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3123900000012

第12章 怎样生活,怎样工作(5)

“你有什么要求吗?”总编抬起头,眯起眼睛看着我说。于是,我诚恳地答道:“从大学进入这家出版社,我感到最为惊讶的是,无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有人在抽烟。卫生间里的每一个小便池上都摆放着烟灰缸,公司走廊里也是每隔10米就摆放一个烟灰缸。社会上早就在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了,而且作为一名记者就应该为社会大众做出表率,可为什么大家还是毫无顾忌地抽烟呢?退一步讲,吸烟的确是个人的自由,但是我不想被动吸烟,所以请把我的办公地点安排到无烟区。”

听完我的话,总编的眼神一变,随即面露凶光。他立即叫来工作人员,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把这个人的座位给我摆到走廊上去!”

就这样,我的座位就从编辑部的办公室搬到了昏暗的走廊里,而我也像动物园里的珍奇动物一样,饱受着在走廊里来来往往的前辈记者们的围观和嘲笑。

一周之后,总编终于把我叫到跟前:“从今以后,你可以进编辑部了!”然后,他又问我:“你对哪个领域比较感兴趣?”(新闻杂志刊载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国际问题以及事件、事故、体育、娱乐等众多领域)我答道:“我喜欢政治和国际问题领域。国内问题的话,我对自民党长期政权的发展趋势有兴趣;国际问题的话,我对美苏冷战的未来感兴趣。”

话音刚落,总编露出了和一周之前一模一样的表情,然后再次叫来工作人员说:“把这个小子的座位放到娱乐组的最后面!”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总编的方针就是“让新人记者去他们最不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说句心里话,对于“某某艺人和谁谁谁好上了”之类的娱乐八卦新闻,我真是丝毫不感兴趣。因为我觉得明星也是人,他们喜欢和谁谈恋爱都很正常的事,而且这也是他们的私事,八卦记者为什么一定要盯着这些事不放呢?

虽然,我从心里十分鄙视这种八卦记者,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我竟然也被分到专门撰写八卦新闻的娱乐组了。

按照惯例,我首先要去娱乐组组长那儿报到。寒暄过后,他问我:“你最感兴趣的艺人是谁?”

“南天群星的桑田佳祐。他是日本歌手界唯一的天才。21世纪硕果仅存的日本歌手,估计就只有他一个了吧。”

“是吗?那好吧,我一会儿就带你去桑田佳祐家。”

听到这句话,我简直高兴地快要昏过去了。我立即赶回家,换上一身新买的西服,然后跟着组长上了一辆由一位摄影师驾驶的采访车,直奔位于东京目黑区的桑田佳祐的家。

到达目的地之后,我发觉情况好像不太对劲。采访车并没有直接驶入豪宅的大门,而是绕着宅子转了一圈,然后停在了距离豪宅一百米左右的一个树荫处。车停稳之后,组长对我说:“如果桑田佳祐真的如你所说,是个天才歌手,那他一定很受女性的欢迎。今天你就守在这儿。如果到天亮了还没有拍到他的照片,你就给我回来。”

桑田佳祐是个有家室的人,但他太受女性的欢迎了,所以他很有可能出轨。组长之所以让我和摄影师蹲守在这儿,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拍到桑田佳祐和他的“小情人”携手并肩出现在豪宅附近的照片。交代完工作之后,组长转身回去了。我和摄影师强打起精神在车里苦苦地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我们都没有拍到组长希望看到的那些照片。

从那之后,我每天都被安排蹲守在著名艺人家的附近,一守就是一整天。在我看来,这种工作应该是警察做的。不过,还真别说,我的工作还真和警察发生了关系--长时间地把车停在别人家门口,这原本就是一个很招人怀疑的事情。所以经常会有真正的警察上前盘问,而我只能撒谎:“我在等一个朋友。”

就这样,我每天都会工作到次日清晨,然后一无所获地回家(通常都是一无所获)。小睡一会儿之后,就立即出门,赶在9点半之前到达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偌大的编辑部的卫生(在日本的公司里,打扫办公室的工作几乎都是由新入职员工承担)。打扫完卫生,我就开始背诵《艺人图鉴》。这本书厚达500页,收录了大量艺人的照片,还准确地记录了人气艺人的姓名、年龄、家乡、出演作品以及参加过的电视节目等等。如果是歌手的话,还有他们推出的单曲或是专辑的名称以及销量情况。如果是女艺人的话,还包含她的三围,如:松田圣子,1962年3月10日生,血型A型,身高160cm,体重42kg,胸围78cm、腰围58cm、臀围82cm,堀越学园高中毕业……

总之,只要是书里出现的东西,我们都要记住。而且,组长每天都会抽查我们背诵五至十个艺人的基本信息,如果背错了就会遭到一顿臭骂,或是其他体罚。

记得在工作的第一年,我的假期只有两天。无论是周末还是节日,我都要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即使是日本公休日的“正月头三天”(公历1月1、2、3日,日本的新年假期),我也要为了抓拍艺人“初诣”(新年初次参拜)的样子而不眠不休的工作。如今想想,一年365天,工作363天,休息2天。我不得不说,当年我的身体底子可真好。就这样过了一年。一年后的某一天,组长给我分配了一项工作--去给一个知名的AV女优拍摄全裸照片。于是,我带着一位专业摄影师去东京都内的某摄影工作室忙活了起来。

