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3165700000033

第33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

(1)杨广的末日

和李渊的日子越来越滋润相比,杨广的日子越来越难熬。自打雁门关走了一趟后,他还不心甘,退回太原后,没有直接回大兴,而是来到了东都洛阳,希望能借洛阳一行,来调解一下自己的心情。然而,杨广不会料到,他这一趟洛阳之行,成了他最后的绝唱,他再也不能回到大兴了。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平常杨广会高兴得脸上阳光灿烂,这一天却乌云密布。因为按朝例,这一天全国各郡的诸侯王应该来向他朝贺,但今年只来了稀稀拉拉的几个人。

直到这时,杨广才意识到了天下形势的严峻,于是开始追问天下“反民”的情况。然而,他的嫡系心腹许国公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等人采取的是隐而不报、蒙蔽圣上的做法。

唯独两朝重臣苏威不愿说假话,但他知道“惹”不起,只好选择了“躲”。因此,每当杨广询问天下形势时,他就会悄悄地躲在柱子后面,以免杨广问起自己。偏生杨广对苏威感兴趣,便把他叫过来问:“苏爱卿啊,你说现在的贼寇是多还是少啊。”

“我不是统计局的,贼寇的多少,这个我实在不知道。”苏威眼看“躲”也躲不起,索性心一横,来了个实话实说,“我只知道贼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此话怎讲?”杨广问。

“以前贼寇还是在北方一带闹事,现在已到了河南了,不是越来越近了么?”苏威说着,顿了顿,见杨广一脸惊呆样,接着道,“以前那些纳税的老百姓,现在都成了贼寇了。如果朝廷不能轻徭薄役,贼寇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近啊。”

杨广听了,勃然大怒,来了个拂袖而去。

躲不开,说不通,苏威并没有灰心,马上改变策略,采取了“教”。这天,他给杨广送了一件很特别的礼物—《尚书》,暗喻杨广要以史为镜,及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杨广当然明白其中意思,但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选择了装糊涂,结果便不了了之。

躲不开,说不通,教不会。苏威对杨广的回心转意已不抱任何幻想了。

然而,这时,杨广却主动找他商量四伐高丽的事。

“我想再征伐高丽,无奈现在手中没有兵啊。”杨广说。

“皇上只需下一道诏书,就会拥有数十万从天而降的兵马。”苏威道。

“哦,是吗?下一道什么诏书呢?”杨广闻言又惊又喜。

“赦免天下所有的所谓贼寇,让他们戴罪立功,他们便会马上重新回到皇上的怀抱里来。”苏威道。

杨广闻言再次大怒,再次来了个拂袖而去。

都说事不过三,苏威接连四次的另类表现,彻底触怒了宇文述和裴蕴等人,因此,在苏威在表演完“躲不开、说不通、教不会、行不果”后,他们怒不可遏,开始对着杨广吹苏威的枕边风。结果苏威很快被打入死牢,最后体会到了什么叫伤不起—含冤而死。

从此,杨广身边再无忠臣,全是奸臣当道。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江都新建造的龙舟来到了洛阳。杨广看着打造一新的龙舟,心为之一动,决定三下江都。

据说,临行前,杨广站在龙舟上,望着恋恋不舍的宫女,有感而发,吟出一首千古绝句: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杨广不会料到,江都就是他的葬身之地。他来到江都后,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夜夜笙歌,荒唐淫乱,不再理会中原的大乱。

两年后,也就是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杨广突发奇想,冒出迁都江东丹阳郡(今江苏南京)的想法。

这时,江都的粮食已经吃完,护驾的亲兵卫队差不多都是关中人,长期客居在外,思念故乡,他们发现杨广无意西还,就暗中背叛逃亡,杨广派骑兵追击,斩杀逃亡的兵士。

这个时候,杨广再怎么后知后觉,也知道天下的形势了。他清楚仅凭一己之力,已经很难挽回败局了,与其作无谓的挣扎,不如及时行乐彻底买醉。除了喜欢饮酒作乐,他还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观天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杨广就会呆呆地望着天空发呆,一呆就是大半个晚上。看着看着,他偶尔也会发出“今晚的月亮真圆”的感慨来。

在他身边陪他一起看流星雨的萧皇后便会宽慰道:“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我们来江都已经很长时间了,不如回长安吧。”

“不是我不想回去,是回不去了。现在到处都是革命军,一出去就是送死啊。”杨广叹道,“喝酒,喝酒,不谈这些扫兴事。”端起酒杯又豪饮起来。

酒醉醒来,杨广对着镜子说:“这么好的头颈,不知会被谁砍掉呢?”唬得萧皇后半晌无语。

杨广说完这句话,很快就有一个人站出来,冷冷道:别人不敢砍你的头颅,我敢。

这个人便是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儿子,杨广还没当皇帝时,宇文化及便成了杨广的随从,因为办事雷厉风行,很得杨广器重和信任。后来杨广成功登基,宇文化及时来运转,当了三品大官,相当于省级干部了。此时,宇文化及贪婪的本质暴露出来,他当官,眼里只认得钱,甚至为此不惜偷偷和突厥进行“贸易”来往,获取暴利。当然,他的腰包鼓了,却丢了乌纱帽,好几次险些被送上了断头台,关键时刻,杨广念在旧情的分上,放了他一条生路。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对于宇文化及来说却是大难不死,后患无穷。

