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冥冥之中皆有天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孙传芳于谋事处已无纰漏,然而天不助他,徒呼奈何。龙潭之战打出了桂系的威风,尤其是李宗仁,在此战中力挽狂澜于即倒,挽救了南京这座将倾的大厦。当然,更关键的是,李宗仁一战而奠定了新桂系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在即将到来的与汪精卫的较量中,李宗仁已经隐然占得了先机。
宁汉沪合流——大卫击倒歌利亚
原本老蒋下野后,新桂系在南京的日子便只能用两个字概括——难熬。一批亲蒋的军政要员纷纷跟新桂系说拜拜,江浙财团则坚决不给面子,而武汉方面更是没把新桂系放眼里,甚至唐生智同志还存有鲸吞东南的野心。然而,龙潭一役彻底改变了新桂系的处境。在乱世混,说了归齐,看的还是能力,地位荣耀那都是要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如今新桂系将号称要在上海过中秋的孙传芳主力击溃,展现出了力挽狂澜的气场,而这当然一举改变了新桂系在党内爹不亲娘不爱的处境。李宗仁经此一战腰杆子彻底硬了,说出去的话也有分量了,于是,汪精卫也不能再端着架子了,而宁汉结束分裂也就在早晚了。
1927年9月5日,汪精卫挟武汉军政大员来到南京。当然了,此时的汪精卫还没有把新桂系放心上——尽管新桂系经龙潭一战声势达到顶峰。但是,小字辈毕竟也是小字辈,像李宗仁这样入党才一两年的新人,难不成还能跟他小汪掰手腕?什么?蒋介石下野?没有我汪兆铭当中流砥柱,就凭他李宗仁?汪精卫认为宁汉合流也就是走个过场,情况明摆着的,为啥李宗仁要找他?还不是因为想借着他的势来压压蒋介石的威风?所以说,党魁的位置,就算他小汪谦虚一下想推辞,想来新桂系这些小辈也会再三请求把他硬架上去的。什么叫威风?这就叫威风!
结果呢?结果汪精卫刚来到南京就被当头一闷棍,打了个眼冒金星,差点没晕死过去——出了什么事呢?就在小汪兴致勃勃南京一游的当口,他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东西——一大堆的反汪海报。这下汪精卫有点晕,这新桂系三催四促要他素来南京早定大计,怎么还能给他玩这么一出呢?汪精卫很生气,在南京方面的欢迎会当场,他就质问李宗仁这个事。
汪精卫当然认为就算这事是新桂系干的,想必他们也不能当面让他下不来台,一定严查严办之类的场面话还是要说两句的,只要新桂系能给个台阶,他也就找回这个场子了。但是大家猜,李宗仁是怎么说的?李宗仁说,汪公无需介怀,人家美国总统还有人反对呢,这不再正常不过吗?再者说,这帮连署名都不敢的无胆鼠辈,汪公您大人大量,就甭跟这种人计较了。南京方面嘛,本来就对武汉有成见,一时之间也转不过这个弯儿来,为了这种小事生气,实在不值当的。
李宗仁想轻描淡写就把这事糊弄过去,甚至还给汪精卫碰了个软钉子,完全没照顾到这位党政大佬的情绪,汪精卫吃了这一瘪之后,算是醒过味来了——蒋介石虽说是倒了,但南京依然还是南京,是南京就不可能是他汪兆铭能待的地儿。汪精卫一想,李宗仁你小子行啊,敢跟我玩这么一出?
汪精卫表示,宁汉分裂这个事儿啊,也不赖基层党员不识大体,确实两边都有责任,我看这样,等二届四中全会之后,我就亲自去奉化请蒋先生复职。李宗仁一听,还敢拿蒋介石来压我,你有张良计,我就没过墙梯?李宗仁表示,这次合流啊,是国民党的一次大统一,不单是宁汉两方咱自己的事儿,我看还得加进来沪方嘛,这样才符合党内大团结的意旨嘛。李宗仁也摆出高姿态,而且暗中反将了汪精卫一军——你汪精卫敢让上海也加入吗?
