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24

第24章 初战汉口刘家庙(二)

但一忧的是,荫昌的数万步马炮兵,已到达了黄陂滠口火车站一带地区。起义军计划明天早晨,攻击刘家庙车站。而清军的作战计划,也是于明日上午分两路从刘家庙车站向汉口攻击前进。一路沿铁路炮击进军,另一路沿铁路外面农村向汉口进攻,分点切入汉口,并计划占领大致门车站至玉带门车站一带,包围汉口。因为从北南下的铁路到了汉口市东北刘家庙火车站后,铁路就顺着汉口市的城墙平行而行,方向改为从东包围城墙西北行。汉口东北到达刘家庙火车站的清军,上述两平行线的进攻,企图打乱起义军的防守体制,包围起义军,使起义军首尾不能兼顾,分而歼之,一举夺占汉口,打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

王安澜是一个思维敏捷,善于灵活思考的人。收到情报,王安澜知道要抢在清军前面向刘家庙进攻,也来不及向总司命部回报,只有先调整进攻时间和军事布置后,再向黎元洪报告。黎元洪是实际上成了一个临时的总司命。黎都督还是坐镇军政府。这是当时的军事指挥体系。

王安澜以战地联络司令,实际为战地司令身份招集各协领导人开会,军政府参谋军官胡汉民也参加会议。王安澜简单的说了紧急开会的目的,要提前向清军进攻,并讲了兵贵神速的道理。提出明天微明六时进攻,以炮响为信号,提前进攻的目的,就是先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打乱清军事先的战略安排。王安澜又重复了一下战术意图。说起义军军民只有不足五千名战士,而清军调动五万、拾万军队都不是问题。所以兵少武器弱,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攻为守。他又说了他把战争引到汉口郊外的思维。他说假若是起义两三天后,就攻下了刘家庙火车站,再攻下滠口火车站,我们就会如鱼得水,把战场放到了农村,会得到更多人支持。现在看来我们迟了,但我们只要拼死杀敌,攻下刘家庙火车站阵地,关上汉口市大门,还是能变被动为主动的,也能守住武汉,保卫军政府的。明天进攻的办法,还是要按都督安排,炮兵要打准打狠,敢死队和支援部队要梯次跟进。提前进攻时间,我会向上级电报速告。这时起义骨干熊秉坤、蔡济民等也是在前线参战,他们已是协级(师)领导。

大地一片寂静,路断人无,恐怖气氛笼罩原野,现在正是天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秋虫正苦苦哀叫,离寿终正寝不远了。起义军战士正在白天制定路线上,向前摸黑,弯弯曲曲的小跑。不时听到小声叫着跟上。东方暗云笼罩,刚露出一条灰线,大地蒙笼中略见轮廓。突然一声炮响,似晴天霹雳,接着群炮齐鸣。在天空暗淡光的蒙蒙之中,一条一条的火箭,射到火车站的侧面阵地上,连续的炮击,车站的矮围墙已成断壁颓垣。清军已打好背包准备进攻的士兵,被军官叫喊,快进入前沿阵地。军官骂到,正要进攻他们,他们倒先打我们了,妈的跟老子狠狠的杀死这些王八蛋。有的清军慢条斯理的挨着。军官拔出手枪高喊,坚决阻住这些土匪,畏缩不前者,军法处治,快!炮弹像狂风一样,越来越猛烈.。炮声越猛,起义军战士越跑越快。

长江里清军军舰上的炮火也不是吃素的,军舰上的大小炮,也开始猛烈的还击。为什么陆军没有大炮开火呢?原来清军的后勤中的少数革命者耍了一个小聪明,他们先把各式大炮先运走,炮弹隔十天后再起运,现在清陆军的所有大炮平均仅有一枚炮弹。所以清军陆军没有和起义军进行炮战。因为他们知道起义军不怕牺牲,进攻猛烈,所以仅有的少量的炮弹,都准备用在阻击起义军的进攻上。军舰上炮弹都落在第一进攻梯队的后面,目的是阻击第二梯队支援进攻。在进攻中还发现,军舰上有的炮是盲目射击的,传说海军中也有人同情革命的,可能并非虚传。阻击前沿阵地的清军炮火当然还是很猛烈的。

起义军战地指挥的主官,眼睛没有离望远镜,有的人遥望着,发现战士们都是血性男儿,满腔义愤,奋勇向前,但伤亡严重。原来革命军中招了一些新兵,新战士多于老战士,他们热血而缺乏训练。不像老战士边跃进边卧倒躬身弯腰,边观察边冲锋。新战士在炮声中越跑越兴奋。老战士不断喊到,卧倒!冲锋!但在前沿阵地上,稻田里,铁路旁,沟坎中,有些新战士直起身边打枪边跑。跑在最前面的高喊,驱除鞑子,消灭满清,冲!杀!王安澜一见也着急,新战士对革命忠心耿耿,勇猛前进,但不知如何进攻,如何保护自己。所以王安澜记着了这个教训,后来他当兵站司命时,训练新兵时,都要讲这个战例,这次攻坚战是中国国内的现在战争的首例大战。

战斗到了关键时候,清军看黑压压分不清边际的革命军向前涌来,许多兵慌的手脚发抖。为什么?首先这些兵也从来没打仗,这些北方人还听长官说,南方蛮子抓到了俘虏,只要是说北方口音的人,问就不问,就是一刀,老壳(头)像西瓜一样,在地上一滚,连投降都不行,投降也是死。

说归说,军官造谣不花钱。但清军官也没打过仗,看到遍地是人,心中也是乱七八糟的跳。起义军还有一定距离,清军官慌忙喊,重机枪开火。重机枪像放鞭炮一样嘟嘟叫着,成扇面向起义军扫射。这种枪,叫马克沁重机枪,当时由于枪筒钢材耐热性差,所以枪管用水冷散热,又叫水机关枪。这种枪,1984年研发成功,口径11.43毫米,重仅27.2公斤,连发,分两个速度,600发/分和100发/分,子弹大,装火药多,射击距离高达四千米。所以是当时国际上杀伤力最大的步兵用枪。它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清朝军机大臣李鸿章看到此种枪射击后说:”太快,太快,太贵,太贵”,一颗子弹价钱是一个中等农民家庭的收入。但清朝还是买了这种枪,一个师配备数挺。清朝用这种枪杀了许多部族武装。这种枪打倒人的要害部位,会立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