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3138000000033

第33章 弟子规

《弟子规》导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1622—1722),字子潜,考中秀才以教书为业,在教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根据幼学启蒙教育的特点,结合自己总结的教学经验与规律,编写了这本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训蒙文》。后来经过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以孔子《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以三言韵语的形式阐释了子弟们在待人接物、读书求学中应有的礼仪规范与行为准则。核心思想为“孝、悌、仁、爱、信”,要求子弟们言行举止都要知礼、守礼。

《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不追求大而全,不像百科全书那样包罗万象,只集中论述道德规范、品行修养的问题。说理明晰,自然动人。

《弟子规》中包含的伦理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只要不照搬、不僵化地理解,那么文中许多思想见解对于现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例如:“非圣书,屏勿视”,就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内容不健康、粗制滥造的书,不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阅读,要把时间用在阅读那些有价值、健康科学的经典书籍上。在对“圣书”的理解上,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积极意义,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僵化地理解。

《弟子规》中提倡的为人子弟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行为要端正、要谦虚自律,亲近贤人、疏远小人,待人谦虚有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思想,具有积极现实教育意义,有利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中所讲的有关做人的道德规范都是孔子等圣贤的训诫: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还要谨慎小心,诚实可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宽厚之人,在此基础上,假如有精力,再学习古代圣贤经典。

二、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父母亲叫你,做儿女的要马上回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办事情,动作要干脆利索,不能懒散。父母亲教育你,做儿女的必须恭恭敬敬地听着。父母亲教训你,做儿女的必须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

夏天把父母的席子扇凉,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暖被窝,早晨向父母请安,晚上服侍父母就寝。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毋变。

【译文】

出外时要事先禀明父母,返回后要向父母问候。居住的地方要相对固定,从事的职业不要随便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

事情虽然小,但不能擅自行动(要向父母请示),否则,就违反了做儿女的道德规范。东西虽然小,但不能私自拿了藏起来,否则,父母亲就会感到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

父母喜欢的,要努力去实现;父母讨厌的,要郑重地丢弃。儿女的身体有损,会使父母担忧;行为道德不好,会给父母丢脸。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说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

父母疼爱我,尽孝不难,父母不喜欢我,还能尽孝,才是真正贤德的行为。父母有过错,要规劝他们,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柔温和。父母不听,要等父母高兴时再劝。还不听,就要哭着劝说。即便父母生气,抽打自己,也应毫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

父母有病,子女要为父母煎药尝药,要不分昼夜地在床边侍奉。父母寿终,要守丧三年,在守丧期间应时常悲泣,夫妇分开居住,不喝酒吃肉。办丧事的礼仪要周全无漏,祭拜祖先神灵时要诚心诚意。对待死去的亲人就像对待活着的亲人一样。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做兄长的要讲友爱,做弟弟的要讲恭敬。兄弟和睦,孝就在其中了。都把财物看轻了,又哪里会彼此怨恨呢?说话互相忍让,怨恨自然就会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不管吃饭、落座、走路,都应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长辈叫人,要马上帮着去叫,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马上回来相告。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不可夸耀自己的才能。路上碰见长辈,立刻迎上前去作揖行礼,长辈不说话时就后退恭敬地站着。遇见长辈时,骑马时要立即下马,乘车时要立即下车,长辈过去后还要站在一边目送百余步远。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能坐着,等长辈坐下后,让你坐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低到听不见,就不合适了。到长辈那里要快步上前,退出来时步子要缓慢。长辈和你讲话,要立起身回答,不能东张西望。侍奉叔伯等父辈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侍奉堂表等兄长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

三、谨而信

朝早起,夜迟眠,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译文】

早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点睡,生命短暂,一个人很容易变老,要珍惜这早晚的时光。早晨起床后要洗脸洗手,还要漱口刷牙。大小便后,要马上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趁家。

【译文】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鞋带要系紧。帽子和衣服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扔乱放,以至于把衣帽弄脏。衣服重在整洁干净,不重在华丽。穿衣服要依照自己的身份,同时和自己的家境相符。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

吃东西不要东挑西拣,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年纪还小时,不要喝酒,喝醉了会丑态百出。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破倚,勿箕踞,勿摇髀。

【译文】

走路要从容不迫,站立要端直,作揖行礼要把身子弓下去,跪拜要恭恭敬敬。不要把脚踏在门槛上,不要曲着腿斜靠着东西,坐着时不要两腿分开,不要抖动大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

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要有声响。走路转弯时,幅度要大些,不要碰到棱角。手里拿着没有放东西的器物,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有人的房间,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一样严谨。做什么事都不要慌张,一慌张就容易出差错,做事不要畏难,更不可轻率马虎。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

