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3165700000030

第30章 革命(2)

“徐兄给小弟脸上贴金了,高手谈不上,胡测一下倒是可以试试。”王伯当说着,顿了顿,接着道,“‘桃李子’,是说逃亡者是李氏之子;‘皇后’是指皇上和皇后;‘宛转花园里’指天子在扬州回不来,‘莫浪语,谁道许’的意思是保‘密’。”

“那整句话的意思是……”徐世勣故意问道。

“李密会取代大隋江山。”王伯当一字一句地道。

“啊……”翟让闻言惊得云里雾里,半晌才回过神来,问道,“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啊?”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天意如此,将军为何不顺应天意,主动让贤于李密。这样一来,将来李密得了天下,将军也可以封个开国元勋啊。”徐世勣劝道。

“是啊,现在李密声名日隆,将军主动让贤,一来显示大度,二来有恩于李密,将来定能位极人臣啊。”王伯当趁热打铁,再将一军。

翟让闻言沉思良久,才缓缓地抬起头来,喃喃地道:“罢了,罢了,我的才华原本就不如李密,既然天意如此,我就把首把交椅让给李密。”

“将军圣明,将军英明,将军神明,将军功德无量……”徐王两人异口同声地道,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中人欢马叫,洛口城内锣鼓齐鸣,巩南设下坛场,李密即位称魏公,改元为永平元年。这个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称“行军元帅魏公府”,魏公府置三司六卫。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亦设置长史以下官职,只是数目比元帅府少一半。其他成员的任职是: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各领所部。房彦藻为元帅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

政权建立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革命军,先后派使节来到洛口城庆贺,目标一致地推举李密为“武林盟主”,信誓旦旦地表示,愿听从他的调遣,愿同瓦岗军联合作战,共同推翻腐败的隋朝政府。

(3)艳阳天

李密凭着人格魅力,不但让各地革命军对他臣服,而且还吸引了一些名将投奔,这里重点介绍其中三位。

第一位是隋朝名将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将门之后,少年便骁勇异常,弓马娴熟,曾担任过隋文帝的贴身侍卫,先后参与过平陈之役、吐谷浑之战、高丽之征,以军功显赫晋光禄大夫。在中原乱世时,裴仁基被杨广任命为河南道讨捕大使,镇守虎牢关,与群豪对峙。虽然裴仁基劳苦功高,但一直生活在杨广的猜忌之中。坐镇虎牢时,身边还跟了一个监军御史萧怀静,就是专门监视他的。萧怀静隔三差五地向杨广打小报告,把裴仁基搞得惶惶不安。

裴仁基本来就处于骑虎难下之势,再加上平时又被萧怀静搞得很郁闷,所以就有了投降之意。萧怀静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又获悉内情,立即写信向皇上告密。然而,萧怀静早已成了裴仁基重点提防的对象,结果,这封绝密信还没有送出虎牢关,就被裴仁基成功截获了。

握着萧怀静的告发信,裴仁基心里在滴血,他真想唱:手中握着你的信笺,我无法握住彼此的明天……的确,他唱完后,萧怀静已经没有美好的明天了,因为被送上了断头台。

杀了萧怀静,裴仁基再无退路,当下不再犹豫,率众投奔了李密。李密见状大喜,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跟乃父一样骁勇善战,也被李密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第二位是长白山土霸王孟让。

孟让,齐郡人,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时,因山东民不聊生,率众起事。先曾与另一首领王薄合兵一处,占据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后来长白山军被隋猛将张须陀击败,王薄向北逃窜,孟让则向南另寻出路。孟让进至都梁宫(江苏盱眙)后,重新设立据点,拥徒众十几万人。隋王朝派时任江都郡丞的王世充前去破敌。孟让依仗自己人多,又看隋军主帅是个郡丞,更是轻敌。王世充利用了孟让的轻敌心理,故意示弱,以骄其心,待其懈怠时,再出兵击敌。结果打得孟让兵败如山倒,孟让仅带着十几名骑兵逃走,此后过起了漂泊流浪的生活。李密称魏公后,孟让率手下前来归顺,被李密封为总管,齐郡公。

