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905600000032

第32章 明朝(3)

经过27年的辛苦耕耘,先后3次易稿,1578年,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终于编写成功了。《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3种。并按照生长环境、形态特点及化学成分等将其分为16部62类。他还将收录的每种药物都从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正误、附方等8个方面加以解说。此外,《本草纲目》还载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博,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

1593年初秋,李时珍逝世。葬于蕲州雨湖南岸的蟹子地。在他逝世3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在金陵(今南京)刊行,立即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一时间,街头巷尾争相传阅。被医家视为经典。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纲目》逐渐被翻译成英、俄、日、法、德等多国语言,流传到世界各国,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医学巨著。

海瑞

海瑞生于1514年。从小家境贫困,4岁时,父亲去世,更让贫寒的家里雪上加霜。只靠母亲谢氏辛苦经营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田,用微薄的收入将海瑞抚养成人。

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中举,他的《治黎策》深受朝廷的赏识。

海瑞曾历任浙江淳安知县、江西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但无论在哪里为官,海瑞都是两袖清风,坚持“俸禄之外丝毫不取”,他极力倡导廉洁奉公,对贪官污吏更是恨之入骨。

1566年,海瑞冒死向嘉靖皇帝呈上了《治安疏》。在疏中,海瑞严厉指责了嘉靖皇帝求长生,误国事的严重后果,同时还一针见血地说:“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还明确指出了皇帝的四大罪过:一是身为皇帝,竟二十年不理朝政,致使贪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二是为崇道教而大兴土木。国都内道观林立,百姓苦不堪言;三是不确察政绩,仅凭猜测胡乱惩罚,使得受罚者不服;四是置祖宗法度于不顾,滥行推广事例,使吏治败坏。他还毫不留情地对皇帝批评道:“陛下不及汉文帝。远甚。”嘉靖皇帝恼羞成怒,欲将海瑞处死,但由于海瑞为官清廉,甚得民心,只好将海瑞打人大牢。直到嘉靖皇帝去世才得以释放。

嘉靖皇帝去世两年后,海瑞被起用为右佥都御史,负责掌管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应天十府的粮道。但此后,海瑞又因得罪权贵而罢官,在琼山闲居16年。直到万历十三年(1585),72岁的海瑞再度被朝廷起用,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又升至南京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两年后,即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病逝。死时,家中只有俸银十余两。

海瑞惩贪官、除恶霸,不畏豪强和权势,又清廉一生,敢于为民请命,正是这种他独有的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让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徐光启

徐光启,明代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1562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开始衰落。但小光启却胸怀大志,自幼聪敏好学。

万历九年(1581),20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同年,与吴氏成婚,为维持生计,徐光启在村学教了十几年书。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1606年,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数学体系,开创了全新的数学证明方法。

1627年,崇祯皇帝即位,徐光启被启用,并且曾官至宰相,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在自己长期从事农业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许多农学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终于在1628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编著。全书共60多卷,50多万字,分开荒、水利、荒政、蚕桑、牧养等12个类别,并且第一次对这些项目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

1629年,徐光启运用西学,推测出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在1629年到1633年间,他虽然年事已高,政务缠身,但仍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必亲躬。徐光启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天文观测,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科学资料以保证新历法更加科学准确。他还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出了当时最完备、最精确的星表和星图,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包括了南极天区的全天星图。

就在徐光启为修订《崇祯历书》而劳碌奔忙之时,努尔哈赤率金军人关,他随即停下了修订历法的工作,开始从事火器的制造和研究工作,他还对火器与防御、与攻城、与兵种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探求,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军事技术史上第一个提出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理论的人。

1633年,徐光启病逝。他的《崇祯历书》也因此而搁浅。直到1635年,《崇祯历书》才全部修订完毕。虽然徐光启没能最后完成这部书的编写。但他对新历的贡献却是无人能及的。《崇祯历书》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成果,同时又吸收了大量西方天文学的先进知识。使中国的天文学从此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并轨的道路。

