会想方设法帮他换个位置。俞敏洪将自己的这种软弱看作是“上善若水”。
然而,批评也如此。对于新东方中有“个性”的老师来说,让他们俯首称臣的并非是俞敏洪的批评,而是他身上那种像水一样的包容。像新东方这样的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如果没有大度和宽容的胸怀是不可能管理好这个企业的。更何况新东方几乎每个老师都是牛人,个性张扬且不好相处。即便是平时也会有相互之间语言攻击的可能,并且会用词尖锐。在新东方可以说每一次的董事会都显得像一场批判大会。每个人都慷慨激昂,批判者句句尖锐,被批判者深受打击,要经过几天调整才能重新建立自信。所以要管理好这些人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俞敏洪这个身为创办者的人更是被批判得最多,为此他还被封为“思过斋”斋主。要说这其中的原意也就是因为俞敏洪能容忍。他把这视为“软化”精英人才的一种方式。可能他的管理模式会和马云的管理模式有些背道而驰,但这些都是性格趋向的问题。倘若你的性格和马云比较相似,那么最好不要用精英人才,因为马云要的常常是“整体精英”;倘若你的性格和俞敏洪比较相似,那么你不妨用他的方法试一试,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有相克的东西,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个“度”,你就能化逆境为顺境。
俞敏洪也对自己的这种管理方式说过这样一段很贴切的话:“如果我以一种非常强硬的姿态出现在新东方人的面前,那新东方早就散架了。原因非常简单,新东方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且都是自恃清高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怕的是自尊心和尊严受到伤害,言语之间有的时候直截了当,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其实,在新东方的团队里,大多时候的争吵都会将矛头针对在俞敏洪身上,而俞敏洪不管是冤枉还是不冤枉他都听着,从不会与老师们起正面冲突,也因此,俞敏洪在新东方有个非常了不起的记录,那就是零次与人正面发生冲突。他这样说:“我承认他们的优点,他们越牛,相互之间越不能相容,我就创造一个他们能够相容而且我也能容他们的环境就好了,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氛围,让他们自由发挥,并最大限度地去表扬他们的表现就好了,他们就会好好地为你工作。”
对于管理“个性”的老师,俞敏洪总是会避开情绪上的冲突,其实他并不像表面上那样逆来顺受,他也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做法,只是他会等到所有的争吵平息后再去沟通。这样常常可以让争吵的人都冷静下来了,然后可以轻松地辨别出事情的原委和对错。这也就是为什么俞敏洪能够把这么多个性迥异却是天才的人凝聚在自己身边的真正原因。
可是,俞敏洪的这种性格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被认可的。在新东方开始实行组织结构改革的时候,他的包容就被别人视为“无能”、“软弱”。虽然在决策上俞敏洪的确显得不够果断,从而导致新东方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但是,也正因为俞敏洪的这种宽容和大度才使得他性情和蔼,才使得他的矛盾纠纷有了转圜的余地,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记得在2000年时,新东方发生了一起股份改制的风波,当时正是因为俞敏洪的宽容,才使得新东方没能分崩离析。回想当时,俞敏洪说:“在"逼宫"事件中,我完全可以脑袋一热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压这些朋友,或者说自己干脆甩手不干离开新东方,但是这样做最终受到直接伤害的是新东方的利益,所以我必须冷静地坐下来分析员工或者股东的想法,从而帮助我去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