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2980200000024

第24章 让生命之树常青(2)

春季里时高时低的气温,时风时雨的天气,常使关节炎患者的病状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4.哮喘病

哮喘病人对气侯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引起复发或是病情加重或恶化。

5.春季皮炎

春季皮炎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因此应该尽量少晒太阳,不用劣质化妆品,多吃新鲜蔬菜,应该禁食易引起过敏的虾蟹等。

温馨小贴士

在鲜花盛开、花粉飘香的季节,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少赏花,外出时最好着口罩和墨镜,以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

夏季别让脚受凉

夏天到了,人们光脚穿凉鞋的时候比较多,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使脚受寒,进而会影响内脏,引起胃疼、腰腿痛等。

医学研究证明,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差;脚的脂肪层薄,保温差,所以脚掌皮肤温度最低,极易受寒。一旦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使抵抗力显著下降。此时,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感冒等多种疾病。

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收缩,时间长了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眭疾病等。所以夏天要注意脚的养护,不能光着脚到处走,更不能让脚在冰凉的水里待着。

温馨小贴士

有皮肤过敏史的人,尽量不要穿塑料凉鞋和拖鞋,最好穿布凉鞋或竹凉鞋。要是喜欢穿塑料凉鞋,则要穿上袜子,避免脚部与凉鞋直接接触,这样皮炎就不会“光顾”了。

夏季养生,以“清”为主

中医养生强调要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季以燥热为主,因此夏季养生应以“清”为主。

1.思想保持清静

酷热的夏天,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

2.饮食保持清淡

夏季养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高脂厚昧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3.居室保持清凉

炎夏养生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开窗通风的起居习惯。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清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游乐保持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温馨小贴士

天气渐热,“三豆汤”又该上餐桌了。“三豆汤”由绿豆、赤豆和黑大豆一同熬制而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具有清热解暑、散血消肿之功效,还可治伤风感冒、夏季头痛、鼻塞不通等。

“凉茶”让你清凉一夏

人们常听说凉茶能消暑,是夏季养生的最佳选择。凉茶对于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效果十分明显。凉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制作凉茶所使用的草药能有效去除人体的毒素,起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御细菌病毒的感染、平衡阴阳、柔润肌肤的作用。

除此之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把凉茶当清凉饮料饮用。

温馨小贴士

需要注意的是,喝凉茶也要对症下药,而且喝凉茶也要依个人体质而异。体质差及寒体型的人,不宜喝凉茶,因为喝了身体不仅受不了,还可能引起肾虚。而热体型的人则相反,对凉茶没有大的禁忌,不过也应分清自身热气上火的类型。老人、婴幼儿和刚生完小孩或者是经期之后的妇女也不适合喝凉茶。

秋季养生重在三阶段

秋季养生,人们要十分地注重三个阶段。

第一是初秋阶段。初秋时,应适时进补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

第二个阶段是中秋。炎热的中秋,气候干燥,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晚秋。晚秋时,容易突发心肌梗死,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人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据专家指出,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温馨小贴士

除阳虚体质者以外,一般人立秋后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养生先养肺

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如何调理肺脏。因为肺与秋气相通相应,秋季肺气旺盛,护理不好肺会使养生前功尽弃。如何养肺?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饮食养肺

饮食上选择有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食品,如芝麻、蜂蜜、红枣、银耳、梨、橄榄、百合、鲜藕和绿豆等柔润之品。饮食宜清淡、爽口,不食大辛大热、辛辣煎烤等辛辣燥热之品。多食秋令时鲜果蔬,如荸荠、百合、萝卜、柿和橘,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

2.饮水养肺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非常容易失水。因此秋季应多饮水,多吃水果以润肺,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要合理,少量多次。体育锻炼活动量大的人更应多饮水。

3.采用药粥来滋润肺脏

药粥是最佳的秋养之选,适合任何人。药粥能和胃健脾、润养肺燥。在煮粥时加入百合、芝麻、栗子、秋梨、菊花和胡萝卜等“药食两兼”的物品,即能收到益肺润燥、滋补强身之效。粥须热食,以御秋凉。

4.起居顺应自然

秋季养生早起早睡的起居规律很重要。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早睡以避风寒,早起以从清爽,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早睡早起,养神宁志;闻鸡起舞,坚持早练,使肺气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练气功、打太极拳的黄金季节,借此增强体质、抗御病邪。哮喘、慢f生支气管病人更应注意养生保健、预防发作;已发作者应抓紧治疗,以减轻入冬后更严重的症状。

