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3176600000043

第43章 北宋刘娥垂帘听政,保持社会稳定(3)

刘娥单独召见刘烨说道:“我们都姓刘,所以我想看看你的家谱,说不定我们还是亲戚呢。即使不是亲戚,一笔也写不出两个刘字。”

刘烨内心里瞧不上刘娥,更不想认她做亲戚,于是回答:“不敢当,我怎么敢认皇太后为亲戚呢?皇太后名声显赫,外人该说我趋炎附势了。不敢当!”

“万一是亲戚呢?”刘娥还在争取。

刘烨却坚决不退让,他说:“还是那句话,不敢当!即使是亲戚,我也不能认。道理我已经说过了。”

结果,刘娥碰了一鼻子灰。

前文说过,刘娥作了皇后,对她的前夫龚美很好,认了哥哥,这都是在真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过,真宗也不是傻子,既然认了哥哥,龚美就必须改姓刘,于是龚美叫刘美了。刘娥当上皇太后之后,仍然没有忘了刘美,授予他掌管马军的要职,并且对待刘美的孩子非常好。

刘美在公元1012年死去的时候,他的长子刘从德年龄只有十四岁,刘娥立即封他当供备库副使;次子刘从广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也封了内殿崇班。这一行动不仅感动了刘美的家属,同时也感动了不少知道底细的朝中老臣。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家的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就是一般的普通家庭,对待非血缘关系的子女都可能发生问题。甚至到了今天,人们的传统观念仍然在起作用。如果说,刘娥封龚美一官半职,算是“借花献佛”,有补偿心理的话,那么,她完全没有必要对龚美的孩子如此封官。

人们可以想像,如果换了武则天或者慈禧会怎么样?恐怕不仅龚美的脑袋保不住,他的孩子有可能被斩草除根。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娥在处理亲情方面,的确是比较大度的,或者说是仁义的。后来这个刘从德二十四岁便死了,刘娥还很悲伤。这是后话。

刘娥对小皇帝赵祯也同样非常好,生活上关照很细,还希望他能够简朴,体验百姓的疾苦。在教育方面抓得是很紧的。不仅让赵祯学到了中国传统的课程,还曾派人给赵恒选择了一些政治性的文章和仁义孝道的文章给他读。

有人说,这是刘娥心虚,因为她终归不是赵祯的亲生母亲,所以希望赵祯在读过这些文章后,对她保持孝道。其实这只是一家之言。

在中国历史上,皇太后选择非亲生太子当皇帝的事情有几桩,但是哪一个不是将小皇帝的母亲杀死了事?

就算刘娥把《孝经》列为赵祯的必读之书,的确有巩固母子关系的考虑,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实际上,巩固了母子关系,就是保住了皇太后的地位。

明道元年(1032)二月,赵祯的生身母亲李氏得了重病。身为皇太后的刘娥表现出很高的敏感性。她一方面昭示天下,不断寻找名医、民医,希望能够医治好李氏的病。与此同时,她立即封李氏为宸妃,在名义上给李氏满足。

由于很多知情人慑于刘娥的权威,没有人敢把“宸妃就是皇上的生身母亲”这一秘密告诉赵祯。因此一直到刘娥死后,赵祯才知道事实真相。

当时,赵祯对刘娥如此关心一个妃子的生老病死,觉得皇太后的情操的确很高尚,所以他自己也不能坐视不管,欲前往李氏宫中探望。

刘娥自然不希望他们见面,于是以种种理由塘塞。李氏得病后,刘娥连续多日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样子。可惜,没有人能挽救李氏的生命,李氏在饱尝了母子终生不能见面这个残酷不公的折磨后,含恨离开了人世。

李氏去世后,刘娥显现出一个女人狭隘的一面。要不是宰相吕夷简据理力争,刘娥被迫听从,那么刘娥生前虽然不至于有什么麻烦,但死后她也不会安生的。

当时,刘娥希望以普通的嫔妃葬礼礼仪草草将李氏埋了了事。可是宰相吕夷简在上朝时表示:“宸妃病故,应当厚葬才对。”

许多大臣为他捏了一把汗。

其实吕夷简完全是为了维护皇帝赵祯的利益,同时也是为皇太后着想。所以,他才据理力争。

退朝后,这个吕夷简偏偏认死理儿,在皇太后宫前要求觐见。正好皇太后也想见他,于是召进宫去。

皇太后见吕夷简进殿,立即摒退侍女,待下人全部退去之后,皇太后说:“一个先帝的宫女死了,如何从葬,何苦还要宰相过问呢?朝廷的大事很多,还需要宰相用命,这事儿你就不要管了吧?”

