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李密死了,李渊笑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消灭了,他能不高兴么。高兴之后,李渊继续干活—平定天下各路诸侯。
此时,北方的形势是,李渊占长安,王世充占洛阳,宇文化及和窦建德占河北,薛举占陇西,刘武周占山西,萧铣占江南……
天下依然是一盘乱局。如何收拾乱局,就得看李渊的掌控能力了。正如饭要一口口吃一样,仗要一个个打,对手要一个个消灭。因此,李渊很快确定了“分而击之,各个击破”的战术。
李渊选择的第一个攻打目标是宇文化及。为什么选择他,原因是宇文化及犯有弑君篡位的滔天大罪,击败他一来可以平息民愤,二来可以凝聚人心。于是马上派出淮安王李神通对宇文化及进行攻击。
其实就在李密一步一步走向穷途末路时,“屠龙刀”宇文化及也像在刀锋上过日子,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自从在童山的终极PK中大败于李密后,宇文化及率残余部队逃到了魏县。到这里后,手下士兵逃亡者日益增多,眼看大有众叛亲离之势,宇文化及为了力挽狂澜,干脆上演了第二次“倚天屠龙记”,这一次屠的是杨广的侄子秦王杨浩。
这个刚刚被宇文化及推上皇帝的宝座、屁股都没坐稳的杨浩,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随后宇文化及正式称帝,国号许,改元天寿,还对手下的大臣大封特封了一番,就这样,宇文化及以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自娱自乐一番,并暂时稳定了呈直线衰败的形势。然而,还没有安生多久,就迎来了东征的李神通的唐军。
宇文化及知道自己的实力,哪里敢和李神通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听说唐军大兵压境,马上就逃到了山东聊城。
李神通自然不会轻易让这只老狐狸逃走,马上也追到了聊城。眼看形势危急,宇文化及病急乱投医,广发英雄帖,请求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来支援他。
宇文化及的人品为天下英雄所不齿,因此,他的英雄帖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唯独在山东邹平县长白山闹革命的王薄来了个“千里救美”。结果,李神通在宇文化及和王薄的夹击下,居然大败而逃。
李神通走了,宇文化及热情地把救命恩人王薄迎进聊城。两人还不及叙旧谈心,又一路大军光顾了聊城。
这路大军的头领叫窦建德。
素以“以德服人”著称的河北革命首领窦建德本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潇洒,但宇文化及东窜西窜,窜到他的地盘聊城后便不走了,大有安家乐业之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窦建德马上打出“清君侧,诛罪臣”的旗号,向聊城进发。
事实证明,窦建德就是窦建德,他的威名太大了,他还在路上,聊城的守军已吓得四处逃窜,当他到达聊城城下时,迎接他的已不是刀剑,而是笑脸。
送上笑脸的正是宇文化及嘴里口口声声尊称“救命恩人”的王薄。是啊,王薄原本来上演英雄救美,就是为了让宇文化及“以身相许”—吞并他的势力。但听闻窦建德要来趟这趟浑水,脑筋转得很快的王薄,马上意识到宇文化及这块蛋糕自己想独吞那是不可能了,非但如此,自己甚至有被反吞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想通了这一点,王薄马上上演了“翻脸比翻书还要快”的闹剧,前一秒还和宇文化及“卿卿我我”,后一秒就把窦建德当作“入幕之宾”了。
窦建德进城,也就意味着宇文化及的末日到了,很快,窦建德就在聊城上演了反屠龙大戏。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承基(宇文化及的大儿子)、宇文承趾(宇文化及的小儿子)及发动江都政变的“甲级战犯”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隋末大歼臣宇文化及一手打造的“许政权”如同昙花一现般烟消云散,看来一切都离不开因果轮回。有诗为证: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2)人算不如天算
借窦建德之手除去宇文化及后,李渊把征伐的目光停留在薛举父子身上。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西部牛仔薛举的个人档案。
籍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从小迁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
背景:家财万贯,富裕多金。
个性:凶悍野蛮,疾恶如仇。
擅长:善骑善射,骁勇绝伦。
特点:交结豪猾,雄于边朔。
小时绰号:土霸王。
绰号来源:为人极度不安分,凶神恶煞,蛮不讲理,哪里不平哪有他。
大时绰号:西秦霸王。
绰号来源:隋朝末年,天下到处是反贼,薛举所在的陇西一带也不例外,当时的金城县令郝瑷为了保证自己的乌纱帽,派薛举前去剿匪,结果薛举一个匪也没有剿到,眼看交不了差,索性一不做不二不休,打开自己家的“小金库”,给士兵又是发粮又是发枪,出其不意把郝瑷抓起来,公然干起了革命的事。随后开仓济民,很快革命军就壮大了。薛举革命后,首先把目标瞄准了屯兵于枹罕的隋将皇甫绾,结果薛举在革命征程的第一战中大败皇甫绾,皇甫绾死伤万余人后狼狈而逃。这一战,薛举不但收获了盛名,而且还收获了暴利—岷山界的羌人首领钟利俗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带领手下的二万兵马投奔薛举。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
最得意事: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后,带着儿子薛仁杲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鄯州(今青海乐都)和廓州(今青海贵德),不出几日,竟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占领了陇西,手下的革命士兵也一下子猛增到了十三万之众。随后,薛举继续向外扩张地盘,当年年底,攻克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大败了同为革命军的唐弼,兵力再度迅速扩张,竟然达三十万。
最失意事: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直接威胁到了薛举的地位。
最幻想事:击败李渊,占领长安,成为新一代的关中霸王。
最后悔事:主动挑衅,发动对唐朝的决战。
此时的李渊和薛举就好比一个郎情一个妾意,你对我有情,我对你也有意,因此两人很快上演真情对对碰。李渊派出的征西将军是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以己之秦王对彼之秦王,李渊显然在斗力、斗智、斗勇,还有斗气!
