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905600000039

第39章 清朝(7)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以武力占领了东北全境。为了对东三省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建立一个脱离中国的独立国家,于是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看做是最合适的人选。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9日。溥仪举行就职典礼。1934年1月,“满洲国”改名“满洲帝国”,溥仪坐上皇帝宝座,实际上只是日本人控制的工具。日本利用“满洲国”对东北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掠夺了许多宝贵的资源,杀害了无数的中国百姓。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第29军吉星文部浴血奋战,多次将日军击退。史称“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是华中地区通往北平的唯一通道,距北平只有30里。事变前夕,日伪军已从北、东北、西北对北平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卢沟桥就成为日军进攻北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首攻目标。当时。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驻守在平津一带,总兵力约10万人。

7月7日夜10时,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以北的龙王庙一带进行以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夜间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以一名日兵“失踪”为借口。无理要求立即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但日军蛮横无礼。仍坚持要派兵入城。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反复交涉,约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正当双方交涉之际,日军又反诬遭到龙王庙附近中国军队的突然射击,于是随即猛烈攻击宛平中国驻军,强占宛平东北沙岗。并炮击卢沟桥。当地驻军第29军吉星文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对宛平城连续发动三次进攻,皆被中国守军击退。由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在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唆使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时间长达六周之久。历史上称之为“南京大屠杀”。

13日,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和难民总计约有十余万人,被日军逼至燕子矾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刹那间,尸体蔽江。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军又在汉西门外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15日夜,日军将俘虏的9000余名南京军民押至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进行了集体屠杀,侥幸逃生的仅9人。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一带屠杀数万人。17日,日军又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无辜百姓3000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入江中”。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

一时间,南京到处尸骸遍野,血染大地,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日军惨杀的中国人数超过了30万,其中包括很多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这些禽兽展开烧杀劫掠“大竞赛”,用劈脑、砍头、挖心、切腹、水溺、火烧、活埋、机枪扫射等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疯狂屠杀中国人。除此之外,日军还疯狂地对妇女进行强奸,对和尚和尼姑也进行残杀和奸污。在大肆抢掠财物的同时,日军将全城约1/3的房屋焚烧、毁坏。

日军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极大的仇恨,更坚定了中国人民誓死捍卫家园,驱逐侵略者的决心。

中山装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男子的传统服装样式,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设计和推行。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深感中国传统的短衫裤及大襟式长衫与中国急骤变化的时代不合拍,于是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加一字翻领,身前设上小下大四个文明袋。裤子前边开缝,用暗纽,后臀置一暗袋,用软盖,左右各一大暗袋。中山装挺拔庄重,穿着方便,不仅在民间十分流行,而且还作为国服频繁出现于外事活动中。

孙中山

1866年11月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香山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德和医术很受人们的赞扬。后来,他看清了中国的现实,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于是决定放弃医学,全心投入到革命救国的工作中去。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即中国同盟会,该会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积极响应,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12月下旬,孙中山回国,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后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后,袁世凯独裁专政,倒行逆施。中国社会再度陷入动荡与不安之中。1913年,孙中山为捍卫共和,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发起第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遭到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到日本。1917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废弃了《临时约法》,孙中山又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然而,南、北军阀沆瀣一气,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于1918年辞去大元帅职务。孙中山陷入了孑然无助的境地。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也给了孙中山极大的鼓舞,并于同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孙中山回到广州,准备将两广作为根据地进行北阀,但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再一次陷入困境。1923年1月,他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的基础。1924年1月,他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孙中山根据“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了新三民主义。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统治。下旬,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的电邀抱病北上,共商国事,沿途受到人民地极大欢迎。

1925年3月12日,为中国革命积劳成疾的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移葬在南京东郊山麓,就是现在的中山陵。

蔡锷

1882年,蔡锷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刻苦,7岁开始读书,14岁就考中秀才。1898年,年仅16岁的蔡锷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并与梁启超结为师生。

1900年,蔡锷在汉口参与发动自立军起义。不幸,起义遭到失败。之后,蔡锷东度日本,先后考入陆军成城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1904年,蔡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回国后,立即投入到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蔡锷调任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即旅长)。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革命党人四处活动,积极响应。10月30日,蔡锷按预定计划在城北校场和城南巫家坝发动起义,仅一天时间,起义军就攻占了昆明市的制高点五华山,占领了总督府。之后,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1916年1月,蔡锷带重病走上反袁护国的前线,亲自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并亲率主力3千余人从昆明出发,进入四川南部的叙州和泸州一带。在第二师师长刘百厚的积极响应下,护国军的声威大振。袁世凯闻讯立即派曹锟的北洋军进行阻击。护国军在泸州之南与数倍于自己的北洋军进行了中国内战史上著名的恶战。由于实力悬殊太大,护国军处境十分危急。恰在此时,广西宣布独立,蔡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3月17日发动了总反攻重夺纳溪,连占江安、南溪等地,直插北洋军第七师大本营泸州,迫使师长张敬尧停战议和。护国战争取得胜利,此后,各地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3月22日取消了他闹剧式的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惊恨中死去。蔡锷被人们称为“护国英雄”。

在艰苦的护国战争中,蔡锷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喉病。护国战争胜利后,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得不到日本就医,但仍日未能挽回护国英雄的生命。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