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伪装和掩饰出来的好心情,多数办的都是坏事情!
虽然生活中会有很多事情导致你的坏心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体系,引起你不开心的事情和别人的也可能不一样。你,真的认识情绪吗?
认识情绪
在心理学家的眼中,情绪其实是不分好坏的。高兴与否,快乐与否只是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描述,按照不同的理论,情绪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先认识一下情绪“君”。
心理tips:你认识情绪吗
假设你能够思考却对事物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不会高兴,不会痛苦,那是不是很奇怪?
情绪就是人类体验的外在表现,是对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既是心理变化,也是生理变化,测谎仪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最普遍的情绪有:快乐、愤怒、悲伤、惊讶(另说它是复合情绪)、厌恶、恐惧六种。
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而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当我们思考问题、传递信息时,也同时在传递情绪。
情绪的分类
情绪有很多种分类方式,鉴于要寻找快乐,我们重点关注积极与消极的分类方法。划分如下:
情绪的等级结构,引自《心理与我们》(中文版)
为什么坏情绪比好情绪多
哎哟,好心情不多,坏心情倒是一大堆啊!为什么?
还记得刚才我们说到的吗?消极情绪看起来比积极情绪要多,也许正是我们出于进化的需要,所必需的“标配”吧!众所周知的一点是:压力是导致我们负面情绪的重要来源……
骆驼,你身上有多少根稻草
不想上班的骆驼
每次休假回来,就无限惆怅:啊,不想上班,不想上班,不想上班啊!
压力不大的人,放不放假都无所谓;真正关心假期的,都是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的。
都说是“最后那根稻草”压倒了骆驼!
为了生存,我们哪个人不是在把压力的稻草一点点扛到肩膀上?
直到感觉它影响了心情,甚至影响了健康,我们才意识到—压力太大了。
应激,产生压力!
心理学里所说的心理压力,表示一种使人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心理状态。
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应对外来刺激,故而产生压力!
假如你找到了导致你生活压力的刺激源,就能准确知道自己的压力状态,进而主动调整状态,不再模糊地去想有没有压力,而是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压力,这样你对生活的把握是否能主动一些呢?
心理测试:生活压力量表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趣味心理测试,它能够准确反映你过去一年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并且这些刺激源有些会令你倍感意外,因为你甚至从来都不曾意识到!
该量表源于一项研究:有哪些生活事件影响我们的健康?
心理tips:生活压力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两位心理学家霍尔姆斯(T.H.Holmes)和雷赫(R.H.Rahe)在美国对5000余人进行了关于生活事件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将当时美国人生活中常见的43项生活事件列成表格,把每项生活事件引起生活变化的程度或达到社会再适应所需努力的大小,称为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LCU),以此反映心理应激的强度。
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
发现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正是《生活压力量表》的重要价值:
研究发现“生活事件与十年内的重大健康变化有关”,在一年中生活变化单位LCU超过200单位,发生疾病的概率增高;如果LCU超过300单位,第二年生病的可能性竟高达70%!
生活压力测试使用说明:
第一步:请阅读每一压力事件,并在B栏内写下“去年经历这事件的次数”;
第二步:把一行中“A*B得出的分值”填写在“A*B”栏目内;
第三步:计算A*B的总分。
算出你的压力总分是多少了吗?
如果你真肯花点时间算一算,会发现是值得的!
小于150,表明:你的压力处于较低水平,只有3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
大于等于150,小于300表明:你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有5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要及时调节和疏泄。
大于等于300,你这一年的压力也太大了吧!可能你的生活中迎来了很多变化,你得找点时间给自己减压哦,不然你会有8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
人生三喜,件件桩桩是压力
常听人说人生有三喜:“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但是按照这个表格对照,你会发现,它们竟然都变成了压力事件!
他乡遇故知(涉及社交活动变化),压力分数=18分
考上大学也是好事情啊?它的压力分数=29分
怀孕添丁也是大喜啊?它的压力分数=40分
结婚不是人生大喜事吗?它带来的压力分数=50分,竟是“配偶死亡”分数的一半!
为什么明明是好事,在这里也成了一系列压力的根源呢?
这张生活压力量表提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生活中并不只有坏事才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换工作、结婚、生孩子……都是带给我们压力的源头,所谓大部分生活都是“喜忧参半”的。
另一方面,生活上的压力事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身体的病痛。
误区:结婚、上大学、孕育新生命都是喜事,不该为此烦恼!
正解:每一个新的生活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快乐和喜悦也会带来压力!
压力量表给了我们看待疾病的新思路—身体生病,有时问题是在“心”上。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对付这些短期、中期、长期的情绪和压力问题呢?
