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评曾国藩之二
原文
庚午之秋①,天津民与西人构衅②,朝廷命相国曾公往治其事③。于时议者纷纷,曾公以时方多事,不肯遽启兵端④,恬然犯众镑⑤,以成国家之至计。今日曾公往矣⑥,而一代伟人之胸襟擘画,千载下尚有以相谅也。而彼侈然以道学经济自命者舆,其心地之正大明白,不必如曾公;他日之建树,不必如曾公;即令易地以处,其能慎密坚忍,为国家善事而弭患者余,亦不必果如曾公。而旁观坐啸俞,徒欲以其气矜凌躐乎曾公之上⑩……盖余所叹者,世运人心隆替之故,而不必为一人一事发也。
——节录自《葵园四种》
【注释】
①庚午:1870年。
②构衅:结怨。
③曾公:指曾国藩。
④遽0俅):匆忙;急。
⑤恬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⑥往矣:过去了;逝世了。
⑦侈然:夸大而不实际。道学:
⑧弭(mi)患:消除祸患。
⑨坐啸:静观事态扩大。
⑩气矜(jin):意气矜持。凌躐盖:承上文说明理由或原因。隆替:兴盛衰替。
义理之学,简称理学。经济:经国济民。
(life):欺侮践踏。
【译文】
同治九年(1870年)秋天,天津老百姓与西方人结怨,朝廷命宰相曾文正公前去处理这一事件。当时议论这件事的人很多,各有各的看法,曾公考虑到时局混乱,内忧外患接连而至,不主张匆忙开启兵端,满不在乎人们的攻击,坚持己见以成国家之至计。今天曾公已经逝世了,而一代伟人之胸襟擘画,千年之后还是有人能够谅解的。而有一些人骄傲自大,以理学和经国济民之术自居,认为其心地正大明白,不必如曾文正公;他日之建树功业,不必如曾文正公;即使令易地而处,其能慎密坚忍,为国家妥善处事而消除祸患者,也不必如曾文正公。实际上他们旁观静待事态纷扰,徒自要以其意气矜持欺凌践踏于曾文正公的才识之上……所以我所哀叹的是,世运人心兴盛衰替的缘故,而不必为一人一事出发去考虑。
【评析】
王先谦在篇中强调,评论历史人物和事件,应当全面看问题,进行整体考察。从而,他对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初衷与结局,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去进行分析,认为无可非议,称得上是“一代伟人之胸襟擘画”。这种评价方法是值得后人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