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23

第23章 初战汉口刘家庙(一)

军政府大小一些高级军官,和原湖北咨询局参加军政府的几个文人,一同来到了刘家庙火车站前线。现在军政府上下都把战争的胜利的希望寄托在黎元洪都督的身上,他是起义人员中最大官阶的军人。都督来到前线的消息不胫而走,战士们窃窃私议,热血沸腾,都知道决一死战的时候到了。四处满布岗哨,严防走漏风声。起义战士代表在一个大庭内,严肃的向黎元洪行了举枪礼。黎元洪作了简单的慷慨激励的讲话,意思是保卫共和,保卫中华的关键时候到了。我于大家同战斗,共生死。黎元洪是到前线来视察阵地,和召开前线军事会议并布置战斗任务的。这是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这样的大规模的战斗,他也在精心的考虑。

在军事会议上,主要人员都讲了话,可以听出他们的话音。是生是死的时候到了,这是因为清庭的刑罚酷刑十分利害,这些起义人员如果被清军抓住,定遭千刀万剐,走马分尸之祸。双方的仇恨已经不能两立,前面提到起义军和民众,已杀死满人和反动的高官约一千五百人。对满清相当营团级以上军政官员抓着后,凡不投降者就地正法。当时,敌我双方,都是抱着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决心。同时起义者是叛国罪,只有生死,没有投降一说。还是老话,不成功便成仁。大家发言内容,总起来的意思,就是决战刘家庙车站,最后定要必胜。

王安澜讲话的意思比其他人的精细。别人讲的定要必胜,王安澜讲的是如何必胜,他对当时的局势作了有理有据的说明。黎元洪要王安澜,也把一些基本情况讲给大家知道。

现在陆军大臣荫昌,先坐阵保定府,已指挥两个军统的部队抵达黄陂滠口车站前线,荫昌现在也赶来前线。荫昌何许人也?荫昌生于1892年,在北京参加德语班学习,毕业后去奥地利陆军中去实习,又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荫昌回国后,在李鸿章办的天津武备学堂先任翻译,后当校长,冯国璋、段祺瑞等军阀都是其学生。因此荫昌有学历和血统两块金牌而进入清政界。1911年3月9日,辛亥革命前夕,由尚书迁升为陆军正都统(陆军上将),即陆军大臣可获陆军最高军衔。荫昌现在是指挥着清军四万多人的,全德式正规军的前线都统,但是荫昌有三大无法克服的障碍。一是没有练过兵\带过兵、打过仗、是一个赵括式的纸上谈兵人物,并非将才。二是来头特大,胆子特小的,平时胆小怕事,来前线时,荫昌专门去请教闲赋削职的袁世凯,袁世凯吓唬荫昌说,非同小可,有性命之忧耳。据说,荫昌的司命部设置在火车上,四面都设置了马克沁重机枪。当火车离开信阳不久,发现前面农田人影晃动,荫紧急命令火车后撤,后幕僚建议侦察一下,否则会遭人耻笑的。经侦察原是棉农采棉,这样火车才向湖北黄陂滠口火车站前进。三是清军已达四万多人,一切军火均为德式,但清军中人心不齐,有不少人同情革命,也有人心惶惶,工作怠惰。同时这些清军,都不是荫昌的嫡系部队,主力多是袁世凯亲信嫡系,荫昌决难统一指挥。

再说,萨镇冰领导的十伍艘战舰。萨镇冰(1859年生,逝于1952年,经历前清,民国,解放初期),带舰到武汉时,是清海军上将总司命。萨镇冰是黎元洪的老师,黎元洪写信给老师,望自己的老师深明大义,同时舰上也有不少的人同情革命起义。

王安澜简要的说下了上述情况。因此他认为,清军人多,军火武器强大,但战斗力不及起义者。起义者心甘情愿的参加起义,驱逐鞑虏,建立共和是全军共同意愿,有不怕牺牲精神。如果我们指挥正确,就能首先取得攻击刘家庙车站的胜利。

黎元洪的讲话就是命令。首先他命令了各参战的部队任务,特别重视炮兵任务和布置,特别强调炮弹数量的供应。还提出了对军舰炮击的对抗和躲避方法。其次增加了敢死队员的数量和梯队层次的布置。各队第一次配合作战,黎元洪在总司命部指挥,前线设战地联络指挥司命部,王安澜等人任助理司命,负麦联络任务。最后还是强调了军法处治规则。军事会议刚结束不久,突然向大哥的骑兵侦察队送来前方最新情报。情报一喜一忧。

喜的是,陆军大臣荫昌,就任前线总指挥后,在辛亥起义后12日上任不久,就削去了张彪湖北都督和湖北提督的职务。据说提督张彪已计划避居日本。因为张彪为全省首富,有巨额贪贿。因此对张彪在刘家庙车站聚重兵,要报攻陷提督府的仇恨的情报已不足虑。张彪善战,他的亲兵善杀,是众所周知的事。张彪武将出身,原先家庭贫苦,年青时种过田,贩过煤,后向一个武术教师习武,一心想去考武状元,学得一手白刃战的好功夫。但他命运不及又无背景,三年末第连武举人都成为泡影。谁知张彪“塞翁失马,焉知是福”。张彪被收为“戈哈什”。何谓此名?“戈哈什”为满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官僚的侍从、护卫、武并,也就是保镖。当时的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属下都设此职,而成保卫部门。后来张彪被张之洞看好,被调作贴身保卫,又成军官。张之洞很欣赏张彪,把他送去学校培训,又将自己的丫环收为义女,赐与张彪婚配。张彪一路对老张中心耿耿,老张对小张刮目相看。张之洞在时机成熟时,奏请皇上举荐张彪为提督。张彪不负众望,张彪训练的部队,无论枪战,白刃战,在战场上都是一流高手。除上述在北方,张彪训练的队伍与袁世凯训练的队伍万人大比伍时,张彪获冠军。在清朝军队一些比武竞赛上,张彪累累获胜,张彪军队被树立为清军的标杆。张彪的残余势力也较大。张彪受打击,对留在刘家庙车站张彪的亲兵敢死队精神上,无疑也是一拳重击。这无疑对军政府也是一个喜出望外的事,因为,对付地头蛇张彪,决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