(第二节)一不小心,生活大爆炸!
冲动是魔鬼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只因为一件极小的事,就—生活大爆炸!
爆发完你就发现:毁了毁了,只是一时之气,可情绪像脱缰的野马,你老是抓不住马尾巴!
打人、分手、辞职、离婚……很多都是在一次冲动或多次冲动后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冲动情绪有时会像“冲天炮”?
分裂的大脑
想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了解人的生理构造和功能,这是透彻了解冲动情绪的起点。
心理tips:冲动如何产生
人类产生情绪和进行逻辑思考主要由大脑中的两部分管理。
(第一部分)脑边缘系统,管理情绪、记忆、注意力等。
这从生理上决定了,我们只会因情绪而真正记住一些人或事,没能引发我们情绪的事情将不在我们的记忆系统里存在。情绪产生得越强烈,记忆也就越深刻,反之则越淡。
它像一位女士,感性、反应速度快!
(第二部分)脑皮质,管理语言、计算、逻辑分析,是智力中心,思维、分析、判断都通过这里进行。
它像一位男士,理性,冷静;但速度慢了一拍。爱思考的人,总是慢半拍,你懂的!
冲动如何爆发
举个例子,比如,老公看你发火,嘟囔着:“你有病啊!”
(边缘脑最快反应)
御姐我天性掌管情绪,习惯快速判断,这可是我进化的优秀本能啊!根据以上快速反应,你愤怒地脱口而出—气死我了,离婚!
(皮质脑稍后决定)
稍后你的“皮质脑”经过思考姗姗来迟,经过权衡判断利弊,给出了一个智慧的决定:
不是啥大事儿,离婚也太严重了!
不过真是抱歉,掌管思维语言和逻辑分析的皮质脑,总是慢一拍,被边缘脑的冲动占了先机。
于是冲动情绪就这样爆发了。
怎么样,你的大脑很分裂吧!
能不能让情绪跑慢点,让理智跑快点呢?
理智与情绪赛跑,怎么跑
跑步要想争先,你就得知道你和前面的人差了多远。
在神经生物学上,情绪的传递依赖一种神经肽,是一种化学物质。
与荷尔蒙一样,情绪分子携带着影响体内各种机能的信息流经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但它到达情绪中枢的速度总是比到达理智的速度要快6秒钟。所以,我们会发现总有理性控制不住的脱缰野马,总有冲动会发生!
关键就在这“6秒钟”!抓住这个宝贵时间,理智被情绪挟持的绑架案就不会再次发生!
做得到吗?
做得到!
你需要在6秒之内做三件事情:
(1)了解情绪—深呼吸,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通常这句话是我们在事情已经发生过之后才会“追问”的。如果能提前,你会发现改变原来并不难。觉察情绪,对情绪的起因、路径及行为结果模式有一定的认知;抓住情绪,让它不要跑得那么快,搞清楚当下的状况,理智才能赶上来。
例子:老公看到我砸电脑,说:“你有病啊!”
我在做什么,感受如何:我正打算还击:“怎样,我就是有病!”我的感受是:生气!
(2)选择情绪—为什么我想那么做?如果有别的选择,是什么?
这一刻,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要做出第一步,冷静地观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你自己“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思考、情绪和行动,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例子:老公看到我砸电脑,说:“你有病啊!”
为什么我那么做:因为淘宝买鞋点错尺寸,发脾气,摔电脑。
可能的新选择是:(通过情绪看到对方的善意)嗯,我知道自己有点过火了!
(3)超越情绪—为什么我选择用新情绪表达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给你第二步的选择,列出你能够接受的理由。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为什么对方会那么做,我选择新的方式能提升自己吗?
例子:老公看到我砸电脑,说:“你有病啊!”
事实是:最近压力太大,一连串地迁怒别人,想必他是看出来了。
我本来的情绪:还击!怎样?我就是有病!
我的新选择是:(承认错误)嗯,我知道有点过火了!
我选择新情绪是因为:
他说话的方式也许有问题,不过他确实提醒了我,让我觉察出自己的情绪,已经过头了。
现在,回顾一下重要的6秒钟:
第一步:深呼吸,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我想那么做,我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用新的情绪表达,可以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6秒钟管理自己情绪的做法,其理论根源来自于“情商”。
心理tips:情商
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于1990年首先提出,但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直至1995年,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研究与讨论,这一概念才被传播开来。
情商(EQ)全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情商管理的本质是:识别和高效管理情绪以及管理与情绪相关的人际关系。
美国人善于删繁就简,乔舒瓦·弗理德曼先生将情商管理浓缩成6秒钟情商管理法,这也就是你刚才所看到的方法来源。
归纳起来:
了解情绪明确“在做什么”。
选择情绪告诉你“怎样做”。
超越情绪指出“为什么这样做”。
当我们的行为与内心深处的想法一致时,我们会做出更加合理的抉择,最大限度地接纳自己和对方,更有效地“管理”而不是“压制”我们的情绪。切记:情商管理绝不是说要“控制情绪”,而是给情绪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跑得过冲动,你就是赢家!
