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智谋观止
2959900000008

第8章 狐偃,走出炼狱的国君“教父”(1)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春秋时期晋国重臣。晋文公重耳之舅,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后帮助晋文公改革内政,以“尊王”相号召,平定王子带之乱,在城濮战胜楚军,使晋文公当上了霸主,从而开创百年霸业。狐偃一生,可谓谋广、谋谨、谋奇,由于其目标坚定且矢志不移,其谋之后,固为诚义。

1

狐偃与伊尹、姜尚、管仲等人比起来,既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并熟悉狐偃时,就会被他惊人的意志和超群的智谋所折服。

狐偃的出众之处体现在:一是率文臣武将陪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二是团结贤能之士将公子重耳推上君主之位;三是辅佐晋文公开创百年霸业。所谓“春秋五霸”,只有晋文公可与齐桓公比肩,故有“齐桓晋文”之称。这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正是由狐偃一手策划和导演的。

仅是陪重耳流亡十九年,并数度出谋相救命悬一线的未来国君,狐偃的胆识、意志、谋略,让人不得不服。因为跟着一位被国内政治势力追杀、各路诸侯轻贱的落魄公子在“炼狱”中苦熬十九年,不是一般的谋臣办得到的。

2

一切还得从祸乱之始说起。

晋国与周室同宗,在周王室的庇护下,已经度过了三百个春秋。到了晋献公这一代,生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晋献公在攻打小诸侯国骊戎时,发现了骊戎首领的女儿骊姬及其妹妹,当时就走不动路了。因为骊姬姐妹的美貌销魂蚀骨,纵使是晋献公这样的君主,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晋献公将姐妹二人带回来金屋藏娇,“从此君王不早朝”。

骊姬姐妹和晋献公分别生了公子奚齐和公子卓子后,为了让儿子将来继位,便陷害申生。先是说申生调戏后娘,再设计“证明”申生谋害君父。申生只得逃亡后自杀。骊姬就把目光投向重耳和夷吾。作为重耳和夷吾的舅舅,狐偃认为还是走为上,就给两个外甥出主意:请命由重耳守蒲城(今山西省隰县西北),夷吾守屈城(今山西省石楼)。于是,他就同狐毛、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等人护送公子重耳到了蒲城暂避。

但是,骊姬为了让儿子继承君位,发誓斩草除根,唆使晋献公派兵攻打蒲城。狐偃赶紧护送重耳翻墙逃走。危情之下,狐偃认为当此之时,还是到狄国躲避为上,因为狄国是狐偃的母国,毗邻晋国,若是逃往更远的国家,骊姬派出的杀手一定会埋伏在路上行凶。再说,离得近点还可以观望晋国动静,伺机而动。而同样被追杀的夷吾则去梁国避祸并娶了梁国国君的女儿为妻。

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人保护下在狄国躲避起来。狄国粗粝的黄沙和狐偃严厉的管教,使养尊处优的公子重耳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但是,晋国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派系林立,以太子太傅荀息为首的势力当然力挺奚齐,以已故太子申生的铁杆粉丝里克为首的将领誓杀骊姬一党。只因晋献公在世,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公子重耳接到外公狐突发来的密件,哭着要回去奔丧。狐偃及时劝阻了他:现在晋国是骊姬党羽的天下,奚齐是太子,必然要当国君。你现在想回去尽孝道,但骊姬会将你视为国君的竞争对手,断然难逃毒手。

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一位政治高手,一直对晋国的事情洞若观火。他派公子絷远赴狄国慰问重耳,实际是试探重耳。公子絷说:我听人说,得国在这个时候,失国也在这个时候,你虽然很庄重地身穿丧服,但时机不可错过啊。重耳赶紧把这话告诉狐偃。狐偃说:这是秦国在试探你,你必须辞谢,要表明仁爱思亲才是最宝贵的,而趁君父逝世谋图私利是有罪的。重耳便按舅父的指导去对公子絷说:承蒙贵国国君慰问,不过我失位出亡在外,君父又去世了,不能回国守孝已是天大的过错,我又怎敢有别的想法,真是要辜负贵国国君的好意呢?说完,对公子絷磕头而不拜谢,哭了一会儿,起来以后就不再和公子絷私下谈话了。

秦穆公知道后,感叹地说:多么仁爱的公子重耳啊!对使者磕头而不拜谢,表明他没有做晋国国君继承人的想法;哭了一会儿才站起来,表明他对父亲深切哀思;起来后不与使者私谈,表明他避开了自己的利益。从此,秦穆公对重耳另眼相看,并不知这是狐偃的掩盖之计。

实际上,重耳想当国君的诉求十分迫切,因为当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害怕没有机会。但狐偃告诉他,现在时机不到,成大事的人绝对不能冒险。因此他只能叹息:看来我今生没有出头之日了。

