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2896000000041

第41章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2)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都会经历撕书、把东西往地上扔、在墙上乱写乱画等阶段。他们并不是在调皮捣乱,在他们的感觉、知觉飞速发展的时候,他强烈地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来触摸这个世界,来了解这个世界。家长应该给他一些没用的纸,让他尽情地撕;给他一些没轻重质地的物品,让他尽情地扔;给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让他尽情地画,使孩子的触觉和手指的灵活性得到发展。好奇心得到释放,智力得到提高。

孩子的好奇心不容扼杀。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锐利武器。当我们满怀爱心和耐心地鼓励起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就是给了他一把探索世界奥妙的金钥匙。

不要把孩子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二者的产生必然会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重要。其正确引导和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挫伤儿童好问的积极性

儿童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天性是好学好问的,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云电风雨、日月星辰,下至海洋生物、河流山川,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且认为家长什么都知道。于是从会说话起。就不管家长有事没事,缠着提些稀奇古怪或被家长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问题,如常会提问“鸟儿为什么会飞”“鱼儿怎么呆在水里”一类的问题,而且喜欢刨根问底。

而有的家长却往往以“没时间和你说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回应孩子,这恰恰扼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一定要正确对待,切莫等闲视之,甚至批评不该提这些有时连大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好奇好问的天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渴求知识欲望的“幼芽”,且这株幼芽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如果家长能精心保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之“施肥浇水”,“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会使之遭到摧残、甚至被扼杀。

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孩子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们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就会扼杀孩子求知的欲望。

适宜的环境刺激

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儿童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孩子探索他们生活中的世界的奥秘之过程。对于幼儿,可以让他们看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档、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们玩七巧板、骑小自行车、荡室外秋千、坐跷跷板,以及看各种小人书。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戏剧,参观儿童活动中心。动物园、博物馆等。从而增长其见识;认识到周围世界之博之大。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儿童有无穷的吸引力;可利用散步机会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

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和丰富知识的环境,为孩子布置小实验角、数学角、天文地理角等等,给他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等。这种环境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除了给孩子准备大量的物质材料外。还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敬互爱、民主平等,家长本身应有很强的求知欲,热受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适当的沟通

和孩子交朋友,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孩子敢于在你面前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毫不保留地把内心世界展示出来。然后家长才能真正地透过孩子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来窥探孩子内心的秘密,知道他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干、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扩大孩子的视野

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思索始于惊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五光十色的艺术品。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恰当的表扬

用表扬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经常为孩子提供或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诸如提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思考,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孩子操作,使孩子从中尝到成功的欢乐。

鼓励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家长不能漠不关心,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也和他一样十分兴奋、十分惊讶,这样孩子会感到自豪,更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利用故事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儿童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但这需要大人的正确处理,否则会使孩子将之看成说教而厌恶。如一位父亲将图书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告诉他:“你要是认识字的话,就可以自己编故事了。”借以激发孩子学认字的欲望。有位儿童教育家建议:当孩子刚满6个月,可以坐在大人膝盖上的时候。就应当给他读小人书或根据书本讲故事给他听,这种抚爱和温馨的气氛能培养孩子对书籍的感情。

养成读书的习惯

把孩子引进书的世界,书本是孩子认识、了解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的窗口,家长在引导孩子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世界时,应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书,以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能引起孩子对书本的厌恶。

参与孩子的游戏

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会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派上用处,他们喜欢扮演父母的角色。并将父母的工作情与生活情况简单地表演出来,通过游戏就满足了他们充当父母的欲望。在游戏中他还会发现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求知欲。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儿童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成人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积极鼓励自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要经常注意儿童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了孩子又培养了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一个孩子玩滚铁环的游戏,突然发现:“直着滚比绕着弯滚早到终点,”然后提出:“这是为什么?”这时,家长就拿着尺子和孩子一起量了直线的长度,再量曲线的长度,使孩子明白: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有的孩子会立刻悟道:“我到学校应该走那条直道,而不应该绕弯定附近那条道,因为那条不是直线,自然要绕远了。”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而在孩子想知道又不平分明确,想说又说不清楚时,要及时、耐心、热情地启发孩子。回答孩子的疑问,这样就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孩子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扼杀儿童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儿童认识世界过程中的特点和“亮点”,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时机,对孩子的认识施以正确、科学的引导。

