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杨广正组织兵马全力围攻辽东城,城里的高丽守军在隋军的猛烈炮火下,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攻破辽东城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接到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他第一反应是惊讶:杨玄感一介书生怎么敢造反呢?第二反应是怀疑:杨玄感真的敢造反吗?第三反应是愤怒:杨玄感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就在杨广将信将疑时,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一浪高过一浪地传来。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信啊。为此,杨广面临痛苦的选择:继续围攻辽东城,还是撤军去平乱?
辽东虽然是块鸡肋,食之无味,但弃之非但可惜,而且可怒。杨广如果轻易退兵,他是拉不下这个脸面的。因此,尽管后方家园已是十万火急,但杨广还是下达了总攻令,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攻克辽东城,然后再班师回去平叛。然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前线一个人的叛变使得杨广终于下定决心火速回师。
从杨广背后再捅一刀的人是兵部侍郎斛斯政。
斛斯政和杨玄感也是莫逆之交,在杨玄感走上革命这条“不归路”后,斛斯政怕生性多疑的杨广追查同党时自己难逃其咎,索性豁出去了,带兵投降高丽,支援杨玄感的造反。然而,斛斯政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他到高丽没有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仅仅过了一年,高丽把他引渡回隋朝,以这种“交易方式”迫使隋朝退军,杨广在金光门把他活剐。后面会提到。
反了斛斯政,杨广一刻也不想在辽东这个鬼地方待下去了,尽管征服辽东是他的心愿,尽管胜利已近在咫尺,尽管他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挽回面子……
然而,杨广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必须撤军。攘外必先安内,内部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白搭。于是乎,隋军一夜之间走得干干净净,而高丽军直到隋军走后好几天,才敢出城来看个究竟。
(4)沧海桑田
与此同时,杨玄感在唐祎叛变后,把起义的时间提前了,一场暴风骤雨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然而,由于唐祎的反叛,河内郡早有提防,杨玄感不得不绕开起义的第一站河内,绕过临清关,横渡黄河,目标是心中的革命根据地—洛阳。
为了能成功渡河,杨玄感采用兵分三路的办法。
第一路,也就是先锋,由他的弟弟杨积善亲自挂帅,在偃师(今河南偃师)南郊顺洛水向南进发。
第二路,也就是掩护部队,由他的弟弟杨玄挺从白司马坂翻过邙山南下。
第三路,也就是义军的主力部队,由杨玄感亲自带领,在杨积善和杨玄挺的策应和掩护下,直渡黄河。
此时的樊子盖早有准备,自然不会让杨玄感的起义大军轻易渡河,派出的先锋是河南令达奚善意来迎战杨积善。达奚善意的军队是六千,杨积善的兵马是三千,按常理来看,杨积善处于绝对的劣势,然而杨积善的士兵却拥有一个绝对优势:士气。
刚起义的士兵犹如早上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接触战一开始,义军个个如狼似虎般地直冲入敌阵中,义军的勇猛吓破了隋军的胆,结果没有悬念,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的胜利者当然是杨积善了。
接下来杨玄挺得过裴弘这一关,事实证明裴弘只适合管理财产后勤工作,行军打仗那是外行,在人数绝对占优下,两军才一接触就溃逃,最后义军想不胜都难。
而迎接杨玄感的是隋军悍将、刑部尚书卫文升带领的四万隋军。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卫文升,那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曾经以一己之力招降十万叛民,因此而名震大江南北。
隋文帝仁寿初年,西南山獠作乱,当时身为资州(今四川资阳)刺史的卫文升自然有责无旁贷的镇压义务,卫文升带领大军到达前线后,并没有和山獠展开生死大战,而是一人一骑直奔敌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仅凭一张嘴就说服对方首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十万叛民皆归顺朝廷。一征辽东战役中,杨广所派的大将中,唯独卫文升的军队非但没有损兵折将,反而擒获大量高丽兵而归,被杨广额外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此时樊子盖闻知杨玄感造反,立即征派卫文升前来救援,自然也是对卫文升期待颇深。而杨玄感深知这一仗的重要性,只许胜不许败,亲自披挂和卫文升大战,结果两军大战数回合不分胜负。杨玄感知道这样和卫文升硬耗下去不是办法,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次日再战时,佯装战败,卫文升根本没把杨玄感放在眼里,自然采取狗咬狗的追人战术猛追,想把杨玄感踏成肉饼,结果被引进了杨玄感精心设计的包围圈,虽然卫文升死战得以逃生,但所带隋军几乎死伤殆尽。