狐偃说:现在说这个为时尚早。我看国内对骊姬不满的人很多,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当河流处于涨水的时候,聪明的人只宜旁观,总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狐偃的判断没有错。晋献公病逝后,骊姬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国君,荀息为国卿。里克被排挤在中央议会之外,心生怨恨,就重金收买了10个顶尖杀手,把正在办丧事的奚齐刺死在灵堂上。骊姬和荀息大惊,次月又立妹妹所生的只有九岁的卓子为国君。里克故伎重演,将年幼的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骊姬也被斩杀。荀息惊恐,只得自杀。一时间,晋国出现了没有国君的权力真空状态。

晋献公的长子申生和两个幼子都死了,公子重耳和夷吾就成了大臣们议论的对象。里克当时大权在握,是倾向于重耳的,于是就派狐偃的父亲狐突到狄国请重耳回去登位。

狐偃把父亲请到密室,把重耳、赵衰叫来一起商议。狐突老迈,认为时机到了,可以回国。但狐偃对父亲说:这些年晋国发生了各种血腥的政变,现在国内一片混乱,大权旁落,公子重耳回去就一定能够稳住局势吗?狐突虽然是资格很老的重臣,但手头没有兵权,也拿不准。最后,大家还是一致同意狐偃“退一步再看看”的策略。重耳让狐突回复里克说:君父在世时,我违命出逃;君父去世我也没能尽孝,哪还有脸回来当国君?我的兄弟还有很多,贤能的也不少,请文武大臣们择贤而立。

按理说,倘若当时重耳回国,也能当上国君。但一来历史没有假如,二来重耳回国后有何变数,谁也不能确定。因为弟弟夷吾的班底不输重耳,而且心狠手辣,兄弟俩的火并在所难免;再就是里克等人既然敢连弑二君,若重耳不听话恐怕也会遭到不测。

对于重耳的婉拒,里克非常失望,只得选择公子夷吾,派重臣到梁国将夷吾接回来。夷吾的智囊班底以郤芮为首,经常对其出谋划策。郤芮说:重耳不干倒是好事,但回去后恐怕得听命于里克。里克手握重兵,又杀了你的两个小弟弟,若是看我们不顺眼,恐怕难逃一死。夷吾想当君主想疯了,赶紧问怎么办?郤芮说:天下的事,只要有利可图就能摆平。于是出了两条计策:一是让夷吾亲书密信给里克,高度赞扬了他铲奸除贼的壮举,称只要自己做了国君,就封他为相国,还要赐给他一百万亩肥美的土地;二是写一封言辞谦卑的长信给秦穆公,请求他出兵助自己返国登位,事成之后晋国将以河西的五座城池相谢。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夷吾的姐姐,竭力支持。而秦国做梦都想得到河西五地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险塞,为将来称霸中原打开缺口,当即应允出兵。

郤芮的两条阴谋还是有相当水准的,因为里克和秦穆公的确需要得到实际利益,不然就不会费这么大的劲。这一高明的策划将秦国拉了进来,如果里克胆敢造次,秦国就会发兵攻晋。夷吾在当时的情势下必须借助外力,先稳住里克当上国君,再设法除掉里克,最后再向秦国赖账。夷吾两头利用,只开空头支票。这一单生意做得实在划算。

公元前650年,夷吾在秦国大将公孙枝强兵的保护下回国登位,是为晋惠公。在郤芮的谋划下,晋惠公逐渐剥夺了里克的兵权,随后对光杆司令里克说:没有你,我不能当国君,但我作为国君,不能对你连杀两位国君不闻不问。里克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自杀谢罪了,其党羽尽皆被杀。对外,晋惠公发动不义之战以提升“威望”。一时血腥风雨,臣民受苦,国力渐衰。

对于秦国的许诺,晋惠公根本不认账。秦穆公大怒,准备起兵攻打晋国。但由于发生了饥荒,直到晋惠公六年(公元前654年),秦国才起兵攻打晋国,晋惠公被活捉。秦穆公要杀晋惠公泄愤,秦穆公夫人以自焚要挟丈夫,秦穆公这才把晋惠公放回晋国。

晋惠公回国后,把失败归结为重耳的过错,认为大臣还惦念着重耳,他才会输给秦国,于是就派杀手,追杀哥哥重耳,并警告狄国,要是再保护重耳,就要派兵攻打。狐偃听到风声,深感狄国待不下去了,就简单收拾行李,与同僚护送重耳仓皇出逃。在苦寒之地待了十二年,重耳在当地早已娶妻生子。不过逃命要紧,只得抛下妻儿流亡。

重耳等人到了卫国。卫文公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生怕收留了重耳将惹恼晋惠公,连见都不见。重耳毕竟是大国公子,根正苗红,宁可被杀也受不了这气,还想上门讨说法。狐偃劝他说: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都要历经磨难,寻常白眼算不得什么。我听说齐国国君礼贤下士,又是你哥哥申生的外祖父,肯定会接纳我们的。

