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11

第11章 秀才宿命做先生(二)

当妻子说要守着他,王安澜看了房门外,赶忙亲了她一口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我们是原配,我只要找到一个妥当的事干,我就会来接你和妈妈”。王又把妻抱在怀中亲了一口,两人走出房门。王在母亲前一跪说,妈妈我走了,过些时,我回来看你。

王安澜走到管家面前尊敬的说,师爷我们走吧。王安澜带着简单的衣物骑马上路。王安澜没有骑过马,先由跟班的随从牵着马走了一会儿。过了一会,王安澜已在马上安然自如了。三人一线,赶着往向家大户走去。三人到了房子照壁后下马,马匹由马夫拉进屋傍的马场去了。

走进有石门框的大门,一进是厢房,二进是中堂。中堂两边各摆着两张八仙椅,椅中间嵌着茶凳。左边茶桌的上方,挂着一幅关公夜读春秋图;右边挂着一幅松鹤延年图。正中神龛两侧,有一付对子,左联是松青春常在,右联是鹤舞寿延绵。神龛正***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对红烛高耸。在屋角处书架上却放着一些童生读的书,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经、幼学、旧皇历等等之类的书。像是书香门第,又见如此浅薄的书籍,使王安澜好生疑惑。

跟班的正捧上茶杯从侧门走进来。从另一侧门,突然哈哈大笑的走出一个矮壮的年纪大的人,身材不高,肥头大耳,一张大嘴,胡子刮光,脑门发亮,穿着黑绸长衫,套着起暗云的黑缎马褂。只听肥子大声叫道;“朱头,狗仔,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还有事要办呢”。朱管家告诉东家说,是吃了中午饭才往回走的。

王先生站起来双手抱拳行礼,并笑着说:“东翁有礼。”

东家接着说:“这是王先生,好标致的小伙子,坐坐坐,不必客气。”又转身对管家和跟班说:“我有要事要办,你们把王先生安排在下人房左边的偏房里住下,今天王先生初到,把饭菜弄好点,就大厨房吃吧!随后,师爷去绣绣茶馆里去找我。”说完,双手向王先生一拱,我先走了。

向东家设私塾学堂,由向家出房屋和家具,学生以向家为主,也收附近农户和向家佣人的子弟。老师薪水也由向家为主,其他户按能力有所表示。东翁经常露出话来,我办学是为了做好事,现在家里凶气太重,过了今生还要看来生呢。向家主人的话,引起家中佣人和外面学生家长的议论。向家迁来此地,只有二十多年,实是陕西人,来到枣阳后,才改姓向,但不入村的向家宗祠,只说天下向家是一家。后来有人说,肥子在陕西本姓任,一来到枣阳就改姓向,这是隐私,不知为什么走露了消息的。向家大少爷在武汉官商两界都吃得开。向家发到如此家财,一定有内情。有说是贩卖鸦片的,有说在家乡管财务拐了一大笔钱的,也有说在山寨里偷了银子逃跑出来的,原山头反被官军荡平了,如此等等。

王安澜走出农村,来到社会,才感到社会是一个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学生家长也是三教九流的,有当兵的、打工的、撑船的、经商的。人生自有多条路,俗话说,一根草一滴露水。几年内他也学会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了解了许多社会民情。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有人说,人的命运前生都定好了的。一升十合米,人身只有八合米,普遍天下不满升(身)。王安澜却不信这些,农村的人,勤快吃饱饭,懒惰喝稀饭。门前有一锭金子也只有起的早的人才能拾到。王安澜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就像幼时读书一样。近年来,由于王安澜的教导有方,学生们学习有很大的长进。小的学生们,学三字经,背的滚瓜乱熟,他们也似乎懂得了些读书的目的。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读书?他们就念“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意思是读书是为百姓做出应有贡献,百姓就会称赞你,并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连祖先也增光彩,也可给后代留下好榜样,这就是旧时读书的目的之一,光宗耀祖。对读过幼学书的大孩子们问,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他们马上念道:“混沌初开,乾坤始定。气之轻轻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天地就是这样形成的。王先生每每想到这些事,就会感到非常得意。但王安澜初入社会,不知社会之复杂,人生之艰难。不知不觉过了不到三年,王先生思想越来越多愁善感,越来越苦恼,越来越盘桓,越来越寝食不安。想到今后自己的前途,不知路在何方?

秀才想人海茫茫,何处才是归宿?先生教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后来读书考中秀才,现在又在叫别人的孩子们读书。自己家中还是半边草半边瓦的祖宗传下来的老屋。自己只是个娃娃头,也不是什么官,不但没有在母亲面前尽到孝,这并不是为了打仗,远离家乡,使自己忠孝不能两全。每每想到母亲年迈苍苍,就眼泪汪汪。取了一个大自己三岁的妻子,小家碧玉,还读了女儿经,看到自己是一个秀才,才高高兴兴嫁过来。现在妻子也不是什么玉颜,在家终日劳动。夫妻就像牛郎织女一样,相见少分离长。

人生抱负,止于何处?先生说:“书山无径勤是路,书海无渡苦作舟”,自己读书十分的认真,但将来是不是能作些大事,谁能说的清楚明白。三字经中说得很清楚“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致民”。就是小时学习,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出力,为人民谋福。现在自己只管几个娃娃,与自己先前的初衷不符。

王安澜经常心中愤愤不平,社会地位低下,难受其辱。在封建社会,对各色人等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儒生与乞丐地位最低,叫九儒十丐,所以累受原姓任现姓向的东家的嘲讽和侮辱。学生刚来上学,地主老财就跑来,对王安澜说:“先生对不起了,丑话说在前面,你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拿,我向家一个长工一年也要收好几石小麦。你整天闲得很,就教学生多识几个字,可要把娃们照看好”。王安澜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冷冷地冒出一句话来,我能教书,你们就不能。

由于有文化的人,生性清高,王先生这两年与东家关系并不融洽。前数月还发生了一件可笑的事。向家的年青的三姨太在厨房里遇到王安澜就说;“王先生,托你给武汉我家父母写封信,就说我在枣阳家里一切平安,不必挂念,明天我叫佣人来拿”。那时的人见到三姨太,都觉得她年轻风***她的老头小二十多岁,肥肥的身材,一件阴丹士林的旗袍紧裹身躯。其实旗袍是满人常用衣服,但汉人却把旗袍束了腰,穿起来女人有了线条美。三姨太,人是胖点,眼睛小点,但脸还白净,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再加上打点什么粉,画划眉毛,涂涂嘴唇,抹抹胭脂,脸就是一个白冬瓜。三姨太是老头的心肝宝贝,胖子十分宠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