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悟人生
3104600000027

第27章 历史上的酷吏(2)

有一次,临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临江王想得到书写工具,给皇上写信,表示谢罪,郅都却不让官吏给他书写工具。魏其侯知道后,派人暗中给临江王送去了书写工具。临江王给皇上写了谢罪的信,然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发怒了,竟以汉朝法律中伤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汉景帝拗不过太后,只好把郅都杀了。历史总是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致都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完全说是一个酷吏,他只能说是一个做官非常“严肃”、非常“苛刻”的人。

还有一个人叫宁成,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侍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人做事非常有个性,当他做人家的小官时,一定要欺陵他的长官;做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属就像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虽然如此,因为他善于钻营,所以官运亨通,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才能进见太守的,就像县令进见太守一样,因为那些都尉和县史都非常畏惧郅都。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以前听说过他的事情,也知道他的为人,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结成友好关系。两个很有个性的人走在了一起,可是当地的百姓却要福祸难测了。

后来,郅都被处死后,因为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皇上就召来宁成当了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时震慑住了那些皇族豪强。

但是他却不如郅都廉洁,而且刑罚更严酷,所以皇族豪强人人都对宁成恐惧不安。

汉武帝继承皇位后,改任宁成为内史。这给了外戚们报复的机会,他们蜂拥而至诽谤宁成的缺点,汉武帝被迫无奈,只好叛处宁成剃发和以铁缚脖子的刑罚,当时汉朝的法制是,九卿犯罪该处死的就会处死,很少再遭受一般刑罚,而宁成却因为外戚的诽谤,要遭受极重的刑罚。宁成认为朝廷不会再用自己当官,与其在这遭受处罚,还不如逃走。于是就自想办法,解脱刑具,私刻假的有关文件,出了函谷关回家去了。

他扬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钱,怎能同别人相比呢?”于是他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一时间,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几年以后,遇上大赦,武帝赦免了他的罪责,这时他已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了。由于专好抱打不平,他专门收集官吏们的短处,然后去威胁他们。他出门时常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其后,在百姓心中,他是当地的最高长官,因为他驱使百姓的权威比郡守还大。宁成是酷吏中得到善终的极少数人之一,也算是他福大命大了。

赵禹也是一个有名的酷史,他最大的特点和郅都一样,也是廉洁。

赵禹是以佐史的身份补任京城官府的官员,因为廉洁升为令史,服侍周亚夫。来来,周亚夫当上丞相的时候,赵禹也当上了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但周亚夫不重用他,说:“我知道赵禹有杰出无比的才干,但他执法深重严酷,不能在大的官府当官。”武帝时,赵禹因为从事文书工作受到赏识,逐渐升为御史。皇上认为他能干,又升到太史大夫。他和张汤共同制定各种法令,制作“见知法”,让官吏互相监视,相互检举。汉朝法律之所以越发严厉,与赵禹的“见知法”不无关系。

后来,赵禹官运亨通,又当了少府,与九卿并列。赵禹做事严酷急躁,到晚年时,国家事情越来越多,官吏致力于施行严刑峻法,而赵禹却变得执法清援起来,被称为平和。无温舒等人是后起之官,执法比赵禹严酷。后来赵禹年老,改任燕国丞相。几年后,被别人诬告犯有昏乱背逆之罪,被免官,在张汤死后十余年的一天,老死在自己家中。

义纵之所以能当上官,要归功于他姐姐的功劳。义纵是河东人。少年时代,曾与张次公一块抢劫,结为强盗团伙。义纵有个姐姐叫姁,因为医术高超受到太后的宠幸。有一天太后问姁说:“你有儿子和兄弟当官吗?”义纵的姐姐说:“有个弟弟,品行不好,不能当官。”可是太后却告诉皇上,任义姁的弟弟义纵为中郎,改任上党郡中某县的县令。义纵上任后,执法严酷,很少有宽和包容的情形,因此县里没有逃亡的事,当地的治安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后来义纵担任了长陵和长安的县令,依法办理政事,不回避贵族和皇亲。因为逮捕审讯太后的外孙脩成君的儿子仲,皇上认为他敢于做事,就任命他为河内都尉。到任后,他动用严刑,把当地豪强穰氏之流灭了族,使河内出现道不拾遗的局面,社会治安比以前大有好转。

