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来洛、空洛、水阳光是婴儿的天然强壮剂和营养品。适当的日光照射,可以提高婴儿对日照的耐受性,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皮肤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紫外线还能刺激造血器官,使体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色素增加。日光浴有助于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贫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孩子多到室外活动,还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日光浴对人体有直射、散射和反射这几种照射方式。对于小婴儿和体质较虚弱的婴儿,可采用散射和反射,避免日光过强的直射。接受日光照射的场所,应清洁、平坦、干燥、树木较多,空气清新,污染少。避免在强风之处日光浴。
根据婴儿体质状况,日光浴一般从出生后2个月开始。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日子,把婴儿抱出去晒太阳,尽可能少穿衣服。起初晒手和头部,每次5分钟左右,每日1-2次。若婴儿无不良反应,可逐步暴露身体更多部位,但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
夏季日光浴应选择在上午9时前、早餐后1-2小时进行,春、秋天可在上午11时以后到下午1时前进行。日光强烈时应把孩子抱到树荫下接受曰晒,让婴儿戴上有帽沿的白布帽,或将婴儿车罩支起来,避免日光直接照脸,并保护好眼睛免受紫外线照射。
婴儿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日光浴,皮肤易过敏的婴儿慎做日光浴,孩子发热、腹泻时应暂停日光浴。日光浴后要注意“保养”,譬如日光浴后不宜马上进食,以免影响消化能力;夏季婴儿曰光浴后应喝些凉开水,皮肤上擦些婴儿专用的润肤霜;日光浴后如出汗较多,应让婴儿在阴凉处休息3-5分钟再用温水洗脸。
空气浴又称空气锻炼,就是让身体暴露在新鲜空气中的一种锻炼方法。空气接触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可以提高婴儿皮肤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让婴儿呼吸新鲜的、较室内温度低的室外空气,能够使小儿神经系统更加活跃,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够锻炼呼吸道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与抗寒能力,有助于防止曰后发生呼吸道疾病。
夏季出生的婴儿生后7-10天、春秋季出生的婴儿生后3周、冬季出生的婴儿生后1个月,除寒冷的天气外,只要没有风雨,都可抱到户外进行空气浴。每天1-2次,开始每次3-5分钟,以后视孩子耐受情况,逐渐延长时间,让外面的新鲜空气接触脸、手、脚的皮肤。当然,如果气温在101以下,就不要抱到外面去了。
婴儿进行空气浴应从夏季开始,使小儿能适应外界气温从热到温、冷的逐渐过渡。但应避免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最好在上午9-10点、下午4点左右为好。寒冷季节可以在室内进行,需预先开窗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
为配合空气锻炼,夏天应尽量打开门窗,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自由流通。春秋两季,只要气温在181以上、风又不大时,也可打开门窗。就是在冬天,在阳光明媚的温暖时刻,也要每隔1小时开窗1次,以通通空气。空气浴时,婴儿可适当少穿些衣服。养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时,夜间可开窗睡眠,以增加锻炼效果。
婴儿空气浴产生冷的感觉是正常的,但不可冷到起“鸡皮疙瘩”的程度。空气浴时结合做游戏或体操等体育活动,可使机体产热抗寒。若婴儿有寒战感觉应停止进行。身体过于衰弱、有急性呼吸道疾病、传染病、急慢性肾炎、化脓性皮肤病以及心脏疾病的患儿,不宜进行空气浴。
水浴是利用水进行婴儿体格锻炼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与身体表面的温度差来锻炼身体。水浴较日光浴和空气浴等自然因素更容易掌握温度,可以因人而异。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可开始进行温水锻炼。用一只大浴盆能把婴儿完全浸泡在温度为371-37,500的水中。孩子一到水中,小手脚即开始自由摆动。此时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婴儿头部,另一只手轻轻抹擦婴儿皮肤至微微泛红,以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皮肤代谢的目的。要注意不断往盆内加热水,保持水温。婴儿在水中约7-12分钟,然后用略冷31-35。0的水很快冲淋婴儿全身,用大的柔软毛巾包裹,将水擦干,穿好衣服。
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在进行温水锻炼的基础上,可逐渐向水浴过渡。水容易导热,可从身体表面带走大量的体温。健康小儿对低于201的水温会产生冷的感觉,201-321感觉凉,321-401感觉温,水温401以上有热感。水浴的原则是从温水逐渐过渡到冷水。水温越低,进行水浴的时间要越短。
进行水浴时,准备一个较大的盆盛水。水量以婴儿半卧于盆中时锁骨以下全部浸入水中为宜。室温201-211时,水温351即可。每次浸泡不能超过5分钟。之后,用略低11-21的水冲洗全身。每天水浴1次。以后可随婴儿年龄增长,耐受性增强,再将水温调低11-21。
水浴完毕,立即用大毛巾将婴儿包裹好。擦干水后,婴儿皮肤以轻度泛红效果最佳。
水浴锻炼简便易行,如能在冬季每天1次,夏秋季每天2次,长期坚持不中断,日久必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身体健康。
预防婴儿惫外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婴儿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伤亡并不比年长儿和成人少。
究其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懂得识别危险,也不能预知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绝大多数意外伤害是由于家长粗心大意所致。
