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逆袭心理学
3175400000014

第14章 Happy Ending—快乐玩儿完(3)

悲痛和丧失常常让人觉醒并体会到自身的存在,因此靠近死亡则是引发觉醒体验最好的机遇。也因此,体验死亡,才知道活着的真正意义。体验死亡未必一定要去死亡体验馆,如果你的心脏够好,来一次百米蹦极,或者坐一次过山车,哪怕为自己写一封“遗嘱”都会有同样的效果。现在,我们也来一次轻松的“死亡体验”。

心理练习:《遗愿清单》,一颗超浓缩咖啡糖

假如你只有屈指可数的日子可以活,也许三个月,最多一年。或许世界即将毁灭,或许灾难降临,又或者因为疾病,你必须谨遵医嘱乖乖待在监护室里,就像《遗愿清单》电影里的两个老头儿,总之你没机会活到自己的福寿之年。

在这一刻到来之前,今天你可以像《遗愿清单》里那两个老头儿一样,不受遍布在你身上管子的摆布,还可以自由选择地到处走走,你想做些什么呢?一直以来未尝的夙愿是什么?如果一年后离开人世,你希望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有必要为你呈上一颗超浓缩咖啡糖,让你从混沌中苏醒!

口中还默念着“咒语”:醒来,醒来,醒来……

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第一步: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和今天的日期。

第二步:冥想。闭上双眼,自己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也许是沙滩,也许是一把安乐椅,或者是你家的浴缸,甚至是一张床。假想自己正以最舒服的方式待在那里。

第三步:思考“假如还有一年时间,你将会做些什么”,把答案写下来。请记住,你只有一年的时间,你要实现的梦想不能是个空想,也许有困难,但只要想尽办法,就可以立即付诸实施,所有无法实现的幻想就不要写了,这不是幻想清单,而是可以实现的遗愿清单。

以下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遗愿清单》

克林顿,××岁,2011年×年×月

(1)我要活着看到外孙出生。

(2)我希望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能知道,在不久的未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会过早夭折。

(3)我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融化之前登上这座山。

(4)我要在去世之前跑一次马拉松。

直到完成你的第N个愿望。

做完这个游戏,你可以检视一下自己,是否正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实践着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如果你的生活和你的梦想八竿子打不着,也许按照目前的情况,你一辈子都不会和自己的夙愿有交集,那么该是你好好考虑生活意义的时候了。

我的天命在哪一天?人生路走到哪一天停止?谁都不知道!

但无论如何,请不要活到最后才为自己的生命感到后悔,没有最好的人生,只有不后悔的人生,现在就去一个一个实现自己的夙愿吧!

梦想吧,就像你永远活着!

生活吧,就像你今天即将死去……

—詹姆斯·迪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盲人的重生之旅

一个女婴诞生在美国塔斯堪比亚镇,这个女婴就是海伦·凯勒。她听力很好,口齿灵敏,父母亲指望她成为一名音乐家。然而十九个月的时候,一场高烧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因为听不到,看不到,不久她也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只能置身于黑暗和无声的世界中。感觉很恐怖吧?把你关进小黑屋一会儿你就会发疯,而这个女孩儿要在黑暗与无声中生存,并且她生下来的时候并非如此!

一般人到这里差不多也就崩溃,然后放弃了。但海伦·凯勒是个倔强的孩子,在传奇教师沙利文的帮助下,她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系列著作,并致力于慈善事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著作,也是她发自内心的渴望。我们从中能看到一个强大的生存意志,以及热爱生命的力量!如今的你,能看书,能写字,却也可能满腹心事无人诉说。也许你正经历感情危机,或者公司政治,或者家庭关系紧张。一方面自己的志向尚未实现,另一方面谁还没点儿烦心事儿呢?啊,每天都是如此令人焦躁不安。

今天,你有一个机会,为这一切按下“PAUSE(暂停键)”。让一切暂停,哪怕只有5分钟,看看你的生命里最值得珍惜的到底是什么?

心理练习:快醒来,假如只有三天生命!

