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2896000000031

第31章 教育孩子越早越好(1)

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递减规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动物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期,而且各个发展期是基本不变的!当然,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可能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则短。如果一切能力不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比如,小鸡“追随母鸡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孵出后4天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把它和母鸡隔开,它将永远不会再追随母鸡了。小狗“把剩余食物埋起来的能力”的发展期也是固定的,如果让小狗在发展期内待在不能埋藏食物的地方,这种能力就再也不会发展起来了。同样,人真的能力也有固定的发展期。

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这就是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天赋递减法则

很少有父母能够知道,儿童的潜能培养存在着一种奇特的规律——天赋递减规律,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

早期教育是开发儿童潜能的必要方式之一,早期教育更容易造就天才。假如一棵橡树能够充分地成长,可以长到30米,那么这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但事实上,能够长到30米的橡树很少,一般只能长到12米至15米,生长环境不好的甚至只能长到6至9米;如果肥料充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则可以长到18米至2l米,甚至是24米至26米。

同样,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天资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那么100分就是这个孩子的潜能。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成为具有30分能力的人,他的潜能只发挥出一小部分;如果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他的能力就可以达到60分、70分,甚至是80分。专家的教育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这就是天赋递减法则的具体体现。

由于孩子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期,而且各个发展期是基本不变的。虽然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可能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则很短。如果一切能力不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这也是天赋递减法则的一个体现。具有经验的老渔夫说,如今没有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人了,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都在上学,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就开始练习。

孩子的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从10岁以前开始学习使用外语,就很难掌握地道的外国口音,腔调总会有点“怪”。甚至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习,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说,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这就是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会认为早期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剥夺了孩子的正常童年生活。就已经存在的成功范例来说,卡尔·威特受到过这种指责,汤姆森兄弟的父亲受到过这种指责,穆勒的父亲也受到过这种指责。

但事实上,童年时代的威特是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汤姆森兄弟、歌德也是如此。穆勒的体质虽然比较弱,但他的身体不好是否是早期教育造成的,还有待商榷。皮特的体质也不好,但他生下来就是如此,和早期教育无关。塞得兹博士、伯利博士和威纳博士的孩子都很健康、活泼。而且,从他们的寿命来看,威特、威廉勋爵、歌德都活到了83岁,詹姆士活到了70岁,韦斯特伯里勋爵是73岁,都称得上是高寿。

因此,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性格、身体的正常发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家长应该知道,越早对你的孩子进行教育,开发他们的潜能,你的孩子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三个哈佛神童

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士·塞德尔兹,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的儿子。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的学历非常奇特:他不到两岁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了。他5岁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又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竟然达到了执业医师的水平。他6岁那年春天,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上小学。入学那天上午,他被编在一年级,可是到了中午,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他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第二年,7岁的他打算上中学,因为年龄不够,学校不收,他只好在家自学,主要是学高等数学,因为语言学他早就学过了。

一年以后,他满8岁了。终于被中学录取。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数学更是出类拔萃,所以没多久,学校就同意他不再上数学课,并让他协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不久,由于中学课程已无需再学,他就退学了。

这位小神童很快就出了名,很多人专门从各地赶来考他,结果他的表现比传说中的更令人惊讶。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感到头疼的难题来考他,没想到他很快答了出来。这一年,他才9岁。

在随后的两年里,他还是在家自学。11岁时,他考进了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就能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他父亲塞德尔兹博士曾在《天才与俗物》一书中,写到他12岁时的情况:

他今年才12岁,却擅长连不少学者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他精通古希腊文,在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作品时,就像其他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那样轻松自如。他还精通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同时还熟读了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书籍。并熟悉美国的政治和宪法。

1914年。塞德尔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了,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了两个像塞德尔兹那样的小毕业生。一个叫阿道夫·伯利,是塔夫托大学神学教授伯利博士的儿子。他是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的,比塞德尔兹稍晚一点,但他只用了3年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课程,毕业后在该校学习法学。

另一个叫诺伯特·威纳,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他上大学比塞德尔兹还早。10岁就考入了塔夫托大学,14岁大学毕业,随后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样在1914年,年仅18岁的威纳就顺利地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上述几个事例,大家也许会想,这就是人们说的神童。不过古话说,10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过了20岁就是凡人。这几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难道再过几年都会成为普通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过人的才能决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得益于科学的早期教育。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威纳和伯利的兄弟姐妹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因而有着同样的学历。伯利的姐姐丽娜,15岁就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1914年和伯利同期毕业。他的妹妹米勒姆和弟弟鲁道夫,分别在14岁和15岁考入大学;威纳的两个妹妹,康斯坦斯和贝尔特,都在14岁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

世界上不会有这么碰巧的事,这些神童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结果。

品德教育要赶早

孔子说过:“少年时形成的性格,就会习惯成自然。”俗话又说:“教育媳妇趁初来:教育孩子要赶早。”