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倾听,获得信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解决,而在这个时候,忍耐就成了一种十分平常的形式,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耐烦就是能够在自己已经对某一类事物、某一些话语、某一种情景感到非常不适,甚至于心烦意乱的时候,仍然保持一种十分平和的态度,能够克制住自己心里不甚满意的情绪。
不管怎么说,在任何情况下,厌烦都是引起人生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耐得住烦,耐得住寂寞则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言的,它就是要在心情比较不顺、烦躁的时候,能够忍得下来,不发作、不生气,这样一种精神品质无疑体现了一种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实际上,所谓的耐烦不仅心理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有非常重要的凸显。它就是不少心理学书中讲的一种“倾听的艺术”。在一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诊所里,不少高明的医生心里都非常清楚,有的心理病人来到诊所看病,并不一定要你给他开什么处方、拿什么药,而仅仅希望得到一种理解和同情,能够得到别人的倾听。
在很多情况下,你的朋友找到你,并不是一定需要你给予他多大的帮助。他并不指望那些,他只是希望你能够认真地倾听他的观点、想法。在这种时候,你不一定要过多地说什么,或者是评论什么,只需耐心听他说完,不断地报之以“嗯”的似是而非的认可声,让他知道你是在倾听他的言语,也就足够了。如果他觉得你的确是在仔细地聆听,那么在他把心里的话倒完了之后,他的情绪也就自然好起来了。
其实,简单的心理咨询工作,并不一定非要找专业的医生,因为在我国这个行业还不够规范,有一些不合格的,甚或居心不良的坏分子混杂在这个队伍中,而且,这个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所以,这个工作,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胜任的。只要我们在工作单位、在家庭中、在朋友间能够做到耐烦,必定会从中大获好处,并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不但充实了自己,也会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只要我们肯贡献出耳朵和时间,你就会赢得一颗真挚的心。
倾听是一门艺术
倾听并不简单,不是只用耳朵听就行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工作,只有多多了解诉说对象,你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倾听者,让他们尽情向你诉说。
倾听也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交谈总是有说有听、有听有说、双向交流的。说话与倾听是现代人际交往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会赢得朋友。”如果不是从演说家的职业需要考虑,而是从人际交往的目的考虑,善听往往比善言更重要。在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往往重说轻听,其实听不仅是人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反馈信息的必要前提。所以古人又有“愚者善说,智者善听”的古训。为什么善听比善言更重要呢?
学会倾听才能赢得朋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需求(包括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者总希望自己的话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注意和肯定。如果你把说话的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对方,并专注倾听,坦诚地同对方分享喜悦,分担痛苦,表达信任,交换信息,就会使对方对你产生亲近感和知遇感。
学会了倾听才能赢得尊重,倾听本身就是对对方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别人的人当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诉说是人的一种天性,而倾听则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
善于倾听,表明自己谦虚,表明对谈话者的尊重,还表现出对朋友的真诚与友好,并能共同营造积极和谐的交际气氛。倾听者一个点头,一丝微笑,一个眼神,都会使对方感到朋友的信任和知音的难得,进而使谈话者对倾听者产生敬重之情。可以说,一个人是否善于倾听,是他会不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无疑是一个聪明的人,只有倾听大家的意见,才可以让大家对你敞开心扉,可以集思广益,是走向善说的捷径。古话说“兼听则明”,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议论、反映,从别人的话语中了解情况,吸收养分,从中受到启迪,开拓思路,有助于工作的进行和事业的成功。当有人请求日本松下幸之助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经营诀窍时,他说:“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交谈角度讲,由于人们思维的速度比说话的速度快四五倍,听者可随时利用听话的间隙将说话人的观点与自己的看法比较,回味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和理由,将一次交谈引向预定的目标。交谈得当,成功离你还会遥远么?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只是听别人说话而已,倾听下面还可再分为泛听和聆听两种。两者虽有听的广度与深度的不同,也有听的对象的差异,但在听的艺术和礼节上则是相同的。
听人讲话时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不管你是否真的在听,你至少要保持神情专注,多听少说,这是非常智慧的。听人谈话应全神贯注,多听少说,要用“心”体会对方谈话的内容。我们要学会倾听,首先必须有倾听他人讲话的强烈愿望,有“爱与接纳”的态度和平等宽容的心态,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谈话,让人把话说完。正如哈佛大学校长依列所说:“人们在讲话时,你要专心听,处处表现出自己恳切注意的态度,人们便会对你产生好感。”如果听他人讲话时,态度冷漠,心不在焉,就会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即使你实际上是在听,也会让人感到极端的不适。