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如通过小实验和日常观察等活动,让儿童自己去获取知识:还可以让儿童自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做孩子的榜样。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自己必须先做出样子,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捷径。孩子的兴趣也需要“导航者”

如何让孩子学习及有意义的事物产生兴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根本点。

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作为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孩子,告诉孩子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上幼儿园的玲玲一次画画时问妈妈:“黄色和蓝色混合涂是什么颜色呢?”妈妈正准备说绿色。想了想对女儿说:“你试一下,那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结果女儿很快就知道答案,这样的效果比直接告诉她答案更深刻,也让孩子更有兴趣。

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这样孩子感到是一种压力。有位爸爸给4岁的女儿买了一台插入拼音、词语卡片就能跟着读和录音的学习机,刚开始几天,每天让她读几遍,听几遍,她也挺感兴趣的,但过了一个星期,孩子一看这台机器,就不玩也不让妈妈动,再过几天,她把它藏起来,不管它再好玩、再有意思,如果变成强制的机械时,就成了一种负担,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已经消失。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制的智力作业,要少之又少,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有时也需要父母去引导,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讲故事,还是电视、电脑播放故事,她一般都很专心地听,不认识字的时候,也很专心看上面的字,很想认识它,父母可以指着给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孩子学会拼音,认识一部分字的时候,对一个故事,父母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就会津津有味地边拼边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答案,不管是流利还是结巴地读下来,父母都要给孩子肯定和赞赏。孩子也会很有自豪感,告诉孩子第二遍一定会比第一遍更棒。孩子得到奖励和肯定后会高高兴兴地继续读下去,慢慢对书本就会有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她把看到、听到的讲出来、画出来。父母可以利用读物内容和孩子对话、提问和做游戏。孩子在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时受到启迪,一定会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习惯。

安徒生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与父亲对他的兴趣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他出生在一个城市的贫民家庭,父亲虽以修鞋为生,但却深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领着安徒生沿着羊肠小道,攀上高处。给他讲欧登王城堡的故事,讲他小时候经历的遭遇,讲穷人的故事,让他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父亲在工作时。剩下一块木头。为了让安徒生高兴,他决定给儿子做几个木偶。木偶做好了,父亲对他说:“你去向妈妈和奶奶要一些没有用的碎布来,给这几个小演员缝几件衣服吧。”木偶一个一个地穿上了衣裳。父亲又对他说:“咱们现在有演员有舞台有幕布,可以演戏喽!”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名为《荷尔堡》的戏剧故事书,和儿子准备演戏,几乎没有下什么功夫。安徒生就把戏中的对白背得滚瓜烂熟。他们演得很投入,惹得街坊邻居都笑着说他们爷儿俩是一对“疯子”。从那以后,安徒生就迷上了演戏。为了演好戏,他坚持多看书、记对白,无形中培养了安徒生的读书兴趣,锻炼了他的记忆能力,为他以后成为一代童话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要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各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兴趣的培养。一位爸爸经常给他8岁的女儿读《西游记》。读到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时,女儿不无羡慕地说:“爸爸,孙悟空有两个师弟,没有师妹,我能不能当他的师妹呀?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该多好呀!”爸爸顺势说:“要想当孙悟空的小师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有本领才行呀!”女儿说:“真的?我得有什么本领呢?”爸爸说:“嗯……各方面都要优秀。比如孙悟空处处关心别人,你也得学会助人为乐;还有啊,为了让孙悟空服气,你还要掌握一些他不会的本事,比如把作文写好,把钢琴弹得棒棒的,他肯定会愿意收你做师妹的。”从此,这个孙悟空的“小师妹”开始主动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学什么都特别卖劲。弹起钢琴再也不象以前要爸爸催促了,写起作文就更有兴趣,常常拿着得“优”的作文给爸爸有声有色地读,读完总要问一问:“我的师兄肯定也喜欢吧?”老师也说孩子变得乐于助人了,学习兴趣浓厚,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这位父亲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巧妙地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都使孩子的认识和各种技能得到提高,这也需要父母多方面的引导和导航。只要父母多用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引导、多和孩子共同学习和玩耍,孩子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