用日本围棋的术语来说,这叫气合,一本道!
这个时候的秦王李世民别看年纪小,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豪气,在和薛举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就来了个下马威,斩杀敌军数千,大长士气。
薛举首战失利,马上找曾经的上司、现在沦为手下智囊的郝瑷问计。郝瑷献出了“联合”之计。茅塞顿开的薛举利用“糖衣炮弹”贿赂梁国的梁师和北边的突厥,请求他们出兵联合攻打唐军,并且承诺,如果拿下了长安,三分天下。
梁师和突厥都贪图小利,得到好处后,便陆陆续续派兵来支援薛举。薛举的底气又足了,马上找李世民进行大决战。
李世民虽然胜了一场,但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相反,他清楚得很,薛举是个能征善战之人,现在又有“外援”相助,和他进行力拼,一定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来个深沟高壑,高挂免战牌。大有“你狂任你狂,清风拂山冈。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的英雄气概。
等你闹腾够了,士气低落了,粮草尽了,该撤兵了,我再给你最后一击。应该说李世民的计划很不错,兵法上这叫以逸待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李世民突然病了。
这一病还不轻,为了安心养病,李世民只好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副元帅刘文静。
李世民对刘文静说出这样一句话:坚守就是胜利。
对此,刘文静回答得很是干脆:执行就是胜利。
然而,事实证明,刘文静是个说到做不到的人,很快他就选择了出战。原因是薛举听说李世民病了后,马上对刘文静来了个“骂阵”,他安排士兵分批轮番上阵,对刘文静从祖宗十八代开始骂起,直骂得天花乱坠、天马行空、天昏地暗……骂得刘文静天怒人怨,认为薛举的做法天理难容,得给他天雷万钧的一击,让他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
愤怒的刘文静选择了出战,结果很快就进入薛举布下的圈套,毫无悬念地大败而归。大将李安远和刘弘基等人也成了阶下囚。
这下没办法了,李世民只好选择了退兵长安。
骁勇的薛举决定采取“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架势,向长安进军。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薛举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天灾人祸,他居然步李世民的后尘,也病了。
李世民是病得非常严重,而薛举比李世民还严重得多,居然一病不起,而且没过多久,居然还来了个一了百了—死了。
薛举这种“非典型死亡”,当然死不瞑目,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灭亡唐朝的机会,却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因搅黄了。
薛举死了,儿子薛仁杲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继续统领全军,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薛仁杲什么都比不上父亲,唯独绰号却远远响过父亲,他的绰号叫“铁血无情”。绰号来源:他一来嗜杀,二来不仁,三来不义,四来猜忌。更重要的,他还是个变态狂。薛仁杲对待俘虏的办法是割鼻断舌,再用大锤砸,硬生生地把人整成“活死人”。不但薛仁杲如此,他的老婆同样如此,喜欢鞭打士卒,打够了,把人埋在地上,露出肚子和后背,再拿锤子砸,手段之残忍,与初汉时的吕后有得一拼。
这真是夫唱妇随啊。
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当下属就像在刀尖上踩秋千,不想被折磨致死的只好选择逃离。
薛仁杲正在痛苦地悼念老爸,李世民又来了。薛仁杲也不是好惹的,马上摆开阵势,准备进行大决战。
然而,李世民到了阵前,并不急于打仗,而是安营扎寨,任凭薛仁杲怎么叫阵就是不出战。
急得薛仁杲简直有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是啊,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拖不起也等不起,因为再拖下去,粮食就要告急了,再等下去,士兵就会逃散殆尽了。
果然,多等一天,多拖一天,薛仁杲就多伤一天,手下士兵逃的逃,跑的跑,剩下的也是人心浮动,军心不振,这支曾经的王牌之师,现在已经变成了疲惫之师。两个月后,眼看时机成熟,李世民终于露出了狐狸般的微笑:薛仁杲,该是咱们决战的时候了。笑完之后,李世民派大将庞玉前去挑战,结果薛仁杲自然全力出击,还没接触两个回合,庞玉佯装不敌,开始且战且退。薛仁杲岂会让他轻易逃脱,开始猛打猛追,很快就进入李世民设下的包围圈,这个时候,就算薛仁杲再骁勇也无能为力了,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败涂地,眼看就要成了“孤家寡人”的薛仁杲夫妇又不想挥剑自刎来个一了百了,只好选择了一息尚存—投降。