上海方面都是些什么人呢?彼时蒋介石也在上海,当然他刚下野,是不会这么快复出的,另外也就是胡汉民和西山会议派。胡汉民跟汪精卫的恩怨纠葛就不用废话了,刺廖案结下的梁子一时半会是化不开了,更何况这两人本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直接竞争人,是标标准准的政敌。西山会议派呢?西山会议派之所以闹到现在被开除党籍,说白了还不就是汪精卫和蒋介石联手给整的?那大家说西山会议派可能给汪精卫好脸色看吗?
因此,汪精卫如果识相,如果聪明点,就应该明白上海那绝对是龙潭虎穴,轻易不能沾的地方。于是,汪精卫应该怎么办呢?他最好的办法就应该是一码归一码,你新桂系邀我来南京是讨论宁汉合流的问题,既是如此,那就跟上海无关,如果非得让上海参与,那就等我们这两边的事儿解决了再从长计议。可惜啊,汪精卫这个人虽然权欲熏天,但政治水平大概还是小学生等级,他先吃了新桂系一个下马威,又被新桂系那么一激,于是脑子就有点不清楚,认为在南京是讨不到便宜了,认为需要去上海挽回颓势了,因此还真就屁颠屁颠跑去上海了。
上海方面是怎么欢迎汪精卫的呢?胡汉民给汪精卫奉上名菜一道——闭门羹,一连三次闭门谢客,压根就不准备搭理汪精卫。汪精卫当然是碰了一鼻子灰,也觉得是丢人丢大发了,但是这才哪到哪呀?真正让汪精卫有五雷轰顶之感的是西山派,西山派倒是没跟胡汉民一样拿架子,但是,其态度却让汪精卫连死的心都有了——西山派表示,你汪精卫当年跟中共打得火热,还把我们这些忠实的党内同志给算计了,现如今怎么样?你自己说,你对党国有罪吗?你还是下野吧。西山派怎么还敢跟大佬汪精卫这么说话呢?李宗仁在党内是小字辈,说不上话,而西山派没有军队撑腰,也憋屈,这两边合作不就是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吗?于是乎,李宗仁认为西山派“都是一群年高德劭的老同志,为人正派,名利之心较淡泊,颇有令人尊敬之处”,而西山派则对李宗仁“心存好感,存心拉拢”,这两方王八看绿豆,一对眼,那汪精卫还有好果子吃吗?所以说,汪精卫来上海,这就是掉入新桂系早就设下的陷阱咯。
汪精卫本来以为只要他在上海摆出高姿态,那帮昔日的政敌就能跟他冰释前嫌,他就能挽回在南京的颓势,但是呢?汪精卫着实是想差了,不是每个人都跟他一样没脸没皮的,他来上海,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来了。也没办法了,既来之则安之,汪精卫只能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说要在上海召开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还邀请蒋介石参加,准备再次蒋汪合作,压住西山派和新桂系。当然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蒋介石此时看戏还来不及呢,他能来掺和这事儿?他不就等着新桂系跟汪精卫大打出手吗?这气氛越火热对他不就越有利吗?蒋介石当然是不会参加的,汪精卫这救命稻草还是抓不住,反而在会议上被宁沪两方联合夹击,说不同意立即举行四中全会,要组织个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并要求他立即下野,而汪精卫此时也是万般无奈,只好以“防范共产党过于迟缓”为由,于9月13日宣布下野。
9月15日,宁汉沪合流的最终成果出台了——中央特别委员会选出了32名委员。当然,不用说,新桂系和西山派大得其利。两天后,国民政府成立,表面上看起来不偏不倚,让谭延闿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选举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为政务委员会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当然了,这又是新桂系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明摆着的,不论是胡汉民、汪精卫还是蒋介石,都不能理他们这茬啊。于是乎,这个特委会就成了新桂系及其盟友(包括西山派和谭延闿、孙科等人)所操纵的政治组织。
宁汉沪合流到现在,算是告一段落,新桂系这位党内的小字辈居然把党权巨人汪精卫耍了个团团转,好似大卫击倒了歌利亚。但是,汪精卫可也不是吃素的,吃了这么大一亏,他能饶得了新桂系?
