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3136100000033

第33章 婴儿疾病防治(4)

哺乳的母亲若食用精制细粮,致使母乳中维生素氏含量不足,那么,吃奶的婴儿则易缺乏维生素氏。此外,以米汤、奶糕和稀饭等为主的人工喂养儿也容易得此病。维生素玖是人体正常代谢中所需很多酶的辅酶,参与能量代谢,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体内维生素氏缺乏时的表现:①胃肠道症状。胃口不佳,呕吐,轻泻或便秘。②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夜间啼哭,声音嘶哑,面色苍白,吃奶呛咳,嗜睡,眼睑下垂,两眼发呆,全身乏力。③心脏增大,心率增快,气促,口唇发紫和水肿。

脚气病是由于维生素钱缺乏所致,治疗上主要是补充维生素钱。婴儿维生素这的用量为每天15-30毫克。哺乳的婴儿有维生素钱缺乏症时,应同时治疗哺乳的母亲。重症患儿可釆用维生素钱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有惊厥或心力衰竭时,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维生素玖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果、酵母、肝、肉、鱼等食物中。谷类食物维生素玖多存在于糠、麸中,所以吃精制大米反倒容易引起维生素玖缺乏。为了预防维生素氏缺乏症,哺乳的母亲要少食精制米,煮饭时米汤不要弃去。应多吃大豆、赤豆、花生、谷芽、麦麸和酵母等富含维生素玖的食品。4个月以上的婴儿应逐渐添加蛋黄、菜泥、肝泥,鱼泥等含维生素玖较多的食品。

维生弃B2缺乏症

维生素玖又称核黄素。婴儿饮食中长期缺乏动物蛋白和新鲜蔬菜,或反复呕吐、腹泻以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导致体内维生素玖不足而发病。维生素玖是人体中很重要的辅酶成分,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肋代谢。缺乏维生素氏时引起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唇与舌的口角炎、唇炎和舌炎,眼的结膜炎和角膜炎以及皮肤的脂溢性皮炎。

维生素62缺乏多见于长期以大量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如精米、精面等)的婴儿。因为谷物在加工过程中可失去大量的维生素玖。这些婴儿又很少吃动物性蛋白(如鱼、肉等)及新鲜蔬菜。还有一部分婴儿是因为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患、创伤、结核及长期发热等引起维生素玖缺乏。

维生素62缺乏症患儿在确诊后应口服维生素氏,每次5毫克,每天2-3次,症状大多于2周左右消失。见效缓慢的患儿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玖。同时改善饮食,并服用复合维生素以治疗或预防可能共存的其他维生素3族的缺乏。当婴儿症状完全消失、能正常饮食后,即可停服维生素玖。

婴儿维生素氏每天需要量为0,6毫克。维生素32极少有副作用,服用安全。维生素氏最多存在于酵母中,此外动物肝脏的含量也特别丰富。一般认为体内不能贮存维生素玖,大量摄入后尿中的排出量显着增高。故每天应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氏摄取,以免缺乏。进行光疗的新生儿,或接受血液透析疗法、长期静脉营养治疗的患儿,应注意补充维生素玖,以预防医源性维生素玖缺乏症的发生。

预防维生素氏缺乏症,可让孩子多吃些动物肝、蛋类、绿色蔬菜和水果等。如果能够正常饮食,不偏食,没有疾病的影响,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32缺乏。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又称坏血病。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能促进胶原形成,当维生素D缺乏时胶原合成会受到损害,可使小血管脆弱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维生素D能促进骨骼的发育,健全牙齿与骨骼。婴儿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缺乏维生素D可致牙齿缺陷,尤其是在牙齿形成的时期危害更大。维生素匚能促进铁的吸收及利用,对婴儿缺铁性贫血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较快时期,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要求较高。

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孩子,若没有及时添加新鲜果汁、新鲜蔬菜,或烹调时间过长而使维生素。破坏过多,或因患病消耗增加等,均可引起维生素匚缺乏而发生坏血症。早期表现为性情急躁,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以后牙龈红肿、出血,皮肤出现淤点或淤斑,眼结膜、眼睑出血。

