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27

第327章 安置

鉴于在天津的满清主力押解着如山如海的物资和人口,每日行动慢如蜗牛,据于望手中的情报,目前清兵连绵百多里的押解队伍居然是连大运河都还没有过完。

如此,于望决定,趁着这个天赐良瑕,大军日夜兼程,护送此次到手的“肥肉”火速回老巢。

按照此次缴获的诸多骡马和马车,所有的物资尽可全部装走,甚至有很多空裕的车辆、马骡可以安置走不动道的老弱妇孺。

如此,尽管有了很多的难民的拖累,但是于望估计,在极限的赶路中,六七天功夫,足以完成这个棘手又麻烦的任务。

在于望和杨国柱二人的商量中,此刻正红旗全灭的消息等多尔衮收到消息起码要两三天,然后他们决策和犹疑又要一两天,最后不管多尔衮采取什么决策,但总归是要北上出关的。

所以,在护送回物资人口回开平后,汉家军尽可养精蓄锐,视情况而定,半路截击。

战略一定,整个大军便是浩浩荡荡回转开平,自然在走之前,明军又次将潮白河的清军营地及附近全部搜检一遍,以防有漏出手指的财货,如此搜刮之后,这篇地域彻底如水洗过一般干净。

在大战之后的第二日清早,整个大军就已经开始启程。

八万余被解救的百姓,三十四万多的粮食,合计两万多的牛、羊、猪、骡马,还有缴获众多的军械抬重、物资车辆随行,形成一个连绵几十里极为漫长的队伍。

什么事情都是想的容易,执行的困难。

换在其他明军来组织这次的大转移,大部队一天蜗牛般的能行进十来里就是天幸。

但汉家军的组织力一向是不同凡响,这次收获到清兵用来转载物资的车辆不计其数,或是独轮车,或是大车,或是马车等,怕有上万辆之多。

于是,这些被缴获的车辆满载粮米、金银,除此之外,那些难民,只要是青壮,不论男女,身上都抗着粮包,一趟就将所有收获带走。

至于其中的老弱病残,统统安置到马骡车上运送。

汉家军则是派出大批战士负责监督押运,负责秩序,负责运转的流畅,而余者就是结阵行军。

杨国柱、虎大威营中的骑兵,同样与苍蝇家丁骑兵队一起,在冗长的队伍前后左右派出大量骑兵护卫哨探,按照于望的规定,大量的哨骑远远散布在周边十数里侦查情报。

在这样庞大的人口、物资队伍前,于望不容任何人等觊觎,他下令,在整个“大部队”范围二十里地内,不论是明国地方的百姓,还是当地官府卫所人员,一率驱赶,不得靠近。

其实这个军令在目前有点多余,因为在整个北地,早就人心惶惶,乡野的屯镇不用说,百姓早就逃散一空。

就是路过一些地方的大城,地方明军也是每日紧紧的关闭城门,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就是连派出出哨人员的举动都仿佛是要了他们命般的惧怕。

不过,这样庞大的人流和队伍,各地的明国大城官员或多或少都有点听闻,都是惊疑不定。

在他们眼中,这大股的部队要不是鞑子的军队到了,就是空前的流民潮。

要是驱逐人口、物资的鞑子大部队到了,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就算不是鞑子兵,来的是流民潮,那也不是好事,因为“流民”和“流匪”只是一字之差而已。

在这些地方大城的官员整天念“阿弥陀佛”之际,好在这股莫名出现的“大军”既不劫掠州县,也不和他们打交道,由此他们也乐得不于理会,做起睁眼瞎来。

所以,这一路上,大部队的行进迅捷无比,居然没有受到丝毫意外的影响。

此次,足足有八万多那些被解救的百姓随队伍前行,依于望将军说的,他们先到开平中屯卫安顿,等日后安全了,是留是走,再做打算。

眼下的百姓们心中早就下了决心。

在这个世道,不论是二进宫还是一进宫,都已经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至于去留问题,那还用说么?眼下大明北地似乎到处是在劫掠的鞑子,要说太平的地方,除了勇冠三军于望爷爷戍守的永平府,这样安定的乐土上哪里找?

有些人憧憬着还是回乡,但就算是回去后,在这个财狼当道的世道,想来思去的,终究是没有活路!

在路上,他们尤其和汉家军的一些官兵交流后,他们更是发现,这些好汉以前的经历更是比自己凄惨了无数倍,个个不是破产的军户就是到处要饭的流民,他们朝不保夕的,每天不是饿死就是地方恶霸凌虐死。

然而···,自从他们投奔了大将军后,不仅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是家中的生活用度也是富裕的紧!

有了这许多官兵的现身说法,难民们人心大定。开平···,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国乐土啊!

于望他老人家杀人是不眨眼,不过他杀的可都是十足的恶棍和强盗,况且就这一路上,除了开头几天的米粥面饼管饱,这两天,难民们居然人人都能吃到肉了。

要说平时吃肉,眼下北地的大明百姓几年中也难得开荤一次,但凡明国地方官府或者乡绅,莫不是视地方百姓为赋税、财富剥削的来源和徭役的免费劳动力。

他们除了压榨再压榨,谁会管底层百姓的死活?何曾有一个善人会想过给治下的子民吃肉?

“大将军仁义!!!”

