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11月,韩信消灭了项羽派出的援齐大军二十万,不顾郦食其在齐国当说客,发兵灭了齐国,郦食其被扔进鼎中煮烂。至此,韩信平定四国,自恃功高,派人送信给刘邦,说为了震慑齐地,请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接信,心想你不来救我,还想自立为王,于是当着使者的面大骂道:什么东西……话刚出口,坐在他左右的张良和陈平几乎同时踩了一下他的脚。刘邦赶紧住口。张良在他耳边轻语:主公,现在的情势,您能阻止得了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封他的王,不然要出乱子……刘邦聪明,当即接口骂道:韩信这小子什么东西!一点志气都没有!当初我拜他为大将军,就知道他是战神。如今他平了齐国,就该当真齐王,何必求什么“假齐王”?我会这样待他吗?你回去告诉韩信,他已经是真齐王了,过些日子我会派大臣去正式册封,让他好好干!
老板与高参这样默契,真是少见!本来,韩信意在试探刘邦,如果不给王位就反了,因为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是一位高人,多次劝说韩信自立。韩信那时的兵马已经不输项羽,比刘邦的人马多出数倍。如果韩信脱离刘邦阵营,那就提前上演“三国演义”了,历史就被改写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良身负刘邦的使命,赶往齐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向韩信颁赐玉玺、册宝,正式册立韩信为齐王。张良自然知道韩信有些摇摆,就给他分析了天下的情势,说项羽勇冠天下,但当初推翻秦朝时并没有真正统一全国,足见没有天子的运势;而主公礼贤下士,宁可死扛也要为您腾出时间来平定四国,您曾在项羽手下当执戟郎不受待见,而主公经萧何举荐马上就封您为大将军,主公那帮生死弟兄谁不羡慕妒忌呢?没有主公,哪能有您今天?韩信在张良的劝慰下,决心不再听蒯通之言,表示从来都是忠于汉王的,请汉王放心。
张良在稳定韩信这股当时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力量中费了很大的心力。接着,张良等高参为刘邦出谋,韩信、刘邦、英布、彭越四股力量都向楚军施压,项羽虽力能扛鼎,也应付不了,只得向刘邦求和,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汉王刘邦终于赢得了与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7
楚汉签订和平协定后,刘邦松了口气,心想被项羽扣押的父亲和妻子也放回来了,这下可以不折腾了。当得知项羽引兵东去时,就准备下令汉军西撤。张良一看事情不妙,认为现在只是自己出面阻止,逐渐有些骄矜的刘邦很难听进去,就拉了另一谋臣陈平一起去劝谏刘邦。陈平曾成功使用反间计让项羽与“亚父”范增闹掰,又用重金扰乱了楚军军心,把楚军搞成内伤,深得刘邦器重。
刘邦置酒款待二位高参,说:二位这些年辛苦,也该好好休整一下了。陈平说:大王忘了鸿门之辱、彭城之败了吗?项羽何曾真的敬佩大王?他是没办法才撤军。如今大王不斩草除根,等他回去收拾军马再来算账吗?刘邦为难地说:子房一直教我讲信义,我与项羽既然订了和约,怎么可以反悔呢?子房,你说对吧?张良平静地说:主公讲信义是对的,但要看跟谁讲。项羽虎狼之性,是迫于情势才不得不媾和,岂能咽下这口恶气?现在大王已经拥有天下多半的土地,诸侯也都依附于汉,而楚军自英布降汉、龙且被韩信所杀后锋锐不再,疲弱之势已显,正是将其歼灭的最好时机。若错过此千载良机,项家军必借江东富庶之地卷土重来,这就是常说的养虎遗患了。创大业者不拘小节,只要能将项羽灭掉,还百姓清平世界,谁还会说您背信弃约呢?