坏血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匚引起的,治疗上主要是补充大量维生素6。直至症状消失、可以正常饮食时,才可以停药或改用预防用量。同时应该让婴儿多吃鲜橙汁等维生素匚含量丰富的食物。此外,还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者,维生素。治疗量应加大,另给适量叶酸。骨骼病变明显的患儿,应安静少动,以防止骨折及骨骺脱位。有牙齿艮出血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勤漱口。

预防坏血病应从新生儿做起。新生儿在出生2-3周起就给予果汁和蔬菜汁等。母乳中维生素。含量很高,故应强调母乳喂养。

孕妇和乳母及婴儿平曰应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鲜枣、猕猴桃、番茄、橘子、青椒等新鲜蔬菜和水果。随着孩子的长大,及时添―加橘、柚、柠檬、番茄和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0极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很不稳定。菜肴加热煮沸时间过1长或放置过久,蔬菜被剁、切、挤压后均会有所损失。

贫血

婴儿6个月以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若不及时补充,就易发生贫血。婴儿最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中较多见,患病率约为20-30,农村高于城市。主要与断奶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缺铁性贫血婴儿常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因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婴儿缺铁的常见原因:①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最后3个月储铁量最多,因此早产、双胎、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都是造成新生儿储铁减少的原因。②生长发育过快。生长发育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易发生缺铁。③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母乳、牛奶含铁量均低,如单纯喂奶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④铁的丢失过多。婴儿出生后2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饮食中摄入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另外某些疾病引起的肠道失血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孩子常面色、口唇、甲床、口腔、皮肤黏膜苍白,易感觉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因为缺乏维生素,12和叶酸等造血物质引起的。维生素氏2在动物类食品中以肉、肝、肾中含量较多,奶类、蛋类中含量较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菜、酵母、肝、肾中含量较多。如单纯喂奶,不添加辅食,缺乏肉类和各种蔬菜,就易发病。这类孩子除有贫血的一般表现外,往往虚胖、轻度浮肿、神经精神发育减退等。

有时婴儿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铅,因铅中毒而发生贫血。玩具、铁栏杆上面涂料中的铅,也会中毒而引起贫血。经服用或注射铁剂,贫血仍不痊愈,就要从这方面考虑。

轻度的缺铁性贫血,易被家长忽略。贫血较明显时,除出现面色苍白外,还会有食欲减退。婴儿拒绝添加辅食,或有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贫血时体内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携氧、输氧功能减弱,导致大脑缺氧,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倦怠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贫血甚至会导致智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数量减少而发生出血现象。患儿表现为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较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牙龈或鼻出血,可以有视网膜出血和颅内出血。这种疾病常常在婴儿得了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后1-3迟钝。治疗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药物为硫酸亚铁,婴儿可服用2’5的硫酸亚铁糖浆,每千克体重每天1,2毫升。

对于婴儿贫血釆用饮食加药物疗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应鼓励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其次,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猪肝、动物血、瘦肉以及新鲜蔬菜和豆制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物以口服无机铁盐最为方便、经济和有效。可选用硫酸亚铁糖浆、富马酸亚铁糖浆等。一般认为在饭前15分钟最易吸收。但在这个时间服药常因铁剂刺激胃黏膜而引起不适或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如服药后有症状,可改在吃饭时或饭后服药。铁剂进入胃肠道后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能促进铁吸收的物质有维生素D、维生素玫、稀盐酸、胃蛋白酶、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其中尤以维生素D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在服铁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可大大促进铁的吸收。一般认为,铁剂治疗的目的不应只纠正缺铁性贫血,而应补足体内的储存铁,以备后用。故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服用铁剂一直要到血色素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再继续服药至少4-6周,以补足体内的储存铁。