第三位是半路出家的程咬金。

这可是中国正史野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程咬金三板斧家喻户晓,名气不会比孙悟空小。

程咬金,东阿(今山东东阿)人,原本是隋朝地方武装的一个小头目。隋末农民起义军四起,他“聚众数百保乡里”,抵抗义军。在李密当了魏公、瓦岗军已经非常兴盛的情况下,他也随势投到李密麾下,被李密封为骠骑将军。

在大好形势下,李密派兵向东南发展,很快攻占湖北的安陆、河南的汝南、山东的济阳、江苏的淮安等地。至此,河南道的大多数郡县已经为瓦岗军所占领。

反观隋朝,这时不但有革命制造的“人祸”,更有“天灾”,黄河下游遭水灾,加上杨广苛征暴敛,连年征战,地方官借机发财,无恶不作,农民生活极端贫苦,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到了“饿殍满野,千里无所见,白骨遮平原”的境地。粮食成了农民生死攸关的最大问题。

徐世勣见状,便向李密建议说: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没有粮食吃。我们起来革命,正是为了解决农民的苦难。回洛仓(今河南洛阳东北)和黎阳仓是隋王朝最大的两大粮仓,我们如能会同当地革命军拿下这两大粮仓,开仓济民,定能取得民众的热烈拥护,民心归服,大业可望。

李密采纳了徐世勣的建议,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瓦岗军逼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致使东都粮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

攻下黎阳仓后,李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饥民得救,欢声震天,纷纷参加革命,徐世勣在十天内得兵二十万。

这时,隋王朝的武安(今河北永平县)、永安(今湖北黄冈)、义阳、弋阳郡(今河南光山县)、齐郡等地的隋朝地方官兵,都相继归降瓦岗义军;并有大股义军如窦建德、朱粲等遣使到洛口,要求参加联盟,听从瓦岗军领导,共同战斗。这次胜利,既切断了涿郡隋军与江都、洛阳隋军的联系,又使黄河下游的革命军区域连成了一片。

(4)再接再厉

眼看东都告急,求救文书如雪片般飞进正巡幸江都的隋炀帝杨广住处。杨广早已对瓦岗军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他凭第一直觉认为东都安危实关隋王朝的前途命运,于是决定孤注一掷,派心腹大将王世充率江淮劲旅五万去洛阳镇压瓦岗军。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月十五日,王世充联合刘长恭等将领率大军连夜渡过洛水,抢占了黑石关。黑石关在洛阳以东、巩县西南,紧临洛水,是东都的门户。

王世充到了黑石关后来了个兵分两路。派刘长恭镇守黑石关,以作后防供应地,他自己亲自带兵去攻打洛口仓城附近的瓦岗军。结果打了瓦岗军一个措手不及,瓦岗军被逼从仓城撤军。

李密大意失仓城后,也来了个兵分两路。主力部队退回月城,以守坚城,而把精兵撤回洛水南岸,以待天时。

王世充一战告捷后,信心和勇气大增,马上对月城进行包围,期待与瓦岗军一决雌雄。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王世充一厢情愿的想法,他碰到的不是别人,是李密。李密此时怎么会和士气正旺的王世充进行决战呢?