刘邦觉得有理,积极备战,率大军追击项羽,派人传令韩信和彭越共击项羽。然而当刘邦按期抵达固陵(今河南省太康一带)时,韩信、彭越的兵一个都没来。楚军反攻,汉军大败,只好深沟高垒严守。
刘邦坐在大帐中骂韩信和彭越。见张良走进来,怒道:子房,是你让我追击的,现在遭此大败,让我颜面何存?张良说:主公,追击项羽是对的,咱们打不过项羽也是真的,韩、彭二人不来更能说明问题。主公不试,怎么能准确判断呢?很多事情,想法再好,也得亲自去试才知道结果。
刘邦气道:现在结果知道了,该当如何?张良说:先前臣给主公讲过,天下能打败项羽的只有三个人,即韩信、英布和彭越。如今大王给英布封了淮南王,让其拥有大片土地,只需下令英布即可派兵前来助战。但是,韩信和彭越只封了空头王,没有获得主公分封的土地,他们自然不会来了。刘邦问怎么办?张良建议,自陈地(今河南省淮阳)以东直到海边,都分封给韩信;自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以北,直到毂城(今山东省平阳西南),都分给彭越。土地分给了他们,他们就会为自己的土地而战,项羽就容易被打败了。
刘邦想了好久才说,好!就按你的意思办。不过,等灭了项羽,再找这两个人算账。于是颁发了制书,明确了韩、彭二人的封地。二人接信,很爽快地答应出兵。
公元前202年,淮南王英布得令,诱降楚国大司马周殷,合军北上;刘邦拔营东进,项羽被迫退至垓下(今安徽省灵璧东南)。十二月,韩信、彭越、刘邦、英布等各路汉军计四十余万人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在垓下展开决战,项羽兵败自杀。
解决了项羽,刘邦最担心的事就是韩信手握重兵,而且占有齐地,楚地又是以他为首打下来的,可以说分给他半壁江山都不为过。只得私下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建议:把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对外称考虑这些年韩信劳苦功高,应当回楚地享受家乡民众的爱戴。古人有衣锦还乡的情结,韩信曾受胯下之辱,确实想回淮阴看看,就同意了。没料到这一计策,巧妙地将打下大半个天下的韩信限制在东南一隅,隔开了他与部下的血肉联系。
刘邦称帝后,对在哪里建都十分犹豫。张良帮他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建都关中是明智选择,因为从地理上讲,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之固,还可利用黄河、渭水运输物资,攻守兼备,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于是刘邦迁都长安。
8
统一天下后,刘邦论功行赏。在刘大老板的心中,张良虽然未杀过一人,但每每在关键时候为他策划,而且不像韩信、彭越和一手带出来参加革命的兄弟们那样自恃功高、贪得无厌,特别想厚赏他。一次在朝堂上,刘邦说:子房先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大功于国,朕准你在齐国境内选择三万户食邑作为封地。大臣们都有些吃惊,因为若论战功,当然是韩信最高,然后是刘邦的铁杆兄弟曹参,而曹参得到的食邑也不过一万余户。张良赶紧推辞:谢陛下隆恩!当初臣在留地与陛下相遇,承蒙陛下不嫌臣浅陋,常常问臣一些看法。臣能遇明主是一生的福分,陛下能用臣的建议是臣的荣幸,并不能算臣的功劳,万万不敢受三万户食邑。为纪念与陛下在留地的知遇,恳请陛下将留地封赏给臣,臣就心满意足了。
刘邦叹道:天下初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很多人就想着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只有子房功高而不自恃,令朕感动。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食邑一万户;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封樊哙为武阳侯,食邑五千户。
张良回到家,长子张不疑对父亲说,听说您推辞了齐地的三万户食邑。现在朝中的人都恨不得把自己哪怕一丁点儿功劳搬出来向陛下求赏,您是陛下最器重的大臣,言必听计必从,又是陛下主动提出来的,何必推辞呢?