宇文述死后,杨广出于感恩的心理,对宇文化及还是重用了。但宇文化及眼看天下形势已非,而李渊又攻取了长安,知道大隋江山已经无法挽回了,于是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联合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

这时候的杨广已是众叛亲离,接下来毫无悬念。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四月十一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宇文化及带领兵士,把正在行酒作乐的杨广绑了个严严实实,最后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这个荒唐皇帝的一生。

据说这个奢侈腐化一生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只是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来唐朝平定江南,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移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一代亡国皇帝总算是得以安息。

这里引用杨广的一首《野望》,献给这个一生雄心万丈,统一中国,然而穷兵黩武,荒淫无度,功大过也大的皇帝吧。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

(2)梦醒时分

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

你的心中满是伤痕

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

心中满是悔恨

你说你尝尽了生活的苦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

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梦醒时分》

李渊攻下大兴,收服了屈突通等名将,势力突飞猛进,大有欣欣向荣迹象。直到这时李密才恍然大悟:上当了。

其实,李渊之所以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成功。除了用计对付“外部”的隋军外,还用计对付了“内部”的革命军。

李渊对李密采取的同样是“委曲求全”的“柔”战术。

前面已经说过,李渊革命后,在跨越第一座大山霍邑时,遇到了秋雨绵绵,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对此,李渊一方面积极思忖破敌良策,另一方面,还忙里偷闲给李密写了一封信,目的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后方,防止李密趁机带兵去挖他的墙脚—太原老巢。

信以歌词的形式开头,很特别也很煽情,大意如下:点点滴滴,往日云烟往日花;天地悠悠,有情相守才是家;朝朝暮暮,不妨踏遍红尘路;缠缠绵绵,你是风儿我是沙……

信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句话: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第二句话:你是救世主,我是救火队员。

第三句话:你是带头大哥,我是拉车小弟。

总结陈词是:能和您同姓,是我的荣誉;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能为您服务,是我的荣耀。

总而言之,这是一封忽悠信,一封吹捧信,一封委曲求全信,更是一封放飞梦想的希望信。

看完李渊的来信后,李密感动得一塌糊涂,马上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是感叹,感叹有二:

1.李渊是无能之辈。

2.李渊成不了大气候。

二是回信。回信内容有二:

1.李渊同志谬赞了,我实在不敢当。

2.希望我们能长期合作,革命路上手拉手,共同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力量。

总结陈词:你尽管革你的命,我也会在洛阳加快革命步伐,牵制隋军的主力,达到双赢共利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一封被忽悠信,一封被吹捧信,一封妄自菲薄信,更是一封自认实现梦想的得意信。

就这样,通过一封信,李渊成功稳住了原本一直不安分的李密,使得自己得以全心全意攻打霍邑,最终成功啃下这块硬骨头。而李密在李渊危难之时选择和对方合作,是认为李渊那点势力成不了大气候,既然他称了臣,就让他去攻打大兴,到时候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事实证明,在李渊和李密第一场直接PK战中,在这场忽悠与被忽悠中,李渊胜出。因为忽悠过后,李渊得到的是大兴,而李密收获的却是焦头烂额。

原来,就在李渊一路向大兴进军时,不服气的王充世重新整顿人马,立马展开疯狂的复仇之旅,与瓦岗军大战石子河,这一战,王世充再次败北。王世充狼狈逃回洛阳,见了越王杨侗,哭诉兵败原因是“军少”,要求增兵再战。

镇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对虎将王世充的增兵请求高度重视,别看他年纪小,但魄力不小,他咬咬牙,硬是从“兵穷粮尽”的兵马库里征调了十万军马交给王世充,目的只有一个,打败革命队伍中的大哥大李密。杨侗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打败了“贼首”李密,其他革命军便不值一提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杨侗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就在接下来隋朝第一将王世充和“反贼”第一人李密进行终极PK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李渊,如同潜龙于渊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大兴。