误区:冲动,很难控制!还要足够理智,Hold得住,你就能避免冲动!
正解:大脑本就分裂,理智与冲动赛跑,决胜6秒!
6秒钟处理掉一个短暂的情绪问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坏心情。即便刚开始不够熟练,以后多加练习就会自如许多。如果情绪问题不是短期的,尤其对那些“既成事实”的坏心情,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三节)控制情绪,定位想法,预测行为
了解情绪的来龙去脉,才能管理情绪
每一次喜悦,都揭示了一个具有诱惑的吸引力;
每一次悲伤,都对应着一个苛求完美与孤独的灵魂;
每一次愤怒,都对应着早已伤痕累累的心;
每一次恐慌,背后都是巨大力量的威胁;
每一次信任,都来自于伙伴的认可与赞许;
每一次期待,都是对全新未知的好奇;
每一次惊讶,都是对意料之外的警觉……
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意义,不管它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它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
情绪远不是事情的最终结果,而是内心想法的风向标。
了解情绪的来龙去脉,才能掐头去尾管理好哪怕是已成事实的坏情绪,避免造成更大的破坏!
心理tips—普鲁奇克的情绪链
普鲁奇克认为人类有八种基本情绪,即恐惧、愤怒、高兴、哀伤、信任、厌恶、好奇和惊讶。普鲁奇克的发现之所以惊人,不是因为这八种情绪,而是他发现了“情绪与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人类这八种基本情绪都是按“刺激、情感、想法、行为、效果”五种次序排列的。
我们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也会传递“情绪”,而每种情绪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准确的“信息”。
根据所觉察出的情绪,可以知道甚至精确掌握一个人的心思与想法。因此说“情绪是行为的风向标”!
突然,你好像可以打开一扇门,只看情绪就能了解他心里的想法。
更好玩的是,如果你一时没弄明白他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行为倒推出结论。
很有点侦探片的感觉吧!
还记得震惊世人的哈尔滨医大一院血案吗?
2012年3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造成一死三伤。杀人者李梦南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忆:那次就医起因就只是为了打针,医生说他有肺结核不能打,要求他先去胸科医院做检查。来回折腾了一番,医生还是觉得不行,打针不行,也不收入院。“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李梦南说,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自己一时冲动犯下了大错。
这是一起典型的仇恨引发犯罪的行为,但很多人仍会质疑:什么事儿啊,犯得着杀人吗?
仇恨的背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任何犯罪或者某种你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它合理化的原因,也都能找到心理变化的蛛丝马迹。让我们做一次心理侦探,还原当事人的思想过程。
对应上表中的“效果”,请找到“消灭”,然后依次向左看,填空,它们依次是:
一个刺激:阻碍—打针及住院未果(经查,行凶者两年六次求医坎坷,病情加重,情绪激化)。
产生的情绪:愤怒—对医生感到气愤。
想法:敌人—医生是敌人(原话:我挺恨大夫的)。
行为:迎头痛击—产生冲动,要教训他!
效果:消灭—医生死了,冲动解除,患者解气了,可惜后悔晚矣。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犯罪心理过程。即便不去看关于此事的诸多细节描述和报道,也能大体推测对方应是不满医院诊疗,因愤怒进而失去理智引发的血案!
公安部门已将此案定性为偶发治疗案件,凶手属于“激情杀人”。
实际上不论是医患纠纷,还是非医患纠纷,都存在“情绪累积”的问题。
一个患者在身体无法如愿康复的前提下,累计失望、焦虑等情绪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即便不是医生的错,也很容易引发情绪问题。这一点恐怕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所以古代中医看病,“身心不分家”“医者仁心”,这里面蕴含的道理不是一点点。
误区:情绪就只是情绪,发飙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在想什么!
正解:每一种情绪都对应一个明确的“刺激”源和“行为目标”,既有来源可追溯,也有去向可跟踪。行为的线索都藏在“真实的情绪”中……
把坏情绪“掐头去尾”
“普鲁奇克的情绪链”可以成为一个速查表,让我们找到生活中问题发生的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