张良对儿子说:你认为陛下与韩信谁的军事才能强?张不疑说:当然是韩信。张良问:你认为陛下与萧何比,谁的治国才能强?张不疑说:当然是萧何。张良问:那为何韩、萧二人愿意为陛下效命呢?张不疑回答不出来。张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儿啊,你还年轻,很多事都不懂。萧何在陛下起事前还是他的上司,那时陛下就连见了曹参都毕恭毕敬。但萧何能够看出陛下的帝王之资,因此尽心辅佐他。项羽当年名震天下,凡是与他作对的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两股战栗,但仍然败给了陛下……张不疑插嘴:这不都是父亲您谋划的吗?张良摇摇头说:倘若为父到楚营为项羽谋划,项羽也得不了天下。陛下之所以能拥有那么多追随的文臣武将,是陛下善于识人、用人的缘故。像为父和萧何、韩信等人都是专才,而陛下是通才。项羽败在不懂得人心,以为只要军力强大就可以夺取天下。
张不疑若有所思,随即又问:这与父亲辞封有何关联?张良说:看似无关,实则有关。自古帝王都怕有能力的臣子势力扩大后对王位形成威胁。为父推辞三万户食邑,就是为了表明为父没有野心。一个人走上了帝王之路,就像一个人爬到山顶一样,虽然可以看得很远,但随时都有摔下深渊的可能,因此真正的帝王是没有亲朋的、是孤独的。现在我助陛下成就帝业的愿望已经达成,是时候隐退了。
张良既然萌生退意,就不愿再参与“内战”了。由于西汉之初争功的人很多,刘邦担心部下造反,很是头痛。有一次,刘邦带着张良出宫,见文臣武将交头接耳。刘邦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难道不知吗?他们想造反。刘邦大骇,说:天下已定,谁敢造反?张良说:因为陛下没有封赏他们,他们认为陛下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所以心中恐惧,恐惧积累多了,难免造反。刘邦为难地说:如果都要封赏,天下的土地拿出来都不够,子房你赶紧为朕想个办法。张良说:陛下平生最恨的人是谁?刘邦最恨的人是一直与他对着干的老乡雍齿,本来早想杀他,但因此人“革命”还算积极,不好下手。张良说:如果陛下封赏了雍齿,所有的功臣就都安心了。刘邦大悟。于是在酒宴上走到雍齿面前说道:雍齿,你小子当面骂娘,背后使坏,还数次背叛朕,今天朕要杀你!雍齿吓得不轻,但傲然说道: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陛下要杀就杀吧。刘邦哈哈大笑,拉着他的手说:你虽然有错,但对国家有功,朕岂能因私怨而轻慢功臣?就封你为什方侯、赐食邑两千五百户。群臣刚才吓了一跳,随即都想,陛下连最恨的人都不杀还封赏,我等还担心什么?于是山呼“万岁”,所有的疑心都烟消云散了。
9
张良在献完这一计后,就上表称自己身体不好,要回家修养。起先还住在国都,后来干脆到山林中修道,连过去要好的故旧找他都找不到。不过,一次重大的事件仍然让大汉王朝的君臣看到了张良的手笔。
刘邦晚年,该消灭的敌人都已消灭得差不多了,但他的身体也随着多年的奔波劳碌变得病痛不堪。在古代,立储是国家头等大事。刘邦因吕后为他受了很多罪,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通过观察,刘邦觉得子不类父,加之特别宠爱戚夫人,而且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性格很像他,于是想改立刘如意。虽然这种想法遭到吕后和众大臣一致反对,但固执的刘邦还是决意如此。吕后很害怕,于是想到了张良,就派哥哥吕释之找到张良,请他一定出来找陛下谏言,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张良显得很为难,对吕释之说,先前陛下在打江山的时候,处于危难之中,所以能听从我的计谋。现在天下安定了,陛下因为个人的偏爱要更换太子,这是骨肉之间的事情,纵使一千个张良劝说都没有用。吕释之哭求张良,请他为江山社稷考虑,若陛下坚持更换太子,将来必起纷争。张良并没有出来,只是暗暗给吕释之指了一条明路。
吕后听了哥哥的传话,依计而行。一次,刘邦召集群臣宴饮,见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四位须发如银、仪表不俗的老翁。刘邦大疑,一问,才知道这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商山四皓”。这四位大贤在秦始皇时期就久负盛名,但不愿为官。及至刘邦得了天下,数次派人去请,“商山四皓”都不愿出山。而今却甘愿侍奉太子,说明太子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不可动摇。刘邦虽然文化不高,但精明通透难有人及,只能暗自叹息,罢了废立太子之念。
10
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张良去世,谥为文成侯。他深深懂得月满则亏之理,审时度势,助帝王平定天下而悄然隐退,终老林泉,实在是千古难见的智谋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