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得知后,十分忧虑,私下对苻坚说:前燕慕容氏,最厉害的就是慕容垂,燕赵之地的百姓都佩服他的威名,都想奉戴他。他如今孤穷,来投陛下,只是权宜之计,久必不甘臣下,有可能反叛。这种人不可驯服,请陛下除之。苻坚在苻柳的问题上没听王猛的,引发了“四公之乱”,但总体来说,他对王猛几乎言听计从。在慕容垂投降这件事上,他坚持认为慕容垂这样的名将能一战而败桓温,现在来归附,如果把他杀了,天下有本事的人谁还敢来投呢?朕是想建不世之功业,如果诚心来投的人都不相容,天下人会说朕不仁不义。于是封慕容垂为宾都侯、冠军将军,食邑五百户。
桓温战败后,前燕食言,没有把先前允诺的土地割让给前秦。王猛抓住这个口实,统率三万精兵攻打前燕,让慕容令先行充当向导,再前去试探慕容垂。二人聊了半天,王猛直夸慕容垂的腰刀精美。
这腰刀是慕容垂的指挥刀,慕容垂视为珍宝。但他深知王猛是前秦的二号人物,如果不能与他相处,自己性命难保,当下就解下腰刀赠送给王猛,表示自己的忠心。
前燕没有了慕容垂,虽发兵十万,但难敌王猛精锐。击败前燕大军,王猛攻下了东都洛阳。王猛深知只是劝说苻坚收拾慕容垂为国家免除后患已不可能,就设了一条计策。他先收买了慕容垂以前的心腹金熙,让他带着慕容垂的指挥刀,装出偷偷摸摸的样子找到慕容令,私语道:吴王让属下来传话,说他在前秦受王猛进谗,虽然苻坚表面亲厚,但内心怎么想不好说,让你赶紧想办法归国,吴王正设法东行。慕容令有些怀疑,但见了父亲的指挥刀,且金熙又是父亲的心腹,不得不信,就问:我们父子本是叛国之臣,如何回得去呢?金熙按王猛所教回答:如果前燕灭亡,吴王和世子哪里还有利用价值?慕容评妒忌吴王,也不过是慕容氏宗族的内部矛盾罢了,现在前燕正是用人之际,一定会欢迎我们回国的。慕容令再不怀疑,当即趁夜投奔前燕边防大将慕容臧。
这一切都是王猛安排好的,不然以他治军之严,慕容令岂能逃逸?当即快马向苻坚上表,称慕容令叛逃,并让送信的人把这个消息先让慕容垂知道后再上报,再派出人马拦截慕容垂逃跑。慕容垂闻听儿子逃归故国,吓得三魂少了二魂,单骑逃出长安。刚刚到蓝田,就被王猛派出的人马抓获,五花大绑送回长安请苻坚治罪。苻坚当时认为王猛心眼小了些,谅慕容垂也掀不起大浪,不仅没治罪,反而安慰他说,《尚书》有云:父父子子,无相及也。慕容令不明是非,与爱卿无关。依旧对慕容垂恩宠有加。慕容垂深知有王猛在,自己的天空永远黑暗,只得夹着尾巴做人。
王猛只得一声叹息。如果自己执意要整死慕容垂,苻坚就会冒火,甚至还以为自己妒忌慕容垂,只得等机会再向苻坚谏言了。当前的问题是平定前燕,把慕容垂老窝端掉,慕容垂再有三头六臂也翻不了身。苻坚为安慰他,特诏王猛为司徒(一品,位列三公),录尚书事,封平阳郡侯。王猛上表辞谢,认为北方未平,天下未定,自己没有什么功劳。不久,苻坚再次加官晋爵,仍被王猛拒绝,并请兵出战。苻坚命王猛为统帅,统领杨安、邓羌等十位将军,率精锐六万进攻前燕。慕容暐命慕容评率军三十万迎敌。经过数月的激战,王猛身先士卒,连克数地,俘虏数个慕容氏宗族王公,歼敌十余万。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王猛手下的邓羌向他要官,说:要是打胜后,请封司隶校尉这个官职。王猛开始说,自己说了不算,邓羌不爽,回帐中睡大觉。王猛思虑再三,亲自到邓羌帐中,答应了他的要求。邓羌像打了鸡血一样,引兵如入无人之境,一举而败慕容评。最终,前秦大军进围前燕国都邺城。
此时,王猛清醒地认识到,攻克大国之功向来震主,于是委婉地说自己兵力不济,请陛下亲征。苻坚大喜,亲引十万大军前往邺城助战。苻坚刚到安阳,就见王猛只率亲卫前来拜谒,就说:当年,周亚夫在军中时,并不出营迎接汉文帝,大将军为何在战事吃紧时迎接朕呢?王猛躬身答道:周亚夫是名将,臣只是托陛下之福,最多算是福将。托陛下神威,将士用命,慕容氏已是釜中之鱼,又有陛下亲征,平燕指日可待。
