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成功方法全集
2944800000034

第34章 失败是成功之母(3)

找出了原因,就不会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当她第二次举办展销会时,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也办得很成功。从这件事上,玛丽·凯学到了一个教训:失败后,不要自暴自弃;从原因着手,也许事情尚有可为。后来,玛丽·凯公司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她本人也成了举世公认的“化妆品女王”。

愚蠢之人的特点是:只看重成败,却不问原因。所以,他们经常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块石头上被绊倒。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妈妈曾这样告诫儿子:“假如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失败,你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成功。”意思是说,失败并不可怕,但要输得明明白白。这句话让杰克·韦尔奇受益一生。

任何一件事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全部做对或全部做错的情况极少。所谓失败,通常只是某些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搞清哪些事情没有做好,下次加以改进,同样的失败就不会再发生了。如果确实是因能力不足所致,也能以比较平静的心情接受失败的结果,不会因懊恼而损害自己的心灵。

否极泰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企业家怎样对待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竞争失败后是一蹶不振,还是总结教训以图东山再起,把闲难与挑战作为前进的契机。

自古以来,前进有两种:一是在顺境中前进,二是在逆境中前进。前者当然都是大家所企求的,但并非是现实的。每个人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在逆境中奋斗,有勇气者,在逆境中前进:无勇气者,在逆境中失败÷在逆境中前进者,往往是把在逆境中的困难与挑战作为自己前进的契机:

著名华商施利华、应行久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者。

1997年7月,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数国,波及全球。施利华的人生也跟着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他说:“我不再是大老板,我还不了债,别墅不再属于我,债权人把我告上了法庭。我除了一身债,什么都没有了。”

即使是最好的企业家也会犯错误,而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能否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再作战。有人把商场比作战场,既然是战场,有胜就会有负。关键是怎样对待胜与负,成与败的问题。可是做什么呢?施利华想到了卖三明治。从此,他挂上售货箱做起了卖三明治的小贩。起初,从早上到下午在街头兜卖近7个小时,嗓子喊哑了,也只能卖出一二十个三治明。也难怪,泰国人爱吃米饭和米粉,吃不惯带洋味的三明治。

“快来买,快来买,不好吃,不收钱!”年近50岁的施利华就是这样满脸堆笑,不停地叫卖。终于,“施利华三明治”的品牌就在曼谷打响了。

应行久经营的商务十分广泛,由其创办的大中集团,为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涉及的行业有礼品百货、餐饮、航运、旅行社、房地产等,不仅在美国的东岸、西岸和南部有许多公司和连锁店,而且在日本、加拿大及香港等地均有分公司。

应行久成立合众汽车公司和立人汽车公司,代销美国和法国的汽车及零配件,此外还经营化工品,这样一来便赚到了一大笔钱。应行久有36大箱细软在运往旧金山时被美方全部没收,到美国时已是两手空空。要知道,此时他经商近二十年,中间两起两落,到头来还得从头做起,这种打击并非每个人都能经受得起。

初到美国谋生,应行久先是在朋友的写字间租一张桌子,接上电话便成了一间公司。后来他从朋友处借来2000美元,在纽约的时代广场租下一小店,专营低档首饰和礼品,这才开始有落脚之处。当时在这个夫妻店里,从墙壁粉刷。橱窗布置到进货卖货都由他夫妻两人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由于工作努力,一年之后,由一个店发展到三个店。

1964年在纽约举办世界博览会,应行久没有错过商机,果断地作出了决策。他除了投资博览会里中国馆和香港馆的礼品主店及若干个分店之外,还在中国馆内开设了中国餐厅。果然一炮走红,赚了大钱。此后,他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田纳西州、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温哥华、日本的筑波等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投资10余次,每次投资300~500万美元,除了个别特例之外,大多赚了钱。

1973年,世界贸易中心在纽约建成,当时曾对设在107层顶楼的礼品商场进行公开招标,应行久力挫群雄中标。此外,他还将纽约的丰泽楼收购,经过一番装修和内部调整,使之成为一家设备豪华、富有东方情调的餐馆。人们在那里,不仅能吃到北京、上海名菜,而且还能品尝到江南的小吃。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的世界之窗是人们熟识的,大中集团在那里设立中国馆,除了有北京的天坛、苏州的园林、莲花池这些景点外,还有专营中国餐饮及工艺品的商店。由于应行久在商界的成就,所以1979年6月,美东华侨商会扩大改组为全美华侨总商会时,他被推举为理事长。

商海如战场,亦如赌场,既要作发财的努力,也要有破产的思想准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始终视困难与挑战为自己前进的契机。唯有此,方能在困境中崛起,化失败为动力。

从坏事中获益

一件坏事所能造成的损失通常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由于人们痛恨坏事,恨不得离它越远越好,急于抛弃它,以致把其中许多带来好处的方面一齐抛弃了,得到的是最坏的结果。

平庸的商人只能从好事中赚钱,优秀的商人从坏事中也能赚到钱。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有一家厂商,卖了一辆有质量问题的汽车给一个顾客。顾客投诉时,厂商却认为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置之不理,结果引起一场官司。这场官司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厂商的销售额因此急剧下降。因为公众普遍认为它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原本只是一辆汽车的问题,最后却影响到很多汽车的销售,这不是从坏事中得到了最坏的结果吗?

聪明的商人永远不会做这种最坏的选择,他们知道怎样从坏事中获益。比如。他们也会遇到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却大不相同。

1988年,南京发生了一起电冰箱爆炸事件,出事的是某市电冰箱总厂生产的“××”牌冰箱。电冰箱居然会爆炸,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此事见诸报端后,引起众多冰箱用户的惊恐。

某市电冰箱总厂获此信息,火速成立了一个由总工程师、日本技术专家等组成的调查小组,奔赴南京。他们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通知新闻媒体,允许媒体现场跟踪报道,向市民反映真实情况。

到了出事现场,日本专家对爆炸冰箱进行检查,发现压缩机工作正常,制冷系统工作正常。很显然,爆炸跟冰箱本身无关,因为冰箱的壳体是不可能爆炸的。

厂方代表问事主在冰箱里存放了什么物品,但事主拒不回答,只是要求赔偿一台新的冰箱。为了尽快弄清真相,厂方同意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爆炸,都赔给他一台冰箱。这样事主才承认,自己在冰箱中存放了易燃易爆的丁烷气瓶。至此,事情真相大白。某市冰箱总厂虽然为此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这种负责的态度经多家媒体报道后,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它的产品销售也迅速看涨。

任何报废的物品都有残存的价值,任何坏事中都有可以利用的机会。就像用一块朽木能雕成一件艺术品一样,你甚至能发掘出比坏事本身更大的价值。这当然需要一点独具匠心的运作手段。

高明的商人是利用坏事的专家,即使从损失金钱这种切肤之痛的事情中,他们也能发掘出赚到更多金钱的机会。这正是他们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致富的原因。

好事或坏事,原本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最后带来何种结果,全看当事人的手腕魄力。从好事中获益,那是傻瓜也会干的事,可惜天下没有那么多好事。作为商人,他的事业能否健康成长,往往取决于他有没有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

失败不等于绝望

楚汉之争中,刘邦几乎是每战必败,但是垓下一战,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而建立了汉朝。如果几次失败过后,就不敢进取,不敢再与对手交战,胜利又从何而来呢?胜者则更要有忍耐精神。胜利了不为临时的成功而骄傲,要保持胜利的势头,再接再厉,否则早晚也会失败。胜者也会是败者,败者也能变成胜者,这是历史发展中常有的事情。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其中也包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成功与失败相伴而生,有成功则有失败,有失败也就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