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智谋观止
2959900000021

第21章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

张良,字子房,颍川父城人。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文成侯。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1

张良,这个名字如闪耀的星辰。中国有元圣、至圣、亚圣、兵圣、商圣、智圣、诗圣,但只有张良才最合适“谋圣”的称呼。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成功,也没有“汉人”“汉字”这些无法擦除的世界名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张良所在的时代充满凶险: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西楚霸王的盖世武功、汉高祖初年的血腥清剿,都对张良的性命产生了巨大威胁。然而张良凭借非凡的智谋化解了重重危难,成为功成身退的楷模!

2

张良本姓姬,其出身要比前面那些大师强太多。他的祖父曾当过韩国的三朝相国,他的父亲当过韩国的两朝相国。韩国在六国中最小,被秦国最先灭亡。所以,张良在青少年时代就失去了国家,祖上显赫的家世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好处,还为他带来了麻烦,只能流亡。后来,他收买力士刺杀秦始皇失败,只得隐姓埋名,将原来的名字改成张良,字子房,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的乡下,穿上粗布衣服,干起了农活。

在隐姓埋名的日子里,张良深切地感到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推翻秦始皇的暴政。由于他小时候受到了极好的教育,书读得多,又心思机敏,故而很快就在乡间有了人望。他搭建的草舍里经常汇聚豪侠之士,还救了逃亡的已故楚国大将军项燕的七公子项伯。

但真正使张良成为智谋家,是因为奇遇黄石公。张良得黄石公书简,日夜钻研,加之本就聪慧过人,不出几年,胸中丘壑已然形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反秦武装斗争如火如荼,特别是六国贵族都想复国,楚国尤其激烈。项燕的二公子项梁经过多年的筹备,打出了复兴楚国的旗号。张良闻听后,聚集了一百多人前去留地(今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已被拥立的楚王景驹。然而没料到项梁派英布把景驹杀死了。

张良变得六神无主,一百多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正在这时,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刘邦。其时刘邦造反有了一点小成绩,被推举为沛县县令,手头有数千泥腿子兄弟。刘邦碰到张良后,也为自己投错了人感到很丢人,但这位痞子亭长脑筋转得快,对张良说:景驹死了,项梁最强大,咱们就去投项梁吧。于是张良就随刘邦的人马走了。

一路上,张良被刘邦那种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革命的精神深深吸引,认为这个人虽然出身卑微,也没啥文化,但脑子相当清醒,应变能力超强,而且很讲义气,听得进不同意见,在兄弟中很有威望,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他将从黄石公留给他的书籍中学到的东西拿出来与刘邦讨论,没想到刘邦能很快领悟,不由得产生了亲近之心。

很有天资的刘邦,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对拉拢人心、望风转舵很有一套,认为张良是不可多见的能人,有心将其收为己用。不过,那时刘邦的数千兄弟还属于游击队,无法与世代为将的项梁大军相比。所以,刘邦与张良合计,就先依附了项家军。

项梁雄才大略,又有诡计多端的谋士范增相助,把在山中牧羊的楚怀王之孙熊心拥立为王,楚国就算是恢复了。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也想复国,就向项梁进言:您不仅可以让楚复国,而且还可以让其他诸侯国复国,这样天下就因您而恢复战国时的格局,您的功绩必将写入史册。项梁很高兴,问张良有什么想法。张良趁机说,韩国的公子韩成十分贤能,您可以立他为韩王,以扩大反对暴秦的势力。由于张良救过项梁的小弟项伯,祖辈确为韩国相国,因此项梁就派了一千多人让张良找到韩成并夺取故地。张良向刘邦辞别。刘邦当然知道张良是千古罕见的智谋之士,但他现在还寄人篱下,就对张良说:我觉得你比我的亲兄弟还亲,无奈你要复国,不耽误你的前程,但啥时候回来找大哥,大哥都欢迎你。