义纵与宁成的关系不是很好,当义纵从河内调任南阳太守的时候,听说宁成在南阳家中闲居,就决定给宁成点颜色看看。等到义纵到达南阳关口,宁成跟随身后,往来迎送,但是义纵盛气凌人,不以礼相待。等到了郡府任上,义纵就审理宁氏家的罪行,完全粉碎了有罪的宁氏家族。宁成也被株连有罪坐牢。义纵的这种杀鸡给猴看的做法,使得其他孔姓和暴姓等的大家族豪门都逃亡而去,生怕一不小心惹了义纵,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南阳的官吏百姓由于害怕义纵的暴行,也都谨慎行动,不敢有错。一时之间,整个南阳给人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

后来,因为汉朝军队屡次从定襄出兵去攻打匈奴,定襄的官吏和百姓人心散乱、世风败坏,朝廷于是改派义纵做定襄太守。义纵到任后,捕取定襄狱中没有戴刑具的重罪犯人二百人,以及他们的宾客兄弟私自探监的也有二百余人。义纵把他们全部逮捕起来加以审讯,因为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罪名,义纵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可以说是莫须有的罪名“为死罪解脱”,一共杀了四百余人。从这之后,郡中人都不寒而栗,连刁猾之民也辅佐官吏治理政事。不敢再和以前一样的欺行霸市,违法乱纪了。

赵禹、张汤都因执法严酷而当了九卿之官,但是他们的治理方式相对而言还算宽松,都以法律辅助行事,而义纵却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他是以酷烈凶狠治理政事。后来正赶上五铢钱和白金起用,豪民乘机施展奸诈手段,京城尤其严重,朝廷经过考虑,就任用义纵做右内史,王温舒当中尉。一同来治理这种混乱的场面。

王温舒也是极凶极恶之人,两个同样残暴的人共事,肯定会有矛盾,但义纵却有办法压制他。他所做的事若不预先告知义纵,义纵必定施展个人义气欺凌他,破坏他干的事,让他无计可施。

其实,义纵和郅都是一样可以称得上是廉洁的官吏,他治理政事仿效郅都。但是,由于皇上驾幸鼎湖,病了好长一段时间,病好了突然驾幸甘泉宫,所行之路多半没有修整,皇上发怒说:“义纵以为我不再走这条路了吧?”心中由此怀恨义纵想找个罪名治他。正好在这年冬天的时候,杨可正受命主持处理“告缗”案件,义纵却以为这将扰乱百姓,部署官吏逮捕那些替杨可出去干事的人。天子听说了这件事,派杜式去处理,杜式认为义纵的做法,是废弃了敬君之礼,破坏了君王要办的事,就定了义纵一个足以可以杀头的罪。当然这样的罪名是可有可无的,关键是义纵得罪的是皇帝,他的下场注定不会是好的。后来,义纵被杀后弃在市中。

但凡酷吏,总会有一段不平凡的过去。王温舒也不例外,他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不久,却意外当上了县里的亭长,但又因为犯多种错误,屡次被免职。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史。服侍张汤,升为御史。

王温舒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但他能督捕盗贼,逐渐升为广平都尉。在任广平都尉期间,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得力帮手,但又不充分的相信他们。为了达到控制这些人的目的,王温舒先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然后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有被杀头的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这些人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拼命抓盗贼。

王温舒的这种做法也确实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多的好处,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路不拾遗的好名声。由于王温舒治理广平郡有功,皇上就升任他为河内太守。

王温舒以前在广平时,把河内的豪强们的底细都摸清楚了,所以他到河内上任后,就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像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余家。然后他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家中财产完全没收,偿还从前从别处掠夺的赃物。

很快,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案子判决上报,一时间,被杀者竟达千余人,血流十余里。河内人都奇怪王温舒的奏书,为什么会如此的神速,虽然没有人敢打探,但大家都知道了王温舒的厉害。这件事过去之后,河内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也听不到因盗贼而引起狗叫的声音,当地的秩序改善了许多。

有一些没有被抓到的罪犯,也不敢在河岸内待,纷纷逃到附近的郡国去了,后来,王温舒把他们追捕抓回来时,正赶上春天,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虽然王温舒是以杀伐为功,但天子知道了他的事情后,却以为他很有才能,就升为中尉。他治理政事还是效仿在河内的办法,调来那些著名祸害和奸猾官吏同他一起共事。

王温舒当中尉以前,为人缺少斯文,在朝廷办事,思想糊涂,不辨是非,可他当中尉以后,心情却开朗了许多。

因为他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的豪强和凶恶的官吏的底细,并且他总是有办法治服他们,所以那些豪强和凶恶官吏为了不得罪他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所以,他在关中任职时,把当地的治安也治理得很不错。