血小板减少性紫

周发病。常需要做骨髓穿刺检查才能确诊。大多数该病患儿能在发病1-6个月内自然痊愈,约有10急性患儿转变为慢性患儿。

该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治疗上有时比较困难。在急性出血期间应住院治疗。避免外伤,有明显出血时应该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同时忌用一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加重出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药物,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抗体产生、保护血小板等作用。急性患者症状明显,多主张早期应用激素治疗,对防止颅内出血有一定作用。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激素无效的慢性型难治病例,常选用硫唑嘌呤。它的主要毒副作用是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血象及肝肾功能。一般需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才开始上升,平均疗程约10个月。若用药3个月仍无效,就应该停药。

丙种球蛋白能在短期内升高血小板,有明显的疗效。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抑制免疫反应,保护血小板不受破坏。

严重出血时可以输新鲜血。输血可以改善贫血,但提供的血小板数量有限,往往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更好的方法是输血小板。

如果怀疑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住院详细检查,做骨髓穿刺以尽快确诊。治疗以激素为主,尽管激素有许多副作用,但该用时就要使用。总之,家长应该与医师密切配合,这样才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

结核病

结核病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普种卡介苗之后,婴儿严重结核病如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显着下降。但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全球性回升,我国儿童患病率约为172,1/10万。结核菌生长缓慢,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能生存5个月。结核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病灶中有不同生长速度的菌群,其中有繁殖旺盛菌、细胞内菌、繁殖低下菌、休眠菌。结核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结核病的治疗是长期的,治疗不当就会复发。

婴儿肺结核的特征:①可无症状,多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或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轻咳、消瘦等临床表现。②由于婴儿初次接触结核菌,对结核菌感染尚无特异免疫力,故会引起重症感染。当患肺结核(痰涂片阳性)的母亲面对怀抱中的婴儿用力咳嗽打喷嚏时,婴儿会吸入大量的结核菌,入肺而感染,表现为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③婴儿各组织器官对结核菌感染高度敏感。原发性肺结核是婴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④婴儿结核易有全身播散倾向。感染5-6周后易发生淋巴性、血源性或淋巴血源性播散,其中以淋巴血源性播散最多见。⑤婴儿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灶部位易发生于胸膜下通气较好的部位,一般多见于上肺叶底,下肺叶上部和中叶外侧,以右侧多见。⑥婴儿结核病灶恶化时易出现干酪化,而愈合时则以钙化告终。⑦患儿肺结核的排菌率低,所以检查痰中结核菌时阳性率较低。由于婴儿咳嗽时吐痰困难,常将痰液吞下入胃,因此在痰涂片未发现结核菌时应抽胃液离心作沉渣涂片检查。

化学治疗是控制和消灭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婴儿结核病的治疗,短程化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常用药物有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标准疗法的结核病化学治疗是以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钠二种药物为主,疗程长达12-18个月。由于化疗时间长,副作用也大,儿童常常不能坚持全程治疗而影响疗效。自利福平问世以来,结核病治疗有了很大进步,因为利福平和异烟肼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细胞内外的结核菌,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使得疗效有很大的提局。

得了结核病就应该及时就医确诊。抗结核治疗要正规,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药量不足或疗程不足,产生耐药性或引起复发。用药时要注意副作用,定期复查肝功能,防止神经系统、肾脏损害。

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预防婴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实践证明,普及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婴儿结核病的有效办法。我国计划免疫方案要求在全国城市普及新生儿卡介苗接种,7岁、12岁各复种一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的皮疹。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季节以4-7月份为多,年长儿及成人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患儿口腔和咽痛、厌食、低热,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然后形成浅溃疡。局部淋巴结大多不肿大。皮疹可先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质较硬,手脚为多,手掌及手背均有,也可见于手臂、腿及臀部,偶见于躯干。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需防止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可通过咳嗽、喷嚏飞沬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食具、用具等传染,很容易造成流行。只要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有一人发病,数曰之内大多数孩子均不能幸免,故尤应注意预防。预防婴儿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健康儿童与患儿的接触。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同时做好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将玩具、食具和日常用品用高锰酸钾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