5.清洁皮肤护理肺脏

在干燥的秋季里,皮肤最容易受到伤害。养护首先要补充水分,多洗温水浴,浴后擦些护肤品。洗澡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和皮肤气血流畅,皮肤充满活力,从而润肤益肺。加强饮食营养,多摄人些维生素A、C、E等“美容维生素”,以保持肌肤的活力和健美。

温馨小贴士

适当秋冻可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抗病能力。秋冻训练除少穿衣服外,还有“冷水锻炼法”,即从初秋起就冷水洗脸、冷水擦浴,持之以恒。

秋季“护胃”重在五点

中医学认为,由于入秋后天气转凉,对胃肠道刺激很大,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那么,秋季如何护胃呢?

1.养胃先要保暖

人秋后由于白天夜晚温差较大,护胃要特别注意对其保暖,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2.饮食养胃

秋季养胃饮食应该以温、软、淡、素、鲜为主,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养胃要忌嘴

中医学认为养胃重在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忌暴饮暴食,要戒烟禁酒。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隋恶化。

4.安心静养

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胃病的康复。

5.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温馨小贴士

胃火旺盛的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摄入苦瓜、黄瓜、贡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秋季里不让三个部位受凉

秋季气温下降,专家提醒人们要注意对人体以下部位的保暖。

1.胃部

秋季里昼夜温差较大,胃会因为着凉而抽搐,极易患腹泻等疾病,因此要注意胃部的保暖。胃部的保暖对身体较瘦的人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痉挛,轻者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产生呕吐和腹泻等情况。因此,医生特别提醒,一些女性身体本来就单薄,不要为了时髦穿得太少,造成肠胃和身体“双重受损”。此外,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

2.腰部

由于气候变冷,会加重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这些,原本并不明显的痛症会一下子暴露出来。深秋时节,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凉,晚上睡觉时更要注意腰背保暖,防止因受凉而使腰痛加重。

3.腿部

深秋季节由于天冷风大,关节炎患者在这一时期,极易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天气渐凉,要注意保暖,多用热水泡脚或用热水敷膝关节。医生建议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缩紧了周围血液循环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动更困难。

温馨小贴士

洗脸后,在口唇上涂些油脂或50%的甘油能防止口唇干裂,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维生素。

冬季养生适宜喝的汤

冬季养生,人们适宜喝以下几种汤。

1.可防哮喘的鱼汤

鱼汤有消炎的作用,因为鱼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可阻止呼吸道发炎,防止哮喘病发作。每周喝2~3次鱼汤,可使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哮喘病发生率减少75%。喝鱼汤可防哮喘,而用大马哈鱼、金枪鱼、鲭鱼等多脂鲜鱼熬汤,防哮喘效果更好。

2.可增强记忆的面汤

多喝面汤可增强头脑的记忆功能。因为面汤中含有可补充脑内乙酰胆碱的卵磷脂。卵磷脂有一个特点,极易与水结合,故煮面条时,大量的卵磷脂溶于汤中,因此,多喝面汤可补脑并增强记忆。

3.可抗感冒的鸡汤

冬季养生的最佳汤饮是鸡汤,它对抗感冒的效果甚好。它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促进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的缓解,特别有益于体弱多病者。

4.促进新陈代谢的海带汤

海带是一种含碘非常高的食物,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此种荷尔蒙具有产热效应,通过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5.抗衰老的骨汤

五六十岁的人老化速度很快,如果中老年人不注意保养,皮肤常常会变得干燥、松弛、弹性降低,出现皱纹,常有头晕、胸闷、神经衰弱等不适。这些都是微循环障碍的结果。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等可疏通微循环,从而改善上述老化症状。

6.可增强人体抗污染能力的菜汤

各种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碱性成分,并能溶于汤中。喝蔬菜汤可使体内血液呈弱咸性,并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随尿排出体外,所以蔬菜汤有“最佳人体清洁剂”的美称。

温馨小贴士

由于冬季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再加上冬季空气干燥,人们活动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所以,过多地食用羊肉、狗肉等温热性的食物,非常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而正文所述汤类,则有补而不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