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潺潺的岁月
31528900000048

第48章 第四十八辑、诗歌欣赏2

《草根从山上滚落下来》

张之

我看到了草根

而不是草

一片连着一片

比水还要绵密

毫无间隙

草根迅速地从山上滚落下来

不像石头那样轰然有声

从山上抵达山下

只有短短一瞬

它所经过的那些地方

都草长莺飞了

这是三月

我坐在自己的房门前

看着草根从山上静悄悄地

滚落下来

*

张之是一位优秀的诗歌作者,经常阅读他的诗歌,常为他营造的意境深深感染。从张之兄偏爱《草根》就很能说明,他时刻思考着诗歌意境的创新。

理解这首偏重创新意识的诗歌,笔者以为需要把握两点:1、突出了相对静态的事物的动感。诗中将三月山野草绿的过程,压缩成一组富于动感的快镜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它所经过的那些地方/都草长莺飞了”。2、草根这个名词的含混使用。“我看到了草根/而不是草”,作者为何突出“草根”这个名称?是指真实的草根,还是芸芸众生的代名词“草根”,亦或是指代自己?由于这个名词的含混使用,以及草根“一片连着一片/比水还要绵密/毫无间隙”的次相似比喻,诗中的“草根”显出多重释义,令意境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

阅读到结尾四行,这种奇怪的感觉找到了可靠的理解,“我坐在自己的房门前/看着草根从山上静悄悄地/滚落下来”。此时,读者忽然接触到诗人内心的寂寞:我长久地坐在屋前,看着草长莺飞,春天里的草都开始四处游走了,我却只能枯守在山脚下。我是多么希望象这春天里的草儿,浪迹天涯,恣意生长,象其他的草根们一样啊。

也许,这就是张之兄偏爱这首诗歌的原因吧,通过自己特殊的生命触觉,努力为人们打开一扇扇充满特别意味的诗歌意境之门。祝福张之兄,祝福他写出更多的好诗歌。

*

*

当我有一天

郑玲

当我有一天

消失在你的右侧

不要给我盖厚土

还加一块石头

*

你不是怜悯我力气小么

那就薄薄地

盖上一撮净土吧

以便我被秋虫惊醒的时候

扶着你栽的小树走回家来

看看很冷的深夜

你是否仍将脚趾

露在被窝外面

*

读诗歌要结合作者来读,这首诗歌就是一个例子。因为作者是个女性,所以她用了男左女右的“右侧”来形容“我”和“你”的关系。又比如,这首诗两节的转接上似乎有些不连贯。但是明白了作者是个女性,女性用她自己的理解(女人的力气小)来实现这样的转接,就不会责怪作者的局限了。

这是一首比较成功的情诗,入选了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年度精选。它的成功之处,也许就是没有一处说我爱你、你舍不得我之类的话,却让人体会到了两个恋人之间的深深依恋。

这种感情隐藏在第二节的文字里。“你不是怜悯我力气小么”,不仅起到承转的作用,还描写出了你对我一向的照顾,以及我对你的理解。“以便我被秋虫惊醒的时候/扶着你栽的小树走回家来”:我去了之后,你在我安寝之处栽下一棵小树如我的灵魂,我是多么不愿意长眠在秋凉的冻土下,秋虫唤醒了我,我便会扶着那棵小树回家,悄悄地探望你。“看看很冷的深夜/你是否仍将脚趾/露在被窝外面”,这句话更是丝丝入骨,将小诗的情绪推向高处:你对我呵护有加,但你一向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秋天的夜晚,我的灵魂还在牵挂着你,担心你的脚趾露在外面,冻坏了身体。你可以答应我吗?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让我再牵挂。

这些细致描述的想象基础,也就是作者最成功之处,是将两人的恋情放在自己死去以后这个假设情况下来叙述。细读之下,自然有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