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905600000029

第29章 元朝(2)

1226年冬,成吉思汗再次率蒙古大军进攻西夏。次年,西夏王投降,但要求宽限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就在这一个月中,成吉思汗竟病死军中,终年66岁。不久,西夏灭亡。几年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继承他未完成的事业,攻灭金国。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大帝国。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的辉煌战绩遍布蒙古、俄罗斯、印度、伊朗、阿拉伯、匈牙利等国,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忽必烈

孛尔只斤忽必烈生于1215年,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蒙哥汗(宪宗)之弟。年轻时的忽必烈就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武艺超群,能征善战,而且对汉族的文化也颇为熟悉。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委托忽必烈全权管理大漠以南汉地军国庶事,以京兆、怀州为分地。1253年,忽必烈统兵灭大理。随后忽必烈的势力不断扩大,蒙哥害怕忽必烈篡权。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

1258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率领东路军,出兵攻打南宋,东路军权再一次落入忽必烈的控制之中。1259年,蒙哥战死,忽必烈得知弟弟欲谋大汗之位,又逢南宋一味求和,遂罢兵北还,与弟弟阿里不哥展开了一场激战。1260年,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夺取了汗位,在开平建立了真正意义的蒙古帝国,建年号“中统”。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平息内乱后,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是为中都。从1267年起。忽必烈用了10年的时间营建燕京新都。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即元世祖。1272年,元世祖改中都为大都,正式迁都燕京(今北京)。

稳定了蒙古内部的统治之后,忽必烈开始南下攻宋。他首先攻破襄阳、樊城两地,使得南宋门户大开。又经过多年的讨伐,终于在1279年,将软弱腐败的南宋灭亡。随后,他又陆续将西藏、云南、新疆、东北、台湾等地都纳入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统一了中国。

晚年的元世祖思想逐渐趋于保守,甚至顽固僵化,元朝的统治也开始衰落。至元三十一(1294)年,元世祖病逝,享年80岁。

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束了300年来南北对峙的局面。大元的建立,使得各民族在这幅员辽阔的版图内在经济、思想、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交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关汉卿

关汉卿出生在金末元初,当时连年战乱,整个华北一带呈现出一片凄惨的景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朝统一中国后,城市经济逐渐复苏并日渐繁荣,在人口众多的城市里,杂剧逐渐兴盛起来。

关汉卿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熟读儒家经典,《周易》、《尚书》等典籍中的句子信手拈来。但在仕途堵塞的元代,关汉卿又能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放下士子的清高,虚心接受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他的杂剧和散曲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为背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语、三教九流的行话。使其唱词、宾白极具文学欣赏价值,同时,其音律、曲调和演出形式也日臻完善。关汉卿不但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能歌善舞,形象动人,经常“面傅粉墨”,亲自登场,成为人们公认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一生执著于鸿儒所不齿的戏曲事业,创作了60余种杂剧作品和数十首散曲,但流传下来的仅有18种,均收录于《关汉卿戏曲集》,如《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关汉卿的杂剧与一些士大夫的诗词文赋大相径庭,“极摹人情世态、备写悲欢离合”。当时的元朝社会,“权豪势要”是一个特权阶级,受到法律的公然保护,因此,老百姓常常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于是,关汉卿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对社会的黑暗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而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先驱,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是中国戏曲重要的奠基人。

郭守敬

郭守敬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曾是金元之际的著名学者,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而且熟知天文历算,擅长水利工程。闲暇时间,经常给郭守敬讲一些天文、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受祖父的熏陶,郭守敬从小就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全国人民迫切需要恢复生产。但蒙古以前使用的历法,误差较大,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元世祖迁都大都后,决定改旧法,颁行元代自己的历法,以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他下令成立太史局,专门编定历法,由郭守敬、王恂主持修订新历。

郭守敬等人经过4年的时间,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出了精密准确的新历法——《授时历》,意思是“敬受民时”。期间,郭守敬进行了200多次晷影测量,测定出1277年到1280年3年半时间内的冬至时刻,推算出一年周期为365·2425天。比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且与现行的《格里高利历》几乎完全相同,但却比《格里高利历》早了几百年。

郭守敬不仅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水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1260年,郭守敬就曾帮助大名路长官张文谦到各地勘测地形,筹划水利工程,多次提出水利方面的良好建议。元初,大都的粮食供应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元世祖决定开凿一条从天津到大都的水上通道,并疏通淤塞已久的大运河,命郭守敬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和督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将大运河疏通,水上通道建成,对增进南北航运、改善农业灌溉、促进生产贸易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惠及后世。

郭守敬是13世纪世界上有突出成就和发明创造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以多方面的科学成就丰富了人类科学文化宝库,成为全世界人民所景仰的科学巨匠。

“鲁班天子”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常常对人说:“百年光阴少得可怜,一转眼就过去了。日夜作乐还不满十万日,况且其问疾病相侵。一旦哪一天突然死去,富贵可就不归我所有了,何必自讨苦吃,虚度一生呢?”于是他亲自动手设计龙舟。龙舟长120尺,宽20尺,舟身及舟上殿宇皆饰以五彩金,舟行时龙首、眼、口、爪、尾一齐摆动。元顺帝经常乘龙舟在宫苑湖内往来游戏。他又选了十六个宫女,称为十六天魔,让她们身披缨珞,头戴象牙佛冠,载歌载舞,供他与亲信观赏。元顺帝还为大臣们设计庭院房阁图样,然后交给工匠,照此修建。阿谀奉承之徒为博得皇上欢心,称他为“鲁班天子”。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一部伟大作品。它的作者是王实甫,生平不详。也有人将其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著16种。现存3种。

《西厢记》讲述了书生张君瑞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两人相爱。老夫人嫌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翻脸毁约,只准他们以兄妹相称,侍女红娘巧妙地从中帮助,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直接来源于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并在主题上承接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莺莺传》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西厢记诸宫调》则以莺莺和张生从相爱、私奔到美满结局代替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杂剧《西厢记》与《西厢记诸宫调》相比,主题意识更加鲜明。剧中最后一折的唱词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正是作者关于男女婚姻自由的宣言,代表了当时的人们在爱情问题上呼唤幸福圆满理想的心声。剧中积极帮助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的红娘,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录鬼簿》

《录鬼簿》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戏曲书。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是元代后期戏曲散曲作家。他屡试不第,专门从事戏曲著述。《录鬼簿》系统地记载了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152人的姓名。各附小传和作品目录,并对其中一部分加以评论。这是有关元代戏曲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钟嗣成在《录鬼簿》序中说,人只知已死的叫鬼,而不知没有死的也是鬼。醉生梦死、道貌岸然、空谈义理之徒,虽然活着,与已死之鬼并没有什么两样。天地间也有不死之鬼,那些优秀的戏曲作者虽然“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他们“高才博艺”,如“日月炳煌”而永垂史册。因此,他要“传其本末,吊以乐章”。他还说,我自己也是鬼,我只是想使已死和未死之鬼,得以流传久远,并引导后来作者超过前人。所以把书名叫做《录鬼簿》。

到了明初,戏曲家贾仲明又著有《录鬼簿续编》,著录了钟嗣成以后元末明初的戏剧作家71人的简历及杂剧150余种。

元代的三大农书

元朝统一以后,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农桑辑要》、《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部著名的农业方面的书籍。

《农桑辑要》记载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经验,专门用来指导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农书。

王祯编写的《农书》也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书中的308幅农器图,是现存最早、最全的农具图谱。这本书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书。

维吾尔农学家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以月份为顺序,记述全年各个时节的农业活动,也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农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