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语笑今生
29600000107

第九十四章 出游

那日过后,明帝时不时会造访清心阁,偶尔会当日来当日去,多数时候,他会住在山上,时而听笑语抚琴吹箫,时而与孩子们一起山中骑马打猎。日子久了,宫中和京里传言四起,流言蜚语纷纷扬扬,传到了齐云山上,笑语本人胸怀坦荡,对此倒可一笑置之。可回过头来细想想,他日桐心若入朝为官,别人会怎么评价他,又会怎么评价他的母亲?唉!自古这皇权边的风流韵事,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况且,越想解释,只怕越被耻笑为‘此地无银’。于是,她便下定决心,放弃安逸的生活,带着桐心和思语离开京城,四处的游山玩水以避开这一切纷扰。

“真的要这样做吗?”喜鹊问道。

“嗯!事已至此,没有退路了!”笑语无奈地说道,“本来想躲在这山中,清清静静地过日子,可现在怕是不行了。”

“我还以为你不介意这些呢!”喜鹊奇怪地说道,“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倒也传得沸沸扬扬,那时的你多淡定从容。”

“以前只有我自己,我当然可以置若罔闻!”笑语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可现在有了桐心,这孩子,你也看出来了吧,他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若入朝为官,同僚们会怎么看他?会怎么评价他?‘三人成虎’,即便他明白理解,心里也会十分尴尬为难的!”

“唉!你这一辈子,都是在为他们父子,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本以为可以过几日安乐日子,可如今倒好,这又要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喜鹊无不惋惜地摇头说道。

“瞧你说的,只是游山玩水而已,哪有你说得那么惨!春来太湖荡舟采菱,夏时可到庐山观瀑,秋天游洞庭看君山,冬日登泰山赏松雪,这看看三山五岳,游遍五湖四海,对孩子们也没什么不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去些地方,多经历些事情,多见识些人情风土,总比整日在房中读死书的好!”笑语笑着安慰道。

“话虽如此,我还是喜欢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守在一个地方好!安稳!”喜鹊说道。

“你身子不便,东离和青青就留下陪你吧,我带着桐心和思语一起。我们过年前一定回来。”笑语想了想说道。

“不行,你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这路上万一出什么事情,那可如何是好!”喜鹊一口不赞成的语气。

“呵呵,这如今在大齐,能动得了我的,可没多少人。我想过了,这一路上,我会身着男装,也不会引人注目。况且思语也是练家子,我们不会有事的!这次,我只是想先去杭州看看嫣然姐姐。好多年没见了,我很想他们。”笑语笑着说道。

冬去冬又来,一晃便已到了正光三十一年的冬天。在这两年多里,笑语带着桐心和思语,先是到杭州住了一年。三人在西湖上泛舟之时,笑语感慨良多,泪流满面地向思语诉说当年她和侍书一起采荷欢笑的情景,听得思语无限动容。笑语又想起,淳熙曾对她说过,当**和皇上在这片荷丛中听到她的笑声,从此便记住了她。假如那日,没有被他们遇见,她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她看了看一旁儒雅俊逸的桐心,那是她和淳熙的孩子,她心中无比的欣慰。无论老天怎么对她,能爱上淳熙,能和他共有一子,她今生都无怨无悔。

三人又共游洞庭一湖,“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暗芷汀兰,郁郁青青……”,桐心在岳阳楼上大声背诵《岳阳楼记》,他那副少年老成、忧国忧民之态,看得一旁的思语和笑语直忍俊不禁。后来,母子三人互相搀扶着爬上那长长的“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心中感慨万分。泰山顶上的日出,令三人激动无比,齐声欢呼,“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有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瞰着这雄伟壮丽的山山水水,笑语心下长叹,她的一生,爱过,恨过,如今有此二子,也算无憾矣!只是不知,远在京城的淳熙,此刻又在做什么?他的孝期也快满了,孝满过后,他是否会再回到边关去镇守?转念又一想,为何至今她还对他念念不忘?她早该把他忘掉才是,为何她还是做不到?笑语一行三人再次回到京城时,已是梅花绽放,雪花飘飘,正光三十二年的春节还有十天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