小的时候,我曾一度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我会牵着谁的手浪迹天涯?”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女生,随着年龄的变化,她们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

17岁的时候,你也许只是希望牵着暗恋的那个小伙儿的手;

25岁的时候,你爱过不止一个人,那个时刻你希望牵手的恰恰是“只能恋,不能爱”的那个人;

35岁的时候,你就只想牵着孩子和爱人的手;

45岁的时候,你希望能有机会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也许再到后来你会发现,你终究是孤独的,身旁的人都会悄然远去,变成人生的背景……

但你也会发现,孤独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可怕,生活注定是一个人的历程。

这一次,你甚至不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因为三天时间太有限了。你所需要做的事情足够你记在脑子里。最重要的是你要一个一个地把它实现!

三天能做些什么?

过平常生活:看日出日落,吃几顿好饭,去幼儿园接送孩子,和家人聊天;

坐飞机去某地,看一个人;

买张贵宾席,看场演唱会;

玩一次疯狂赛车,反正也不怕死;

用所有的钱,把想买的东西一次买个够,再也不用看着标价算个没完;

给尚未长大的孩子录一个长度为5分钟的“结婚祝贺视频”;

和爱的人,尽情做爱,或许可以打破世界纪录;

找一个结怨已久的人,面对面解开怨仇;

找到初恋,在远处看看他(她)如今的样子,他(她)的生活;

找到他(她),说—我爱你;

求婚、穿婚纱、举办一场婚礼,甚至度假;

一次长久的宁静,一个人,谁也不理;

只是握着他(她)的手,仿佛时间不会流动,可以一直到永远……

接下来,该你了。

还是忍不住想写吗?那就写在这儿吧,如果我只有三天活头,我看也没什么好隐秘的了。不用另外准备白纸了!不过也请你大体规划一下,三天每天是否有一个主题,或者三天你就只做一件事情也可以?

以下是我的《假如只有三天生命》

第一天:我想和大学恋人促膝交谈,喝杯茶,拥抱片刻,那时的爱情虽然已成往事,但真的很美;晚上写几封信邮寄给曾经我爱过的人、恨过的人,让我的爱表达,让我的恨释怀……

第二天:我要和全家一起出去旅行,去海滩玩耍,晚上和爱人缠绵,直到筋疲力尽,一家人笑意满盈,心满意足地看着月亮,数着星星睡去。

第三天:我会买下自己最喜欢穿的衣服,带着它们选取不同的场景,分别录制N段视频:给孩子的成年礼、给他的婚礼、给他的爱人、给他的孩子、给他最困难的时候……

现在,游戏都做完了。做完以后有感觉还是没感觉,只有自己最清楚。

觉醒的发生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真的觉醒将会让‘改变’发生”,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生活从这一次以后变得不同了,或者你打算以新的面目和人生态度过活未来的人生,那就是觉醒的标志。

人生就是游戏,游戏亦是人生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游戏呢?

《生命的试金石》可以为你解决当下的一个小决定;

《遗愿清单》可以帮助你理清未来人生的方向,让你知道何去何从;

《假如只有三天生命》提醒你,快点醒来,握住“幸福的小手”……

最后,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的《遗愿清单》或者《假如只有三天生命》关乎你珍惜的爱人、亲人、友人。比如,要和初恋爱人最后见一次面,要和曾经的敌人握手言和,或者要给父母一个拥抱!不管你接下来什么时候打算做这件事情,把你的关于这个游戏的“记录”写封邮件或者留言寄给他们!当然只有一封信里面赫然写着《遗愿清单》确实看起来挺吓人的,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担心。建议你将你的《遗愿清单》和《假如我只有三天生命》的记录夹在这本书里,一份清单、一本书正是一份“我们与爱的人之间关系”的最好联结。还有什么联结比之生死更加重要呢?

(第三节)最好的人生:先乐死,后安生!

何以“乐死”

乐死,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心态。

说个最实际的话题:如果身边有濒临死亡的绝症患者,或者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又或者突遇意外的好友,你会在他们身上见到生命的许多姿态:有的人认为遭遇灾难并不可怕,求生意志坚强的人也会更加乐观;有的人对人生充满沮丧,又不愿意安然接受现实,对周围的人充满抱怨,觉得自己倒霉极了!