张良已经看出刘邦潜在的能量,但他仍然抱着复国的想法,一是因为国恨家仇的情结,二是当时的项家军所向披靡断非刘邦的草根班子能撼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再有智谋的人,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看清格局。智谋之士是随着格局的变化而逐渐显露出才华的。这就是遇强则强的道理。

张良拥立韩王后虽然也攻下了几座小的城邑,但很快被强大的秦军夺回,只得领着残兵在颍川一带打游击。在这个过程中,张良认识到自己并无将兵的才能。张良的经历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得到兵书就有用,而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寻找突破口才管用。于是张良潜心钻研谋略,以期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3

这段时间,天下的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项梁战死,侄儿项羽接班;刘邦得到楚王的赏识。楚王让项羽和刘邦分兵出击,并与诸侯和将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草根出身,一直想谋个身份,趁项羽与秦军主力胶着之际,率军攻占了颍川,再次与张良会合。这时的刘邦,手下人虽然还是灰头土脸,但已经纠集了将近十万人马。于是让韩王留守,请张良随军攻取南阳。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一路势如破竹抵达峣关。刘邦想硬攻,张良劝道:峣关险要,秦兵善战,宜用智取。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宜用财帛贿赂,并在山间遍布疑兵,让秦军认为我军众多,造成心理恐慌。刘邦依计。守将收了财帛,表示愿意与刘邦共同进军咸阳。刘邦十分高兴,就要入营与峣关守将见面。张良赶紧阻止。刘邦不解:前日子房还让人送了不少钱财,怎么又不行了?张良说道,前次的计策只是让峣关守将认为我军愿与他结盟,然而实际上对方邀请您入城,就是要把您拿下。如今主公应该将计就计,派猛将率精兵翻山越岭绕到关后,我们再从正面突然发起进攻。刘邦依言,结果秦军大败,刘邦率十万大军抵达咸阳东郊的霸上。秦王子婴在杀了赵高后才登位四十六天,不得不出城投降。秦王朝至此灭亡。

痞子出身的刘邦突然到了秦宫,被美女财宝弄晕了,连军队都不管了,开始花天酒地。而张良深刻认识到,没有项羽与秦军主力正面大战并降伏秦军,刘邦的乌合之众是无法攻入关中的。现在刘邦以为得了天下,不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急得嘴上都长了泡,也深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刘邦此时听不进手下人的意见——再说这会儿大伙都在忙着抢财物和女人,谁没事找事去惹主公冒火?张良曾去求见,“警卫员”说了:先生就别再来了,主公说了,无论是谁都不见。

张良思来想去,只好去找樊哙。樊哙的老婆是刘邦媳妇吕雉的妹妹吕媭,加上一直跟着刘邦混,平时也敢顶撞刘邦,当然也最忠心。樊哙被后世描述成粗人,其实此公外粗内细,在大事上从不含糊。听了张良的话,一下急了,抄了家伙就去闯宫,把警卫员踹得东倒西歪,冲到床上把刘邦拖了起来。刘邦火冒三丈:你想找死吗?有事也得等老子穿好裤子再说吧。樊哙生气地说:你还真的以为得天下啦?现在这些美女、财宝原来是谁的?刘邦说是秦王的呀,现在在老子手里,怎么啦?樊哙说:正是这些东西导致秦王朝灭亡,你看看满城百姓,谁不咬牙切齿恨咱们?刘邦是听得进意见的人,脑袋稍微清醒了些,但仍然舍不得美色:你就是个粗人,姐夫还不晓得么?一定是子房让你来的。樊哙没有否认,说:子房就在外头,穿好裤子出来听他说什么吧。

刘邦这才出来见张良。张良一见刘邦,就冷着面孔要辞职。刘邦皱眉道:子房有话好好说,是我慢待你了吗?张良说,主公慢待我倒没什么,关键是我不想陪主公枉死。刘邦问:大伙不都好好的吗,怎么会死?张良问他:若主公是项羽,手握四十万精锐之师,会怎么样?刘邦在项羽军中呆过,对这位杀人不眨眼的霸王很是恐惧,当即问:子房认为如何才好?张良说:主公若想赢得民心,让项羽找不出借口,就必须封存宫中的财物,命令军队交还抢掠百姓的东西,把军队全部撤回霸上。

