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30

第330章 猫腻

文渊阁内,诸公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前面诸人还讨论着通州官军哗变,杨嗣昌口口声声要严惩此次贪墨军粮的黑手,而薛国观一力阻之。

然而一眨眼,老母鸡变鸭。就这样哗变的饭桶官军忽然报捷,报的还是全歼满洲正红旗,并且阵斩酋首杜度。

这玩笑未免开的过大,就算有人贪功心切,就算有人要“将功折罪”,就算有人杀良冒功,这报上的大捷也未免太惊骇人心。

尤其是在战报中,明军“又”次宣称杀了杜度。

在早先的巨鹿大战中,明军一败涂地,却偏偏已经报了一次大捷。

报捷的自然是高起潜,当时卢象升兵败战死,不过在双方激烈的鏖战中,确实射“杀”了一敌酋落马。

这位落马的敌酋是岳托,当时太混乱了,明军不知道岳托是谁,误以为是杜度。

卢象升英勇战死沙场,束手旁观的高起潜随后率领关宁军逃跑,却慌不择路的跑反方向,一头撞上清兵的主力大军,是一触即溃。不过事后他收拢残兵败将,却是听说了在巨鹿有一清酋战死。

高起潜毫不客气的把这军功据为己有,以此“功劳”为自己的大溃脱罪。

于是,杜度在莫名其妙中“被死亡”一次。

文渊阁内,大伙都还清晰的记得,高起潜在“报捷”的文书中宣称射杀的敌酋“白盔白马,装束异常豪华雪亮,在鞑子大军的拥簇中鹤立鸡群,其人头大如斗,头角峥嵘···。”

然后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清兵再次兵围通州时,领军的大将正是杜度。

由此,高起潜闹出了天大的笑话,不过还好,他圣眷尤隆,虽然是被崇祯呵斥的狗血淋头,但是没有获罪。

看到这次报捷的文书中,明军又次宣称杜度“被死亡”,杨嗣昌冷笑,薛国观一脸愁容。

纵观此次清军入关,除了于望的官军屡屡和清兵血拼,有不少斩获,其他的明军完全是十足饭桶。

此次整个华北大地,明军各处囤积重兵,他们虽然和清兵是一触即溃,但毕竟是与清兵交过手。

其中各地总兵报捷,军功最大的,麾下也不过是砍了二十几颗鞑子的首级。

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游而不击,屡次报捷,但是战果总共才报上九颗鞑子的脑袋。

就明军这样的战力,入关的清军达到十几万,想驱逐鞑虏出关,真是打上一百年也办不到。

这次通州的官军一报捷就是“全歼”满洲正红旗,阵斩过万,战地格杀杜度,这样爆炸性的消息,是吓死人不偿命啊!

“这个周廷儒啊!”薛国观气极:“不就是区区官军哗变么?至于用这样捅破天的荒唐捷报来捂盖子?他莫不是老糊涂了罢?这种事情,就算你想为自己赎罪,但也要看别人信不信!···等到事情败露,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

其他人皆是默然,或有脸上木木的,或有冷笑的,或有幸灾乐祸的。

然而,毕竟是大捷文书,大明官场的“好消息”一向是充满了猫腻,众人又是仔细的看了一遍文书,寻摸着其中不能自圆的漏洞。

文书中,满篇的周廷儒是如何的殚精竭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眼皮底下,他旗下的三军又是如何的勇猛,人人卖命,这场大战又是如何杀得鞑子人头滚滚,鬼神惊,天地动···。

杨嗣昌细细咂摸,终于在大捷文书末尾,附了一句不起眼的小字:此战,永平参将于望、山西总兵虎大威、宣府总兵杨国柱皆有参与。

很快的,其他人也都发觉了。

这句话虽然风轻云淡,但是却犹如蛰雷霹雳,惊动了这些内阁大员。

他们纷纷惊疑不定地互视。

要说周廷儒取代卢象升督师天下兵马,取得这样的战果,这些人是怎么也不敢相信。

不过要是这场大捷中,如有那新任的永平参将于望参与,那就说不定了。

因为之前,寥寥一二轰动的大捷,无不是于望一手缔造,他不折不扣是奇迹的创造者。

因为于望的勇猛杀敌,天下哄传,早先皇帝大喜之下还钦赐“勇冠三军”的美名。

这样的人物,是经得起考证的,于望之前曾有几次报捷,经过兵部的严密核查,战功次次属实!

