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字奉孝,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贞侯。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毛泽东称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1
历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代,谋士辈出的时代当数三国时期。郭嘉是当时非常耀眼的一颗智谋之星。
虽然,郭嘉英年早逝。但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帮助曹操平定了中原及北方,使曹魏率先得以立足。曹操在兵败赤壁后曾痛哭失声,对身边的智囊团和猛将说:如果郭奉孝(郭嘉,字奉孝)还在的话,哪会有今日之败?当时的曹操,手下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天下第一流的谋士,但却不能帮曹操避免赤壁之败,由此可见,在谋略上郭嘉更胜一筹。
2
郭嘉出生在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青少年时代便显露出非凡的智慧,交往广泛,与同乡荀彧、郭图、辛评等很要好,经常喝酒到深夜谈论天下局势。有长者劝他到朝中求职,郭嘉摇摇头说:当今朝纲崩坏,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民间的力量风起云涌,朝廷已经是一个空壳。他认为天下割据的状况在所难免,英雄当有用武之地。
郭嘉二十一岁那年,各路豪强起兵征讨董卓,公推袁绍为“盟主”。袁家是当时最强大的世家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野中有极高的支持率。袁绍由于是世家出身,对谋士很看重,不惜用重金聘请天下有志之士为自己效力。郭嘉在好友郭图、辛评引荐下,投到袁绍帐下。
袁绍接见了郭嘉,见此人身材瘦削,说话声音很低,而且不时咳嗽,心想这样一个瘦弱的病夫,哪会有什么才能?就问他祖上是否做过官,师承何人,读过哪些书。这显然是世家子弟对人才的偏见,一要看出身,二要看师承,三要看长相,四要看学问。郭嘉回答说,在下布衣,自行修习,喜欢读一些春秋战国时代的谋略之书。袁绍认为周室之礼、孔孟之书才是正道,断定这样的无名小卒没啥用处,就在心底对这次面试打个了比较低的分数。但他毕竟是“盟主”,就微笑着说:请先生先去歇息,我有需要时再请教先生。
本来,郭嘉在面见袁绍之前就想好了进策之言。在他看来,征讨董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袁绍能够咬定董卓,调动天下兵马勤王,在消灭董卓后仍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可以号令诸侯,安定天下。事实上,后来的曹操和刘备都在打这个旗号,就连东吴孙氏也从来不敢说反汉而是反曹。但袁绍目光短浅,进军东都洛阳后并没有继续杀往西安,曹操、公孙瓒、刘表、刘璋、袁术、孙策等牛人一看“盟主”只想捞私利而没有公心,先前的敬仰之情立即烟消云散了,于是都各自带领人马闪了。袁绍当然仍然是各路兵马中最强大的,夺取了冀州后再图扩大自己的地盘。
郭嘉自面试后再没见过袁绍。通过观察分析,郭嘉认为袁绍的性格难成大器,但当时的曹操尚未显露出称霸天下之志,其余那些地方割据势力,郭嘉都认为不怎么样,于是产生了隐退之心。郭图、辛评两位老乡知道后,劝他说:兄弟不要那么着急,袁公家族四世三公,他是个大人物,哪能轻易就听你的意见呢?现在袁公推行德治,以周公为榜样,是有雄心壮志的。兄弟只要跟着袁公,将来袁公称霸天下,你还愁没有官职吗?
郭嘉摇摇头说,袁公想学周公,也得看时机对不对。周公推行德政时,已经经历了文王、武王两代,根子已经很深了,而且有姜尚那样的能人相助,才平定了天下。况且周公待人,握发吐哺,害怕失去了天下的人才。而袁公用人看出身、相貌,表面看宽以待人,实际上内心充满猜忌,遇事好谋但又不能决断,把好机会丧失掉了。这样的人断非明主,我宁可终老在草庐也不为他效力。于是毅然辞别老友,周游天下,潜心学问。
郭嘉在社会上一晃就是六年。这六年,他从一个纸上谈兵的“三好学生”变成了脚踏实地的“苦行僧”,用脚和心体察了民间疾苦,也对山川形势、英雄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时,他接到好友荀彧的来信,说曹公孟德请他襄助。
因为一本《三国演义》,民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些曲解,主要是作者有情感偏向,认为刘备才是汉室的继承者,外姓曹操是图谋不轨。然而实际上,东汉末年要是没有曹操,天下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别的不说,曹操在用人上可与周公比肩,从他对待郭嘉、许攸、关羽、张辽等文臣武将的态度上来说,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老板”。曹操起家时,根基浅,能人少,所以他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只要听说是人才,无论是敌是友,都千方百计招至帐下,而且非常尊重手下人的意见,所以他的帐下,谋士成群,武将成林,而且经常开会研究战略部署。他开会,是真开,不是走过场,为智谋之士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坚决不搞一言堂。所以曹氏集团的强大,核心不是地域,而是人才。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将敌人一个个消灭,统一了中原及北方,曹氏集团中的人才极少流失,都是其他诸侯的文臣武将投到他的帐下,而他手下主动跳槽而成就功名的人几乎为零。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拥立汉献帝后,一位叫戏志才的谋士因病早逝。戏志才也是颍川人,当年由荀彧推荐给曹操,曹操采纳了戏志才不少谋划,其中之一就是一定要奉汉室根苗为帝,就如同当年春秋五霸都奉周王室一样,才有号令天下的借口。曹操当时还在初创阶段,十分痛惜戏志才早死,就在军中写信给荀彧说,先生将戏志才推荐给我,果然有才,现在戏先生病故,你还有才能与他相当的人推荐给我吗?荀彧回信说,有,此人也是我们同乡好友,名叫郭嘉,其才当在我和戏志才之上。曹操大喜,让荀彧以重金聘请郭嘉前来赴任。
