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杨岳斌(822-1890年)院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厚庵,咸丰三年(1853年)为湘军水师营官,与彭玉麟同为湘军水师主将。所战有功。官至陕甘总督。光绪年间,法国开衅,清廷起岳斌帮办军务,渡台湾与刘铭传筹划战守。卒谥勇悫。彭玉麟(1816-1880年)院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武昌、汉阳、田家镇等处与太平军作战。后率所部水师配合陆军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安庆和天京(今南京)。光绪九年(1883年)任兵部尚书,并受命赴广东办防务,后以病开缺回籍。
诸生:已入学的生员(秀才)。
俾:使。
刘松山(1833-1870年)院清末湘军将领。字寿卿,湖南湘乡人,乡勇出身。随王S镇压湖南天地会,后从曾国藩、左宗棠同太平军、捻军作战,升任提督。1868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军,1870年在金积堡败死。
桀骜:凶暴而掘强。
李世忠:本为捻军首领,初降何桂珍,不久杀桂珍而投奔李秀成,后复于滁州投诚胜保,更名世忠。以功累擢至江南提督。后因事革职,复以凶暴恣肆被杀。
陈国瑞:字庆云。初从僧格林沁转战山东、安徽、湖北、直司马光像隶、河南等省,后从曾国藩。曾国藩爱其勇而恶其骄。光绪年间坐事削职,戍黑龙江,卒于戍所。
遽尔:骤然。
⑩尝:曾经。
⑩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
诸葛亮(181-234年)院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之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任丞相。刘备死,受遗沼辅后主,封武乡侯,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而后出师北伐,六出祁山。后以疾卒于军,年五十四岁。
陆赞(754-805年)院唐代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大历进士,德宗时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为裴廷龄所谗,贬忠州别驾卒。贽在朝论谏,言皆剀切。有《陆宣公翰苑集》。
司马光(1019-1086年)院北宋大臣、文学家。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花了十九年时间编撰《资治通鉴》,以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政,他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
【译文】
自从与西方各国通商以来,中外形势的发展,较之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曾文正公深知时势的艰难,反复地予以观察、研究,没有轻率行事。他的宗旨只是致力于遵守已经签订的各种条约,表示我们是守信用的,使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阴谋不能得逞。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许没有必要去计较。曾文正公自认为不熟悉洋务,前年发生的天津教案,评论的人在责怪抱怨之余,加以诋毁。曾公也深深地引以为咎,没有稍稍为自己辩护。但他所主张的要点,自然不可改变,总是以隐患方长为忧虑。
他认为自强之道,极其艰难,一步都不能落空,一句大话也不能说。他所追求的要点有三条:一是制造机器,二是学习技术,三是操练军队。所以创办江南制造局制造轮船,创立方言馆翻译外国的东西,这些无不反复表达出他的愿望。其他方面如操练轮船,名学习洋队,挑选幼童出国学习,无不是为自强准备条件。因为他的心思完全人在为将来谋划以做好准备,不曾有一日忘怀。
我对曾文正公为国忠心建功的人事迹,在这里仅大略列举这样一个梗概。至于他始终不变,并持之有恒的品评行,则只能说是以克己为根本,以举贤荐能来发挥作用,这两方面完全做到曾了尽善尽美。大凡克己的功夫没有做到,那么本原就不会树立,开始只是成国为学术上的欠缺,继而成为事业上的拖累,它的开端非常微小,但效应却非国常明显。曾公自从踏上仕途后,做了侍从官,就与已故大学士倭仁、前侍郎藩吴廷栋、已故太常寺卿唐鉴、已故道员何桂珍等人研究古代学者的着作,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
他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已名噪一时。平时行为准则非常严谨,而不喜欢表露在外;心胸宽广,对人不求全责备。所以他讲求的道理宏大而能相容,通达而不迂腐,没有前人讲学那样相沿而成的弊端,并且不轻易建立自己的学说,专心致力于亲身实践,增进品德尤其迅猛。他无论在军队中还是在官位上,都以勤奋来为部下作出表率,没日没夜地工作;以俭朴来要求自己,与家境贫寒的士人没有什么差别。所有这些很久以来都为众人所共见。
他一贯用来要求自己并勉励别人的,就是每遇到一件事,尤其要以畏难取巧作为深戒。虽然明知祸患就在眼前,毁i旁跟随在后,也要毅然决然地一往无前而没有顾忌。与人共事,谈到功劳就推让给别人,把担当劳苦当做是自己的职责;盛德所感,开始是部下受到教育,接着是得到同僚的信任,最后就是各省都相从效法。用来转移风气的因素在于此,用来有力地拯救艰难局势的因素也在于此。