有了他的参战,这战果···。

或许,猫腻就在这里?

“斩首鞑子万余级,或许有些虚数,然再细细考量,这阵斩奴酋杜度,事关重大,周廷儒还不至于利欲熏心,还不至于老糊涂,···断然不敢造假。”

沉寂中,薛国观囔囔自语。

只是,这个于望在漳水血战后,不是损兵折将,率领残师跑回开平休整去了么?

至于杨国柱和虎大威二人,更是在巨鹿大败后销声匿迹,这内阁的大员无不是认为这二人已经畏罪潜逃了,这突然又是从哪个旮旯冒出来了?

这一切都充满了“猫腻”。

很快的,在文渊阁的诸位大臣就接到了皇帝的召见命令,各人不敢怠慢,纷纷打理下自己的衣袍,拔脚就走。

在薛国观为首的一众内阁大臣涌入乾清宫的时候,杨嗣昌一眼就发觉了在皇帝面前正是伏地跪了一个大太监,此人正是高起潜。

只见崇祯皇帝满面笑容,在来回走动,笑声畅快:“好个周廷儒!好个于望!嗯,杨国柱与虎大威也不错,之前联还以为他们畏罪潜伏,此次居然也参与大战,取下如此大功?哼哼!我大明再次迎来空前大捷,军心民气沸腾,看东虏还敢肆虐!”

自从唯一敢于和清兵正面对决的于望从漳水突围后,整个明国的战局是每况愈下。

崇祯虽然坐镇京师,但是坏消息是每日传来,让他焦头烂额的一日不得安宁。

自从于望“败走”后,多尔衰率领的满清主力终于露出獠牙,他们骑兵千千万万,纵横奔驰在明国腹心之地。

不说清兵攻破济南,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等城破被俘,城内所有百姓被屠杀殆尽。

光崇祯手上接到的“丧报”,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

目前,清兵主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饱掠的终于心满意足,整个大军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正渡运河北归。

而朝廷在北地聚集了几十万的大军,却都是裹足不前,眼睁睁的看着鞑子犹如无人之境。

难道我煌煌大明的文官武将,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挡住清军步伐吗,就没有一个人敢勇猛杀身报国吗?

“皆是夸夸其谈,无用之辈!···”

崇祯雷霆大怒治下,这段时间下旨将山东巡抚颜继祖,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逮捕进京,去官职陷囹圄,论罪责,处死。

然而,上层的文武大员是杀了几个,但是战局还是糜烂不可收拾。

由此,脾气愈发火爆的崇祯越来越难伺候,每日就他身旁近侍的太监、宫女无不战兢,诚惶诚恐,无比小心,平时大气也不敢出,惟恐被殃及池鱼。

饶是如此,在过了年后,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错,因为这样,被拖下去活活打死的太监宫女也有三五人了。

然而今天,天大的好消息终于来了,这让一直服伺皇帝起居的众多太监宫女纷纷深深的透了个大气:“真是久旱逢甘霖啊!看来过了今日,再也不用过那朝不保夕的恐惧日子了!”

“哈哈哈···,哈哈哈···”,兴奋中的崇祯笑的一阵气喘,在极度的长久压抑下,今天的好消息可谓是拨开云翳见天日,郁气肝火尽去。

“蓬!”的一声,崇祯忽然一脚踹翻了伏跪在地的高起潜,骂道:“高起潜你个狗才!自己去领杖责二十!”

一脸白胖,一身富贵气的高起潜本来是战战兢兢的,但是闻言后大喜,尖着嗓门嚎叫:“谢···皇爷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