这段时间内,整个难民大军里,人人称颂感激无比。

由此,他们对于未来在永平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奔劲,因为在那里,人人不仅不会饿死,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过的很好,身边这些国朝的虎贲将士就是榜样!

所以,尽管这次迁徙的队伍过于庞大,物资很多,但是人心很齐,在所有百姓的积极配合下,整个大部队居然硬是在七天内赶到了开平的地界!

在到达开平地界后,整个迁徙大军都是欢声雷动。

在早就接到消息的肖先生的组织下,整个吏书司满负荷运转。

肖先生旗下出动了无数的精兵干将,他们井井有条的工作,日夜不停的运送粮米财帛入库,在永平几个大城里,更是临时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小型的难民居住点,其中南霸天的巡检司兵丁倾巢而出,更是布满各个人口、物资接收的要害道路,进行空前的严厉管制。

尽管此次一次性到来的人口和物资无比巨大,但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居然在两天内尽数从容的安置了下去。

对于此次大将军的大捷归来,所有开平的子民都是兴奋无比。

要说自己的子弟跟随于望他老人家打战,开平的百姓从来是信心满满,打赢或许很艰难,不过想输,哪有那么容易?

这不,咱汉家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之怒,换来空前的大胜和大收获?

这次在开平的各个大城,临时建立的露天营寨仓房密密麻麻,到处是堆放这些夺来的粮草物资。

当地百姓不停的咋舌和兴奋,听说此次杀敌众多,很多军属都是趾高气扬的走路起来,其中不光是自己的亲人痛宰鞑子,给自己挣脸,看着物资收获,光是战后的封赏就少不了重重一笔!

还是打战好啊!不打战,一年辛苦,土里刨食儿,虽然也能混个温饱加小康,但是一次出征,按照以前的经验,大将军一点都不吝啬,那发下的财货足以顶自己家苦干三年!这可是让其他同样是自由军户,但是没有子弟参军的那些邻居羡慕的眼睛发蓝啊,其中更不要说那大规模的,还是集体军户身份的人,嘿嘿,他们么,也就只有流口水的份!···

这些底层的百姓其实最兴奋的还是,他们目睹了无数的难民被接收安置。

他们个个雀跃无比,纷纷夸夸其谈,极力想象以后大将军治下的繁荣前景。

是的,这么些年下来,在大将军的种种政策推行下来,就算是最底层的百姓也知道,在这个乱世,或许人命不值钱,但是,人终究代表了一切。

没有人口,什么都是空的!

人多力量大啊!这是所有开平军民的朴素认定。

想象大将军从一个千户开始发达的经历吧,他老人家越打越是强大,越打越是官大,部队越打,拉出来的是越多。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治下的人口基数。

在开平将军府邸,已经休息了一天的于望正和杨国柱二人,一堆官校,在大厅内吃煮得滚沸的羊肉汤。

大军征战辛苦,既然回家了,必要的休憩放松和吃喝犒劳是必须的。

整个大厅里,热闹非凡,在这喜庆的时刻,再说是在吃喝的席面上,大家兴高采烈的,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森严纪律。

平时在民间,大都是传说“赌桌无父子”,在汉家军这里却是酒桌无长官。

在气氛热烈的场面里,沸反盈天的,到处是人们的喝彩和嚎叫,平时出阵在外,滴酒不得沾边,此刻既然大将军请客,喝的又是好酒,岂能不开怀大吃?

在起哄的人群中,王力最为倒霉,因为他平时的“风骚”,李舒和梅仁信早就看不顺眼了,他们在暗中指使部下前去灌酒。

而这些部曲也是心领神会,一个个轮流上去拼。

饶是王力海量,不时装逼的嚎叫:“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饮须得三百杯···,你馁馁的,来,干了!”

而这些不怀好意的下属军官则是赔笑道:“将军大人说的极是!这酒嘛,水嘛,水嘛,喝嘛!喝嘛,醉嘛,醉嘛,睡嘛!!吾辈军人,当以王将军为榜样,来!干了,不醉不归!”

哈哈哈,满场是王力志得意满的大笑声,同时他叫嚣:“李白醉酒诗千篇,等到老王我喝到兴头,少不得要吟诗作赋一曲!这个···,这个,有句诗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年头,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然而一场场火拼下来,王力很快就顶不住了,他醉眼迷瞪,一脸的酒水汤汁,忽然他一个猛子扎了下去,钻入了桌底,随即就是呼噜声大作。

顿时满场的哄笑大作。

马老六、梅仁信是在嬉笑的观看,李舒则是悄悄的抽动了下嘴皮,暗道:人生真是寂寞如雪?真他娘的狂呆了,你老王肚子里的那几两墨水居然还敢和李白比,还要领风骚数百年?嘿嘿,好好去睡,好好去做圆梦!”

大厅首座,于望满脸微笑,这样热闹的场景,连带他的心情也是放松起来。

他不时夹起羊肉入肚,偶尔吸溜几口热烫的黄酒,分外惬意。

杨国柱与虎大威二人穿着便袍,也是吃得满头大汗,没有一点总兵军门的形象。

三人吃喝声、谈笑声不断,彼此心情畅美,以今日为最。

“既然万事停当,该向朝廷发捷报了!”,在吃吃喝喝中,于望忽然低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