东征?西征!
宁汉合流本来是国民党统一的一个契机,结果由于桂系和西山会议派合作把汪精卫摆了一道,促使本来渐趋平稳的局势又显恶化。汪精卫本来志得意满认为把蒋介石给搞下野了,自己就可以在党内称雄了。结果呢,被看似宽厚的李宗仁给耍了,桂系和失势的西山会议派搞了个非主流联盟,炮制了一个特委会,居然把理所当然的党内领袖汪精卫给架空了,那汪精卫能是个任人宰割的主?
汪精卫这个人表面上装得人五人六,说起革命的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实际上为人和他的老主子孙中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和孙中山一样,汪精卫通常会用自己俊朗的外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吸引一批不明事理的年轻人,但是只要和他相处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其实汪精卫也只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除了吹牛逞能,实际能力极为有限,并且汪精卫的权欲一点也不比主子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孙中山待一块儿的时间长了,连做人的感觉都有些相像了,甚至,连从政的苦恼也非常类似——两个人都没有实力,只能依靠雇佣军。结果呢,到最后都发现驾驭不住雇佣军了。
汪精卫没有实力,找来了唐生智帮忙,蒋介石在台上的时候,双方的目标还比较一致,但是蒋介石一撤,两个人立马发现不对路了,唐生智关心的是地盘,而汪精卫关心的则是地位,在合流问题上,唐生智颇有抵触,而汪精卫呢?本来以为领袖之位非他莫属,好像还挺积极。还好,这个短期的矛盾随着汪精卫在特委会上受挫得到了消弭,汪精卫没有捞到领袖之位,马上翻脸不认人,回到武汉后组织了个武汉政治分会,叫嚣南京的特委会非法——其实他要当了领袖就马上合法了。唐生智一看汪精卫转向了,喜从心生,终于不用孤军作战了,既然如此,那就玩呗,谁怕谁啊。此时,汪精卫又耍了个心眼,为了不让人事后说他挑起国民党内部的军事纷争,干脆直接上庐山修养去了,把一大摊子全都扔给了唐生智,这样一来如果两边打起来就没他什么责任了。
不过,不管汪精卫上不上庐山,唐生智和桂系都会有一战,小唐盯上六朝古都、秦淮脂粉已经好久了,而桂系呢,自从李宗仁知道唐生智和孙传芳的那些勾当后,也早想治治唐生智了,既然双方都有这个想法,那还有啥好说的,干呗。桂系此时正是士气鼎盛,经历了龙潭的恶战后,在国民党内桂系的声威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李宗仁本人也借势水涨船高,不仅在军事上春风得意,在政治上也越发强势——挤掉汪精卫便是明证。而唐生智此时也不容小觑,这个旧军阀出身的军人借着李宗仁和孙传芳恶战之际,居然把安徽给吞了,此时他坐拥湘鄂皖三地,兵强马壮,粮饷充足,颇有气势。此时,双方可算不相伯仲。
既然是内斗,当然谁在政治上主动,谁就会有优势,打仗是一方面,外围的舆论导向又是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窝里斗总不是什么好事,就跟国共内战一样,谁都想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这回,毫无疑问,李宗仁占据了主动,因为他在孙传芳部队内搜到了不少唐生智与其暗通的凭证,唐生智这种行为叫什么?这就叫里通外敌,吃里爬外啊。因此,李宗仁随手将这张牌一打,马上一些老资格的国民党人比如谭延闿,程潜,甚至太子孙科都表示唐生智这种行径真是猪狗不如,这种人不打打谁?
