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15

第15章 新军起义功告成(一)

王安澜和黎元洪等经常谈论,是否革命起义会在湖北发生。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到。1911年10月10日晚六点突然数声枪声炸响,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发生了。为什么是无巧不成书呢?

首先革命党人内一部分人认为,孙先生领导的十多次革命在沿海地区都失败了,为什么不转向内地,转向长江流域?这时同盟会的中部负责人宋教仁等革命人,想到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在湖北武汉,同盟会开始促进武汉的湖北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湖北共进会会长孙武共谋大事。此外过去同盟会的起义,多采用帮会体系的方法。现在宋教仁提出在社会团体中动员发动起义的想法,并计划工作数年后,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连片的起义。这是指导革命者思考的大转变,而且这种思路已在湖北武汉出现行动。所以辛亥革命比宋教仁的想法提前出现。

其次是选择时机,机遇难得,机遇一失千古恨,把握时机人上人。辛亥革命前,四川发生了“保路风潮”的人民起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首领端方,率湖北新军进川支援。湖北武汉兵力虚弱,有机可成。

当然武昌起义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画虎不成反类犬。蒋翊武和孙武又出现了同盟会历次起义的错误,当断不断。两人原计划1911年9月26日起义,但计划两次都因故落空。第一次26日的起义是因泄密,和黄兴宋教仁两人未到武汉市而推迟。第二次,没起义前的10月9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配装炸弹不幸爆炸。惊动巡警搜捕,并搜出起义名册,起义文告等。起义计划完全暴露。清军关城抓人,当日杀六人,捕40人。情急之时,临时决定10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守备森严,四处抓人,此时已无法联络,起义落空。

但是,喜从天上来。眼看起义胎死腹中,紧急情况之下,基层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大家行动起义。但谁鸣枪,那里鸣枪,并无规定,大家只抱着一个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决心。但实际起义却是由一个小的偶然的与计划无关的意外小事所引起的,星星之火引起了燎原之火。

究竟是怎样的一件偶然小事引发了起义的大爆发呢?

原来是提督张彪领导下的第八镇(师)工程营(第八营),偶然发生了一起枪击案而引起的。八工程营中,大部新军下层官兵都参加了革命组织共进会,会员约200人。当时情况十分危险紧急,清政府既将开始大搜捕、大屠杀。这时,第八营的正目(正班长)熊秉坤是共进会的总代表。他作为代表,曾参加过共进会和文学社最后的暴动的预备会。他眼见革命将要胎死腹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找了本营骨干共同商议,我们不能坐着等死。他认为死里逃生的方法就是拼死一搏。他们约定,大家做好准备,晚七时鸣枪为号,发动起义,并派人四处联络。到了起义临近时前,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当时,营内一个正目,名叫金光龙的军人,荷枪实弹躺在地铺上,而且臂膀上还捆了一条白毛巾。这时,不巧二排长陶启胜例行来查铺,陶素来刁难金,两人长久不睦。金光龙比较内向,但军事射击技术全军名列前茅,陶启胜总觉得金光龙有可能取代自己,所以两人经常针尖对麦芒。

陶启胜见金光龙这种持枪的打扮,就大声的问金:“你想干什么?”

金光龙回答:“你管不着!”

陶启胜说:“你要造反?”

金光龙说:“要造反,你把我怎么办?”

陶启胜突然大怒骂到,王八蛋要造反,老子缴你的枪。陶启胜猛冲过来,双方互相搏斗夺枪,金光龙身体小巧,气力不足。金光龙只好大喊,大家还不动手。门外的士兵程正瀛,从外跑进来朝陶启胜开了一枪,陶启胜身受重伤倒地。士兵们又击毙前来弹压的两个军官。结果军中枪声促起。熊秉坤听到枪声,胆量过人,当机立断,亲自握枪带人冲上二楼,向反动军官开枪。革命党人击毙了八营内阮荣发,黄声荣等大小反动军官。

熊秉坤随即下楼,以八工程营总代表革命大队长身份,吹口哨集合了全部起义基层官兵。熊秉坤宣布正式起义开始,并向天鸣放三枪,声传武昌城,代表全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接着熊带队,向武昌中和门的楚望台进军,快速冲锋,前去抢夺楚望台军械所。抢夺军械库的方案,是熊在共进会和文学社起义准备会上,首先提出来的有力的方案。

就在第八工程营响枪之时,又一个自作主张的队伍发动了起义。就是武昌城外辎重营以火为号的起义。当日晚七时,站岗战士****声用煤油灯火,点燃了马料草料堆,这又是一个历史上的火燃草料场。这场大火又使炮11标,辎重营等一些单位立即起义。

在历史上,没有系统领导而由知识份子爆发的群众性的起义,这是第一回。这说明,清王朝已为自己掘好了墓穴,百姓心内怒火急烈燃烧,就是清王朝的火葬场。这也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他们真正的掌握了民心的所向。清末王国已成为世界朽木之国,不说英美德法俄大国,就是日土荷等小国,都在尽力的瓜分中国。清朝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全面腐败崩溃。国仇家恨,民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清末在南方起义风起云涌,许多革命者不惜个人生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以死相博,许多烈士以身殉国。所以一声枪,一把火,循理遵章的把湖北新军中的起义者,推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舞台,从而彪炳史册。

熊秉坤湖北江夏熊家湾人,起义时年26岁,小时读书,但父亲早逝,读书不成。为了谋生,熊先去商店当学徒,再在武昌江边码头作搬运工。后入八镇八工程营当兵。熊功不可没,在那时,他在起义中,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首先,起义危在旦夕,群龙无首之时,熊挺身而出,组织鸣枪起义,是一位英雄虎胆之人。他所策划的先抢夺军械所军火库,乃智者之谋。此人乃是一个智勇双全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