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奴仆一样。对于有权势的人家,虽然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却乐得做个送水人情。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还常常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威迫大的豪强。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豪强总是被他治得服服帖帖。

后来,王温舒请求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查出几万人可去参加劳动。皇上很高兴,又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吏,处理政事同从前的方法一样,之是奸邪之事稍被禁止。后来犯法丢掉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一年多以后,正赶上征讨大宛的军队出发,朝廷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为了不让他的属官华成被抓,就把华成隐藏起来。后来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之重应当灭族,无奈之下,王温舒只得自杀了。这时,他的两个弟弟以及两个姻亲之家,也都因为犯了其他的罪行而被灭族。

王温舒的所作所为,不光是用酷吏所能形容的,他是真正的劣官,他死后,光禄徐自为说:“可悲啊,古代有灭三族的事,而王温舒犯罪竟至于同时夷灭五族!”可见王温舒犯下的罪责有多大。

王温舒死后,他的家产价值累积有一千金,全部被没收充公。

自从王温舒用严酷凶恶手段处理政事,其后的郡守、都尉、诸侯和二千石的官员治理政事的办法大都效法王温舒,但是,在这些人的运用中,效用却远远达不到王温舒的高度,同王温舒是无法比的。

杜周在汉朝是和张汤齐名的酷吏,当酷吏义纵当南阳太守时,杜周是他的得力助手,后来义纵荐举他当廷尉史。他辅佐张汤,得到了张汤的赏识。张汤屡次说他才能无比,不断地提拔他,后来他的官职升到御史。皇上派他审理边境士卒逃亡的事,他大展身手,判了很多人的死刑。虽然他做事也很残暴,但他有一种本事,就是上奏时,很能合乎皇上的心意,所以屡得皇上赏识,后来又升任中丞十多年。

杜周治理政事的方式与减宣大致一样,但是他处事更加慎重,决断迟缓,外表宽松,内心深刻切骨。减宣当左内史时,杜周当廷尉,他在治理政事方面学习张汤,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刻意地去讨好皇上。皇上想要排挤的人,他就趁机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宽释的,他就长期囚禁待审,并且暗中向皇上显露那个人的冤情。他的门客中有人责备他说:“为皇上公平断案,不遵循五尺法律,却专以皇上的意旨来断案。法官本来应当这样吗?”杜周说:“三尺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从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就记载为法令。适合当时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如果我一丝不苟的遵照三尺法律去做的话,惹得皇上不高兴,我的官还能做久吗?

待到杜周当了廷尉,皇上命令他办的案子也越发多了。

随着杜周权势的增大,他的暴行也用起来残酷,各种高级官员被拘捕的起来很多,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犯罪,只是被牵连进去的。郡国官员和上级官府送交廷尉办的案件,一年中多达一千多个。每个奏章所举报的案子,大的要逮捕有关证人数百人,小的也要逮捕数十人;这些人,远的几千里,近的数百里。案犯被押到京师会审时,官吏就要求犯人像奏章上说的那样来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很多人往往是被屈打成招的。以至于后来人们一听到逮捕人的消息,都逃跑和藏匿起来,恐怕牵连到自己。有的案件拖得很久,甚至经过几次赦免,十多年后还会被告发,大多数都以大逆不道以上的罪名加以诬陷。可见当时杜周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

正在杜周仕途得意时,却被中途罢官,但很快他就又当了执金吾,追捕盗贼,逮捕查办桑弘羊和卫皇后兄弟的儿子,严苛酷烈,天子却认为他尽职而无私,就升任他为御史大夫。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当了河内和河南太守。

他治理政事残暴酷烈比王温舒更厉害,对财物也更加贪婪。在他开始当廷吏时,只有一匹马,而且配备也不全;等到他位列三公时,子孙都当了高官,家中钱财积累数目多达好多万。

对于西汉的这些酷吏们,司马迁作了很深刻的评价:从郅都到杜周十个人,都以严酷暴烈而闻名。但郅都刚烈正直,辨识是非,坚持与国家有益的重大原则。张汤因为懂得观察君王的喜怒哀乐而投其所好,皇上与他上下配合,当时屡次辩论国家大事的得失,国家靠他而得到益处。赵禹时常依据法律坚持正道。杜周则顺从上司的意旨、阿谀奉承,以少说话为重要原则。从张汤死后,法网严密,办案多诋毁严酷,政事逐渐败坏荒废。九卿之官碌碌无为,只求保护官职,他们防止发生过错尚且来不及,哪有时间研究法律以外的事情呢?

(第三节)汉朝第一酷吏——张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