其实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会意,不能只是听,还应该听明白。倾听不仅听有声语还要观察体态语,注意观察说话人的一颦一笑、一蹙一展、眼波流转、神色变化等。从其神态、表情、姿势等语言符号的变化,尽量明白这类非语言符号传递出的信息,以便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即使对有声语也有善听、善解言外之意的问题。在有些场合,有些话是不好直说、不能直说的,于是只有旁敲侧击、绕道迂回了。
如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齐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的字谁的更好?”对于这个难题,王回答得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帝中最好。”这种言外之意往往传达了说话者的深意。
在倾听的时候还应该主动参与,反馈呼应,时刻让人觉得你确实是在用心地与之交往。
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千万不可忽略。在听人谈话的过程中,要以动作表情上的反馈和语言的呼应来主动“参与”交谈。“人前浑不语,留意在双眸”,作为倾听者,目光应正视说话者的双眼,身体应稍稍倾向于对方,面带笑容,并用点头、手势、目光接触或不时发出“嗯”、“噢”、“对”、“没错”等语言性应答,给说话者以支持和肯定。当对方说得幽默时,回应的笑声会增添说话人的兴趣;当交谈进入紧张的气氛时,听者屏住呼吸会强化气氛;当谈到精彩处,可报以掌声。当然听者的表情反应要与谈话者的神情和语调相协调,反映要自然坦率,不可大惊小怪,显得浮躁无知。为了表明听者对对方所谈内容的关心、理解和重视,可以适时发问,提出一两个对方擅长而自己又不熟悉的问题,请求对方更清晰地说明或解答,往往会令说者得意非凡。但向人请教不能避实就虚,强人所难,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再追问。在交谈中,如果确实需要插话或打断对方谈话时,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一声:“请等一等,让我插一句”、“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或“我提个问题好吗?”这样,可以转移话题又不失礼貌。
总之,任何的方法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诚则灵。作为讲述人,要善解人意,把握分寸;而作为倾听者,不应该忘记对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的交谈才能密切相互的人际关系,赢得你的知音。
当然,我们在学会倾听的同时,还必须把握好分寸。对凝重的话要严肃地听,对求助的话要同情地听,对批评的话要耐心地听,对交心的话要友善地听,对关注的内容要虚心地听。但是,对一些家长里短、无事生非之言则要委婉拒听,并加以引导。
分清场面话和真心话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人类后来发明的一切沟通的工具都是以此为基础而研究的,如果没有沟通,整个人类就会陷入无助的孤岛。从一个人的言谈,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处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
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事,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抛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溜为妙!”这种与本意相反的场面话,往往是因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得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习惯成自然。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这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过一段时日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甚至可以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礼貌。下面这故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有一个人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去拜访一位主管调动的单位负责人,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条件。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他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几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过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其他人,别人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说:“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其实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他竟然去相信了主管的场面话!场面话里面有一些是实情,然后有一些却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听起来、说起来虽然不实在,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会感到高兴。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若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得罪这个人;若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或不愿意帮忙就再找理由。总之,场面话有缓兵计的作用。所以,千万别过度相信场面话。
对于那些在社交场合上经常会听到的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先做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或避而不见,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其遗言中就沉痛地说: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对付这些场面话,也必须要留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对于称赞、同意或恭维的场面话,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千万不要因为别人两句话就乐过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而且还会让旁边的明眼人看你笑话,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倾听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