到嘴的肥肉要吐出来,刘邦心有不甘。但他深知,自己的十万人是东拼西凑而来,根本无法与项羽的四十万人交手。于是按张良的意思撤军到霸上扎营。但是,刘邦手下的将领都不服气,虽然撤了军,仍然劝说刘邦派重兵把守函谷关,说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守好函谷关,就可以安心做关中王。这一建议与刘邦心理暗合,但他是个狡猾的人,就说你们去守,别说我下的令。结果,张良也不知道此事。

4

刘邦这一错误的决定差点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项羽接到密报,得知汉军严守函谷关,对刘邦这个把兄恨之入骨,派大将英布攻关,结果汉军被击溃,楚军破关后长驱直入,在距霸上四十里的鸿门扎营。范增对项羽说:刘邦不可信,明日一举灭了他以除后患。

张良还是在项伯单骑入营找到他时才晓得汉军命在旦夕的。项伯顾念昔日的情谊,来带他离开以避灾祸。张良先稳住他说:仁兄稍等我一下,我是韩臣,不管沛公的事,但出于礼节,我得向他辞行。于是飞跑进刘邦的帐中,气得脸都白了,问道:主公为何要派兵守关?这不是摆明了要与项羽为敌吗?现在项羽的大军离此不足四十里,明日就要大举进攻,彻底消灭汉军。刘邦吓得六神无主,说我没有下令守关,是手下人自作主张。张良明知是刘邦也不便说破,就说主公若与项羽决战,有几成胜算?刘邦摇摇头说,恐怕一成都没有。

张良叹息道,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向项羽表明决不背叛。主公先前本是项羽的部下,虽然占了咸阳,但也是为项王占的,全部的财物都封存了,只等项王来接收。接着,张良把项伯前来的事讲了。刘邦马上让张良把项伯请到大帐,好酒款待,并表示要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没有什么鬼点子,被当世两大心眼多的人说得无法回嘴,只得硬着头皮说,沛公、子房如此诚恳,项伯岂能不念及旧情,然而我家侄儿言出必行,我也只能回去尽量劝说他明白沛公的意思。

项伯回营后汇报给了项羽。项羽怪叔叔多事,说刘邦这人反复无常,如今手头有军马,放着确为祸害。项伯便对侄子说,当年你二叔战死时只有沛公引兵来救,虽然没有救出,不过还是够义气的。如今沛公对咸阳秋毫无犯,还把府库尽数封存,撤军霸上,就是等你去接管。至于函谷关的事,我查了,不是沛公的意思,是他的手下自作主张。贤侄想成为天下之主,就要笼络人心,不能乱开杀戒,否则谁还敢投奔你呢?

自然,这些话是张良教项伯说的。项伯这人并不蠢,他要为自己留条后路。有张良这层关系,再加上刘邦与他结儿女亲家,脚下踩着两条船,无论哪条船沉了,他都能活。

但范增眼毒,认定刘邦才是项羽最大的祸害,说什么都要除掉汉军,认为刘邦说的是假话。项羽说,那就请刘邦到鸿门来当面对质,如有虚言,当场杀掉他就是了。范增暗喜,就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说项王养虎为患,你在宴会上看我脸色,以舞剑助兴为名杀掉刘邦。