李密开始用计了,这一次使出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之计。

当王世充还在月城外声嘶力竭地挑衅辱骂时,李密却早已悄悄溜出城去,率领退守在洛水南岸的精锐骑兵直奔黑石关而去。拿下黑石,王世充不仅退路被断,而且粮草补给也将失去。

黑石关隋军哪里料到瓦岗军兵败之后,还有空暇来光顾他们,在防御不足的情况下,信心更加不足,于是马上点燃烽火,向正在月城下围城的王世充求救。

第一次,王世充视而不见。

第二次,王世充充耳不闻。

第三次,王世充怒目而视。

第四次,王世充怒而回师。

李密等的就是王世充的回师。他早已在途中设伏,结果毫无悬念,隋军溃败,王世充与刘长恭逃回了洛阳。

王世充狼狈地逃回东都洛阳后,羞愧难当,夜不能寐,暗思反击之策。一个月后,他重整人马,率三万精兵,再度向瓦岗军发动进攻。很快来到了石子河南岸,准备再度偷袭义军老巢洛口。

李密早有防备,王世充的一举一动没能逃过他的法眼,他还是老调重弹,采用自己擅长的“抛砖引玉”、“瞒天过海”、“关门捉贼”这套连环计,把军队分为四队:翟让当先锋,王伯当、裴仁基为左右翼,他自已为中军,各部选有利地形埋伏起来。

“抛砖引玉”的依然是翟让。他作为诱饵首先出阵向王世充挑战,然后采取“瞒天过海”战术,佯装失利败逃。王世充急于报仇,自然不会放弃追击他们的良机,于是一跑狂追到石子河北。

进入伏击圈后,接下来就是瓦岗军表演“关门捉贼”的时间了,王伯当和裴仁基击其腰,李密断其后,翟让击其头,王世充首尾不能相顾,败得一溃千里。

这时,李密目标只有一个,推翻隋炀帝杨广的政权,因此,他命祖君彦为革命军撰写了讨隋炀帝檄文,历数了隋炀帝十大罪状:

一、弑父篡位。杨广运用卑鄙手段,从太子杨勇手上夺取皇位继承权。当其父杨坚病重之时,利用“侍疾禁中”之便,行“鸩毒”之事,乃是“天地难容,人神皆愤”。

二、乱伦好色。杨广强逼其妹妹兰陵公主侍寝,淫乱其父亲的妃嫔。

三、荒淫无度。杨广广召良家女子“充造宫掖”,终日荒于酒色。

四、奢侈腐化。杨广大兴工程建设,搞得全国上下民穷财尽。

五、苛捐杂税。杨广收税时像猛虎一样,屡次搜刮百姓,弄得民不聊生。

六、蛮征暴政。为了修复长城,不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七、滥用民力。进攻高丽,逼迫农民出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八、堵塞言道。杨广刚愎自用,妒贤嫉能,残杀忠臣,遂使“君子结舌,贤人缄口”。

九、贿赂成风。杨广用人不在才能大小,刑狱审问不在罪责轻重,一切都在钱财多少,形成了“政以贿成,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的不良局面。

十、言而无信。杨广东征西讨,南巡北狩,征夫无数,遇到危机之时,虽悬求救,危难过后,又收回成命,有功不赏,言而无信。

总结陈词是:杨广罪孽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檄文一出,大大鼓舞了革命军队的反隋斗争热情,像雷电一般疾速传遍天下,震撼全国。泻沧海而灌残荧,举昆仑而压小卵,大隋王朝,似乎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便要垮掉了。

(5)卑鄙的圣人

“荣华自是贪夫饵,得失暗相酬。恋恋蝇头,营营蜗角,何事能休?

机缘相左,谈笑剑戟,樽俎沮戈矛。功名安在?一堆白骨,三尺荒丘。”

—题记

天地间两截人者甚多:处穷困落寞之时,共谈心行事,觉厚宽有情,春风扑面;至富贵权重之际,其立心做事,与前相违,时时要防人算计他,刻刻恐自己跌下来。这个毛病,十人九犯。总因天赋之性,见识学问,只得到这个地位。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瓦岗军却发生了内讧。和所有的内讧一样,贪婪和猜忌是罪魁祸首。

看到形势大好、前途无量,瓦岗军的“带头大哥”几乎是皇帝的不二人选,已沦为“二号首长”的翟让的一些亲友和下属开始心不甘情不愿了。

部将王儒信劝翟让自己当大冢宰(百官之长,相当于宰相),管理所有的事务,把让给李密的权力夺回来。

翟让的大哥翟弘更为愤怒,他对翟让说了这样一句狠话:“天子只可自己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 意思就是说,兄弟啊,天子你可要自己当啊,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你要是不当,我可就当了啊!

