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语笑今生
29600000015

第十三章 议政

池边柳条丝丝如翠,庭前杜鹃姹紫嫣红,梧桐枝上莺飞燕舞,又是三月春意浓浓。书房里,桐国维正在挥毫泼墨,一旁的笑语心不在焉地磨墨。

“爹,狄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笑语想着元宵夜的事情,便开口问道。

“怎么想起问这个?”桐国维仍旧低头作画。

“女儿元宵夜遇到几个狄族人,见他们长相奇怪,心下好奇而已。”笑语笑着解释道。

“怎生怪法?”桐国维问道。

“人生百相,本也不足为奇。史书上曾经记载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关外之邦,这些国家的百姓都是以游牧为生,天为穹,地为庐,马奶为饮,羊肉为食,那里的人们性格豪爽奔放,与我们中原齐人完全不一样。只是这些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原的侵犯,如今这雄居塞北的狄邦,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狼子野心?”笑语问道。

“依你之见呢?”桐国维反问她。

“漠北地寒人稀,物质贫乏,他们需要粮食,牲口,兵器,以及奴隶。”笑语低头想了想,说道,“听日安哥哥说,狄国的首领已经率部南迁,此举恐怕对我大齐不利,皇上此刻会不会正为此而伤神?”

“一旦形成对峙之势,便避免不了战争,虽不见得会输,但耗上三五年却是少不了的,以大齐当前的国力,国库恐怕难以支撑!”桐国维感叹道,“民富而国强,国强而兵壮,兵壮方能安四夷。皇上除旧辟新,施行新政以图国富民强,也正是此意。可这新政,少则三年,多则五年难见成效。何况朝中反对新政的大有人在,历朝历代中,新政今日施行,明日被废除的比比皆是,是否能洗新宿弊,还要靠皇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励精图治的精神。”

笑语小嘴一噘,诉说不满,“皇上既有心为民,为何要将爹爹贬至四品京官?”

桐国维笑着看她,心里知道今日不说明白,她恐怕还会寝食难安,“笑语,爹爹的仕途,你无须耿耿于怀的。”

笑语欲言又止,想了想,终于说出憋在心里多日的话,“俗语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当时情形紧迫,杭州州官亲眼所见,爹爹当机立断开仓放粮,本并无错,请旨的折子未能及时到达,更不能责怪于爹爹,何苦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桐国维听了此番话,冷声斥道,“笑语,闺中女子怎敢妄议朝政?”看见她涨红了小脸,一副十分委屈的样子,他话语一缓,柔声道,“今日爹爹赋闲在家不好么,若不如此,怎能有闲暇在此陪你品茶谈天?”

“爹爹,个人荣辱事小,天下苍生事大。笑语担心的是皇上是否圣明,是否能做到兼听则明,是否真心关心天下百姓。”

桐国维看着她,心中大惊,此女自小显示出与众不同,别家的女儿做的事情,她从来不曾放在心上。针织绣工完全不会,却喜欢跟着他各地出游巡视;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说班昭可传书,易安可填词,为何她不能读《四书》《五经》?女儿家本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却未过及笄之年已因赈灾一事誉满杭州。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这样洋洋洒洒大胆评论,当世恐怕再找不出第二来。哎,都怪他平时对她纵容太多,管束不够,心中惧怕,聪明反被聪明误,锋芒太露,必将会招至祸端。

“笑语,爹爹担心你这些想法终有一天会害了你啊!”桐国维忧心地问道。

“爹爹,我一个弱女子,能有多大能耐?若是男儿之身,尚有报国的机会,现今只知道自己一介女流,心中想想罢了,却未必真有机会去做。”笑语笑着解释道。

“哎!但愿如此!”桐国维深深地叹了口气,“鹤立鸡群,太过与众不同,只怕终有一天凡事都不能如你所愿啊!”

笑语摇摇头,“笑语不明,请爹爹赐教!”

“我且问你,一旦与狄族交兵,皇上最倚赖谁?”桐国维话锋一转,又回到了朝局上。

笑语想了想,说道,“孙策曾遗言训‘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而今我大齐天朝,文有张韬,武有王商。一旦交战,皇上必会重用王氏。”

“嗯!”桐国维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朝中和王氏一门不和的是谁?”

“这几月居于京城,笑语常听慕哥哥说,张王素来不和。爹爹既是右相大人的门生,王氏一党借机排挤,自然不会让右相占了上峰。”说到这里,笑语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皇上虽能体谅爹爹爱民之心,却因边关军事不得不顺水推舟,成全王氏。”桐国维手捋胡须,笑着看她,满意地点点头。

“朝中之事,权衡利弊,左右为难,可见要做位万民景仰的好皇上,并非容易之事。皇上何时会再次重用爹爹?爹爹会不会因此就闲置在家中从此不能过问朝事了?”笑语想了想,又摇头自答,“皇上既然有此心思,便说明他并非厚此薄彼之君,自然会明白这一点。”理清了思绪,笑语显得无比轻松,却又禁不住皱眉凝思,政治,权谋,太复杂,也太不光明磊落了,宦海无涯,只怕一旦涉足,便会万劫不复,永不得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