因此,家长必须从孩子的安全与健康着想,对以下有危险性的物品保管好,不让婴儿拿到手:剪刀、针、刀等尖锐锋利的物品。玻璃器皿和瓷器等易破碎物品。热水瓶、电熨斗、装有开水的茶杯、盛有热汤的锅等。家用电器及其电源插座等。有毒性的消毒剂、杀虫剂、塑料制品、蚊香等。农药、药品尤其是毒性大的特殊药品等。这些物品必须放在规定的、婴儿平时够不着的地方。从婴儿会爬、会走时就要严加防范,避免发生不幸事件。
有些细小物品及生活废物也不能给孩子拿到,例如钮扣、弹子、串珠、豆粒等细小的东西,孩子可能把它们塞入自己的鼻孔、耳道或放入口中哈进气管,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危及幼小的生命。有些生活废物譬如旧的塑料袋,小儿一旦把它套在头上,又未被大人及时发现,则可能勒住颈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死亡。还有废旧电池含有毒素,也不能给孩子玩。
父母除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不让小儿拿到手以外,平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警钟长敲,嘱咐小儿不要拿上述这些危险物品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胎龄满28周而不足37周(196-259天),体重在1000-2500克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为避免早产儿夭折,必须耐心细致,针对其特点,抓住主要环节实行科学护理。
首先是保暖。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71-281,相对湿度为55-65。因一般居室温湿度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故早产儿应放置在暖箱中。温度调节视体重和天数决定。也可在早产儿周围放置红外线加热器。体重2000-2500克,一般情况良好的早产儿,室温维持在241-261,即可保持正常体温(体温在36500-371之间耗氧量最低八还可将早产儿包裹好,在包被外面放置热水袋,水温在601左右,用布将热水袋包好。早产儿应4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体温已稳定在361-371达3小时以上,可改为每日测2次体温。
其次是给氧。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和青紫,出生后应及时、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将头偏向一侧,使口中黏液外流,避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在生后数小时内间断吸氧,在喂奶前、后及青紫时给氧。待症状缓解后即刻停吸氧,一般不超过3天。呼吸功能特别差的早产儿应在医院重点监护。
同时要认真喂哺。以母乳为佳,亦可用蒸发乳代替。一份蒸发乳加1,5份水,再加5-10/的蔗糖。母乳喂养可不限次数。人工喂养开始每千克体重每日给乳汁60毫升,以后逐渐增加。每3小时1次。食量过小者,可2小时1次。对不能吮乳的早产儿,可用滴管缓缓滴入。待有能力吮乳后,再直接喂哺母乳或用奶瓶喂养。
还要注意补充铁和钙。早产儿体内铁和钙储备均不足,出生不久即可能出现贫血或佝偻病。因此应尽早补充维生素八、0,服用儿童鱼肝油,每日2-4滴。出生后15天起补充铁剂,以硫酸亚铁为首选,每日0,3克,分3次口服。早产儿还应早日补充维生素E每曰10晕克。
最后是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弱,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居室空气及物体表面应严格消毒,有条件者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早产儿的用具、奶具要注意消毒,对其皮肤、脐带、口腔臀部要重点护理,还要经常翻身,以预防肺炎。除母亲和护理人员外,早产儿不应与外人接触,并谢绝亲友探望。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不良的习惯要注意及时纠正。有些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立即将他抱起,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使孩子总离不开大人抱。一旦父母不抱他时,他就长时间哭喊不停。这不仅影响情绪,也有碍健康。
小儿骨骼发育很快,常抱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孩子在抱时胃呈水平位,加上大人的活动,易引起漾奶。常抱孩子也会影响他的正常睡眠和活动。正确的做法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要培养他躺在床上或坐在小车里玩的习惯,父母在旁边可一边做事,一边跟他玩,在喂水、喂奶时抱他,亲亲他,和他说话。使孩子既养成良好习惯,又得到母爱和温暖。
培养孩子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也是增进健康、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年龄,在睡眠、游戏、进食等方面应有不同的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保证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交替,神经反射形成动力定型,以减轻中枢神经负担,增加活动效果。
要注意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婴幼儿在刚学说话时就要教“谢谢”、“再见”等礼节性语言,不要教孩子骂人、打人。孩子最易模仿成人的行为,父母对孩子应言传身教,使他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谦虚、诚实的高尚道德情操。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可以完成的,要持之以旦不怕繁琐。对孩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要善于观察引导。做错了事就要批评教育,但不可打骂,伤害孩子自尊心。教育孩子不要大声指责,要像说悄悄话一样,轻言慢语地进行诱导,容易使孩子接受,还可加深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