苻坚听了,很是受用。于是两军合攻邺城。前燕皇帝慕容暐弃城北逃,被前秦军追到后生擒;慕容评投奔高句丽,但高句丽害怕前秦,派人押送回来。皇帝、太傅被捉,邺城很快失陷,各州郡闻风而降,前燕灭亡。前秦得到郡一百五十七个,县一千五百七十九个,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多,人口九百九十八万多。自此,前秦据有西北、关中、中原及北方,其疆土已经超过了曹魏时期。
6
平灭前燕后,苻坚任命王猛为使持节(代表皇帝行使职权)、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武职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晋爵清河郡侯(侯爵第一等);把前燕“和珅式的人物”慕容评府中之物全部赐给王猛,还有数十名美女。对于官位,无位则不能镇守,但对钱财、美女,王猛坚辞不受。
王猛接任后,为免除后患,把前燕官员及百姓四万多户迁至长安,又迁徙关东豪强和其他少数民族十五万户至关中,之后又通过招抚、拉拢等办法,解决了梁、益二州的问题,西南之地的少数民族也都归附了前秦。到王猛去世前,前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占据当时天下十分之七的疆土。东晋王朝闻知,惊惧不安,不敢再动北伐的念头。
苻坚作为国君,非常高兴。到了邺城后,骑马到西山打猎半个月,也不回返。王猛感觉出皇帝的得意忘形,就私下对安北将军、苻坚的堂弟苻洛说:你去劝劝皇上吧,这样下去很不好。当年,孙策就是喜欢行猎,被仇家所杀,不可不慎。于是苻洛跑去找到苻坚,进谏说:臣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陛下是百姓的父母,苍生所系,不能这样任性行猎,如有祸乱,如何是好?苻坚听了,罢猎回宫,把苻洛的话对王猛说了。王猛趁机说:陛下从谏如流,是苍生社稷之福。打猎这样的事并非急务,应以国事为重。苻洛忠直,还请陛下赏赐。于是苻坚赐帛百匹给苻洛。
大凡有成就的老板,都是自以为是的主儿。古时候很多臣子觉得自己忠直,有的甚至以死相谏,往往惹皇帝不爽,不爽就反其道而行之。从心理上讲,大凡帝王,你越是逼他他越不就范,死了也是白死。现代的领导、老板也是一样,所以要劝告,还要找个中介先去试探,才能保证既劝谏了上司,又不会把自己装进去。很多企业做大以后,先期一起创业的人倚老卖老,经常表功,就会招致老板的厌烦,最终很可能连用都不用。
王猛是个明白人。手中的权力越大,功劳越高,越是如履薄冰,不能让苻老板有丝毫疑心,否则脾气再好的老板都会产生警觉。苻坚回京前,委托王猛全权处理六州事务,包括选任各级官员。这个委托,相当于把前燕一国交给了王猛,有此殊遇的人怕半夜都得笑醒。但王猛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上书力辞这样的权力,说六州府选的事情全部没有开展,因为这是陛下的权力。苻坚就给王猛回信说,朕与卿虽为君臣,但比骨肉还亲,就如同齐桓公与管仲、刘皇叔与孔明,请不必推辞。现在是用人之际,需要选定为民做主的好官来治理州郡,你做这事是为朕分忧。书信发出后,又派重臣前去劝说王猛,王猛才出来理事。
高级的智谋并不是看得见的招数,而是内心的角力。王猛精研经史,历代牛人中平定天下的不少,但真正能与君主相处得好的人少之又少,诸葛亮那样的牛人,刘备称帝后也对他不像先前那么好了,连劝谏他不要去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都拒不采纳,后来因为兵败将死,蜀国不得不交给诸葛亮,才泪流满面“托孤”。王猛在平定前燕后就知道这已经是他人生的最高点了,再往前行或许就是深渊。因而,他不断辞官、不断削弱自己的权力,就是要让苻坚知道自己没有野心。越是这样,苻坚反而越是放心。这就叫以退为进。