谭延闿和程潜都是湘系的,唐生智也是湘系的,他们反应那么激烈,当然不单只是因为道义——当年湘乱时的梁子也就不说了,如今在北伐中梁子非但没有化开,反而越结越深,本来二人在湖南都算有些底子,但在进军湖南时,唐生智害怕他们在湖南死灰复燃,不愿意让二人出兵湖南。唐生智确实太狂,两个湖南的军界前辈,要说应该搞好团结,联络好感情才是,结果小唐居然把湖南看成了自留地,愣是不愿意让这两个在湖南颇有些背景的前辈插手,这种人能不遭恨吗?唐生智毕竟年少得志,在为人处世上的历练还是有太多欠缺。
谭延闿这个人很有意思,可以说,他是民国的冯道子——官场上的楷模。他是辛亥革命的老臣——一开始因为家世显赫被推为湖南督军,资历很深,但是谭延闿从不以元老自居,为人谦和,素有甘草之名,是个谁也不得罪、随波逐流、处事圆润的人。但是,我们的小唐横是连这样的人都能得罪,我们也能知道唐生智为人有多差。
谭延闿和程潜在湖南都有很深的人脉,对此次西征大有帮助,因此在此之前,李宗仁也算是好好地活动了二位。谭延闿好说,他对国民党政府主席之位垂涎已久,现在李宗仁控制了南京,这个顺水人情还是送得。而程潜有些麻烦,程潜本来被武汉派去南京蹲点,防止南京另立中央,是谁让程潜离宁的呢?不巧的是,正是桂系。其实程潜一直有返湘之意,作为湖南军界资历最深的革命党人——比谭延闿早,谭延闿是赶鸭子上架,而程潜则是规规矩矩的同盟会人士,程潜一直对于丢失湖南地盘耿耿于怀,更何况,他的第六军本来就以湘人为主。程潜和唐生智有利益冲突,这是关键,但是李宗仁和其有过节也是实情,不过,程潜毕竟久历政坛,在这个节骨眼上不会犯糊涂,在李宗仁作出了让他主持湘政、并且从此亲善往来的承诺后,他还是最终同意跟李宗仁合作。
因此,不管从道义上,还是从实际利益上,湘系的两位前辈都肯定是跟李宗仁走了,这对于唐生智来说是个顶坏的消息,毕竟,谭程二人在湖南的关系不是闹着玩的。果然,还没开战,以何键为代表的一批湖南军人就被程潜活动了去反唐了。何键最出名的事当然是谋杀了毛泽东结发妻子杨开慧,算是湖南的土大王,但是他对唐生智素无忠诚,在唐生智公开反共之前,他就被蒋介石活动,唆使手下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而唐生智回湘后,虽然没有处理他,但对其不满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唐生智夺取安徽后,何键就从湖南调到了安徽——平调?开玩笑,是何键被卖了!安徽本来就不是唐生智的地盘,一旦开战,也是先从安徽打起,实际上,唐生智是让何键当炮灰去了,大家想想,这何键能愿意吗?何键不傻,既然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于是程潜一说和,何键就反了。
李宗仁在南京发出了讨唐令,各地纷纷响应,比如李济深、黄绍竑、冯玉祥等等,不响应的至少也是中立,比如朱培德。一时间,唐生智变成了孤家寡人,由此看出,人缘好有时候也是很有用的,至少能争取一些利益中性人士。唐生智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当然未战而先败,所以此战虽然蓄势了很久,但实际过程并没有那么曲折,基本上就是桂系蹂躏唐军,唐生智一看局势难以挽回,干脆学习蒋介石于1927年通电下野避风头了事,将两湖交给了部将。
宁汉之争最终以李宗仁桂系完胜而告终,汪精卫失去了唐生智这个军事支柱,而两湖目前已然在桂系掌中,汪精卫现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广东依然是第一候选,而汪精卫手中还有另一副牌——张发奎。
鸠占鹊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