大兴便如大隋王朝的象征,她的失陷,彻底改变了革命形势,激发了各级矛盾,最终导致了江都兵变,杨广被杀,宇文化及一夜之间化身为隋朝的“代理皇帝”。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王世充的李密,也对东都洛阳进行了围攻。蓦然回首,才发现天下形势已发生了大变样,隋朝退败之势已不可避免,而李渊强劲之势与日俱增,一跃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二号首长”了,而自己的处境却每况愈下,革命队伍中“大哥大”的地位岌岌可危,原因是李渊顺利拿下了大兴,李密却久攻洛阳不下。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个镜头是这种局面的最好注解:士兵许三多经过刻苦训练,各项技战术成绩都在全连排第一。连长高城对许三多的班长史今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兵。可是,许三多这么厉害了,你怎么办?”后来的结果是,许三多进步越来越快,史班长却无奈复原回了家。

这时的李密,纠结得快要得抑郁症了。一方面是城高墙厚、怎么也攻不下的东都洛阳,一方面是“许三多”李渊飞速的进步和挑战。内外夹击之下,心胸本就狭隘的李密每天依靠看心理医生,才能过得下去。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李密心里的纠结。

这个人便是上演“倚天屠龙记”真实版的宇文化及。

(3)有计不在年高

隋炀帝杨广死后,“屠龙者”宇文化及一不做二不休,还杀死了隋氏宗族和大臣,隋氏宗室里只剩下萧皇后和齐王杨暕的一个妃子。

在江都兵变半个月之后,宇文化及便迫不及待地带领早也思归、晚也思归的将士们离开江都,开始了“西游记”。尽管他此时知道李渊已攻陷了大兴,他这一去凶险重重。但他在屠了杨广这条龙后,染上了“屠龙瘾”,认为屠龙并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儿,要再屠李密的龙也不是难于上青天,要屠李渊的龙也不是痴人说梦。因此,他一路打出隋朝正统的军旗,收编隋军流落各地的散兵,梦想着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大兴,先灭了李渊,再灭李密,最后平定天下……

如果宇文化及的梦想能实现,那么他将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叫“力挽狂澜”。然而,事实上,宇文化及证明的是另外4个字:一厢情愿。因为还在路上,宇文化及便干了两件失民心的事。

一是放纵自己。宇文化及日夜叫隋炀帝的嫔妃轮流侍寝,以下犯上,有违伦理,为世人所不齿。

二是放纵士兵。纵容士兵们四处烧杀抢掠,以供军需,自掘坟墓,有违常理,更为百姓所不容。

果然,他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包括众多将领在内的大众的不满。别人还停留在气愤填膺的嘴里和心里,司马德戬和赵行枢就来了个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反屠宇文化及。哪知两人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结果,倚天剑还没有出手,就被宇文化及的屠龙刀打了个措手不及。

除掉了司马德戬和赵行枢后,宇文化及更加自鸣得意,认为自己这条真龙天子没有谁能动得了。

很快,无恶不作的宇文化及带着他所谓的西征军来到了洛阳城外。留守洛阳的杨侗听到消息,第一反应是惊,第二反应是急。宇文化及不是说好了去大兴的吗,怎么一下子到了洛阳,他能不惊讶吗?宇文化及连杨广都敢杀,他来了,自己这小小越王还有好日子过吗?想到这里,人小但反应很快的杨侗,马上使出第一个大手笔:关门。

关什么门,当然是关洛阳的城门,不让宇文化及进城。

对于宇文化及这样一个大恶魔来说,让他吃闭门羹,他肯定会很生气,后果肯定会很严重。关了门,总得给宇文化及一个去处啊,不然,翻脸不认人的宇文化及一怒之下,对洛阳反戈一击,来个窝里斗,那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么?

为了防止宇文化及狗急跳墙,杨侗马上使出第二个大手笔:写信。

第一封信写给宇文化及。杨侗给自己的关门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城中缺粮,士兵都在吃树叶之类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了;洛口仓和黎阳仓这两大粮仓才是将军应该去的地方啊,到了那里,便可以丰衣足食了,远比到洛阳来白白送死要强得多。

杨侗的建议看起来很好,也很美,但实现上,这是他大手笔中的精髓所在。能攻下粮仓那当然是最好的了,洛口和黎阳这两大粮仓现在都在李密手上,你想虎口夺食,李密又不是病猫,能白白相送么。这样一来,围绕粮仓,上演的必将是龙虎斗,这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第二封信写给李密,这其实是一封“招降信”。信中直说了一个关键词:冤家宜解不宜结。解析: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李渊攻占大兴,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宇文化及弑君篡位,挟得势之余威得寸进尺,其称霸天下之心国人皆知。现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能走联合的道路,而不能分散;只能团结,不能分裂;只能友好,不能结怨。为了共建美好的明天,我们化恩怨为力量,结盟吧。

为了显示诚意,杨侗给了李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封号:太尉、尚书令、魏国公,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兼国防部长兼中原局书记,有职又有权,这还不算,还信誓旦旦地做了承诺:扫平天下反贼之后,平分天下,共享荣华富贵。

的确,李密是杨侗的敌人,宇文化及也是杨侗的敌人,让两位敌人进行大决斗,那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因此,说白了,杨侗的第二个大手笔叫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