公元372年,苻坚封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大将军,保留郡侯爵位。可以说,苻坚对王猛真是舍得,几乎所有有权柄的实职都给了他。这在历代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猛处理好六州事务回长安后,苻坚又加王猛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于把文、武两个最高级的官位都给了他。到了这份上,王猛得宵衣旰食,努力工作。在他的治下,前秦全面繁荣,国富兵强。苻坚常对太子苻宏说:你对待王公,要像对待朕一样。
铁打的身体,也经不起日夜操劳。公元375年,王猛一病不起。苻坚当时就慌了,亲自为他祈祷,待病情稍有好转,就下令赦免死罪以下的囚犯。但王猛自知身体透支过度,就上书劝谏苻坚:天下只有江南未定,但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主深知守成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臣恳请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臣死而无憾!苻坚接到上书,读一行字,抹两行泪,悲痛欲绝。王猛又把儿子找来,令他以二十头牛耕田务农,自食其力,不要接受朝廷的封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百姓。
是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坚去病榻前询问后事。王猛最后进言道: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的正统,又据有大江之险,朝野上下也都同心,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反而是我国的鲜卑、西羌等族,表面归服,实则贼心不死,久之必为祸害,必须下决心铲除他们(其实是暗指慕容垂,此时的慕容垂为京兆尹,韬光养晦,结交权贵,已有相当实力)。说完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一岁。苻坚哭得昏死过去,按照最高的规格安葬王猛,谥为武侯。
7
王猛去世时,苻坚才三十八岁,正值春秋鼎盛之年。王猛去世后的头两年,苻坚谨记王猛遗嘱,继续推行法治,并灭掉了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和西南诸部族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到了此时,苻坚有些飘了。特别是在慕容垂的怂恿下,苻坚燃起了吞并天下的欲望。公元378年,苻坚不听大臣劝谏,悍然起大军攻晋,命慕容垂率五万大军一同出征,之后又将中线二十万大军交给慕容垂指挥。当时苻坚手头有八十余万大军(包括民夫),号称百万。有大臣认为晋朝有长江天险,苻坚不以为然,说朕投鞭即可断流,区区江南指日可得。
结果,苻坚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遭遇大败,慕容垂乘败势率兵反叛前秦,恢复燕国,登上帝位,史称后燕。随即,王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北方大国四分五裂,豪强纷纷割据自立。苻坚被手下的羌族首领姚苌杀害,年仅四十八岁。苻坚不听王猛之言,铸成千古大错,使本该国祚绵延的前秦王朝毁于一旦。一个国家也好,一家企业也好,创业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守业更难。
8
王猛与苻坚的组合在历史中堪称绝配,但这种咬合式的配合缺一不可。长与短,利与钝,都是相对的。只有懂得配合的人才有可能尽展智慧,创造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