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2
2994600000028

第28章 地理之谜(4)

我国四川、广西和湖南等省,有些泉、井很奇怪,当水的颜色变化时预示着天气也要发生变化。例如,在四川省吉蔺县向顶乡境内,石灰岩层中有一眼泉,泉水涌出的低洼处形成了一个水面面积达50平方米的天蓝色水塘,每当天要下雨的时候,水色变黑,转晴前,水色变为淡黄。天气变化后一日左右,水又恢复成天蓝色。如果塘水呈五颜六色,第二年必定风调雨顺。又如,重庆市温泉公园有一个冷矿泉水形成的水池,泉水清澈透明时,预示天气晴好。当池水混浊并冒气泡时,则暗示天将下雨。如果池水特别浑浊,气泡很多,则是大雨或暴雨。根据多年观察,这个泉水变化对天气的预示是很准确的。泉水的变化

广西贵县庆丰乡新墟东侧,有个泉涌而成的池塘,水面面积约1000平方米,池底有数个日流量约30000吨的泉。池水清澈,终年不断。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泉池每逢大雨前12小时,池水会变成淡红色。据测定,池水中含有锶、氡等20多种微量元素,可是池水为什么会依据天气变化而改变颜色,这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荷池村的田垄中,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透明,常年有水。井深2米,长、宽各15米。1979年以来,每当下大雨的前一天,井水都会变成深棕色并带苦涩味,持续3~5小时之后,水质恢复正常。这口古井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预报功能,目前还是个谜。

海南省万宁县北大黎族苗族乡樘树园村附近,有数十个泉眼。主泉位于宽5米、长40多米的山沟里,支泉遍布附近的山坡,泉水汇成溪流,注入附近的龙尾河。让人称奇的是,如果在泉水附近,连续有噪音影响,尤其是如果用点燃的香或其他烟火在任何一个泉的上空连续盘转几分钟后,附近所有的泉都会冒出连续的气泡,发出“啧啧”之声,随之泉水滚动如汤煮沸,涌水量明显增长,水温从50℃升至75℃以上,整个泉群乃至整个山沟部有水汽弥漫,几米以外就可闻到硫磺味。这个泉水中含有何种物质,为什么受噪音和烟雾影响都会出现上述现象,这些疑团还有待专家来解开。酿酒之泉

自然界中有若干泉水,酿酒泉并不因它量大质佳的泉水而驰名,而是因其具有某种特殊意义或特殊功能而富有魅力。神奇的“酿酒厂”

处于我国江西省某村的五味泉,堪称大自然自设的一座天然酿酒厂。白术村在吉安盆地东部,在它附近的一座九峰岭山脚下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泉水无色透明,并含有大量气泡,口感甜味适中,又有辛辣的感觉,咽下后,喉头略有些苦,还有些许酸味,味道堪与鲜啤酒相媲美,当地人称它“五味泉”,外地人则称之为“酒泉”。当地人常将泉水取回,作啤酒饮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酒泉”所含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不仅微量元素丰富,而且不含热量,是理想的天然健康饮品,可是这座“酿酒厂”是如何生成的,专家们至今仍不清楚。风动石之谜

据地理学家考证:风动石属花岗石质,经海水长期侵蚀,被切割或分体,其棱角经风化而剥落,天长日久,形成球状,地质学上称为“球形风化”。天下第一奇石

古称铜山的东山岛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岛上不仅有美丽的热带海滨风光,还有一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风动石,更是风景区的著名景点。

这块奇特的风动石屹立在海滨附近,石高473米,宽455米,长469米,重达200多吨。这块巨石落脚点仅仅几平方厘米。当海上吹来强劲的气流时,风动石便微微晃动,让人觉得岌岌可危,可风停后,风动石便又能稳如泰山地站在那里。风动石不仅在风的吹拂下会摇晃,而且人力也能使其晃动。如果把瓦片放在石下,只要位置适当,一个人足以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晃动起来,不一会儿瓦片咯咯作响,顷刻间化为粉末,奇石晃动的轨迹清晰可见。更令人稀奇的是,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风动石却安然无恙。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搬走风动石。日舰“太和丸”上的士兵用钢丝绳系于风动石上,开足马力,多条钢丝绳竟被拉断了,可风动石仍纹丝不动,最后日军只是放弃这一企图。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水的异常现象

在我们生活的蔚蓝色水球上,总是会出现一些违反自然及物理现象的奇观,是什么未知力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呢?“龙吸水”奇观

1998年7月4日14时多,在山西应县水库出现了奇异的现象。位于水库东北方龙首山的小山岗上空停留着一片黑云,而周围却晴空万里。渐渐地,这块黑云往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水库的正上方。