三战三捷,义军的开局之战可以说打得出奇顺利,随后洛阳自然成了义军的“囊中物”,连折三阵的樊子盖也只能躲在洛阳城里,一边组织防守反击,一边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杨玄感当然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洛阳,有了洛阳作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然而,洛阳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攻。一是洛阳城墙厚,城里物资丰富,守军又是隋军的精锐部队,易守难攻。二是义军因为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条件有限,连盔甲和弓箭都得在战场上“借”隋军的,更别说一些先进的攻城工具了。
易守难攻,又缺少武器,接下来的进程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僵持阶段。
对谁有利,连傻子都知道。杨玄感当然也着急,然而,更大的麻烦接连而来,因为义军没有强大和巩固的后方支援,很快粮草供应上就出现问题了。就在杨玄感派兵四处借粮时,隋军的四大猛将从天而降对杨玄感形成了合围之势:从前线撤兵的杨广派出的两员先锋宇文述和屈突通守在河阳(今河南孟州),防止杨玄感北逃;武贲郎将陈棱率领援军直接奔袭义军的老窝黎阳,端掉义军的老巢再说;而急于“洗冤”的来护儿也带领兵马从水路急匆匆赶来,目的只为证明清白,很快就与洛阳城外的义军交上了火,结果以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战死告终。
眼看再这样下去,义军将陷入四面楚歌、全军覆灭的地步,杨玄感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着何去何从。直到这时,杨玄感才想起自己的“老相好”李密来,而且还非常怀念起义前他献的计谋。眼看拿下洛阳作为革命根据地这条计策行不通了,他决定走李密提出的“中计”—跳出包围圈,进军关中,和隋军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杨玄感找来李密商量具体办法时,李密一脸沉重,说了四个字:兵贵神速。
杨玄感已经后悔一次了,这次自然不想再后悔。事实证明,他听从了李密的建议,丢下了所有的财帛辎重,然后全线撤军,出其不意地抢渡黄河遁北而上,成功地突破了隋军的包围圈。如梦方醒的宇文述和屈突通及来护儿这才率军在后面紧急追赶。如果杨玄感一直按李密的思路,以最快的速度横穿原野,直取大兴,占领关中这个军事要地,那么义军形势将一片大好,进可以一举击灭隋朝,退也可以保一方之土。
然而,关键时刻,杨玄感心理素质不过硬、战略眼光缺乏的缺点再次暴露出来。当到了弘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后,一群老百姓改变了杨玄感和革命军的命运。
这群饥不择食的老百姓拦住正火急火燎赶路的杨玄感,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话的大致意思只有二层:
1.弘农郡是座缺兵少将的空城,易攻难守。
2.弘农郡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取之不尽。
弘农郡等于根据地,粮草等于生命线。老百姓话中的两点成了杨玄感致命的诱惑,于是他停下步伐,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继续前进向近在咫尺的潼关进发还是停下来攻城。
李密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却被杨玄感拱手相让,他力劝杨玄感放弃弘农郡这样的弹丸之地,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关中咽喉潼关,只要拿下了潼关,关中大地便如裸露的婴儿一样已是义军的囊中之物。
关键时刻,杨玄感两大特点第三次暴露无遗:鼠目寸光和优柔寡断。他并没有听取李密的金玉良言马上进军,而是暂时停下来观望。就在他为进还是不进为难时,又一个人的话彻底左右了杨玄感的决定。
这个人便是杨智积。
(5)穷途末路
杨智积是杨广的堂弟,官职是弘农郡太守。此时,杨智积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眼看杨玄感站在十字路口左右为难,心知一旦杨玄感直奔潼关,那关中就将不复存在。他的策略是,只要能把杨玄感拖住,哪怕一时半会也是好的,这样胜负的天平就会彻底扭转。想清楚了这一点,杨智积开始说话了,严格来说不是说而是骂,他高声骂道:“杨玄感你这个小兔崽子,老子要灭你祖宗十八代。”
此时杨素的坟因为杨玄感的起义早已被挖出来焚骨扬灰了,杨智积的话无疑触痛了杨玄感的伤疤。怒火在燃烧,仇恨在升级,愤怒至极的他咬牙切齿地迸出两个字:攻城。
楚汉之争时,四面楚歌的项羽在逃亡的过程中,一个农夫的一句话左右了项羽的命运,而此时,一个对手的一句话也改变了杨玄感的命运。看来杨智积果然对得起他名字的智积两个字。