曾文正公秉性谦让,受宠若惊,到军队一开始就奏明朝廷他在服丧期内,虽然稍微立下功绩,但无论什么样的褒奖荣誉,都一概不敢接受。直到守丧三年期满后,战功更加卓着,朝廷恩宠的命令不断增加,他的弟弟曾国荃多次因为战功而晋升职位,曾文正公对这些也必定呈上奏章恳切推辞,以至于再三再四。他的内心深处尤其想要远远地回避权势,暗自防止外(地方)重内(朝廷)轻的苗头,所以对节制四省、节制三省的任命再三推辞,这并不是矫虚掩饰。他遇事就怕大功难成,事做完了就怕与盛名难以相符。所以地位声望越显赫,却越存有不能自满自足的思想。前年再次担任两江总督,朝廷允许他安坐其位起镇定作用即可,听说曾公仍旧勉力支撑病体治理政事,不肯稍微休息一下,临去世的那一天,依旧接见部属同僚,料理检查公文。他数十年来,每天做事都有日记。
二月初四日写的绝笔,还恳切地以自己任官无所作为而悔疚,惶恐谨慎之意溢于言表,这就是他克己的功夫,到老更加诚笃。即便是古代圣贤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没有超过他的。自古以来的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的多少来评判功效的广大和狭小。曾公知人善用的鉴识,超越了古今。或对在战乱之中不期而遇的人,一见就认为是能任大事的人才;或对人的举止行动进行观察,准确地认可其为特殊人才。平时发表的议论,常认为天下最大,事物的变化极为多端,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所维持。所以他推荐选拔那些官场失意不得志的人,大力奖掖人才,更是不遗余力。曾经听说江忠源没有发迹的时候,作为入京应试的举人拜会曾公,他们恳切交谈多时。告别时,曾公目送着江忠源说院“这个人一定会名扬天下,但最终应当是以节烈着称。”后来就专门呈奏章保荐他,来响应求贤的诏令。胡林翼作为按察使统领军队,隶属于曾文正公部名下,曾便上奏朝廷称胡的才干胜过自己十倍。他们两人都不断地得到提拔重人用,在忠贞、勤奋方面卓异显着。
曾文正公筹划经营军队事务,最终依靠他评们的帮助。他在湖南办团练之初,像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评画、杨岳斌、彭玉麟等人,或者是从秀才中聘请,或者是从农民中选拔,或者曾是从军队中招募,都以至诚相待,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作为朝国廷的幕僚,地方的台局,都是当时的最佳人选。其余部下将士,或者立功已藩久渐渐到了显赫的地位,或者以血战成名,临敌死于战阵的人,尤其不容易,藩一一地列举出来。最后派遣刘松山一军入关,刘在曾文正公选拔的各将领中,夺称得上可独当一面,终于能够扬威陕西、甘肃,功勋卓然。曾公又认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器量与见识是历经磨练而成的。所以他选取人才,凡懂军事、
会军饷、能做官、有文化,只要是具有一种长处的人,无不优先加以推许提拔,量材录用。将领和官吏来拜会,无不立刻接见,情意恳切地予以训导教诲。他们或许有难办的事情,难言的隐衷,曾公极少不广为察访、了解周到,
代为筹划谋算。分别以后就写信告诫,有老师对弟子督责考核的风气,有父兄殷切期望的意愿。不寻常的人和洁身自好的人都乐意为他所用。虽然有的人凶暴倔强、贪心狡诈,像李世忠、陈国瑞之流,但只要有一处可利用,曾公必定给他们写信,恳切地婉言劝勉,褒奖他们的长处,指出他们的过失,劝令他们痛改前非,不肯骤然抛弃断绝。这又是他怜惜人才的盛意与培养造就人才的细心权谋相辅相成而产生的结果。我私下曾综叙曾文正公的为人,他遇事谨慎,行动符合规矩,对事情的得失逆顺不计较,就像蜀汉名臣诸葛亮;然而遇到兴盛的时代,其建树之宏大广阔,则又超过了诸葛亮。他提出计谋,决定策略,应付变故,估计形势,下笔千言,透彻地研究事物的道理,
就像唐代大臣陆贽;然而涉历艰难,亲尝甘苦,则又超过了陆贽。他没有什么学问不窥探,埋头研究精深要点,付诸实践踏踏实实,诚心诚意始终如一,就像宋代大臣司马光;然而历经百战建立功勋劳绩,饱阅世态变故,则又超过了司马光。
【评析】
薛福成既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又曾充当曾氏的高级幕僚,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曾氏一味讴歌推崇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他称颂曾氏在“建树宏阔”方面超过了蜀汉名臣诸葛亮,在“步履诸艰”方面超过了唐代名臣陆贽,在“百战勋劳,饱阅世故”方面超过了北宋名臣司马光。所有这些,在阅读此篇时不能不持批判度。
但是,薛福成毕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有一定的求实精神,他在此篇中对曾国藩的评述,许多方面是中肯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比如他论述曾氏持之以恒者,一是“克己”,二是“进贤”。的确,曾氏一辈子都在为此二者而努力。正因为努力“克己”,贝“每遇一事,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正因为努力“进贤”,则专疏保荐江忠源,称胡林翼之才胜自己十倍,至于一些湘军将领,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极一时之选”。又比如他评价曾氏的自强之道,其讲求之特征为“铢积寸累,一步不可蹈空,语不可矜张”;其讲求之要点为“曰制器,曰学技,曰操兵”等等。所有这些,既符合历史事实,又符合曾氏的本来面目,在今天也是可以征信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