重耳出逃时并没带太多东西,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在卫国境内的五鹿,终于看到了一个耕地的农夫。重耳不顾公子的身份,上前讨食充饥。农夫听说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块土递给他。重耳气得三魂出窍,挽袖子要找农夫拼命。狐偃及时阻拦了,笑着对重耳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啊!百姓给你土块,预示着你将拥有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了国家。重耳听了,恭敬地接过土块,向农夫表示感谢,并将土块揣在怀中。

那时虽然没有微博,但经百姓口头转发,天下人都知道公子重耳是有德之人。狐偃也借此向重耳讲授了一个道理:所谓仁德,就是别人不经意的小事被你发现了它的意义。不断积累这些小事,就会积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然而再精妙的道理都无法替代食物。公子重耳一行人饿得实在走不动了。特别是重耳,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浑身发冷,几近昏迷。狐偃知道,纵使其他人都饿死,重耳也不能死,否则这些年的苦就白受了。跟随重耳的家臣中有个叫介子推的,对重耳忠心耿耿。他说自己可以去打猎。结果去了半天,一瘸一拐地回来了,手里捧了碗肉汤。狐偃等人直咽口水,但救公子要紧,就把肉汤全给重耳喝了。事后才知道,这地方根本没有猎物,介子推躲到无人处,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和着野菜给重耳熬汤。重耳和手下人都哭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谁不爱惜呢!可见,割肉之举是多大的情义!

狐偃忍着饥饿就此事做了精神动员,说:咱们这个团队如此精诚,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狐偃的动员稳定了队伍,终于历尽艰辛到了齐国。果然,齐桓公不仅隆重接待了重耳一行,还将宗室之女齐姜嫁给他,赐豪宅,供酒食,组建了二十匹马的车队为重耳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这是重耳流亡以来得到的最好待遇。

齐桓公已经老了,特别是管仲的离世使他很伤心,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不过,当时的齐国仍然是强国,晋惠公胆子再大也不敢派人来追杀重耳。

重耳有房住,有车坐,有美食享用,有美女在怀,开始“乐不思晋”。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的重耳已年过五十,头发都白了一小半,又有差点被饿死的经历,不想再折腾了。渐渐地,他开始疏远狐偃等随从,脾气变得暴躁。

狐偃、赵衰等人无可奈何。本来,狐偃还以为他们这一班人会在齐国有点作用,至少也会搞到工作。然而,管仲死后的齐国,奸臣当道,妒贤嫉能,就连齐国的贤士都不得到重用,何况他们这些逃亡的外国人?赵衰在狄国时结婚,如今抛妻别子跟着重耳,重耳却只知享乐,看不到一点前途,心中忧郁。狐偃就劝赵衰说:当初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看齐国并非当初听闻的那样重视人才,主要是管仲死了。看来一个国家得靠有才能的人。你比我有才华,将来也可以成为管仲。赵衰知道狐偃是在安慰他,苦笑道:先生的才华我是知道的,若是公子能够振作起来,或许你可以当晋国的“管仲”,不过现在看来希望渺茫啊。

狐偃也暗自叹息。在那种进退不得的情况下,他也一筹莫展。

过了几年,齐桓公死了,国内一片混乱。狐偃感觉再待下去恐怕有性命之忧,就找来赵衰,跑到野地的桑树下商量。狐偃认为,现在五公子争位,派系林立,奸臣当道,齐国是个是非之地,趁早离开为好。赵衰也同意,但他觉得公子重耳已经养得膘肥肉满,又舍不得美女齐姜,恐怕不会答应。狐偃说再不走,人心都散了,你数数一起来的人还有几个?二人最终决定:如果重耳不走,就设法绑架他离开。

他俩在树下密谋,树上一个采桑的女奴听到了。等他俩一走,女奴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赶紧趁夜去向齐姜出售机密消息。齐姜是个很懂政治的女人,深知此事若被泄露,丈夫性命堪忧,当即动手把告密的女奴杀了,去问重耳是走是留。重耳哭道:承蒙齐国不弃收留我,夫人又对我这么好,我决心陪着你在齐国终老。齐姜见重耳铁了心想待在齐国,深知劝说无益,就去找狐偃密议,认为在齐国内乱的情势下,帮助重耳复国的可能性不大,还有生命危险,应该尽早离开。

狐偃被这位奇女子的大义深深感动。他找来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狐毛、介子推、颠颉等铁杆,开了一个通气会。会上,狐偃阐明了自己的主张,认为公子重耳再这样下去,这些年来的付出必将化为乌有,且人人都有性命之忧。会议形成了以下决议:请齐姜买通关卡,安排车马,设宴把重耳灌醉;由力大的魏犨、颠颉两人将重耳背到车上,乘夜往宋国方向出逃;所有跟随重耳的人都不得贪恋财物,轻装从简,当夜全部撤退;公子醒来后肯定要发脾气,责任由狐偃一人承担。众人都表决同意,就是认为狐偃一人受责有些过意不去。狐偃说:我毕竟是公子的舅父,年过古稀,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几天?就是被公子杀了也不能看着他沉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