回到编辑部后,我感觉周围的同事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有的甚至还在背后给我起了一个低俗的外号叫。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想当初,我进入出版社的时候是想做报道政治及国际新闻的记者,可至今为止,我每天都在写“花边新闻”,爆料艺人的私事。这样的工作本身就已经让我身心俱疲了,现在居然还要为AV女优服务--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我把辞职的想法告诉了两个几个月前刚刚辞职的同事。其中一位是早我两年入职的记者前辈,辞职后,他选择了做足球记者。我跟他说:“我不想干了。”他劝告我:“我辞职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理由,当然是我实在忍受不了编辑部里的那种旧日本军部式的体制构造,第二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我从去世的祖母那里继承了两亿日元的遗产。两亿日元,那可是一个工薪阶层工作一辈子才能赚到的钱,而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这笔钱,所以我完全没有必要再为别人打工了。但是你不同,如果你辞职了,你就得要为下个月的温饱问题而大伤脑筋。”另一个是和我同一年进入公司的同事,他和我一样也想做新闻记者,却被派做漫画编辑。所以,他不久后就跳槽到《朝日新闻》去做记者了。听完我的想法,他给我的建议是:“我没有一天不想辞职,可是当时我还没有找到下家,所以只好忍着。当我得知被《朝日新闻》录用了之后,立即向公司提出了辞呈。因此,你要是想辞职的话,最好也要先把下家找好。没找着下家就辞职,不但会为社会增添一个失业人员,而且最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听了两个人的建议,我暂时放弃了辞职的念头--每天都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哪还有什么时间找工作。不久,公司的人事发生了变化,我所属的编辑部来了一位新总编。他,就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元木昌彦先生。也正是他把我从跟踪艺人以及拍摄裸照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那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对下属来说,一位好上司有多么重要。

跳槽后,千万不要当“告密者”

以上是我的一些工作经历以及个人拙见。当然,我很清楚,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跳槽社会”--到去年为止,我在北京工作、生活了整整三年。其间,我和近4500位中国人交换过名片。根据我的粗略计算,在这些人中,三年之内没有跳槽的人大概只有10%,而在同时期跟我交换名片的日本人中,三年之内跳槽的人同样只有10%。

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跳槽社会”里,什么时候才是跳槽的最佳时机呢?

其实,跳槽也分“积极的跳槽”和“消极的跳槽”两种类型。“积极的跳槽”是指,你对当前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不满,只是因为其他公司开出了更为优厚的条件,或者为你提供了一份更能实现梦想的工作而跳槽。

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曾经问过办公室里的中国员工:“其他公司出多少工资的时候,你会跳槽?”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如果工资能上涨30%以上的话,我就跳槽。”

这时,我告诫他们:“在你们的一生中,工资一下子上涨30%之类的,都是浮云。比起这些,你们应该找到自己的梦想所在,并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青春时代的确如梦如幻,但是青春时代也同样转瞬即逝。”

“消极的跳槽”是指,你对目前的工作有很大的不满,故此选择跳槽。在我面试过的150多名中国年轻人中,有不少人当时一边在日企工作,一边在暗地里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我问他们:“你为什么想换工作?”他们通常都会抱怨公司里的日本领导有多么不好。有的甚至连他们公司的日本经理违规挪用公款等“企业机密”以及包养中国情妇等“个人机密”都告诉了我。由此可见,这些年轻人对日本人领导的痛恨程度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也许这些中国的年轻人并不知道,中国境内的日本公司横向联系非常密切。上个月我刚刚参加了一个日本商会的聚餐活动。在和我同桌而坐的日本人中,正好有一位被部下揭底的公司经理。在同情他的同时,我也在心里暗自思量:“我们公司里的员工去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时,会不会也在面试官的面前,把我这个曾经的领导批得体无完肤?”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背后一阵冰凉。

所以,我坚决不会录用那些在面试中对原来的上司进行猛烈抨击的年轻人。毕竟,在公司这种社会组织里,上司可以选择部下,部下却无法选择上司。如果不是运气特别好的话,很多人都很难遇到一个理想的上司。所以,如果他们说“现在的公司对我而言,发展空间稍微小了一些”,这样的理由我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他们对原来的上司非常不满,甚至大放厥词,那么在下次跳槽的时候,我就会成为下一个被他们猛烈抨击的对象。

我曾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遇到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先生。我问他:“阿里巴巴是如何领导上万名员工的?”结果,马云脱口而出:“我们公司的规则非常简单。听我话的就跟着我干,不听我话的就离开!”

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老板都像皇帝一样,所以一旦和“皇帝”发生了正面冲突,你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即使你没有被立即辞退,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煎熬之后,你还是只能走辞职这一条路。不过,在提交辞呈之前,请你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将来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慎重地选择下一份工作。

总而言之,工作就像是“另一纸婚约”,它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休戚相关。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各位年轻人朋友都趁年轻的时候努力找到自己的天职,这样你才不会在被动中度过生命的每一天。

只有找到了自己天职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