吕夷简回答:“陛下任我为宰相,大事小情都需要臣下操劳,这是应该的。别的妃子去世如何,我不管,但宸妃去世应当厚葬,臣就此一言!皇太后应当考虑才是。我想……”

刘娥突然打断吕宰相的话:“你想干什么?先帝和我对你不薄,你想离间我和皇帝的关系吗?吕宰相,这可不是小事情呀?”

两方的交锋愈加激烈起来,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事情点破罢了。

吕夷简没有退让,他直指要害地说道:“太后不想保全刘家(指刘美一系)吗?要想保住刘家,对宸妃就要厚葬。”

这么一说,刘皇太后觉得吕宰相是为自己考虑,气消了很多,沉思良久说:“唉,我不容易,你吕宰相不清楚吗?”

“臣知道,所以才不依不饶。”

“好吧,让我再想一想吧。”

“没什么想的,就是厚葬!臣下去了。”

吕夷简走后,刘娥沉思起来。她最终决定:厚葬。但只是对棺内,仪式应当从简。

刘娥命人将她的决定告知吕夷简,实际上是投石问路,同时也是表明买了他的账。

可偏偏这个吕宰相得理不饶人了。他回话说:“李宸妃就是要厚葬,一切厚葬,什么也不能从简。李宸妃应当穿皇后的衣着入殓,按照最高的礼仪,在棺材内盛满水银。如果不这样,将来必定有人为此受罪!到那个时候,别说我吕夷简白拿了皇家的俸禄。”

皇太后得知吕宰相的回答,无可奈何,她被迫屈从了宰相的谏言,下诏将李宸妃的葬礼,按照一品夫人的规格办理;对棺内设置,按照吕宰相所说办理。与此同时,刘娥对葬礼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对参加人员、仪式时间等等作出了安排,连皇上赵祯对此都一无所知。

行文至此,有必要将结果进行交代。当公元1033年,刘娥病死后,知情人纷纷向皇上讲明身世。甚至有人还离间说,李宸妃有可能是被刘娥毒死的。

赵祯为此大为惊讶,甚至悲痛不已,他心中充满了对刘娥的仇恨。赵祯立即命人开棺验尸,结果大大出乎他的预料。只见李宸妃面容安详地寝于水银之中,面如生色。棺材内放了很多金银财宝,完全是按照一品夫人的规格下葬的。衣着上完全按照皇后的规格。他还叫来御医验尸,结果并不是被毒死的。

赵祯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他对左右说:“看来人言也不可全信啊!从此,母后大人的生平就清白了。”

赵祯决定重葬生母。为此,他对生母陵墓进行了重新设计。在陵墓修好前,他决定将生母的梓宫暂时安放在洪福院。

同年九月,赵祯率领朝廷百官亲自来到洪福院,他身着孝服,宣读了一篇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悼词,然后扶着梓宫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喊:“母亲的大恩,儿终身不能报答了!”可谓感天动地,在场的人无不哭泣。赵祯一直将生母的梓宫送到洪福院西南角,待灵柩拐弯之后方才在左右的劝说下回宫。

赵祯为没能报答生母而愧疚,他派人找到了母亲唯一的弟弟李用和,马上封他以高官厚禄,还给了他一大笔财宝,让他在都城挑选最好的位置建造豪宅,并且把自己的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

十月,李氏的永定陵建造好了,祭庙名叫“奉慈”,赵祯将生母安葬。

安葬了生母之后,赵祯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他不知道如何对待养母刘娥。

赵祯觉得,刘娥隐瞒了自己的身世,这绝对是个罪行,尤其令他愤怒的是,没有能在生母活着的时候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他和生母最大的遗憾。按照常理上说,甚至罪不可恕。但是也必须看到,生母李氏过去只是个普通的宫女,同时也是刘娥信赖的,不然不会带在身边那么多年。让李氏侍父亲真宗的寝,虽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借腹生子,但是有了赵祯以后,也改变了李氏的命运,不然,她老死亦没有可能当上妃子。

刘娥对生母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那么歹毒。李氏得子后,虽然母子分别,一个人一直孤单地生活,但终究没有被刘娥搞死,这一点,显然是刘娥作事情有分寸的表现。事实上,刘娥如果歹毒,她完全有办法、有能力将李氏搞死。