美丽的水花这时从东北方水面飘来一团白雾,停在水面中央,渐渐扩大成一盆状圆圈,并且有低频的“呜呜”声从水下传来。突然一根水柱从中央呈螺旋状升起。据目击者描述,水柱的直径至少有一米。过了一段时间,水柱与上方的黑云连接在一起,时而断时而连,5分钟后彻底断开,水柱强烈摇摆着钻入黑云中消失。目击者均对这一奇观惊奇不已。科学家也无法解释出原因。当地居民称之为“龙吸水”。

芜湖县志也记载过一次“水失踪”事件,明朝南靖二十六年七月,有黑龙现于长江中石滩,由于它的出现,河水暴涨达五六米,但随之又干涸见底,附近所有的水都不知去向。

1845年12月24日,也就是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五,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范围最广的一次水啸,遍及湖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六省市。当时并没有地震的报告,也没有强风,是什么引起了这次水啸,无人知晓。这次神秘事件在各地的县志中都有记载:“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五,松滋无风,各处陂塘水忽然荡起,左起则右缩,低昂六七尺许,掀起逾时始定。”

以上这些违反自然物理现象的奇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芳香之地

我国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清水村西北约2千米处的一个山腰上,有一块散发着香味的土地,其面积仅有50多平方米。在这个群山环抱、人迹罕至的地方,香地上面悬崖峭壁,下面溪水潺潺。从表面看,这里与附近地区没有任何区别,生长着与其他地方一样的植物,土壤颜色也与周围的相同,但它却能散发出阵阵奇香。发现香地

一位采药的山民路经此地,发现有异香扑鼻,是什么这么香?这引起了药农的注意,他反复查看了这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后均不得其解,最后,他突然明白,原来正是脚下的土地发出这特别的香味。

后来,来到这里的人们发现,这奇特的香味仅局限在这方圆50米的范围内,只要越出一步,香味就闻不到了。人们还发现这里的香味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时,味道显得格外香;焦阳似火的中午,则变得淡淡的;日近黄昏,天阴或雨过天晴时,香味会渐渐变浓。人们还发现,这香味还可以使人精神舒爽、神志清醒。

许多专家慕名来到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亲身感受到这奇香之后认为,这种香味可能与这里地下存在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当这一微量元素放射出来后,同空气接触就会形成一种带有香味的特殊气体。香味时淡时浓,可能是这种放射元素的强弱和气温变化有关。

这奇妙的香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说与放射性元素有关,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元素?它为什么仅存于这狭小的范围内?目前人们真的很难说清楚。冬暖夏凉的地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与太阳距离的远近不同,这些都影响着地球接收的太阳光热,因此形成了地球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某些奇特的土地却打破了这一自然规律,出现了超自然的现象,它的冷热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冬暖夏凉的现象

在辽宁省东部山区桓仁县境内,有一处被人们啧啧称奇的“地温异常带”,整个“地温异常带”长约15千米,面积为106万平方米。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随着夏天的到来,地下温度便逐渐开始降低。当地表温度高达30℃以上时,在这里地下1米的深处,温度竟达到了-12℃。特别是当地一位农民家房后的一道长约1千米、宽约20米的小山岗,则更为明显。1995年的夏天,这位农民的父亲在堆砌房北头的护坡时,扒开地表上的岩石后发现那里竟冒出了寒气。老汉十分惊讶,于是在这里用石块垒成了一个长宽约60厘米、深近一米的小洞。这个小洞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散发出阵阵寒气,人只要站在距洞口6~7米远的地方,就会被这寒气冻得难以忍受。他们将鸡蛋放在洞口,鸡蛋被冻得破了皮;将一杯糖水放入洞内,转眼间就被冻成了冰块。

入秋后,这里的气温开始逐渐上升,到了寒风凛冽的隆冬时节,这“地温异常带”上则是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这时在地下1米深的地方,温度可达零上17℃,以前的“天然大冰箱”这时又变成了“保温箱”。虽然大地已经封冻,但在这片土地上,却是绿草茵茵。这户农民在这里平整了一小块地,上面盖上塑料棚,在这棚里种上大葱、大蒜。经测定这棚内气温可保持在17℃左右,而地温保持在15℃。当地农民充分利用了这一条件,在这道土岗的护坡前盖了一间房子,利用洞口的冷气制成了小冷库,为乡亲和沙尖子镇的饭店、医院、酒厂、兽医站等单位储存鱼、肉、疫苗等物品,冷冻效果十分理想。宝岛形成之谜

一条浅浅的海峡分隔了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它是否和大陆处于一体的状态?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人们众说纷纭,而且态度都很肯定,都有各自的道理。不同的观点