经过几年的观察走访,郭嘉对曹操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认为天下的割据势力中,江东孙氏用人比较封闭,但是江东人也很团结,很难施展抱负;曹操为人虽然多疑,但他是疑外不疑内,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胆大、心胸开阔,是可以成大事的。于是就直奔曹营而来。
3
曹操听说郭嘉来了,骑马到十里外相迎,与当年齐桓公迎接管仲的规格差不多,郭嘉大为感谢。因为他当时仅是一介布衣,曹操仅仅是听荀彧的介绍就如此重视,足见是位尊重人才的老板。于是到了帐中。曹操马上斟酒,让左右退下,迫不及待地与郭嘉私聊。从这一点上看,曹操在用人上比刘备强,从不看长相。刘备在接见庞统时见他长得丑,很不喜欢,碍于情面才让他去当县令。而曹操待人推心置腹,先拉起了家常。在了解郭嘉比自己小十五岁时,曹操叹息道:奉孝正值青春好年华,而我多年奔波,还未成事就已显露老态,此生宏愿恐怕难以达成了。
郭嘉见曹操一点儿也不摆谱,心头佩服,就说:明公自刺杀董贼开始,就已经显露出了天下英雄的豪气,加上明公善于用人,依在下浅见,天下必归明公之手。曹老板被郭嘉夸奖,心头舒坦,但他头脑清醒,随即叹息道: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各霸一方,我虽拥立新皇,但兵微将寡,处处受制,日夜处于忧虑之中,还望先生给我指条明路。
郭嘉分析说,现在天下的割据势力个个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是一盘散沙,都只顾自己争地盘,没有长远规划,所以,明公您立了幼帝就是名正言顺的,其他的势力虽然有的很强,不过从长远来看他们师出无名,早晚必败。但是,如果我们不以武力征服他们,只是在道义上要求他们归服朝廷,是不可能实现的。曹操当即赞同,问道:我们如何面对强敌环伺?如果打不过他们,他们也可以把幼帝抢过来呀。郭嘉说:秦始皇能歼灭六国,正是由于六国不齐心,所以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当前各路人马之中,袁绍人马最多,吕布最能战,江东孙氏最团结,如果我们采取分兵出击的办法,就会被肢解,恐怕难以生存下去。当前,明公宜养精蓄锐,等各路兵马互相残杀,再乘机一一分化、制衡,灭掉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拉拢那些对我们暂时没有威胁的,才是上策。譬如,吕布反复无常,对我军直接威胁最大,他又以勇猛威震天下,明公宜集中兵力把吕布解决掉,让天下人对您产生敬畏,整个局面就打开了。
曹操听了,很是兴奋,又问他战争中关键的谋略是什么?上古的兵法适用吗?郭嘉说,上古的兵法是纲,是规则,但具体的事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化应用,关键是了解敌我统帅和将领的性格特征,才能临机制变,想出对应之法。
曹操对郭嘉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他对荀彧说:感谢你为我推荐了一位智能之士。能帮我成大业的人就是他了!
荀彧非常高兴,并没有像那些嫉贤妒能的人那样发酸,所以荀彧后来能当侍中、尚书令(相当于后世的副宰相)。人的才能有长有短,但承认他人的才能可称才德。
曹操之所以器重郭嘉,是因为二人皆有识人之能。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对敌我双方人才的识别才是关键。因为规模大的战争实际上是双方关键人物心性和智谋的对决,脱离这个根本只论兵马的多少、财力的厚薄是有偏颇的。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两边兵力悬殊,后来的赤壁之战曹军与孙刘联军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而胜败的关键仍是心战,是少数几个关键人物心智的对决。
郭嘉到曹老板那里上班时,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到徐州刘备那里躲避,顺便占了刘备的窝,把刘备赶了出来。刘备无奈,只得来投曹操。这位隔了好几丈远的“皇叔”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可谓干什么都不顺,有心革命却屡吃败仗,白捡了一个徐州也没守住。曹操当然知道刘备靠讲感情起家,遇事就哭哭啼啼,装成弱势群体,但实际上心眼很多,就找荀彧来问:老刘这次来投,你看是不是真心的?荀彧摇摇头说,真心的?他是没地儿可去了,先在明公这里躲一阵子,伺机再出去招兵买马,我看不如把他宰了,免得将来是个祸害。曹操犹豫不决,单独把郭嘉找来说,荀彧劝我杀刘备,你意下如何?郭嘉说,明公不能杀刘备,至少现在不是时候。现在明公正在招揽天下人才,兴的是仁兵,打的是义仗,如果杀了刘备这样在老百姓心中颇有名声的人,就会丧失民心,那些本来想投奔明公的人就不敢来了。但刘备这个人工于心计,不杀他也不可放他,不如解除他的羽翼,给他皇亲的待遇,使他不能施展抱负就是了。曹操大喜,热情招待刘备,又上表请汉献帝封刘备为豫州牧,以拢其心。
当时的刘备就是一光杆司令,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曹操当时只拥有兖、豫二州,处在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况中。北面有袁绍、公孙瓒;南面有袁术、刘表、孙策、刘璋、张鲁;西面有极善骑兵战的马腾、韩遂、张扬;东面有万夫不当的吕布。
曹操决定采取郭嘉的意见先打吕布,但曹军内部有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刘表、张绣在后方,如果去打吕布,后方空虚,恐怕有危险。郭嘉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当时袁绍正与公孙瓒交战,没有精力攻许都;刘表、张绣等人是守成之辈,不懂智谋,不会来犯;吕布虽无大智谋,但他很有名气,又有袁术的帮助,如果任由他招兵买马,也会有一些豪杰依附他,不能任由他势力扩张,再树一个劲敌。关键是,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局面打不开,就无法冲出重围,建立足以制衡天下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