如果把这些现象泛化到普通人身上,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既不安生,也不乐死”的状态。这样活着的人,纵有一副好身板,精神却萎靡不振,痛苦不堪。心理学家欧文·亚龙则称,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面对死亡,对死亡的焦虑也就比比皆是,如何应对死亡以及它戴着面具的各种焦虑,是这一节存在的目的。

工作中我们讲求目标导向,人生却从来不是如此。但如果你写下过自己的《遗愿清单》,这就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人生是一趟旅程,起点无从选择,那就从终点倒推往回看,明白了目的地在哪里,知道如何抵达,以及如何面对它自带的“焦虑”,才能活得坦然。

所谓乐死

乐死,不是追求死亡,也不是放弃生命。顾名思义,乐死是指快乐而顺其自然地死去,享受生命自然枯萎的过程,对死不焦虑。

如果你不曾真正死过,就不会好好珍惜生命;如果你不能安于死亡,就不会对生命坦然从容。

接受人生终点,进而才能好好珍惜眼前,不焦虑,不躁乱。

活着不容易,“乐死”又何尝不是?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请宗教来帮忙

在用够了科学与心理学的武器之后,现在,我们请来一次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跨界之旅。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提倡超个人主义研究:把自己淡化,回归到大众与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来消除自我奋斗的“焦虑和恐惧”。于是宗教的许多理念、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被学科借鉴过来,经验主义对此答复是:管用就好!

正念减压法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乔·卡巴金博士开创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帮助那些正在经受痛苦的人,疾病患者,如头痛、高血压、背痛、心脏病、癌症、艾滋病、气喘、长期性疼痛、皮肤病以及与压力有关的肠胃病、睡眠失调、焦虑与恐慌症等。

心理TIPS—正念减压

正念:纯粹地注意当下每一秒所显露的身心经验,接受而不做判断地面对自己的痛苦。

正念减压要求:

(1)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做价值判断,只是纯粹地觉察它们;

(2)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有耐性地与它们和平共处;

(3)用初学之心,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身心事件;

(4)信任并相信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5)不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只是专注于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

(6)接受现状,愿意如实地观照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

(7)放下种种好恶,只是分分秒秒地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并通过“坐禅、身体扫描、正念瑜伽”的方式开展。

有时,“想得通不如做得通”,畅销书《正能量》几乎通篇都在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先改变行为,心态会跟着改变。

并不是所有逻辑通顺的事情都会按照逻辑发生;相应地,并非无法理解的事就不会发生。曾经我以为只有逻辑上说得通的事情才会发生,那其实只是说明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多么有限。想修习正念需要一套完整的训练规划,你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心理练习—“一日禁语”开始。

禁语和闭关: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

当你遇到麻烦事,一时不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们常说:“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这就是“禁语和闭关”的愿望。在静默中,你会发现思绪变得清晰起来,没有了语言的干扰,内心的想法也会有所不同。表面上看这也许和乐死没有关系,但这恰恰正是“正念减压”课程中必修的一个部分。想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获得全然的宁静,接受正向能量的波动,安于生,面对死亡亦坦然,你没办法一天之内办到,请从一点一滴开始。

马云禁语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昨天很残酷,今天很美好,明天更残酷,很多人死在今天晚上。”

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马云开始静修。他去重庆白云观,在无人打扰的道观里用毛笔抄写经书。三天后走出白云观的马云气定神闲,对前来接他的员工说:“禁语前觉得能不说话真好,禁语后才觉得能说话真好。”也许正是这种“坦然面对,坚持到底”的淡定,才帮他和阿里巴巴度过了那一次可能被“大浪冲向沙滩”的时光!

陈坤:行走的力量,禁语的力量

“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是陈坤创立公司东申童画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型系列公益项目,经过充分的筛选与测试,陈坤带着大学生们徒步西藏115公里。

行走,使陈坤不被情绪带着走。“我是一个演员,比较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强烈。我很讨厌被自己的情绪带着走,我有两个解决的方式:一个方式是打坐,不过这不能普及;另一个是行走,行走本身就很简单,是可以普及的。”

陈坤说:“在我年少时,有次非常大的失恋。当时我恨不得立刻跑到她那儿敲门,对着她理论。所幸我没搭上那班车,我只能带着愤怒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和她相处时美好的东西就出现了,大概走了一小时,我的脾气也没了。最后我到了她家门口敲门,她妈妈开门,我让她妈妈转告她‘谢谢她’,然后我就来到北京了。”

当有人问到为什么一定要禁语时,陈坤的回答是:“禁语的关键是平静和思考。它是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我们在行走中尽量不拍照,不说话,只专注于行走本身,让心平静下来,在行走的过程中引发思考。”

禁语=禁止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