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非白纸一张,他们继承了自己父母不同的基因,不能够完全按照机械的方法进行教育。
孩子:独一无二的“精神胚胎”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的核心阐述是:儿童是独立的精神胚胎。第一次提出了以充满“敬畏”的态度观察研究儿童,并提出了“公平”对待儿童的观点。
心理tips: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心理)胚胎!
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胚胎”。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和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自己所处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存在!
这些话看来好像是在描述一位哲学家的“一种精神存在”!
《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片子描写一个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孩子,里面的美术老师说了一段话,启发孩子的父亲:“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背不出字母表,毕加索不理解数字‘7’,迪斯尼不识字,但致力于画漫画,阿加莎·克里斯蒂不会读也不会写,却是世界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你的孩子呢?”
方法从来都在意识松动后才起作用,希望看到这里的爸爸妈妈们能够多出一点对孩子灵魂的感同身受。科学家都是有破有立的!怎样教育孩子呢?
让孩子去“工作”!
让孩子在工作中成长,而非玩耍中度日!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不是只有赚钱,工作泛化起来理解就是孩子认为“有意义”的劳动。全神贯注地工作,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不仅使孩子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工作从你给孩子公平机会开始,并不是穿上大人的潮装就是小大人,真正的成长都是通过“融入社会和创造”开始的。
回想《狮子王》,小狮子只有和狮子父母在一起,才会得到锻炼。我们的祖先在孩子可以独立的时候,也会带上他们一起去打猎,而现在这一过程被大大推后了!
如果你还没从他的身上发现兴趣,那么适当分配给孩子一些任务:和妈妈一起做饭,和爸爸一起整理花草,和奶奶一起打扫房子,和叔叔一起做个程序,甚至到爸爸妈妈的办公场所看看,什么是他们每天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工作。这些工作远比单纯地在滑梯上重复上下有意义得多。孩子们乐于模仿,更乐于让大人们“劳动”的时候,带上自己一起玩。在孩子看来,工作就是乐趣,工作就是意义!
《爸爸去哪儿》节目组中的所有爸爸和孩子们,在节目结束后,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实这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工作”。每个孩子都有任务要完成,每位家长都要和孩子一起合作,甚至彼此之间要相互协助。通过劳动,获取食物;通过合作,获得朋友;通过与父母亲一起劳作,获得更好的亲情互动,这就是好的亲子互动,值得我们电视机前的爸爸妈妈们学习。
(第四节)是时候了,做更好的自己!
穿越时空,发现自己
童年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有的人留恋,希望回到小时候;有的人逃避,希望逃脱儿时的经历与记忆;有的人无所谓,觉得童年不过是每个人生活必然的一段经历。
童年对心理学家而言,意味着能够洞见人类共通的本性,遇见爱与美,抵达伤与痛的根源。
一开始我们费了老大劲儿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父母与孩子是互为镜像的,亲子关系也是你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了解孩子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为自己。回过头来,伴随孩子一路的成长,你总是能够“重新发现”自己,这每一次的“重新发现”,也是我们修补心灵的一次机会。
按图索骥:从问题开始,找根源
了解弗洛伊德学说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成年后的诸多问题与童年时的经历密不可分,成年的很多问题可以回溯到童年去发现,有位心理学家整理得更加全面,并且这一追溯贯穿一生。即便你已近暮年,也能找到自身问题可能发生状况的环节所在。
心理tips—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八个阶段的顺序由遗传决定,但是每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任何年龄段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人格品质,如果教育失误或者没有很好地解决当时的危机,就会给人的一生发展造成障碍:产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我们说的病态人格。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部分人并非“病态人格”,但也不是完人。
这个过程你就能“按图索骥”找到你现在问题、困境的根源。
如果你身上有一些令自己不满的特征,可以试着回到过去的回忆里,看看发生了什么,找对了起点,才能找到解开心结的绳索。下面的表格是对以上介绍的浓缩,理解自己问题的根本原因,接纳当时的情形,也才会逐渐发展出更加健康、自由的人生。前面五个阶段是你追溯的最好时期,后面三阶段的发展与前面一脉相承。一般来说,童年少年期发展不顺利,进入成年后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觉得老了没意思,无聊又厌世。如果这时你在抚养孙辈,这种不好的情绪又会进入孙子的循环中去……
回顾一生,圆满结束
既接纳人生,也接纳死亡的智慧
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
第一,请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修复与爸爸妈妈以及当年你与养育者之间的关系,跳转到《与冤家和解》一节阅读。
第二,回到现在你自己生活的新家庭,觉察自己与家人孩子间互动的模式,做更好的自己。
和你在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四个爸爸一台戏
责备的爸爸:郭涛见石头不参加节目,不顾孩子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开始严厉教育。
讨好的爸爸:因为拿不到比赛冠军,王岳伦总是愧疚地微仰着头,跟Angela赔不是。
超理智的爸爸:田亮启动碎碎念模式,“你看弟弟妹妹都那么听话,你看人家都自己拿着东西,你看……”
打岔的爸爸:Kimi,你看这里,你看那里!