有句这样的话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李世民虽然对薛仁杲并没有好感,但也不想杀了他,于是,把这对残暴夫妻押回长安,交给李渊处置。
李渊很快以实际行动修正了李世民的看法: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事实上,李渊甚至没有让薛仁杲把牢底坐穿,而是给了他痛快的解脱—送上了断头台。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李渊斩杀薛仁杲,正是为了李唐江山的一统天下和万代流传。
(3)成也突厥,亡也突厥
平定了西秦霸王薛举父子后,李渊手中的倚天剑瞄准了下一个对手刘武周。
关于唐初大牛人刘武周,可以用以用四句话十二个字来形容。
一是奇才。
刘武周的祖籍在河间景城(今河北泊头交河镇东北),他的出生很离奇,据说他母亲怀他的时候坐在自家屋前晒太阳,一只老公鸡在树上捉食,他的父亲干完农活回来,忽然看到一个鸡状物飞到他妈妈的怀里,随即就怀孕了,结果就生了他。
二是天才。
离奇的出生并没有给刘武周带来好运,因为家里生活所迫,他从小跟随父母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为了改变命运,刘武周半耕半读,发愤图强,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刘武周学的是文,分工的时候,却做了一个最下等的武官。
为此,专业不对口的刘武周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开始弃文习武。他身体条件本来就好(高大魁梧),又敏而好学,结果半路出家的他很快把十八般武艺学到手了。也正因为这样,能文能武的“天才少年”刘武周很快在江湖中闯出一个“万儿”来,在山西各地豪杰中声名大振。
三是歪才。
在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中,刘武周算是最早起来革命的人士之一,别人革命是为了活命,他革命的动机非常独特,竟然是为了爱情。
原来,在当公务员期间,情窦初开的刘武周爱上了朔州太守王仁恭的侍妾,这是穿越时空的爱恋,这是注定没有结果的苦恋,更是早该放手的痴恋。
然而,个性鲜明的刘武周却偏生选择了为爱痴狂,痴狂到了什么地步呢?两个字:革命。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起兵,杀死王仁恭,得到了心爱的女人。
这个女人是幸运的,有如英国温莎公爵娶的那位女人。一个男人为了自己,地位、江山、性命都可以不要了。这个幸运女人的名字不可考,也许叫做“如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将爱情进行到底,刘武周走上革命道路后,知道仅凭自己的这点实力是行不通的,于是选择了和境外突厥联姻。既然想联姻,那当然得送彩礼了,这时的刘武周刚刚革命,还没有“榨”出隋朝官吏的“剩余价值”,因此,没有多余的金银珠宝可送。
没有财可送,那就只能送“礼”了。普通的礼物行不通,刘武周思来想去,马上孤注一掷地袭击了附近的汾阳宫,俘获了一些宫女,来了个借花献佛,把宫女当彩礼送给突厥。
得到了天仙般的美女,突厥人笑歪了嘴,马上封刘武周为定扬可汗,并且送了一些马匹作为回礼。
四是爱才。
“联姻”的刘武周有突厥这张“画皮”做后台撑腰,实力大增,名声大振,结果引得四方豪杰纷纷来投,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一个叫宋金刚的人。
宋金刚是上谷(今河北怀来)人,擅长兵法,在方圆数百里都有名气,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很快成为一个聚山为王的山大王。见刘武周是个他想投奔的明主,便来了个“良禽择木而栖”。
刘武周知道宋金刚是个难得的人才,立马上演分封三部曲。
一、封宋金刚为宋王,总管军事。
二、分一半家产给宋金刚,分管财物。
三、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宋金刚为妻,主管后勤。
刘武周对自己如此推心置腹,宋金刚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马上休了自己的原配夫人,独爱刘武周的妹妹,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刘家的革命事业奉献终生。
当然,知恩图报的宋金刚马上给刘武周献策:“赶紧占领山西,以图天下!”
刘武周听了很高兴,马上联合突厥对李渊的老巢太原进行偷袭。
守太原的是李渊的第四子李元吉,这个时候的李元吉毕竟还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愣头青,听说刘武周和突厥的联合部队向太原进发,不顾辅佐大臣窦诞和宇文歆等人的劝说,拔腿就跑。李元吉顺利逃到了长安,太原因为“无主”,很快就被刘武周的大军攻破。接着,刘武周的大军拿下了榆次、介州,山西全境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