打斗争闹的场合,绝对不要接近;邪恶背理的事情,绝对不去询问。

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

将要进入别人家时,先问有谁在屋里,即将上正堂大厅时,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当别人问你是谁时,要把姓名告知对方,假如只笼统回答“是我”,别人还是不清楚你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凡出言,信为先,作与妄,奚可焉?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明确提出请求,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就是偷盗。借了别人的物品,用完了要及时归还。别人来借东西,假如有就不要吝啬。但凡说话,首先要讲信用,欺骗和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只要求说得对,不用花言巧语。尖酸刻薄的话、肮脏下流的话、粗俗的市侩习气,都切不可沾染、模仿。自己没有看得明白,不要轻易去说;自己了解得不确切,不要乱传播。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译文】

不合适的事,不要随便答应别人,假如随便答应了,办和不办都是错,进退两难。说话时,吐字要清晰舒缓,不要说得太快,也不要模糊不清。说长道短,只要与己无关,不要去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译文】

看到别人好的品德,就想到向他们看齐;即便和他们相差甚远,也要尽力逐渐追上。看到别人做坏事,就要自我反省,假如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错误就改正,假如没有,就要提高警惕,以防犯同样错误。只有道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才应当自我勉励,力争上游。假如只是衣服、饮食不如别人,就不用心里不平衡而难过。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译文】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气愤,听到别人的奉承就高兴,这样对你有害的朋友就会来和你结交,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听到别人称颂自己就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慰,这样那些正直诚信的朋友就会渐渐和你靠近。无意中做了不好的事,叫做犯错;假如是故意去做坏事,就叫罪恶。犯了错误能改正,就等于没有犯错误;犯了错误又加以掩盖,那就是错上加错。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

只要是人,都应该彼此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活动在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高,人们敬重他,并不是由于他的外表美丽。一个才能高的人,声望自然会大,人们钦佩的是他有真才实学,而不是由于他会吹捧自己。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自己有才能,不要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筹划;别人有才能,不要轻易地诋毁别人。不要奉承巴结富人,不要在穷人面前炫耀财富。不要遗忘老朋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

当别人繁忙时,不要拿事情去打扰;当别人心情烦乱时,不要找他说话打搅他。别人有缺点,切不要揭发;别人有隐私,切不要散播。讲别人的好处,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别人知道了,就会更加激励自身做好事。传播别人的恶行,就是一种坏行为,假如过分地痛恨,就会引来祸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劝诫做好事,这样对双方品德的提升都有好处;看到别人的过错而不加劝诫,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失。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译文】

不管是拿别人的东西或送给别人东西,都要清楚明白,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接受别人的应该少些。将要施加于别人的事情,先要反问自己,假如自己不愿意接受,就要立刻停止。别人对自己有恩要报答,自己对别人有怨恨要忘记。抱怨要尽量减短,报恩要尽量延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

对待婢女仆人,贵在自己德行要正直,但也要仁慈宽厚。靠权势去压服人,人家口服心不服;凭理服人,人家才无话可说。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同样是人,但类型不同,世俗之人多,道德高尚的人少。真正仁慈的人,人们都敬重他。他说话直言不讳,脸上也没有谄媚之色。一个人能与德行高尚的人亲近,有无限的益处,他的品行会与日俱增,而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靠近品行高尚的人,会有无限的坏处,小人就会乘机接近你,做什么事都会办砸。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文】

只知道埋头学习儒家经典,不知在实践中去身体力行,这样只会滋生浮华之风,成为夸夸其谈的人。只知在实际生活中埋头苦干,而不去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单靠自己的理解去行事,就不会懂得儒家的礼义道德。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译文】

读书的方法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要保持自信,始终如一。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译文】

刚开始看这本书,就不要去想别的书。一本书没有读完,也不要去读另一本。学习期限可以放宽一些,但要抓紧时间用功读书,只要功夫下够,不懂的地方自然就可明白。看书时有不清楚的地方,要随时记笔记,并随时向人请教,以求弄懂其本意。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看书学习的屋子要整洁,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洁静。笔和砚要放正。墨块研磨偏了,表明心不正;字写得不端正,表明思想上有问题。各种经典著作,都有固定的摆放地方,阅读完了,要放回原处。即便有急事,也要把书籍放好,有缺损的地方,要立刻修补。不是圣贤经典之书,就不要去阅读,以免阻塞了你的聪明,坏了你的思想。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那么圣贤的境界是能够渐渐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