徐霞客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1578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徐有勉淡薄功名利禄,寄情山水,常常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这对徐霞客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徐霞客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历史、地理书籍。

1608年,22岁的徐霞客决定外出游历。当时,徐霞客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

从22岁到56岁,徐霞客连续外出考察16次,度过了三十多年的野外生活。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徐霞客游历30余载,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资料去粗存精,分析整理,进而分析出大自然的规律,为近代地理学开辟了一条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新方向。这些见闻记录都被保存了下来,他死后,由季会明整理成为《徐霞客游记》,全书共20卷。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餐露宿和艰辛跋涉,51岁高龄的徐霞客终于在他最后一次也是为期最长的一次到云南的游历中,一病不起。最后,由纳西族兄弟雇人把他送回了家乡。但即使是在患病的时候,他仍然不忘把从野外采回来的岩石标本摆在病床前进行研究。利用最后的时间整理自己的记录,直到1641年病逝。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他30年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共60余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野外考察记录,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优秀地理著作,文学与科学价值并存。对现代很多学科都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民族学、气象学、环境学以及地理学的分支——城镇地理、农业地理、人口地理、商业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要比欧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爱士培尔早150年,是世界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宝贵资料,被誉为“千古奇书”。

三言二拍

明代,以拟话本为主要形式的短篇白话小说繁荣兴盛。其中最著名的是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漾初所作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共辑小说198篇。宋元话本约占三分之一,大多为明代话本和文人的拟作,但都是经过冯梦龙和凌漾初整理、润色后而人编的,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都以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市井细民为主要角色,主要描写市民的家庭、爱情、公案及恩怨纠葛等日常生活。因此被称为“世情小说”。作品通过对街头巷尾平头百姓的“杂碎事”的描绘,来反映他们的生活欲求和价值观念,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着力表现了卖油郎对爱情的专注和对自由幸福婚姻的热烈追求,在他身上体现出真诚、善良的人性之美。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也被称为“明式家具”,常取材于紫檀、花梨、红木、杞梓木(鸡翅木)、铁力、榉木等,也称硬木家具。与其他朝代相比,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相当显著。它设计简练,结构合理,很注重实用性。此外,明代家具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明代家具多用富贵木材,它们具有坚硬致密、色泽古雅、花纹华美的特性。为充分利用这些木材的天然纹理和美色,往往不上漆而仅用蜡饰,使之光滑如镜,更耐人寻味。这种深沉绚美的色泽与稳健的造型互为映衬。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典雅协调的风格特色。

故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旧称紫禁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故宫是在元大都宫殿基础上依明朝南京宫殿的格局建造的。从永乐五年(1407)开始建造,征用了民工和军工共近30万,历时14年才建成了这规模宏大的宫殿群。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楼阁9900多问,四周砌10余米高的城墙,墙外是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周各有一座角楼,角楼结构奇异、和谐美观。故宫有四门,正东为东华门,正西为西华门,正南为午门,正北为玄武门。全部建筑可分为两个部分:外朝和内庭。外朝是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内庭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休息的地方,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称为后宫,还有养心殿、御花园。故宫建筑装修和彩画极其精细绚丽,黄瓦红墙、朱楹金扉、白玉雕栏,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天坛

北京天坛建于明代永乐18年(1420),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0万平方米,相当于同时期紫禁城的3倍多,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正阳门外东侧,沿北京城中轴线与先农坛东西相对,是封建统治者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围墙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呈“回”字形,正门朝西,内外墙的南面为方角,北面为圆角,含“天圆地方”之意。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从南至北依次为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

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明太祖朱元璋把都城定在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没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把都城迁到北京,死后葬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从朱棣起,到末帝思宗朱由检止,共14帝。除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死后葬于京西的金山外,其他皇帝都葬在京郊,共13处,总称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