另外,刘娥对赵祯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不错的,至少是当成自己的儿子看的。最重要的是,没有刘娥的地位和培养,赵祯完全没有可能坐到皇帝的位子上。赵祯经过三思,最终放弃了报复的想法,默认了刘娥生前的所为。

(5)刘娥曾想做武则天

刘娥在开始垂帘听政的时候,曾经非常动情地对大臣们说:“我受先帝的遗命辅佐皇帝,若能将皇帝扶上正道,为民造福,保证江山永固,风调雨顺,我自己早日抱上孙子,我也就满足了。”

刘娥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讲道,希望皇帝快点儿长大,自己可以早点退下来。“还政于帝”,是她最大的愿望。

但是,如果说赵祯十三岁无法当政,还属于正常的话;那么按照宋朝的成人标准,十六岁的男子就算成人了,刘娥却没有归政的意思;赵祯二十二岁了,仍然如此。尽管大臣们多次暗示刘娥,但刘娥都假装听不懂,或者干脆来硬的,谁提出来就贬谁的官。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曾经建议,依照唐朝先天年间处理朝政的办法,由刘娥五天上一次朝,主要抓军国大事,而皇帝赵祯天天上朝,但只处理一般事务,这样既满足了皇太后垂帘听政,发挥她经验老到的优点,同时也让皇帝有实习的机会,以免今后临朝不知所云。这是一个非常客气的建议。实际上,许多大臣希望刘娥早一些将权力交还赵祯。

可就是这样的建议,也让刘娥耿耿于怀,她找了一个牵强的理由,将宋绶贬出京去,只当地方官员,连降三级。

大臣们看到了宋绶的下场,谁还会说什么呢?于是,明哲保身是第一要务,谁还管他朝廷如何?江山如何?

刘娥到了晚年,对权力的欲望更强烈了,而且也不像过去那样抓大放小,而是事事不放手。甚至有一段时间,她居然丧失理智,想当武则天了。

一天,刘娥突然对参知政事鲁宗道说:“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鲁宗道一向很“迂腐”,他竟然回答:“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差一点把唐朝的江山给丢了。”

刘娥没有回答,她是希望用这样的提问,了解人们对于女皇的看法。过几日,她还对她的侍女说:“有人劝我当武则天,你怎么看?”

侍女大吃一惊,说道:“这肯定是要陷害皇太后。听说武则天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劝您当武则天,当今皇上怎么办?”

还有一次,一个小官吏为了拍马屁,奏请刘娥按照武则天宗庙的做法,也给刘家立七座宗庙。刘娥问鲁宗道如何办。

鲁宗道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若立刘氏庙,将来的皇帝如何安排?太后,这是有人害你呀!”这一“呀”倒叫醒了刘娥。

及至另一个马屁精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的时候,刘娥断然将图集扔在地下说:“我不干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情,我也警告你们,我是皇太后,我要为赵家守住江山。”

刘娥一生简朴这是事实,但在晚年却抑制不住强烈的奢华欲望了。

公元1033年二月举行祭太庙大典的时候,她居然想穿天子的衣服了。

大臣们得知后纷纷上奏太后,希望她能改变主意:“太后若穿皇帝的衣冠,今后还有什么脸面进太庙见祖宗?”

可是,这一次刘娥再也不听大臣的劝告了。大臣们见她如此坚决,没有办法,只能建议她穿一身改装过的天子服装,好在刘娥接受了这个建议。

大典上,刘娥俨然一副天子的架势,“一招一式”做得认认真真。但人们仔细琢磨,那改过的天子服不伦不类,似乎很搞笑。

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她自己亲自批准的新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她的内心里得到了满足,似乎对她的人生有了交代,有了定论。自此,她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次祭太庙大典之后没过多久,刘娥突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能起。皇帝赵祯找来不少名医,如何施药皆无济于事。

公元1033年3月29日,刘娥撒手人寰。终年六十五岁。孝顺的赵祯为她封了“庄献明肃”的谥号。因为宋朝在刘娥之前,谥号都是两个字,赵祯为刘娥破了祖制,算是对得起刘娥了。

前文说过,皇帝赵祯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刘娥产生了厌恶情绪,虽然没有对刘娥的名誉进行诋毁,也没有报复刘娥的家人,但是对九年前刘娥给他安排的皇后郭氏,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在刘娥死去九个月后,这位没有生育、年龄只有二十三岁的皇后就被皇帝废黜了,成为道家的女弟子。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有过一些错误,但是,这十一年中,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还是平稳的,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作为一名没有多少文化的女子,以人之妻做到皇后,在夫君去世后能够保证政权不丢,已经实属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