用来保护我们的,会伤害他人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在“被教育”中成长,就像小动物适者生存一样,我们也从养育者、爸妈、长辈的身上学会用“一些技巧”保护自己:用“讨好”保护自己不被爸妈继续责骂,用“打岔”保护自己逃过一次喋喋不休的罗唆,继而用“责备”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再用“超理智”让一切看起来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哇,于是你终于在一堆麻烦中得以保全!于是你也在自己的家庭中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和教育。“讨好,打岔、责备、超理智”正是萨提亚所说的“生存姿态”,它们对家庭关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存姿态的来龙去脉
心理tips—生存姿态
生存姿态是人们在“压力环境”中应对他人、环境和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
它们分别是:责备、讨好、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讨好: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人,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是!对!好!”
责备:责备与讨好截然相反。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需要考虑。为保护自己,我们指责他人或环境。—“都是你的错!”
超理智:漠视自己和他人价值,之所以说“超”是因为“超理智”的沟通者,无论说话还是思考都喜欢运用复杂术语、琐碎细节以及详尽描述力求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客观。
打岔:对打岔者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打岔者相信,只要他们能够将注意力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生存下去,结果却是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看—那里!看—这里!”
遗憾的是上述四种生存姿态没有一种是健康平衡的!
当王岳伦讨好Angela的时候,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人,也许骄纵了孩子;
当郭涛责备石头的时候,忽视了石头的感受,让对方感到委屈和愤怒;
当田亮不分情况一律讲道理的时候,不可能关心Cindy对陌生环境畏惧的客观事实;
当林志颖用“看这里,看那里”分散注意力的时候,Kimi没有安全感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心理测试:发现你的生存姿态
第一题:当你的工作遇到尴尬状况,你的第一反应是()
A.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了?
B.什么情况!谁老毛病又犯了?
C.不按规定来,不合逻辑,原本如此,终于如此……
D.什么情况?我还不知道,别问我……
第二题:面对困难,你的主要感觉是()
A.有点压抑,焦虑,悲伤
B.有点愤怒,挫折,不满
C.有点敏感,神经紧张
D.有点脆弱,怕误解,怕受伤
第三题:面对困难,你最擅长的是()
A.给人关怀,给人温暖
B.感召大家,渡过难关
C.理性分析,解决问题
D.抽离现实,找到快乐
第四题:如果你错了,你会怎么办?()
A.道歉,认错,请求谅解
B.生自己的气
C.我错了?错在哪里?我需要知道
D.什么?错误?很重要吗?
第五题:哪种姿势,是你常用的?()
A.微耸的双肩
B.“手指”指着某个人或者某样东西说话
C.双手环抱交叉
D.身体在一侧,头或者脚扭向另一侧
第六题:你经常出现的情绪是()
A.忧郁,担心,焦虑
B.拒绝,愤怒,焦躁
C.忧郁,紧张,自闭
D.困惑,迷茫,失控
请你自己记录一下,汇总ABCD四个选项,哪个选项较多?
A讨好型
B指责型
C超理智型
D打岔型
你认为自己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爷爷或者奶奶,他们属于什么类型?
你的成长是否是在生存中与他们互动的结果?
发现生存姿态,是揭开问题的第一步,关于我们的生存姿态,应该还有更好的选择。改变,并让自己变得更好,正是我想为你做的。当然,如果几乎没有一条符合你的情况,也许你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从容、智慧、高自尊的人。尽管这样的人非常之少,但你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四种状态,从何而来
如果你常常忽视自我,容易导致—讨好;
如果你常常忽视他人,容易导致—责备;
如果你常常忽视自我,也忽视他人,只注重环境,容易导致—超理智;
如果你常常忽视自我,忽视他人,忽视环境,容易导致—打岔。
美好的生活,像一首小诗
萨提亚曾经用一首诗描述了这种美好的状态:
我想要爱你,而不抓住你
欣赏你,而无须评判
参与你,而不侵犯
邀请你,而不去强求
离开你,而无歉疚
批评你,而不是责备
并且,帮助你,没有半点看低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得到相同的
那么,我们的相会就是真诚的
并且,彼此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