一种看法是,台湾与大陆属于同一地层结构,在距今100万年前,它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同大陆连接在一起,那时宝岛可能是大陆的一个半岛。后来因地层变动,局部陆地下沉,形成了台湾海峡,使台湾成了海岛。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指出,直到6200年前,澎湖列岛南部同福建陆地之间,还有一条经过台湾礁的陆地联系着,而澎湖与台湾的陆地联系则一直维持到距今5400年前。

有人还从台湾的史前文化角度来证明。人们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那里出土的6000余件石制品无论在制作技术上还是在基本类型上,都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部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石制品非常相似。有人发现,从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发掘出的史前时期的彩陶和黑陶与大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黑陶非常相似。在台北县淡水镇八里乡八盆坎发掘出的用青铜制成的两翼式箭头,经切片化验,发现它的冶铸方法是大陆殷商时代通用的。

另外,人们在淡水河流域出土的赤褐的粗砂陶器与福建金门县出土的黑色和红色的陶器在刻纹等方面很相近,可能属于同一类型。有人在台湾西部发现许多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犀牛、野牛、野鹿、剑齿虎等的化石,这说明早在距今100万年前,有大批动物从大陆其他地方移到原属大陆的台湾。也有人在考察野生植物后指出,台湾的野生植物和大陆的野生植物相比,多是大同小异的,大多相同、相近或属近缘。据统计,在台湾达3800多种的动物中,有1000种与大陆完全相同。

另一种看法认为,台湾是东亚岛弧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形成与东亚岛弧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东亚岛弧即指东亚大陆架与太平洋西部海沟之间的岛弧,包括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及其附近小岛、菲律宾群岛等。东亚岛弧的形成,以东亚褶皱山系为标志。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是由于在地壳运动时,东亚大陆架一方面受到来自大陆方向的强大挤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而坚硬的太平洋板块的阻挡,于是在它前沿形成了一系列按东北——西南方向排列的山脉,这就是东亚褶皱山系,当它露出海面时,便构成了东亚岛弧。单就台湾讲,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褶皱、隆降,从而奠定了台湾地质的基础。玛瑙湖之谜

玛瑙并不少见,但如果在几十平方千米甚至更大的面积内由玛瑙结成了一片“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敢相信了。然而,在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戈壁中,就有一个神奇的玛瑙湖。玛瑙玛瑙湖总面积四万多平方千米,仅湖心地区就达几十平方千米。湖里不但有玛瑙,还有蛋白玉、风凌石、水晶石等多种宝石,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璀璨宝地。只是由于它地处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戈壁,世人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玛瑙与人类古代文明

玛瑙作为玉髓的变种,因其颜色美丽多变、透明度不同而呈现出神话般玲珑剔透的色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被用作装饰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那里早期的居民沙美里亚人,用玛瑙来做图章、信物、戒指、串珠和其他艺术品,他们在隆重仪式中使用玛瑙斧头和其他玛瑙制品以示庄重。神奇的玛瑙形成过程

科研人员认为,大约在1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孔洞。很久以后,孔洞浸入了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溶成分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玛瑙雏鸡

玛瑙在宝石中的价值并不高,但在玛瑙湖就发现了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玛瑙雏鸡”。从表面看它似乎也就是块石头,可当科研人员用激光照射这块石头的内部时,里面竟然有一只小鸡,小鼻、小眼、小嘴巴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一般情况下动物化石是硅化物,可这只生动逼真的小鸡却出现在这亿万年风雨的杰作——玛瑙之中,在令人惊叹不已的同时又令人困惑不已。“鬼城”之谜

作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名山,山上道观鳞次栉比,因苏轼诗云“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名山孤峰耸翠,古木参天,直插云霄;殿堂庙宇,飞檐雕栏;下临长江,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卷。说到名山的闻名,这还要与鬼城联系到一起。

鬼城鬼城的传说

西汉刘向所著《列仙传》和东晋葛洪所撰《神仙传》,皆称平都山(今名山)为阴长生、王方平成仙飞升之地。随着往来平都山的探访者络绎不绝,阴、王二仙的故事也被广泛传扬,后人误将阴、王传为“阴王”,而说“阴王”乃“阴间之王”。“阴王”既然在丰都名山,“鬼城”、“幽都”自然是在丰都了。

还有人说,名山是丰都大帝管辖的阴曹。清《玉历宝钞》记载:“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者是“丰都大帝”。该书还杜撰了丰都“鬼城地府”的机构设置——有十殿及所辖十八层地狱,有枉死城、奈何桥、血河池、望乡台等,主要人物之首为丰都大帝。他管十殿阎罗、四大判官、十大阴帅、城隍、无常、孟婆、大小鬼卒以及各岗位设置、阴法刑律的制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