项王邀请赴宴,刘邦不能不去,但也深知凶险。手下的人虽多,他最倚重的还是张良和樊哙。张良说:主公莫忧,到了这个地步,只能先示弱于项王,在下陪着主公,见机行事。刘邦心下稍安,于是引百余骑到了鸿门。项羽在大帐中接待刘邦,只让张良一同入内,整个大帐武将林立,杀气森森。刘邦见了项羽,纳头便拜,哭诉自己的委屈,说自己屡受项王大恩,怎么可能反叛呢?所有的功劳都是项王的,我只不过在为项王效命而已。项羽是个欺硬怕软的主儿,见义兄如此,就请他坐下喝酒,并说:老哥哥这是哪里话?我还不明白你吗?要不是你的手下曹无伤派人送密信来,说你在咸阳城内纵兵抢掠、想独吞秦王朝的财宝,我怎么会怀疑你呢?刘邦抹着眼泪,心想曹无伤这个小人,老子回去给你好看!于是对项羽低三下四,好话说尽。马屁拍完,项羽气就消了,对范增几次暗示动手也无反应。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军中二号人物,就暗使项庄舞剑助兴。张良赶紧对项伯使眼色,项伯就出来说,我也舞剑助兴,就用身体挡住刘邦,项庄不能伤到自己的叔叔,一时不能得手。

张良见事情危急,赶紧出帐找樊哙,把里头的情形说了。樊哙随张良闯入帐中,仗义执言,让本是英雄的项羽觉得此人忠心,就赏了他肉。樊哙趁机坐在张良身边。过了一会儿,刘邦说肚子疼要上厕所,张良和樊哙陪着。刘邦一边解手,一边问张良怎么办。张良说,现在项王喝醉了,主公赶紧闪人吧,晚了恐遭不测。刘邦说,按礼节应该向项王辞行呀。张良急道:现在还讲什么礼节,逃命要紧!樊兄你赶紧护送主公走,那边我去应付。于是刘邦就从厕所后门逃走了。

张良待刘邦、樊哙走远,才回到帐中。项羽问:沛公呢?张良说:沛公醉了,拉肚子,就先回去了,嘱托在下将一双玉璧献给项王。项羽接过玉璧,范增大怒,把玉璧扔到地上,说:项王现在手软,将来一定后悔!张良和项伯都来圆场,说沛公是项王的结义兄弟,一定遵从项王的号令。项羽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放张良回营。曹无伤因告密,被刘邦剁了。

5

后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本来,按以前的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然而范增认为刘邦如果据有关中,就是心腹大患,力劝项羽把刘邦灭了。项羽既不想灭刘邦(因为怕人家说自己不讲信义),也不想让他日子好过(打心眼里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刘邦),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刘邦带着手下到巴蜀偏远地区去。这还不算完,项羽又给三个投降的秦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封了王,命章邯守咸阳以西,司马欣守咸阳以东,董翳守咸阳以北。这么做,就是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三位秦将呈掎角之势防范刘邦从穷乡僻壤反攻三秦。

刘邦非常愤怒,说项羽欺人太甚,大不了与他拼了。张良、萧何等人力劝,说巴蜀之地虽然偏僻,但正是屯兵养锐的好地方,现在与项羽打的结果就是灭亡,不如先隐忍待时。同时,萧何和张良提出应该上表感谢项羽赐地,并提议巴蜀地区太穷,请项王把汉中(当时汉中没人瓜分)一并赏赐了。如果成功,就为将来进攻关中找到了一个出口。刘邦这才转喜,让张良想办法把汉中争取过来。张良当然要倚重项伯,给他送了丰厚的金帛,请他帮忙斡旋。项伯毕竟是项羽的亲叔叔,在他的劝说下,项羽认为汉中不过也是个穷地儿,就同意了,并封刘邦为汉王。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他赶紧收拾人马撤兵入蜀。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也该回韩国了。临行,刘邦流泪握着他的手说:子房啊,我宁可不要这个汉王,也不想让你离开。我看韩王独木难支,将来有变,如何是好?张良叹息道:汉王厚爱,张良岂能不心领?我是愿意侍奉您成就大业的,但我身为韩臣,却一直跟着您起事,项王对我已经很不满了。我也知韩王并非明主,但作为韩臣只能回去。若将来有变,我一定再为您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