攻城后,杨玄感就开始怀疑那些所谓的父老乡亲的话,因为弘农城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易攻难守,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然而,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难攻也要攻。既然没有先进的攻城武器,哪怕用人肉战术也要把弘农城攻下来。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杨智积选择了死守,并且打出了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事实证明,弘农城毕竟小了点,尽管杨智积亲自披挂上阵督战,尽管各种奖励措施相继出炉,饶是如此,他在杨玄感的猛烈炮火下也只坚守了三天。
三天,短短的三天,毫不起眼的三天,然而,就是这三天左右了杨玄感的命运。
事实证明,杨玄感尽管鼠目寸光和优柔寡断,但他并不傻,他知道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弘农城,然后挥师北上拿下潼关,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三天里,杨玄感指挥义军日夜不停对弘农城进行强攻。第三天时,他甚至有了火烧弘农城门的奇思妙想。
各种易燃物品在枪林弹雨中被运到弘农城门下,浇油、点火,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城门一旦烧开,杨智积的死期也就到了。
杨智积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临危不乱审时度势,在杨玄感火烧城门、弘农城即将全军覆没时,他制定了以火攻火的奇计。于是乎,城里军民把城里几乎所有的柴草木屑都弄到城头。
城门终于被烧开了,杨玄感冷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举起了手中宝剑,然后下达了冲锋令。义军如蚂蚁般直奔弘农城门而去。然而,很快冲到城门口的义军就开始往回退。
杨玄感定睛看时,但见城门口火光冲天,义军根本无法接近一步。烧吧烧吧,看你能烧到几时,杨智积你这是自掘坟墓吧。杨玄感冷笑。
然而,杨玄感的冷笑很快就变成了哭笑不得。因为此时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以及那个曾经被他打得屁滚尿流的卫文升组成了强大的四人帮,各带一支精兵追上来了。
直到此时,杨玄感才明白李密的金玉良言,以及杨智积的险恶用心。然而,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杨玄感只能放手一搏,和隋军进行大决战。然而,此时的义军已是强弩之末,哪里经得起四人帮的合围,几仗下来,败得一塌糊涂。最后只好向上洛(今陕西商州)逃窜。
八月初,杨玄感和隋军进行了最后一次殊死搏斗,结果义军被彻底打败,杨玄感只带了几十个心腹铁骑狂逃一气。当狂奔到一个叫葭芦戌(今河南灵宝市西南)的地方时,杨玄感回过头来清点人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袭上了心头,因为此时只剩下他和弟弟杨积善两人。
兄弟两相拥而泣。旁边是两匹已累死的战马,这意味着此后的逃亡生涯都得靠他们的双腿来完成。
前面有阻兵,后面有追兵,前途已是一片黯淡,杨玄感跨了几步,但觉脚下似有千斤重,一个趔趄跌倒于地,一种叫绝望的情绪袭上心头。
“你帮帮我。”杨玄感对杨积善道。
“哥,我扶你走。”杨积善试图去扶起杨玄感。
“不用了。”杨玄感头摇得像拨浪鼓,顿了顿,道,“借你的刀用一下。”
“有追兵来了,我跟他们拼了。”杨积善拔出刀,刀光闪闪,刀光耀眼。
“我不行了,为了杨家的香火,你必须活着。”杨玄感说着,突然厉声道,“你拿刀砍了我的头颅,然后去向隋军请功吧。”
“不……”杨积善发出了声嘶力竭的怒吼,“你必须活着,只有你活着,我们杨家才有希望。”
“杨广不杀了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这样只身徒步能逃到哪里去?”杨玄感叹道,“不成功便成仁,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我被俘而遭受侮辱吗?你如果为了哥好,就给哥一刀吧,哥一辈子感激你。”
杨积善的眼泪刷地流下来了,晶莹的泪珠滴滴滚落在寒气逼人的宝刀上。沉默半晌,他再回头看了看一脸期待的杨玄感,他的手终于动了,手起刀落,杨玄感的人头滚落于地……
杨积善狂笑一声,然后手再度握紧刀柄,手起刀落,挥向自己的一刀居然砍偏了。
事实证明,他没有机会挥第三刀了,因为追兵早已把他抱得严严实实。
杨广刚回东都洛阳,杨玄感的叛乱就结束了。杨广把杨玄感的尸体挂在东都城门三天,然后再碎尸万段,再然后将这些肉酱烧成灰,最后扬灰解恨。饶是如此,仍然觉得不过瘾的他只好把怒气全部撒在杨积善身上。首先对他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把他的姓氏改为枭。据说枭鸟是一种连亲娘都要吃、没一点鸟性的鸟,杨广这样做目的很明确,就是说杨积善没有一点人性,连亲哥哥也要杀。如果能这样屈辱地活着,总比死了好。杨积善的苟活愿望很快成为泡影。因为他很快就要接受杨广肉体上的“创造性折磨”,杨广给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每人发一件兵器,赤身裸体的杨积善被绑在木桩上,接受朝中文武百官的“轮刺”,结果死得怎一个惨字了得。
值得一提的是杨玄感另外几位弟弟的下场。杨玄奖本是义阳(今河南信阳)太守,叛乱时本想跑去和杨玄感一起干,结果因为走漏风声被郡丞周玉杀死;杨万硕从辽东最前线开溜,结果腿脚不麻利,在路上被隋军官员斩杀;杨民行本是长安朝请大夫,因为后知后觉,叛乱后,稀里糊涂就送了命。至此,杨素的七个儿子落得无一善终的悲惨下场。
杨玄感的叛乱虽被剿灭,但他打响的反隋第一枪,犹如在干草堆里扔了点火星,大隋帝国立刻就呈燎原之势,最终烧焦了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