翟弘的话一半是劝说一半是威逼,显然是期待翟让能“男儿当自强”。然而,很不幸的是,翟让是个忠厚老实人,他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对众人的劝说很不以为然,并且耐心地向他们陈述大义,应以团结对敌为重,不要争权夺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干分裂革命的事儿。

然而,和翟让一笑而过的大度相比,李密却显得阴险狡诈得多。他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便怀疑翟让蓄意夺权,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把翟让集团一网打尽。

公元617年11月11日,李密设下“鸿门宴”,请翟让和部将们到他的府上喝杯接风酒。

老实的翟让哪里提防到这是李密布下的局,只等他这颗棋子往死里送。接到邀请函后,翟让带领兄长翟弘、侄子翟摩侯以及手下得力干将王儒信、单雄信、徐世勣、裴仁基、郝孝德等人前往赴宴。

宴席开始后,翟让的心腹猛将单雄信等人站在身后护卫,李密见状说道:“今天我们开怀畅饮,大家不必站着,都入席。”

李密的心腹房彦藻、郑颋等人闻言带头到隔壁的酒桌入座了,翟让的心腹们都没有动。

“今天大家在一起是为了喝酒取乐,天这么冷,司徒(翟让的官衔)的随从人员也喝点酒、吃点饭吧。”李密道。

眼看李密手下的人都入席了,翟让也不好意思让自己心腹干站在那里饿肚子,于是大手一挥,道:“你们都入席吧。”

这样一来,偌大的大厅除了李密、翟让,就只有李密手下的卫士蔡建德拿着刀站在一旁当“护帅使者”。

接下来就是李密的表演了。酒至半酣,李密拿出了一张“良弓”给翟让看,说这张弓是绝世神弓。翟让是个喜欢舞刀弄剑之人,自然对这张弓很感兴趣,接过良弓后,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在发出“原来每张弓都不简单”的感慨后,便来了个试弓。

翟让刚刚把弓拉满,说时迟那时快,只觉得头顶寒光一闪,他还来不及反应,便已倒在血泊中了。

只是他在倒下去的那一瞬间,睁着一双眼睛,怔怔地望了一眼给自己致命一击的蔡建德,再望向嘴角兀自挂着冷笑的李密,嘴吐鲜血地叫道:“你,你,好卑鄙……”

一个胸怀坦荡的领袖死于阴谋,一个关于权力的阴谋。

同时,李密早就埋伏好的刀斧手开始行动了,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很快成了刀下鬼。徐世勣一看不妙,拔腿就跑,被门卫士砍伤脖颈。卫士们正要痛下杀手时,被李密及时制止了。

对于李密来说,徐世勣对自己有拥立之恩,他虽然是身在翟营,但心在他这里,他自然不会让这位“恩人”白白丧命了。

眼看翟让已死,李密为了控制局势,来了个“双管齐下”。

首先是言。李密充分发挥他的优势,以三寸不烂之舌对众人解释说:“我与各位一起革命,是为了除暴安良,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翟让却独断专行、贪婪暴虐、凌辱同僚、对上无礼。现在只杀他一家人,请诸位不要各生疑心。”

接着是行。为了安抚翟让的手下,李密让人把徐世勣扶到自己的营帐里,亲手为他包扎伤口。听说翟让的部队想散伙,李密就让单雄信前去慰问,随后李密又独自一个人骑马进入翟让的军营去稳定军心,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一部分原来属于翟让的部队,瓦岗军心这才稍稳。

然而,窝里斗上演后,对瓦岗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军中从此人人自危,他们背地里都称李密是“卑鄙的圣人”,从而军心涣散,斗志大减,这无疑给了蓬勃发展的瓦岗军拦腰一刀,隐患的种子就此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