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17

第17章 新军起义功告成(三)

豪气冲云霄,杀声震天响,炮声隆隆,枪声阵阵。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攻打总督府和提督府的决定生死的战斗打响了。总督府,就是总督衙门;提督府,就是第八镇(师)司命部。两府相邻。起义军总部决定第三路装模作样的佯攻提督府,围而不打,并防备镇司命部守军冲出来支援总督府。其他两路军齐心攻打总督府。所有部队进入阵地后,总部发出了总攻的命令。首先炮队的中小山炮齐向敌人射击,后在雨雾茫茫中,步兵和敢死队向前冲杀。起义战士抱住不怕牺牲的精神,轮番猛攻总督衙门,但遭遇到清军的猛烈阻击。在进攻的过程中,发现炮击的效果甚微,大炮只起了发威的作用,没有起到杀伤敌人的作用。起义军前仆后继的冲锋,大家满怀激情要一鼓作气的攻入总督府。但清军有工事掩护,起义军伤亡严重,总部只好命令停止进攻,第一次战斗失败。首战失利,起义官兵心情浮动,焦急万分,如果拖延到天亮,清军缓过气来,敌人援军赶来,后果将不堪想象。

总部再次开会讨论,很快找到原因。本来清军嫡系卫队武器都是从德奥两国进口的,火力很强,又有围墙作防守,很难打出一处缺口。原先计划用炮火先杀伤敌人实力,再寻机杀进府中。但指挥官并没想到,武昌城沿长江而建筑,深秋水寒,雾气茫茫,炮兵无法见到炮击具体目标。那时山炮轰击力不强,不击中具体目标,很难大量杀伤敌人。再加上起义军人数较少,指挥不力,兵力分散,没有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议论中蔡济民说,很多士兵和总督府周围住的百姓都喊叫,用火烧死他们。他们说先把“鞑子”烧出屋外,再用炮火炸死他们。

蔡济民的话,使总指挥部的人们,突然大悟,经过七嘴八舌的议论。这时,总指挥部的几个骨干很快拿出一个方案。首先是先火攻再炮击,火攻就是把总督府周边的房子放火烧燃,烈火为炮击指示具体炮击位置,有的放矢。再就是集中火力,重点突破,再以后依次向总督府中心位置,层层杀进。

总指挥吴兆麟,副总指挥熊秉坤,两人都说了许多话,鼓励起义军愤起杀敌。他们讲的就是要大家做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铁肩担道义。清政府内外作为,已经腐败不堪,对百姓苛政猛于虎。清朝官员最起码的个人道德,社会公德、伦理、正义、良心都丧失已尽,我们大家都要以仁义为己任。最后吴高喊,“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熊秉坤举起大刀高喊,“为牺牲的仁人志士报仇,杀进总督府”。

重点进攻的任务最后落在了蔡济民的身上,他负责重点进攻,重点突破。晚十二时,吴兆麟一声命下,瞬间枪炮声又在武昌城轰天震地的响起。在混乱中起义军派人在总督府周围开始点火烧房,起义军的王世龙带火种冒死突然冲上钟楼,不幸没到楼门口被敌人排枪击中而壮烈牺牲。在紧张的关键时刻,起义军的纪鸿钧顺围墙爬上前主楼耳房,放火烧燃了耳房屋顶。同时最成功的放火烧房的是二路军指挥蔡济民。起义以来,他总是身先士卒,他在千钧一发之时,情急生智,他找来一件过冬的大棉袄,浇满了煤油并点火摔到了总督府边上的屋顶,一时燃起雄雄大火。这时,深明大义的普通百姓,他们就住在总督府围墙外的木架屋内。他们为了帮助起义军成功,他们也忍痛放火,燃烧起自己的小屋,帮助炮兵射击。

开始火种只是星火点点,接着火线形成,江风呼啸,风助火威,大火冲天而起,照亮了全武昌城。火光映红天空,这时武昌蛇山和中和门的城墙上的群炮,集中向总督府射击。瞬时武昌城内山摇地动,浓烟滚滚,居高临下的炮弹,向敌人督府中心猛烈轰击。总督府内电闪雷鸣,冲天的雄雄大火从第一层房屋向后面大楼漫延,炮火也一层又一层的向前推进。墙外杀声,呐喊声,冲天而起。蔡济民将冲锋部队分成三个梯队,依次从突破口向前攻击前进。第一梯队站住前沿敌阵地后,第二梯队再向前冲锋,依次推进。其他部队跟进清扫战场。部队冲进总督府中,只见大楼燃烧的火光中,人影晃动,敌军纷纷从各处向后逃忘。这些逃走的清军,不是被炮弹炸死,就被冲进去的义军开枪打死。清军中由满人军官督战,顽强抵抗,不准士兵退后一步,否则杀无赦。但清军怎么也无法抵抗大火和炮弹。并且湖北总督和提督也没想到,清末最大且超过过去不知多少倍人的起义军,会在湖北武昌内地新军中发生。他们想到,奸人起义总部已被查抄,蛇无头则不可能行。谁知明察秋毫的年青知识份子,发动了人们意料不到的大暴动。

起义军正在继续向前进攻时,突然前方传来呐喊声,总督逃了,我们投降!我们投降!原来总督眼看末日临头,无奈不尽叹道,始料不及,吾命休矣!师爷眼看时机已到,马上劝道,老爷留的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又还有夫人和公子们,江边还有我们的军舰,走还来的及。最终总督逃到长江军舰上去了。总督一逃,清军大乱。义军占领总督府,义军中有深仇大恨的士兵,将俘虏集中起来,将反动军官和满人分出来。士兵为了为死去的烈士报仇,将分出来人全部杀死,以报心中之恨。

占领督都府后,总指挥号召一鼓作气,马上攻击镇司命部。镇司命提督张彪,不愧军人出身,年青时遭过磨难,学过武术,考取过武状元,后投到名臣张之洞麾下当兵,作为营长跟随张从江苏来到湖北。张彪还聚了张之洞家中的丫环为妻,张被号称为“丫环女婿”。张彪训练的新军,曾代表南军,与袁世凯训练的新军,代表北军,作过军事比赛。虽南军略逊色于北军,但慈禧太后为了压制一下袁世凯的气势,竟然将头名奖状授给了张彪。虽然张彪只粗通文墨,为人有些粗言秽语,但多少也是一位将军。将军遇到起义的熊秉坤正目(班),究竟战争中,鹿死谁手,只有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